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著名诗人流沙河,生于1931年,如今已是88岁高龄。他两鬓如霜,依然双眼睿智深邃,神态恬淡超然,做事手脚利落,行走健步如飞,全然不像一位耄耋老人,其养生秘笈值得人们借鉴学习。青年时期的流沙河,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田间、绿原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译诗、杂文,其代表作有《锯齿啮痕录》《独唱》《故园六咏》《蟋  相似文献   

2.
以前看过柏杨的一篇文章,说十个女人有九个会在婚后感到失望的。明明是自己选定的那个人,为什么在婚后会失望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自己也结了婚,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3.
夫妻贴报     
夫妻贴报梅丁不知别的“爬格族”是怎样处理自己文章的,我的方法是这样:把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剪下,分别贴在两本16开的白色绘画纸上,一本是小说散文类,另一本是杂文科普及其他文章,十多年来,已有20多本了。闲暇无事,我便将军检阅部队似地翻翻这些剪报,其乐无...  相似文献   

4.
正顾元庆,字大有,明代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刻书家、茶学家。顾元庆聪明博学、多才多艺,工于书法,著述颇丰,在爱茶人群中颇有名气的著作《菜谱》即为顾元庆所著。同时,他一生编辑多部丛书,包括《顾氏文房小说》《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作为编辑者、出版者,其编刊小说在明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过渡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孙犁原名孙树勋,1938年参加冀中八路军抗日政府后开始使用笔名孙犁。他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1913年生于河北省安平县,2002年在天津病逝。孙犁身体瘦弱,自小脑疾如影随形,尽管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坎坷忧患,却仍享有90岁高寿。其养生之道,值得世人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6.
健康之花     
十年前 ,台湾知名作家柏杨访问西安时 ,我女儿请他题词留念。柏杨提起笔 ,想了想 ,写道 :××小友 ,笑 ,笑 ,笑!大作家面对一个正在求学的女孩 ,没有要她“天天向上” ,也没有要她“努力拼搏” ,而是一连串地送给她三个笑字 ,足见在柏杨眼里 ,笑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和分量。笑 ,是生命气流愉快的震动 ;笑 ,是人类独有的本能和享受 ;笑 ,是健康绽放的绚丽花朵。然而 ,是否随着经济的发达 ,物质的富有 ,人们的生活中 ,就会自然而然地拥有更多的笑声、更多的满足、更多的幸福感?结论似乎并非如此。不信 ,你站在街头 ,稍稍观察一下 ,饮食男女 ,…  相似文献   

7.
"人一生只有几十个春秋,很短促,但要活就要活得有意思。"说这话的是我国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卢惠霖。卢惠霖,又名卢高荣、卢润生。1900年3月生于湖南省天门县岳家口,1997年3月18日因心脏病于长沙市逝世,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三谈》中记录了当时社会流传的"老人十反",其中有"不能近视而远视转清"一说。视力的好坏,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如能一生保持视觉敏锐,那将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正>干祖望性如魏晋名士,任侠天真,在接受采访时他说,"一生最幸福的事是说真话,做实事,骂坏人、坏事。"去金陵拜访干祖望虽是夏天,而时间和燥热似乎在这位老先生身边静止了。经过百年岁月的淘砺,他的风骨已沉淀成一种令人不自觉噤声的气场,随意一坐便是一派名士风范。因为提前拜读过他写的杂文随笔,不小心发  相似文献   

10.
沈尔安 《长寿》2006,(12):20-20
肖伯纳(1856—1950)是英国近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一生勤奋好学,才思敏锐,共创作了50多部剧本、5部小说,还有其他作品,80高龄每天仍坚持写作达10个小时,最后一个剧本《为什幺她不肯》,竟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93岁)完成的。如此精力充沛的文坛寿星,究竟有什么养生诀窍呢?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十人九痔",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曾短暂或长期出现过痔疮的临床症状。要不就是便时出血,要不就是肛门搔痒、或是有肿物脱出。春节期间特别容易当上"有痔之士",一般节后都会出现病人"井喷"现象。因为它的发作与饮食作息大有关系,稍不留神就可能复发。山吃海喝、久砌长城等行为都容易刺激其诱发。  相似文献   

12.
母亲今年94岁了,却仍然有一个比较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神状态。对此我从中受到了一些启迪,领悟出一些东西,特别是我们这一辈儿女已接近老龄,研究和学习老母养生之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格十分重要。我感到,她老人家长寿的秘诀可以概括为"十乐":一是宽心之乐。常言道,富贵人宜学宽,聪明人宜学厚。老母一生心态非常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强烈的欲望,几十年虽然大多数在贫困中  相似文献   

13.
正"我玩‘微信’了",此一信息的发布颇有点像老顽童的自嘲,却亦得到多位失联已久的好友们的评论、点赞:"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聊天了——哦耶!"曾写过《不玩微信》(载2017年1期《杂文月刊》),因嫌其"交流过频","信息过滥"云云,故而宁可离群索居,被朋友们OUT,也不玩"微信"——自在之人自取"清静"度日。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生于1893年,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先生一生历经磨难,最终以近期颐之寿辞世,得益于他的养生有道。饮食有节,清淡为主。"少吃、素食"是梁先生的饮食4字箴言。他提倡以节食为度,食不过饱。且常常告诫子侄"饮食要少不要多",再可口的食物他也是适可而止。其次源于对佛教的崇拜和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的文字历史中,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戏剧、小说、书画、楹联不计其数,众多诗人、作家、书画名家趁着酒兴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了惊世之作。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唐朝大诗人李白了。李白被尊为"诗仙",同时又被誉为"酒仙",诗与酒成为李白生命的两个支点,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美酒激发了李白的灵感,燃烧起他的激情,使他文采飞扬"斗酒诗百篇"。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一首诗《不见》中,用两句话概括了李白的一生:"敏捷诗百首,飘零酒一杯"。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一生提倡"闲适哲学"、"达观精神"和"享受生活"的文学家林语堂大师对我国的饮食文化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其所论不但机智幽默,且多有精辟、独到之见.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6月19日,因一首《红色娘子军连连歌》而红遍大江南北的作曲家黄准在上海迎来了她的90华诞,荧屏老友秦怡、牛犇、祝希娟及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著名导演于本正等欢聚一堂,同庆其寿。九旬高龄的黄老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对于几十年前的往事,仍记得清清楚楚。她说:"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旋律,它是我生命的主要部分。通过它,表达了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我几十年来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事实确实如此,离休后的黄老一如既往,和过去一样笔耕不辍,这是因为在她的心中,依然有着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健康天地》2010,(12):72-73
<正>谈到饮茶,可以说是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相似文献   

19.
辛毅 《长寿》2008,(5):54
西安老年大学成立于1995年3月,十几年来经历了"创办起步、探索提高、蓬勃发展"三个阶段。现已初具规模,有分校23所,13个区县实现了"一片红",建立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组老年学校80多所,四级办学网络在逐渐形成。目前共开设30多门专业课,360个教学班,1.6万多名学员(其中总校现有77个班,1926人)。  相似文献   

20.
资料表明,90%以上的中老年重病患者,若在患病之初就及时就诊,70%能获得有效控制或治愈。有些疾病的发展过程较为漫长,多则数十年,少则几年,在这个"漫长期"中会不断有"报警信号"。因此,中老年人对健康"红灯"应保持警惕,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