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 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 ,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 :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 ,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 ,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 7~ 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因此可设计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灌注1/10中国墨汁,观测营养血管的血供范围。结果:隐神经的营养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结论:以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前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结果 :所有皮神经均有营养血管伴行 ,所有穿支血管均有 1~ 2条伴行静脉 ,且在穿出深筋膜部位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可以设计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前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结果:所有皮神经均有营养血管伴行,所有穿支血管均有1~2条伴行静脉,且在穿出深筋膜部位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可以设计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5.
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对上臂皮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进行解剖观测 ,并研究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结果 :上臂所有皮神经均有伴行营养血管 ,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 ,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 ,营养筋膜皮肤。结论 :以上述 4条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 ,可分别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 ,修复临近部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腓浅神经有伴行营养血管,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结论:可设计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25侧,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腘窝中间皮动脉,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腘窝外侧皮动脉,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形成血管链,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8.
在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除营养神经外,发出7~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  相似文献   

9.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腓肠神经的行走、分支情况,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的来源、口径、穿出深筋膜的位置,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以及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关系进行显微解剖研究,设计出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4个,从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也沿途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营养皮肤。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颏下血管蒂岛状皮瓣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使颏下血管蒂岛状皮瓣广泛地应用于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方法 在34侧成人头颈标本上,对颏下区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颏下动脉起自面动脉,距其起点5.4cm±0.3cm处发出。起始端外径2.0cm±0.3mm。颏下动脉有2条静脉相伴行,注入面静脉。以面-颏下血管为蒂,可设计成颏下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皮瓣的感觉神经为颈皮神经。结论 皮瓣血管蒂长6.5cm±0.5cm,毗邻口腔颌面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远端为蒂的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12例,解剖观察小腿皮神经及营养血管的来源、行径.分支分布及营养血管的外径,特别是营养血管与知名血管的吻合关系:结果:小腿皮神经都有起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在神经旁形成3条皮神经营养血管链,除发出分支营养神经外,还发出皮支营养皮肤。结论:以远端为蒂的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用于修复小腿远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方法:以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供一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结果:腌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前壁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1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柏士平  潘拥军 《安徽医学》2006,27(5):372-374
目的为设计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6侧经股动脉插管灌注红色乳胶溶液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的横径、长度及穿深筋膜点的位置进行观测。结果耳大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自耳后动脉皮支及枕动脉肌皮支,其浅出点横径分别为0.48±0.16mm及0.55±0.12mm,穿深筋膜后长度18.96±3.15mm及20.14±4.36mm;营养血管呈节段性分布,于神经旁0.4cm范围内形成顺沿耳大神经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结论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设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35例,皮瓣面积最大16 cm×11 cm,最小7cm×6 cm,其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14例,未吻合静脉21例。结果35例皮瓣完全成活,未吻合静脉的21例皮瓣中出现水疱6例,边缘坏死6例,部分坏死5例,经过对症处理后存活。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简单实用,吻合静脉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以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