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解释心肾之间生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交通心肾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心肾相交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心(火)与肾(水)两脏互相制约平衡的一种生理状态,从发生学的角度解释心肾交通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论述了现代医学对心肾关系的认识,并且阐明心肾交通理论及其在现代临证方药运用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中医基础理论及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二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被归为阴、阳和水、火的关系.而这其中,心肾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特殊;从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及反侮"的关系,而就这种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那如何理解这种水火既济以及水火失济随之而来的病理变化呢?  相似文献   

3.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不交"是与之相对应的病理概念。通过梳理"心肾相交"及"心肾不交"理论的历史沿革,结合作用于心肾两脏方药的功效,探析心肾相交的实质:功能互用制约,物质互相化生,物质与功能的互根互用,即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了心肾阴阳之间的互相济助、制约,心血肾精间的同源互化以及心神肾精间的互相为用。  相似文献   

4.
“心肾理论”包括心肾相交与不交两方面,综观历代医论,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形成了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代表医家如孙思邈、严用和、朱丹溪、周慎斋等。笔者认为此观点以五行之变释生理,以五行之常释病理,有悖于五行归类特性。另外,全国统编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心火旺肾阳虚型心肾不交的病机是“心火亢于上,火不归元,肾水失于温煦而下凝”。同为亢盛之心火,可出现心火旺肾阳虚与心火旺肾阴虚的不同转归,有臆测之嫌,难以统括临证诸多变化。笔者认为对心肾相交与不交应结合临床,深化认识,不可望文歧义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腔扩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心肌病,也是导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难度较大。心胀是中医胀病的一种,胀病是脏器形体体积增大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心胀的相关表述与现代医学中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有诸多契合,故研究立足于心胀理论从中医角度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早期防治。从中医角度看,心胀的证治不可离肾。中医对心肾关系阐发详实,将心肾关系囊括于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之中。心肾相交是中医五脏一体观的核心内涵之一,即心肾二脏虽各有其独特作用,但并非在结构与功能上彼此孤立,而是通过经脉气血,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协调、互相影响。目前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多参考心胀论治,但缺乏系统辨证思路,文献报道多以名家经验和临床观察为主。文章以心肾相交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发展及演变,探讨心肾相交的理论内涵。依据心胀的病程演变规律,从肾分早中晚三期分期论治心胀,以早期交通心肾、中期温补肾阳、晚期标本兼顾为治法治则,浅析心胀证治,以期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试论“心肾相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肾相交”理论既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探讨这一理论,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指导临床施治具有一定的意义。一、“心肾相交”理论的哲学基础“心肾相交”理论渊源于《周易》。《周易》的既济卦、未既卦、泰卦、否卦所表示的阴阳水火升降之哲理,对“心肾相交”理论的萌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既济”则水在火上,得以润下,火在水下,得以炎上,如是则水火相交,两相辅助,各得其用。象征着上、下交感,运动推  相似文献   

7.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心肾相交”的概念,后世把“水火既济”理解为心肾二脏阴阳互济,以致对此概念解释混乱。其含义实指心肾两脏互相制约平衡的一种生理状态,是对二脏生理功能相互影响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正>心肾相交是指人体阴阳二气交感合和的一种生理状态。中医关于人体之气的阴阳互藏、阴升阳降以及阴阳交感理论源于《周易》的卦象,尤其是"坎""离"二卦。古代内丹术理论也源于周易的卦象,它用"坎离交济"或"心肾交互"来说明人体的阴阳交感变化。其思想逐渐影响中医学关于人体之气阴升阳降理论的阐释,促进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心肾相交探微——兼与李成文、葛燕萍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国 《中医杂志》2007,48(11):1037-1039
本人有幸拜读了李成文、葛燕萍同志的文章——《心肾相交理论质疑》(《中医杂志》2005年第7期(以下简称“李文”)及王振华同志《用中医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医》(《中医杂志》2006年第2期),获益良多。由衷地感谢《中医杂志》为中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我也愿借助《中医杂志》,对“李文”的一些观点尽抒己见,诚恳地与李、葛二位同志商榷。平心而论,“李文”观点可谓一针见血,也切中肯綮,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针对“李文”的质疑,笔者认为有义务进行必要的释惑。1心肾相交的理论渊源探微心肾相交理论源于水火相济论,而水火相济…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对其论述比较混乱。文章从古代论述、阴阳理论、五行角度系统梳理了水火既济和心肾相交的含义,阐述了阴阳冲和、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提山了心肾相交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肾相交是指心肾之气的全面交感,狭义的心肾相交单指肾水与心火的相交,并指出了心肾相交的途径、时间和其他含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肾综合征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最后归宿,一直都是让心内科与肾内科医生最感棘手的疾病。而西医对于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善,治疗成果也不甚可观。“心肾相交”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经典理论,对此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将从心肾相交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慢性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浅析此病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是复杂多样的,但当中"心肾不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临床中也很多见.以下将就"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症,结合相交资料阐述笔者的两个观点:  相似文献   

14.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人寐为特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是复杂多样的,但当中“心肾不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临床中也很多见。以下将就“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症,结合相交资料阐述笔者的两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确切地理解中医心肾相交的生理病理联系,并运用心肾相交理论阐释慢性肾衰并发心血管病变,认为心肾不交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临床上"交通心肾"的治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路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略论心肾相交及其病变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但由于对水火概念的狭义理解,又把心肾不交的病机局限在“肾阴亏虚或心火旺盛,肾水和心火失衡,不能相济”的范围内。作者认为,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的生理病理关系不仅限于心火与肾水,肾阴虚、心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肾阳虚、心火旺的交泰丸证,心肾阳虚的补坎益离丹证,心肾气虚的心肾两交汤证都属于心肾不交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心肾相交"是指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降于肾。Klotho作为肾精的物质基础,在生理功能上与肾精作用相同,二者均秉承于父母,具有抗衰老、主生殖和生长发育、保护骨骼调节钙磷代谢等功用。Klotho衍生物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o,sKlotho)延续了Klotho的生理功能,并参与调节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代谢,抑制钙离子沉积,调节脉道,保护心血管,具有交通心藏系统的功能。Klotho基因的这种微观调节作用,使得心藏系统和肾藏系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加强了中医心肾之间的交互关系,也丰富了中医"心肾相交"理论。  相似文献   

18.
心肾相交是中医睡眠理论当中重要环节.心肾不交导致失眠多归责于心与肾之间的阴阳关系失常,但又以三焦的通畅及中焦脾胃正常运化为前提.三焦为心肾水火相交的道路,脾胃对于心肾相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居于人体气机的中枢地位及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2方面.故临证关注心火肾水的同时,需详细审查三焦、脾胃、气血,以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略谈心肾相交与不交概念混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谈心肾相交与不交概念混乱的原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志刚吴茜肇东市人民医院杜亚峰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职工医院傅毅敏“心肾相交”又称水火既济、坎离既济,“心肾不交”又称水火未济、坎离未济。“心肾不交”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概念,源于“心肾相交”的生理概...  相似文献   

20.
“心肾相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佩  辛琳 《四川中医》2008,26(10):48-49
心肾相交,又称为心肾既济,水火既济,是对心肾两脏在生理状态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其具体含义是指,心阳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抑制肾阴而使肾水不寒;肾阳上济于心以资助心阴,抑制心阳而使心火不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