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筋推拿结合微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筋推拿结合微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络推拿结合电针治疗,两组隔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颈椎活动度等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颈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推拿结合微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调查资料显示,50~70岁人群发病率达到50%以上。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趋势,其中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更是常见和多发,约占颈椎病的65%左右,多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和手指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岐黄针疗法结合经筋理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岐黄针疗法结合经筋理论进行治疗,对照组配穴参照《针灸学》,采用毫针针刺进行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筋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杭州市中医院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McKenzie疗法,治疗组采用经筋正骨手法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差值中,颈项痛、头痛、颈项压痛及颈椎活动受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一定优势,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正骨推拿治疗本病临床有效,与临床疗效确切的McKenzie疗法相比,还能更好的改善颈项痛等临床症状,临床可联合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刃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神经根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造模后,随机挑选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普通针刺组、刃针治疗组,治疗10天后,观察对大鼠机械痛域及受损神经根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经普通针刺及刃针疗法干预治疗后机械痛域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提示空泡样变、坏死灶及空洞等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刃针疗法有明显镇痛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神经根局部炎症,促进神经元损伤、修复和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验证治则"针刀和手法并重,软硬兼施、动静兼治"的正确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合方法。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随机分为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刃针治疗组以及龙氏手法组,每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颈曲改善情况。结果: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痊愈6例,显效11例,好转13例,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其他两组,颈曲改善方面亦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刀和手法并重,软硬兼施、动静兼治"治则有效,刃针结合龙氏手法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吕春燕  曾诗睿 《海南医学》2022,(24):3207-3210
目的 探讨刃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针灸推拿科治疗的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行局部穴位针刺配合腹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局部刃针操作配合腹针治疗,以10次腹针为一个疗程进行观察记录。分别采用Borden氏法、颈椎疼痛量表(NPQ)、《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判定方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生理曲度、颈椎疼痛度和中医症候积分,使用美国3F公司的彩色诊断仪(TDS-9900型)评价两组患者两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液流速(Vp)、平均血液流速(Vm)、舒张末期血液流速(V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经X光线检查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3.64±0.89) mm、(4.43±1.03) mm,相对治疗前[观察组(2.38±0.21) mm、对照组(2.49±0.25) mm]明显增大,且观察组改变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疗程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及VA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传统针刺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3,(11):1764-1765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浮针配合热敏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70.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浮针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永田孙利军徐旭东郁东戴平【摘要】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用1%的利多卡因在颈肩背部痛点做局部神经阻滞,用特制针将痛点周围的粘连结疤软组织松解,用整脊手法矫正椎间关节,使之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适当用颈围固定颈部,半月后解除固定。42例随访期>24个月。结果有效40例(95.23%)。结论整脊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逐椎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萘丁美酮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逐椎微调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椎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可从根本上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类颈椎病,其主要症状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导致的神经根性疼痛,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CSR常用的方法,但是关于臭氧注射的浓度,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SR患者4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浓度组(A组,20mg/L)、中浓度组(B组,40mg/L)、高浓度组(C组,60mg/L),各15例。A、B、C组依次给予射频消融术联合20、40、60mg/L臭氧注射治疗。比较各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结果治疗方法与时间对VAS、NDI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对VAS、NDI评分的影响主效应显著(P<0.05)。3组术后1d和术后1、3、6个月VAS、N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B组术后1d、术后1个月VAS、NDI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术后1d和术后1、6个月VAS评分高于A组,术后1d、术后1个月NDI评分高于A组(P<0.05);C组术后1d和术后1、3、6个月VAS评分高于B组,术后1d和术后1、3个月NDI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中等浓度(40mg/L)的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CSR可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陈雪梅  李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82-1186
背景 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病率较高,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颌带牵引、制动等,但是在治疗效果方面疗效不一,且治疗周期一般较长。目的 探讨美式整脊在社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4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手法矫正组进行手法矫正治疗6次,牵引组进行电动牵引治疗6次,每次10 min,牵引重量为患者体质量的7%~10%。观察治疗前后患者X线中生理曲度、椎体角度位移、椎间孔面积变化的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颈椎角度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间孔面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法矫正组椎间孔面积、VAS评分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矫正组治疗后椎间孔面积、VA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治疗后VA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椎间孔改变与VAS评分变化呈线性正相关(r=0.564,P=0.023)。结论 手法矫正治疗在改善患者椎间孔面积,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效果;牵引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效果;手法矫正在改善椎间孔面积方面,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牵引治疗;改善椎间孔面积与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通臂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针刺通臂穴为主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结果,并随访两个月.结果:治愈12例,好转8例,即时有效20例,即时有效率100%,两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症状未反复.结论:针刺通臂穴可以即时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的僵硬、紧张,减轻患者疼痛和麻木症状,且疗效具有较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结合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11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颈椎标准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及后缘高度(HPB)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JO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情况。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出现钛网轻度沉陷,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末次随访骨融合率为100%;JOA评分,术前与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良率为86.2%;术后Cobb角、HAB及HPB值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与术后即刻上述指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有效的矫正了颈椎畸形并达到坚固骨融合、重建稳定的目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揿针带针运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揿针带针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不少于2 d,共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项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项五针;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价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次后两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10次后较治疗前ESCV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54.0%,优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五针能提高患者的ESCV评分,优于常规针刺,且具有起效快、痊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内热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2个月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且内热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筋骨并举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推拿操作的基础上行筋骨并举手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持续疼痛指数(persistent pain index,PPI)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PP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VAS、PPI评分和血清IL-1、IL-6、TNF-α含量降低程度以及尺神经传导速度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国医大师李业甫筋骨并举手法治疗CSR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