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生素及微波对妇科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168例妇科急性盆腔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观察组84例患者给予相同治疗再加微波治疗,共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8和TGF-β1,并探讨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血清IL-8降低、TGF-β1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IL-8和TGF-β1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生素及微波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IL-8和TGF-β1可作为盆腔炎疗效及预后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对哮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哮喘患者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孟鲁司特口服,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口服,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TGF-β_1、MCP-1、SDF-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治疗后,观察组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为(24.25±3.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2±4.02)分(P<0.05);观察组第一秒呼气容积(FEV_1)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分别为(80.25±4.25)%、(7.25±0.69)L/min,高于对照组的(75.02±3.96)%、(5.82±0.70)L/min(P<0.05);血清TGF-β_1、MCP-1、SDF-1水平分别为(42.2±6.0)ng/ml、(48.6±4.0)pg/ml、(252.4±32.2)ng/L,低于对照组的(48.9±5.2)ng/ml、(59.0±4.2)pg/ml、(425.3±40.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能有效降低哮喘患者血清TGF-β_1、MCP-1、SDF-1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拟泻心天泽方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及其对患儿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口腔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复合维生索B片及维生素C片口服;中药组使用自拟泻心天泽方治疗,7 d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并检测外周血中TGF-β_1和IL-10水平。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χ~2=11.589,P<0.01)。2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中药组患者证候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3.91、7.43、12.58、10.21、15.57,P<0.01)。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TGF-β_1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中药组:t=-4.55、6.01,P=0.01、0.01;对照组:t=-2.67、4.66,P=0.01、0.01),且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4.92,P=0.01、0.05)。结论自拟泻心天泽方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效果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肾汤联合肾衰一体化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肾衰一体化治疗,观察组给予益肾汤联合肾衰一体化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肾功能指标、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TGF-β1和PAI-1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1%(57/64),对照组为70.3%(45/64),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6、MCP-1和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IP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IL-13、TGF-β1、PDGF水平。结果 IPF患者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无效恶化组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 IPF患者体内高水平的TGF-β1、PDGF、IL-13水平与IP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检测病情、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以及IPF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早期DN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氯沙坦100 mg.d-1,B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1,C组给予氯沙坦50 mg.d-1和苯那普利5 mg.d-1,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TGF-β1和MCP-1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DN患者血清TGF-β1和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而且C组TGF-β1和MCP-1水平在治疗后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比单用具有更显著的降低DN患者血清TGF-β1和MCP-1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腺病毒肺炎(AP)患儿118例,分为SAP组57例和非SAP组61例,将SAP患儿根据预后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4天、治疗7天血清MIP-1α、TGF-β1、IL-10水平,及其对SAP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MIP-1α、TGF-β1、IL-10水平治疗后两组均随时间逐步下降,且治疗前、治疗4天、治疗7天SAP组均高于非SAP组(P<0.05)。治疗后有效组MIP-1α、TGF-β1、IL-10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MIP-1α、TGF-β1、IL-10三者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效能最高(P<0.05)。结论SAP患儿血清MIP-1α、TGF-β1、IL-10水平高,三者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8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设置为轻度(50例)和重度(28例)两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含量.检测方法:血清TGF-β1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13、IL-18和MMP-1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 本文结果显示,CHB患者轻度组和重度组血清IL-13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IL-18水平轻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水平升高则更为显著(P<0.01).TGF-β1含量轻度组略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P-1水平同TGF-β1的变化基本一致.结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对于肝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肺健脾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温肺健脾汤。两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2周肺功能、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72.55%(37/51)(P<0.05)。治疗12周,两组PEF%和FEV1%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PEF%和FEV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积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肺健脾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疗效明显,且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GF-β1和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肾虚血瘀型KOA病人42例,共58个膝关节患者,口服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采集患膝关节液,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膝关节液中IL-1β水平逐渐下降,TGF-β1的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降低KOA患者关节液中IL-1β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改善KOA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胡学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78-2379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单纯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血清TGF-β_1和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TGF-β_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TGF-β_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降低血清NSE水平,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按病情分为轻度组(n=56)和中重度组(n=34),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肺功能检查、ELISA法分别检测3组小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血清IL-17、TGF-β1水平。结果: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03.44±7.20)pg/mL和(147.31±4.4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3±3.49)pg/mL(P<0.01);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55.58±8.46)pg/mL和(80.26±4.62)pg/mL,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1±6.45)pg/mL(P<0.01);患儿血清IL-17、TGF-β1的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血清IL-17与TGF-β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存在血IL-17、TGF-β1水平的改变,且与病情密切相关,IL-17、TGF-β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效果、甲状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甲巯咪唑片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FT3、FT4、TSH、IL-6、TGF-β1及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FT3、FT4、IL-6、TGF-β1水平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TSH、IL-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甲巯咪唑可有效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甲状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灌肠方对UC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灌肠方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检测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灌肠方低剂量组TNF-α、IL-1、IL-6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灌肠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含量低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灌肠方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接骨续筋胶囊对胫骨骨折患者骨愈合进程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诊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石膏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接骨续筋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愈合进程,并检测不同时间段血清TGF-β_1的变化。结果观察组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一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术后0d无明显差异,术后14、28、60d血清TGF-β_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续筋胶囊应用于胫骨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血清TGF-β_1水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血清TGF-β_1水平的影响。方法4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①常规治疗组;②常规治疗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治疗疗程3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GF-β_1水平。结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显著降低血清ⅣC、PⅢP及TGF-β_1水平。结论低分子肝素可通过抑制TGF-β_1活性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密骨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146例老年骨质疏松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100例与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术后均给予止痛药、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密骨方口服,疗程3个月,记录骨密度、TGF-β_1、炎症因子变化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3.32±1.29)周,少于对照组(14.25±1.5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髋关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TGF-β_1都高于术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与TNF-α都低于术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骨方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能促进TGF-β_1的分泌骨折愈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恢复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COPD住院患者29例,入院时及治疗后达稳定期时分别抽取静脉血离心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的MCP-1及TGF-β1水平,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9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血清MCP-1水平[(30.96±13.43)pg/mL,(22.73±11.63)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3.77±8.69)pg/mL,P<0.01,P<0.05],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血清TGF-β1水平[(130.93±33.29)pg/mL,(104.60±31.43)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4.45±21.38)pg/mL,P<0.01,P<0.05],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P<0.01)。COPD患者血清MCP-1、TGF-β1水平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结论MCP-1及TGF-β1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未来干预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MCP-1、TGF-β_1的水平,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法(APAAP)检测外周血CD_3~+、CD_4~+和CD_8~+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肺结核、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CP-1和TGF-β_1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MCP-1和TGF-β_1含量明显高于肺结核和糖尿病患者(P均<0.01)。肺结核、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外周血CD_3~+、CD_4~+ T细胞降低,而CD_8~+T细胞增高(P<0.05,P<0.01),且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肺结核、糖尿病患者比较,CD_3~+、CD_4~+ T细胞降低,CD_8~+细胞升高(P<0.05,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MCP-1、TGF-β_1和T淋巴细胞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规范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组加用缬沙坦80mg/d,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检测AT-Ⅱ及TGF-β_1水平,两组在疗程结束24周内分别有15例及13例患者复查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应用缬沙坦治疗后血清AT-Ⅱ较治疗前升高,而血清TGF-β_1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两指标数值均与肝组织纤维化分级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TGF-β_1治疗后表达均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变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组织学表现,严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