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预防多发性硬化(MS)复发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急性期以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缓解期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组除口服泼尼松外,加服地黄饮子随症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状态评分(EDSS评分)、核磁共振(MRI)、复发次数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状态、核磁共振、复发次数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地黄饮子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临床神经功能障碍,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应用中药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77%;复发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6%;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沉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显像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不仅提高了治愈率,降低复发,并明显减少用激素后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金亮  王殿华  李永利 《新中医》2006,38(11):31-32
目的:观察龟鹿益髓胶囊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龟鹿益髓胶囊(由人参、鹿茸、龟板、菟丝子、何首乌、全蝎、鸡血藤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强的松治疗。2组均以1月为1疗程,共观察治疗3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诱发电位、核磁共振(MRI)检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IgG)和寡克隆区带、复发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00%、63.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EDSS评分及总积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次数由治疗前(1.53±0.64)次/年降为治疗后(0.67±0.49)次/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龟鹿益髓胶囊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不仅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神经功能,而且诱发电位、脑脊液IgG和寡克隆区带以及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还可减少复发次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检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两组SEP、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SEP检查可作为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来评价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急性胆囊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发生病例。随访半年,观察组发生复发2例,复发率为4.8%;对照组发生复发9例,复发率为22.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且能够降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影响。方法:运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CT检测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疗效判定指标,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与西药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8天后,体感诱发电位(SEP)总体异常率明显降低,CT检测血肿量明显减少,且头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头针组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提示头穴透刺可纠正急性脑出血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促进血肿吸收,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善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代偿机能,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服用倍他乐克加益阴助阳、益气解毒、活血利水中药,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同期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鼻后滴漏致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由鼻后滴漏所致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可以很快改善病情,咳嗽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鼻后滴漏致慢性咳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治疗组)36例和单纯牵引治疗(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SE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7.2%,对照组69.7%;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则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内服外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CRP和ESR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改善炎性指标水平,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后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胸部体征评分、鼻炎症状评分、夜间憋醒次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程红胜 《新中医》2015,47(8):19-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心通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30天、60天和90天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48%,对照组为65.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60天和90天内,观察组各个时期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复发次数,预防疾病恶化。  相似文献   

13.
王昱    李耀辉 《陕西中医》2023,(4):463-466
目的:观察抗纤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A-ILD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抗纤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啰音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啰音评分及肺功能指标、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纤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RA-ILD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例数以及复发病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温、疼痛、恶心呕吐等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随访1年,治疗组未发现复发病例,对照组2例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任务导向型训练对软瘫期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8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任务导向型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评测法(FMA)、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两组治疗后FMA、BI、MMSE、SS-QO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FMA、BI、MMSE、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患侧SEP的N_(20)波幅均较同组治疗前增高,潜伏期缩短(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侧SEP的N_(20)波幅与潜伏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联合任务导向型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软瘫期患者的SEP、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及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6/6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体征,降低心肌酶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阳止痛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7%、对照组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能够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自拟中药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82.3%(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咯痰、退热、平喘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6例,对照组应用美托洛尔及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减少早搏次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菌揿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每7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刺激评价,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 5%(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70. 8%(17/24),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 <0. 01),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刺激均有明显差异(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揿针联合加巴喷丁止痛效果优于氦氖激光联合加巴喷丁,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