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方法对梗死心肌的治疗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Ⅰ,n=10)、梗死对照组(组Ⅱ,n=18)、细胞移植组(组Ⅲ,n=18).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建模后2周分别将10μl MBMCs(6×106)悬液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植入组Ⅱ和组Ⅲ的梗死周边区.用心脏超声观察细胞移植后4周的心脏功能改变,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移植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MBMCs移植4周后,移植组超声检查左室功能重建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前壁厚度(LVAWT)均较梗死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如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舒张压力时间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也优于梗死对照组(P<0.05).MBMCs移植6周后,大鼠心肌梗死区有移植细胞存活、增殖,并分化为有心肌细胞特征的细胞.结论:实验证实用MBM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这一效果可能与MBMCs移植相关的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孙林  杨达宽  张戈 《医学综述》2009,15(8):1149-1152
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是指骨髓中的细胞核为单个的细胞总称,是含有多种细胞成分的混合细胞群。目前的研究表明,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使心肌梗死瘢痕区血管和心肌再生,改善缺血心肌血供,改善心脏功能。本文就BM-MNCs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分化增殖潜能及其修复重建心肌作用,为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种子细胞.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10只)和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组(10只).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培养基和制备的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观察心肌梗死区及其周边区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移植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1);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向心肌源性细胞分化并且诱导了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结论:同种异体BM-MNCs在细胞水平完成了对心肌梗死区再心肌化和再血管化过程,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例1:女性,63岁.因双下肢酸痛、乏力伴双肩酸痛1个月余,于2004年6月21 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臀部、大腿、肩背部酸痛,下肢乏力,行走缓慢,双手上举困难,晨起翻身、起床困难,影响睡眠,酸痛与活动无关,偶有四肢麻木感,无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曾至地段医院就诊,查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ESR)74 mm/1 h,予以双氯芬酸钠、仙灵骨葆等药物口服,全身疼痛略有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BM-MNCs悬液经心外膜下种植对照组和实验组梗死心肌周围.结果 移植术后4周,实验组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骨桥蛋白基因(OPN mRNA)、Ⅰ型胶原和Ang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AngⅡ、Ⅰ型胶原与OPN mRNA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Ⅰ型胶原合成,下调心肌AngⅡ和OPN基因表达,减轻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梗死心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选用含有原始干细胞/多系祖细胞及基质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犬梗死心肌,观察其修复、重建梗死心肌及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方法: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前降支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存活约1周的杂种犬10条,平均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前1 d分离MBMC,以DAPI标记,温箱保存过夜.常规冠状动脉造影、PTCA,在球囊闭塞前降支条件下注入MBMC(每次4×106个细胞,2 ml),气囊保持充盈2 min后恢复灌注2 min,重复注入3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动物放血处死后取心脏前壁和下壁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照相.结果:移植组术后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平均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减少、EF和FS增加(P<0.05);对照组则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明显增加、FS减少(P<0.05).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及舒张内径和梗死长度均较移植前缩小,梗死部位室壁厚度较移植前增加(P<0.05);而对照组梗死区室壁变薄.在细胞移植组前壁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以看到心肌细胞核发黄绿色荧光,发现带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移植犬的下壁和对照组的前壁可见心肌细胞核发出光亮较移植组前壁淡的自发黄绿色荧光,而均未发现有带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重建坏死心肌,梗死区域内有移植的新生心肌细胞,且抑制心室的重塑、防止心脏进一步扩大和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肌修复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72只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170 mg/kg,1次/d,连续2 d),建立DCM模型.造模成功(注射后2周)后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n=24)、对照组(n=24)和假手术组(n=24),开胸,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BMCs悬液10μ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4周,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并取注射部位心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移植的MBMCs能在心肌坏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及新生血管,结蛋白排列接近正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LVEDV、LVESV)减小(P<0.01),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增大(P<0.01);左室收缩压(LVSP)、压力速率最大值及最小值(±dp/dt)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BMCs移植可有效防止DCM心室腔扩大,促进血管和心肌再生,修复受损心肌,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方法将20例发病时间<24 h的AMI患者随机分成移植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分别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后3 h内经导管注射BM-MNC或安慰剂至梗死相关冠状动脉。PCI术后1周、6个月及4年,随访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同位素心肌灌注图像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PCI术后4年,对照组有2例患者失访,移植组有2例患者拒绝继续随访。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移植组的LVEF由PCI术后1周的0.538±0.092升高至6个月时的0.586±0.099(P<0.05);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LVDd由PCI术后1周的(50.4±6.0)mm显著增加至PCI术后6个月时的(55.2±7.1)mm(P<0.05);而移植组的LVDd维持不变(P>0.05)。移植组PCI术后4年的LVEF为0.639±0.064,显著高于PCI术后6个月的0.586±0.099(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员根据拟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运用RevMan4.3.1软件对LVEF以及发生的临床事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9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MI后进行自体BM-MNCs移植的患者,随访结束时的LVEF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30,95%CI为0.13—0.47,P=0.0006),而且与接受细胞移植的时间无关;接受自体BM—MNCs移植的AMI患者随访期间LVEF的增加值也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53,95%CI为0.20—0.87,P:0.0002),而且与随访时间的长短无关。虽然接受自体BM—MNCs移植的患者随访6个月结束时LVEF绝对值却并不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23,95%CI为-0.03—0.50,P=0.09),但随访6个月期间LVEF增加值较高(合并SMD=0.62,95%CI为0.02-1.22,P=0.04);接受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减少3—6个月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住院、需再血管化治疗的复合终点的发生(合并OR:0.62,95%CI为0.39—0.98,P=0.004);自体BM.MNCs移植不增加3~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合并OR=0.87,95%C1为0.53~1.42,P=0.57)。结论 接受自体BM.MNCs移植至少在6个月内可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减少3~6个月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住院、需再血管化治疗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说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SsF-36调查量表,通过电话随访和当面访谈的方式,随机对37例治疗组患者和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至少半年的生活质量随访问卷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总体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角色受限(RP)、活力(VT)等4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77&#177;23、86&#177;23、60&#177;38、79&#177;16,而对照组分别为48&#177;24、68&#177;25、28&#177;17、57&#177;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总体评分治疗组为82&#177;18、而对照组为66&#177;16,两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对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BMMCs悬液.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Ⅰ,n=10)、梗死对照组(组Ⅱ,n=18)、即刻移植组(组Ⅲ,n=18)和两周移植组(组Ⅳ,n=18).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建模后即刻和2周分别将10μl BMMCs液(6×106个细胞)植入组Ⅲ和组Ⅳ的梗死周边区,组Ⅱ于建模后14 d植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查观察细胞移植后4周的心脏功能改变.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4周后,与组Ⅱ、组Ⅲ相比,组Ⅳ左室功能重建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前壁厚度(LVAWT)]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舒张压力时间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Ⅱ、Ⅲ间上述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肌梗死后2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优于即刻移植,可能是由于在心肌梗死后1周时炎症反应最重,而2周时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小型猪动物模型上探讨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局部对心功能和梗死心肌代谢的影响.方法 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心肌梗死1周后处理组及心肌梗死2周后处理组,处理组经心外膜向心肌注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然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 空白对照组与处理组心尖室间隔下部室壁增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影细胞区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证实自体骨髓单核细胞分化细胞转化为心肌或内皮细胞并证实其存活增殖功能.结论 经心外膜向梗死区域的心肌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改善梗死区域心肌的收缩功能.移植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梗死区域中存活,增殖,分化和迁移,增加梗死区域的微血管数量,再生、再造心肌.  相似文献   

13.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complications and deaths during the acute period but also results in the progressive impairment of ventricular func-tion progress, finally leading to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herefore, restricting or reducing the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MI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topic in cardiovascular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n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making steady progr…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植入心脏后的分布及分化状况。方法:用雄性近交系Lew is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首先,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基础上,以冷冻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其次,心肌梗死模型建立2 d后,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以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然后,经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输注PKH26标记的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组)和DMEM培养液(对照组)。最后,细胞移植7 d后,采集各标本,检测植入细胞分布及分化状况。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冷冻区域心肌变性坏死且界线清楚。利用该模型成功的模拟了临床经冠状动脉输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PKH26红色荧光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实验组大鼠移植心脏的冷冻梗死区,脾脏、骨髓也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分布,移植心脏的非梗死区及其余脏器组织切片均未见红色荧光阳性细胞;梗死区内PKH26标记的细胞部分表达CD34;梗死区内connexin4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供者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能够存活并定向迁移至心肌损伤区域,并且可能促使梗死区出现心肌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每例取自体骨髓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途径或心外膜下注射途径进行细胞移植,选同期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梗死部位及罪犯血管与移植组相匹配的常规治疗的患者18例为对照组,随访3~6月。结果:移植组患者术后无新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与术前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02);6-MWT增加(P=0.005);BNP降低(P=0.000);LVEF增加(P=0.000);WMSI降低(P=0.032),SPECT显示缺损面积缩小(P=0.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虽然也有一定改善,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冷冻损伤的方法建立新西兰种家兔心肌梗死模型,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组(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N-BMCs组)和对照组,各8只。4周后, MN-BMCs组中将提取分离的MN-BMCs,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对照组于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注射相应体积的IMDM完全培养液。以超声心动图分析细胞植入前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MN-BMCs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可以改善局部及整体心脏功能:细胞移植4周后两组之间比较,MN-BMCs组局部心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MN-BMCs组比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室壁厚度增加,(4.81±0.55)mm vs 3.94±0.54)mm,P<0.05;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梗死区室壁运动速度明显增加,分别为(8.20±0.77)cm/s vs 7.00±0.56)cm/s,P<0.05,(8.51±0.93) cm/s vs (6.75 ±0.57)cm/s,P<0.05。细胞移植4周后,MN-BMCs组整体心脏功能亦优于对照组,表现为MN-BMCs组比对照组心腔减小,LVDD分别为 (14.89±1.36)mm vs (16.24±1.31)mm,P<0.05,LVSD分别为(10.48±1.32)mm vs (12.29±1.48)mm,P<0.05;MN-BMCs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提高,LVEF分别为(65.25±5.73)% vs (57.00±5.81)%,P<0.05,LVFS分别为 (30.25±3.73)% vs (24.88±3.95)%,P<0.05。 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和梗死心肌的作用。方法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16头小型猪,随机分为BM-MNC移植组(n=9)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7),分别经冠状动脉移植(3.54±0.90)×108个BM-MNC细胞或磷酸盐缓冲液,对比移植4周时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新生血管密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BM-MNC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壁、前间壁厚度、心输出量和 dp/dtmax与细胞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LVEF显著降低,室间隔、侧壁、前间壁显著变薄,心输出量和 dp/dtmax显著降低(P均<0.05)。舒张功能的指标在细胞移植前后各组变化不明显(P>0.05)。BM-MNC组缺血再灌注区的小血管数目为(13.39±6.96)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90)个/高倍视野(P<0.05)。BM-MNC组总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梗死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区移植的BM-MNC可增加移植区新生小血管数目,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6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62岁(51~75岁),体外分离培养自体骨髓干细胞2~3周,开通梗死相关“罪犯”血管,通过冠脉转运将骨髓干细胞植入患者的心肌梗死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为(0.9~3.2)×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为(1.6~5.3)×106个。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6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52.33±8.70)%vs(42.92±12.60)%,P<0.05],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较术前明显减少[(54.33±4.84)vs(61.67±6.83),P<0.05];6例99mTc-MIBI检查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心律失常和其他合并症发生。结论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