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及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免疫检查点抗体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低、中、高剂量组(4、8、16 g·kg-1·d-1),连续给药14 d,第15天处死小鼠。给药第0、4、8、12、15天测量肿瘤体积;称取瘤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将脾脏淋巴细胞与H22肝癌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和肿瘤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脾脏和肿瘤组织中CD4+、CD8+ T细胞数量及PD-1、LAG-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给药后第8天,各给药组肿瘤体积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第15天肿瘤体积和瘤重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顺铂组下降最为明显。与模型组、顺铂组比较,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其中顺铂组升高最为显著;与模型组、顺铂组比较,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各组脾脏、肿瘤组织中CD4+、CD8+ T细胞数量和肿瘤细胞杀伤率均显著增高(P<0.01),LAG-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PD-1 mRNA表达较模型组、顺铂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可能通过下调LAG-3表达,促进H22肝癌荷瘤小鼠CD4+、CD8+ T细胞的增殖并向肿瘤微环境浸润,从而改善T细胞免疫活性、抑制肿瘤生长,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与免疫检查点抗体联用治疗肝癌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扶正抗癌汤(FZKAD)的免疫调节及抑制大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香菇多糖(0.05 g·kg-1)组及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27.3,13.65,6.825 g·kg-1)组,每组10只;测定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指标。Fischer 344大鼠右腋窝皮下接种卵巢癌NUTU-19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0.002 g·kg-1)及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18.9,9.45,4.725 g·kg-1)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择1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给药14 d后检测瘤质量,抑瘤率,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肿瘤组织X盒结合蛋白1(XBP1),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HC50,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吞噬指数和吞噬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瘤质量及XB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抑瘤率,CD4+,CD8+ T细胞比例,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表达及CHOP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扶正抗癌汤具有提高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好抑制大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是扶正抗癌汤发挥抗卵巢癌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一清颗粒联合环磷酰胺对三阴性乳腺癌荷瘤小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30 mg·kg-1·d-1环磷酰胺,实验组灌胃20 g·kg-1·d-1一清颗粒,联用组腹腔注射30 mg·kg-1·d-1环磷酰胺+灌胃20 g·kg-1·d-1一清颗粒。阴性对照组灌胃等体积0.9% NaCl+腹腔注射等体积0.9% NaCl,每天1次,连续干预17天。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检测各组小鼠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例;检测肿瘤组织中CD4+T和CD8+T细胞比例;检测肿瘤组织中IL-6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率。结果 联合组移植瘤生长速度最慢;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60.34%,24.71%和76.46%;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的胸腺指数分别为(0.50 ± 0.28)、(0.06 ± 0.04)、(0.54 ± 0.39)和(0.23 ± 0.04);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3.77 ± 2.29)%、(16.20 ± 4.52)%、(31.33 ± 10.01)%和(21.07 ± 4.37)%;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的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36.43 ± 2.67)%、(33.57 ± 1.69)%、(45.96 ± 3.54)%和(62.8 ± 3.63)%;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的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30.02 ± 1.97)%、(25.79 ± 2.32)%、(34.95 ± 1.93)%和(42.16 ± 2.57)%;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的IL-6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04、0.67 ± 0.02、0.61 ± 0.04和0.49 ± 0.05;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的TNF-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03、0.73 ± 0.01、0.69 ± 0.02和0.66 ± 0.03。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联合组的体质量增加率分别为(12.50 ± 1.84)%,(5.00 ± 1.63)%,(8.30 ± 0.54)%和(8.10 ± 0.4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抑瘤率、胸腺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以及体质量增加率都显著增加,而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一清颗粒联合环磷酰胺可显著抑制乳腺癌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一清颗粒可以减少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减退的毒性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建立气阴两虚型Lewis肺癌小鼠模型,观察加味龟鹿二仙胶汤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耐药相关基因及白细胞介素-7(IL-7)介导的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加味龟鹿二仙胶汤的抗癌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气阴两虚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分为正常组(不造模),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顺铂组(顺铂,2 mg·kg-1),中药组(加味龟鹿二仙胶汤,19.63 g·kg-1·d-1),联合组(加味龟鹿二仙胶汤,19.63 g·kg-1·d-1+顺铂,2 mg·kg-1),每组10只,分别给药,干预21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脏器指数,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re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IL-7,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联合组摄食量增加,精神状态较好,反应灵敏,体质量增加。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联合组抑瘤率明显升高(P<0.01)。与顺铂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CD4+ CD25+Treg /CD4+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组、联合组IL-7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顺铂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P-gp,MRP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组、联合组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加味龟鹿二仙胶汤与顺铂联用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解除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促进机体产生IL-7,调节IL-7介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参芪抑瘤方干预细胞焦亡在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抽取10只BALB/c小鼠(雄性)作为正常组,余40只建立肝癌小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建模5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2.5×10-3 g·kg-1·(3 d)-1]、参芪抑瘤方组(27 g·kg-1·d-1)、联合组(参芪抑瘤方+顺铂)。正常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0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干预结束后,称量小鼠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肿瘤组织细胞DNA损伤情况;免疫组化(IHC)、免疫荧光(IF)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状态差,倦卧懒动,毛色暗淡;肝功能检测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且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抑制瘤体生长,肿瘤质量均下降,其中联合组抑瘤率最强(P<0.01);HE染色示,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病变显著,各给药组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以参芪抑瘤方组及联合组细胞核,溶解破裂更为明显;肝功能检测中,参芪抑瘤方组及联合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下降显著(P<0.01);各给药组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均下降(P<0.05,P<0.01);TUNEL染色示各给药组干预后TUNEL染色阳性降低(P<0.05,P<0.01),以顺铂组和参芪抑瘤方组降低显著(P<0.01);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在肿瘤组织中检测发现,各给药组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P<0.01)。与顺铂组比较,参芪抑瘤方组和联合组小鼠精神状态佳,瘤体形态规则,联合组小鼠肿瘤质量下降(P<0.05);参芪抑瘤方组ALT和AST水平下降(P<0.05);参芪抑瘤方组和联合组IL-1β和IL-18均下降(P<0.05,P<0.01),以联合组最为明显(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组小鼠肿瘤组织中GSDM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参芪抑瘤方组NLRP3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参芪抑瘤方组及联合组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显著(P<0.01),联合组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显著(P<0.01);GSDMD蛋白表达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具有明显抑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NLRP3/Caspase-1/GSDMD炎性焦亡途径抑制细胞焦亡,缓解肝癌小鼠的炎症反应,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扶正解毒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荷瘤小鼠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肿瘤微环境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含量的改变,内质网应激途径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扶正解毒方(25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组(扶正解毒方25 g·kg-1+5-Fu 25 mg·kg-1),每组各10只,将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细胞)接种于左后肢内侧爪垫下,通过手术切除移植瘤建立术后复发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术后复发胃癌荷瘤小鼠肺转移病理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复发瘤中CD4+/CD8+ T值及脾脏中Treg细胞[CD4+,CD25+,叉头框蛋白P3(FOXP3)+细胞]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肌醇需求酶1α(IRE1α),激活转录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含量,以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复发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复发瘤重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肺转移数均降低,转移率均有所降低,联合组肺转移总数最少,转移率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扶正解毒方组、联合组CD4+/CD8+ T值明显升高(P<0.05),Treg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5);5-Fu组Treg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IH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ATF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IRE1α表达明显下降(P<0.05),Akt表达显著下降(P<0.01);5-Fu组及联合组mTOR表达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5-Fu组GRP78表达明显下降(P<0.05),5-Fu组及联合组PI3K,磷酸化Akt(p-Akt),mTOR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扶正解毒方联合5-Fu可以抑制荷瘤小鼠术后复发转移,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的信号通路,下调内质网应激,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NOD小鼠PD-1/PD-L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Model)、解毒通络生津方组(TCM)、解毒通络生津方加抗PD-L1单抗阻断组(TCM+α-PD-L1),每组8只。另选8只8周龄雌性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trl)。12周龄时开始中药干预,TCM组按照每天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TCM+α-PD-L1组在每天给予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的基础上,腹腔注射抗PD-L1抗体,1周2次,每次100 μg,Ctrl组和Model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第9、12、16、20周龄时的日均饮水量,干预8周后,小鼠统一麻醉下摘取颌下腺。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颌下腺CD4+CD25+Foxp3+PD-1+Treg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小鼠周龄的增长,Ctrl组小鼠日均饮水量基本不变,Model组小鼠的日均饮水量有明显上升趋势,TCM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下降,TCM+α-PD-L1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上升;与Model组比较,TCM组炎症细胞浸润灶明显减少(P<0.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炎症细胞浸润增多(P<0.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CD4+CD25+Foxp3+PD-1+Treg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01)。结论 解毒通络生津方可能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促进SS模型小鼠Treg细胞活化,上调Foxp3的表达,增强Treg细胞抑制免疫炎症的作用,PD-1/PD-L1可能是解毒通络生津方治疗SS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葡萄球菌肠毒素A(rSEA)及其突变体蛋白对淋巴细胞增殖、活化作用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分群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体外经rSEA及其3种突变体(rSEA/H187A、rSEA/H225A和rSEA/D227A)蛋白刺激后,采用噻唑蓝法(MTT)检测人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及活化CD4+、CD8+ 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含量。结果 5~20 mg·L-1的rSEA及其3个突变体蛋白对人PBMC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促增殖作用(P<0.05);经rSEA、rSEA/H225A刺激后的人PBMC中,CD3+、CD4+、CD8+T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rSEA/H187A能上调CD3+和CD8+T细胞,而rSEA/D227A只上调CD8+T细胞(P<0.05);rSEA及3种突变体蛋白均能上调活化CD4+和CD8+T细胞,rSEA、rSEA/H187A、rSEA/H225A能上调NK细胞含量(P<0.05)。结论 rSEA及其3种突变体(rSEA/H187A、rSEA/H225A和rSEA/D227A)蛋白对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促增殖和活化作用,并可不同程度地上调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及NK细胞的含量,为筛选出低毒、高效的升白细胞相关药物候选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消岩汤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维持治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予消岩汤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提高(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血TSH和TG值下降显著(P<0.01),总T细胞(CD3+)、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毒性淋巴细胞(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NK淋巴细胞(CD3-/CD16+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甲状腺癌患者维持治疗期,消岩汤能够减轻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具有提高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趋势,一定程度预防甲状腺癌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豆汤对Wilson病模型TX小鼠脾脏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硫钼酸铵组、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正常组选取DL小鼠常规饲养30 d;模型组和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选取TX小鼠分别予生理盐水、肝豆汤(22,44,66 g·kg-1)各2 mL·kg-1·d-1灌胃,四硫钼酸铵组予四硫钼酸铵2 mg·kg-1·d-1灌胃,每日2次,连续30 d。上述4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脾组织微量元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蛋白表达量。结果:ICP-MS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可以降低TX小鼠脾组织铜含量(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组织内CD4+,CD8+增高(P<0.01),CD4+/CD8+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组脾组织内CD4+,CD8+降低(P<0.05),CD4+/CD8+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豆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CD4+,CD8+降低,CD4+/CD8+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组织内IL-2,IL-8,IL-17,IL-18,TNF-α,IFN-γ的蛋白表达量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组及四硫钼酸铵组IL-2,IL-8,IL-17,IL-18,TNF-α,IFN-γ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肝豆汤组IL-2,IL-8,IL-17,TNF-α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TX小鼠脾脏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且以负向免疫调节为主。肝豆汤对TX小鼠脾脏免疫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静 《天津中医药》2009,26(5):413-416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的效应.[方法]制备接种肿瘤细胞的鸡胚尿囊膜(CAM)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诱导CAM血管生成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血清组对照.另用小鼠经肌肉接种U14子宫颈癌细胞悬液,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质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肺部转移瘤生长情况.[结果]益气养阴方含药血清可抑制肿瘤细胞诱导CAM血管生成,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益气养阴方组的肺部转移结节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并且明显改善化疗对机体的免疫损伤.[结论] 益气养阴方对肿瘤细胞诱导的CAM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益气养阴方对自发性转移模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狼毒提取液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荷B16小鼠模型和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实验转移为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狼毒15.0,20.0 g·kg-1组及环磷酰胺组,检测ip狼毒提取液(EFE)对小鼠B16细胞移植瘤生长和肺转移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分析狼毒提取液对荷B16小鼠移植瘤中抑癌转移因子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及促转移因子蛋白激酶B(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狼毒提取液明显抑制B16细胞的生长,并能显著抑制其肺转移。ip狼毒提取液15.0,20.0 g·kg-1给药14 d,对B16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2.9%,63.6%(环磷酰胺的抑制率为59.5%);对B16细胞肺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37.4%,63.5%(环磷酰胺的抑制率为56.8%)。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狼毒提取液组胞质中p-Akt褐黄色颗粒较空白对照组少见,而PTEN胞浆着黄色则较空白对照组多见。结论:狼毒提取液的抗癌转移效果可能部分与其下调促转移因子p-Akt,上调抑癌转移因子PTE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菁  陈汉江  袁志毅 《天津中医药》2018,35(12):898-901
[目的]观察柴胡合剂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5 mg/kg,每12 h注射1次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合剂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缓解、淋巴结和肝脾缩小、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缩短(P0.01),肝功能好转(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分析均显示CD3+及CD8+水平降低、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效果明显(P0.05),对EBV病毒(EBV)-DNA复制干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柴胡合剂能有效缓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及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EBV-DNA复制干预无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仁术健脾理气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吗丁啉组,每组各12只。各组大鼠予生理盐水或相应剂量药物10 m L/kg灌胃,持续5 d。末次给药20 min后正常组大鼠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予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2 mg/kg),20 min后以半固体营养糊灌胃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各剂量组和吗丁啉组胃残留率均显著降低(P0.05,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可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肺益肾方治疗老年肺炎(痰热壅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炎、祛痰平喘、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肺益肾方汤剂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随访1个月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症状评分、影像学、血清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咳嗽、黄痰、口渴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胸部CT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CD4~+于治疗14 d和随访1个月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CD8~+于随访1个月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肺益肾方治疗痰热壅肺型老年肺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增强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XST)由三七主根为原料制成,本文探讨了其对GK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理结构的影响,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GK 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0 mg/kg血栓通组,50 mg/kg血栓通组。血栓通组每天给予血栓通腹腔注射,另设Wistar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病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均于屏障环境中饲养治疗60 d。[结果]血栓通对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血糖未见影响,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收缩,改善各层的细胞结构。[结论]血栓通可改善GK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复方联合依维莫司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雌性BALB/C裸鼠第二乳腺乳垫处,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扶正复方(中药复方)组(40mg/kg)、依维莫司组(2mg/kg)和联合组,每组6只。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30d。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计算各组肿瘤抑制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mTor、Akt、P70s6k、4Ebp-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kt、p-Akt、m-TOR、p-mTOR、PTEN及mTOR下游底物p-4EBP-1、p-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中药复方组相比,联合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小(P0.05,P0.01),肿瘤抑制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mTor和P70s6k mRNA表达及p-mTOR和P70S6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药复方组,而联合组PTEN蛋白表达高于中药复方组(P0.05)。结论益气扶正复方与依莫维司联用能抑制MDA-MB-468荷瘤裸鼠的肿瘤组织生长,与益气扶正复方单用相比效应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mTOR、p-Akt、p-P70S6K活性,提高p-4EBP-1、PTE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延珍 《天津中医药》2018,35(8):616-620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GMI低(1.5 mg/kg)、中(3 mg/kg)、高(6 mg/kg)剂量组和维拉帕米2.5 mg/kg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各20只;手术前2 h,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步给予生理盐水。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正常对照组持续灌注Krebs-Henseleit液(K-H液),模型组、DGMI各剂量组和维拉帕米组平衡灌注20 min后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后行各指标检测。测定冠脉流出液心肌酶活性;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脏组织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变;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心肌组织ATPase活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GMI中、高剂量组和维拉帕米2.5 mg/kg组大鼠血清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脏组织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1),心脏组织病变明显改善;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左室舒张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_(min))均显著升高且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降低(P0.05或P0.0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Na~+-ATPase、Ca~(2+)-ATPase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DGMI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改善ATPase活力而对大鼠离体心脏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化瘀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MFC荷瘤615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化瘀方(20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益气健脾化瘀方20 g·kg~(-1)+5-FU 25 mg·kg~(-1))组,每组6只,皮下接种法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于末次给药后完整剥离移植瘤、脾、胸腺,计算抑瘤率、胸腺、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肿瘤组织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水平及其亚型多形核细胞样(PMNMDSC),单核细胞样(M-MDSC)的水平及外周血中各免疫细胞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瘤重减轻,5-FU组小鼠体质量、瘤重、胸腺、脾指数均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体质量增加,瘤重减轻,胸腺、脾指数升高(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总MDSCs水平下降(P 0. 05,P 0. 01),益气健脾化瘀方组,5-FU组及联合组PMN-MDSC水平均下降(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PMN-MDSC水平下降(P 0. 05),M-MDSC水平下降(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巨噬细胞及其M1型水平增加(P 0. 05),各T细胞群水平均增加(P 0. 05,P 0. 01),5-FU组巨噬细胞,CD3+,CD4+,CD8+T细胞群水平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巨噬细胞,CD4+,CD8+T细胞群水平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i NOS,Arg-1 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i NOS,Arg-1 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P 0. 01)。结论:益气健脾化瘀方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5-FU联合使用能更好地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改善化疗后机体的免疫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SCs的水平及增加T细胞、巨噬细胞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刺中冲对急性缺氧小白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中冲能否改善急性缺氧小鼠的能量代谢。[方法]将36只小白鼠平均分成中冲、缺氧对照、空白对照3组,以Na+-K+-ATPase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为指标,观察针刺中冲对急性缺氧20min小白鼠大脑皮层、心肌能量代谢影响的差异。[结果]中冲组大脑皮层、心肌Na+-K+-ATPase、LDH活性与缺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针刺中冲能改善急性缺氧小白鼠的能量代谢,与针刺提高大脑皮层、心肌Na+-K+ATPase、LDH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