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分法(FMA)、手臂动作测试评分法(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总运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AR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13.57±2.31)分比(8.83±2.51)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对照组[(67.71±7.37)分比(58.44±5.16)分](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71-174+17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对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给予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第4周、训练第8周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Brunnstrom分期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两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均呈显著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和训练第8周时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和对照组训练第8周Brunnstrom分期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时的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其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3.
“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谦  郭根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45-2146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对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予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予综合康复训练,4周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下肢功能评定法、简式Fugl-Meyer评定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Brunnstrom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老年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上肢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及生存质量(SF-36)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sEMG、FMA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MBI及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MA评分改变值与MBI及SF-36改变值明显相关(r=0.891,P<0.01;r=0.723,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促进老年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皮肤感觉输入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皮肤感觉输入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与皮肤感觉输入训练可提高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40 min,观察组20min常规治疗结合20 min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治疗周期均为4周,5 d/周,1次/d,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上肢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SI)]、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分级、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用于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肢肌张力和痉挛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偏瘫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1次/d,每周5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以下评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运动想象对提升偏瘫患者的手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RFE)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期≥Ⅲ期,病程3~13周)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FE组和联合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FE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联合组在RFE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RFE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FE组和联合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明显优于RFE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ARA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联合组较对照组ARAT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三组MAS评分均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反复促通疗法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且两种方法联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镜像疗法对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合并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同时辅以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一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镜像治疗,治疗二组给予镜像治疗,对照组仅常规处理。三组疗程均为60 d。采用简化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P0.05),且治疗一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二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一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和治疗二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镜像疗法能更好地改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35-139
目的 评价热敏灸辅助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在卒中后上肢痉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院病床尾号单双号不同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号)开展渐进式康复训练,观察组(双号)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AS评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在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升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上肢运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臂、手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在MBI评分及FMA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脑卒中偏瘫疾病治疗期间,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及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期为3期以上者、FMA评分、ST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接经法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现代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软瘫期分期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大接经法联合软瘫期分期针刺治疗,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病例脱落,均能完成全部试验。(2)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FMA评分和MBI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大接经法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分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用药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松动技术治疗。分别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采用简式Fugl-M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量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量表评价患者上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1),且观察组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能够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09年4月该科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和6个月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法和Fenchay活动指数评定法跟踪评测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及灵活性,并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FMA评分、Fenchav活动指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跟踪评测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FMA评分、Fenchay活动指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一步提高(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文胜 《海南医学》2010,21(15):32-33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24h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率和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SS、FMA、MBI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结论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和康复训练,对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本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上肢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0%,对照组为7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常规康复训练均有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本体感觉障碍的恢复,可有效升高患者的FMA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穴透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和MBI评分,降低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