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3.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常存在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凌晨发生.近些年研究表明,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各年龄层的人群均受到该疾病的困扰[1].笔者自2009年2月以来用腧穴热敏灸对5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研究》2017,(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最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痒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析腧穴热敏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针刺治疗,研究组腧穴热敏灸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对前臂双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63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外关、手三里、曲池等热敏腧穴艾灸治疗,对照组静滴20%甘露醇.设置治疗前及治疗2、4、7天4个时相点,观察肢体肿胀变化情况,疗程为7天.结果:腧穴热敏灸和20%甘露醇都有减轻骨折早期肿胀的作用.治疗2天后的疗效相当,但缓解程度在治疗4天后观察组已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7天后,观察组对肿胀治疗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5%.结论:腧穴热敏灸治疗前臂双骨折早期肿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治疗慢性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成人慢性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西药组,热敏灸组在患者背部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化腧穴施以热敏灸治疗,西药组应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EV1和PEF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热敏组肺功能维持在治疗3个月时水平,西药组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慢性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基于腧穴敏化理论,探查热敏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优效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与西药组,每组30例,疗程结束观察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总疗效,并进行安全性判定。结果:在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方面,3组受试者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疗效比较,热敏灸组总有效率86.67%(26/30),非热敏灸组总有效率80.00%(24/30),西药组总有效率73.33%(22/30),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腧穴敏化理论指导下,热敏灸组治疗功能性便秘优于非热敏灸组和西药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陈彤云教授作为第3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多年来一贯治学严谨,好学深思,对医术精益求精.其学术上坚持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重视内治.巧用外治,善于师法前人,又乐于接受现代医学的新观点、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用药博采众长,尤其善治颜面损容性皮肤病.陈老师在60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术思想与学术风格.笔者自2002年正式拜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陈彤云老师治疗颜面损容性皮肤病的典型医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疲劳状态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疲劳状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受试者分为31例脑疲劳组(试验组)和30例非脑疲劳组(对照组),通过“脑保健”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风池(双侧)、命门(双侧)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试者各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各种热敏灸感的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受试者均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试验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试验组百会穴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频率最高(96.8%)。试验组的百会穴透热、扩热、传热、压感,命门穴扩热、传热等热敏灸感均较对照组强(P<0.05或P<0.01)。结论 脑疲劳状态下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较非脑疲劳状态下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灸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并发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腧穴热敏灸;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艾条灸。观察两组患者24 h内肛门排气,腹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2.50%,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腹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12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热敏化腧穴探感定位,分析肩周炎患者热敏穴出现规律,为临床运用热敏灸治疗肩周炎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点燃的纯艾条对112例肩周炎患者及39例正常组按照回旋法、雀啄法、温和灸法进行腧穴热敏化探查。结果急性期热敏化主要在经外病变部位,即阿是穴及经外奇穴;粘连期热敏化主要在病变部位及足太阳经风门穴部位;缓解期热敏化主要在手阳明经手三里与肩髃部位。正常组出现热敏化现象不明显(P0.05)。结论各期肩周炎热敏化部位不同,急性期以疼痛部位为主,粘连期以病变部位及太阳经为主,缓解期以阳明经为主,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人类为之奋斗的永恒的主题之一。自有人类以来就在对病痛作斗争以维护健康,从而产生了医学。医学起源于人体本能。医学史表明,医学的初始阶段是本能医学,医学又高于本能医学,医学却无法脱离人体本能。医学史将继续证明,充分调动本能的医学又将是终极科学医学。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督脉腧穴热敏灸干预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督脉腧穴热敏灸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悬灸进行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临床症状评分、VAS、PPI评分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VAS、PP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VAS、PPI评分差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督脉腧穴热敏灸干预产后身痛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腧穴热敏灸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疗效观察,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特色疗法在围手术妇科患者中的应用范围,也为中西医结合摸索出一条新思路。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顺序将住院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腧穴热敏灸,对照组采用普通艾条灸,治疗后观察两组施灸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情况、首次排便情况,以及腹胀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改善腹胀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有效率80%,观察组能明显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结论:腧穴热敏灸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雷火灸从灸材、灸具方面着手,加入中药改变灸条配方组成,重视灸力渗透性,火力猛、药力峻、起效快;热敏灸从施灸部位及方式方法着手,寻找热敏化腧穴,改变施灸过程,重视循经感传;均系改进普通艾灸法的悬灸法,均可提升疗效。雷火灸效力刚猛,要考虑患者承受能力,因改制灸条而使治疗成本提高,增加治疗费用;手法繁多,实际临床大多为节省人力,仅使用温和灸法,客观上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热敏灸虽所需灸材便捷廉价,手法较为简洁;每种疾病需要先探寻不同热敏穴,耗时较长,比较依赖患者灸感,在现实操作中略有局限;腧穴热敏性机制也不够清楚,理论体系尚待完善。二者均系对普通艾灸法改进的有益尝试,各具特色,临床疗效满意,虽然还有些许不足,然瑕不掩瑜,期待有更多研究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