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1月~2009年1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7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协同治疗。结果两组比较,除退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外,止吐、止泻、纠正脱水和总病程时间皆差异有显著性,即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Rotavlrus,R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发展中国家,腹泻乃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据WHO统计,世界上婴幼儿腹泻每年要夺去百万婴幼儿的生命。我们采集2003年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120份。通过PCR技术,扩增出特异性高的核酸探针,采用长臂光敏生物素加标记,制备了A组轮状病毒的分型探针,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原因。为探明其治疗方案,我科于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婴幼儿秋季腹泻,并与按西医常规治疗46例对照观察结果,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本组65例中男35例、女30例,发病年龄7~32个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最重要的婴幼儿重症腹泻的病原,也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对轮状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合理的治疗方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最重要的婴幼儿重症腹泻的病原,也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对轮状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合理的治疗方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丛斌 《医疗装备》2015,(4):31-32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及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门诊2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以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00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出阳性78例,阳性率为39%。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48例腹泻标本,检出轮状病毒133例,阳性率为53.6%。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监测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们用思密达(Smectiepowter)治疗秋季腹泻34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海琼  莫胜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6-6147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 1864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324例,检出率为17.4%,其中6~12月龄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25.2%,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1~12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安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615-3615
医学资料显示: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冬季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因此,轮状病毒成为全世界医学界研究的焦点。我科于2004年9月-2005年3月共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62例,给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7237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723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1754株,检出率为24.24%;高发期为11、12月份,最高检出率达48.22%;高发年龄为6月龄~2岁,检出率为33.91%,占64.02%;轮状病毒阳性粪便常规镜检,阴性结果占44.64%,脂肪球检出率为36.94%,14.99%的标本检出少量白细胞。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是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在病毒性腹泻中发病率最高。我院儿科门诊于2006年11月~2007年2月应用蜡样芽孢杆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部分病例佐以低乳糖饮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常怡勇 《大众健康》2006,(10):28-29
每年的秋冬季节。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多发季节。小儿秋季腹泻属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普通抗菌药物及止泻药治疗一般无效,该病常常让患儿家长感到束手无策。近年研究发现部分老药口服对小儿秋季腹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轮状病毒腹泻感染情况以及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疾病预防和保护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急诊和住院部5岁以下腹泻患儿4171例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将其中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分为疫苗组和非疫苗组,比较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情况、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结果:轮状病毒检出率以秋冬季节最高,4年总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2008 ~2010年相比,2011年检出率呈下降趋势.4 17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1 337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检出率32.05%.各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为:0~3岁为97.24%,>3岁为2.76%(P<0.01),其中0~6月龄为4.79%,以6月龄~3岁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中,疫苗组轮状病毒检出率9.61%,非疫苗组检出率40.26%(P<0.01),两组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宁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检出率近4年呈下降趋势,秋冬季节为高发期;6月龄~3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及控制重症腹泻,发展疫苗成为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并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国内外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惟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在使用该疫苗的同时,有关副作用如轻度腹泻、发热等时有报道,但因口服疫苗引起轮状病毒性腹泻及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极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自2003年10~12月在收住院患儿中采用经皮给药(腹泻)治疗仪,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云南白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近年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尚无有效的抗轮状病毒药物,因此,很有必要寻找一种有效的中药辅助治疗措施。2007年9月-2008年11月,采用云南白药贴脐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对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074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7.6%;6月龄~1岁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2%和48.1%;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RV)、肠道腺病毒(ETEC)感染引起,目前各种抗病毒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理想。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2002年10月~2004年6月收治的178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患儿中的96例,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5—2008年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8年广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5081例,年发病率介于108.83/10万~152.78/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64.49%。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区为南沙、黄埔、花都、越秀和番禺。实验室诊断病例中,8789例有明确病原体信息,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6.0%,其中轮状病毒、腺病毒及两者合并感染分别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75.49%、10.83%和13.49%。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7起,6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结论广州市2005—200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于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且存在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交叉感染。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率是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