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原累积病(GSD)是糖原和脂质在肝、肾内异常累积导致的以肝脏和肾脏肿大为特点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Ⅰ型 GSD 最为多见,发病率为1/20 万~1/10 万.Ⅰ型 GSD又称 von Gierke病,主要包括Ⅰa 和Ⅰb 两种亚型,Ⅰa 型为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Ⅰb 型为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缺陷[1].患儿常因罹患与年龄不符的疾病而就诊,如高尿酸血症所致痛风、高脂血症所致急性胰腺炎,甚至以低血糖昏迷、乳酸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就诊,但由于Ⅰ型GSD发病率低,首发症状非特异,确诊方法复杂,故易造成误诊、漏诊[2-5].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逐步开展,GSD的确诊方法由过去有创的肝脏组织活检更新为无创的基因检测,有效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6].现报道笔者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的 GSDⅠa 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 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GSD)Ⅰa型的肝脏受累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基因确诊为GSD Ⅰ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肝脏影像学结果, 并总结其肝脏受累特点。  结果  82例GSDⅠa型患儿中, 男55例, 女27例; 出现症状平均年龄为(1.2±0.9)岁, 其中42例(54.9%)以发现肝脏肿大为首要原因就诊。13.4%(11/82)患儿出现肝脏腺瘤, 腺瘤出现年龄平均(15.7±3.0)岁(12~23岁); 63.6%(7/11)为多发腺瘤, 36.4%(4/11)为单发腺瘤。单发肝脏腺瘤均位于肝脏右叶, 多发腺瘤均表现为左叶及右叶均有分布。1例患儿行肝动脉栓塞治疗, 1例合并腺瘤癌变。  结论  GSD Ⅰa型是小儿较常见的导致肝脏肿大的遗传代谢病之一, 至青春期左右易发生肝脏腺瘤, 部分癌变。定期随诊腹部超声意义重大。对年长儿不明原因的多发肝脏腺瘤要注意鉴别GSD Ⅰa型。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原累积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海虹  赵琳  陈玮  王桂荣 《临床荟萃》2004,19(2):104-104
患者 ,男性 ,2 4岁。主因四肢肌肉萎缩无力 2 0年 ,气短胸闷 4个月来诊。患者于 4岁时不明原因出现走路不稳 ,易摔跤 ,跑跳与同龄儿相比差 ,未引起注意。病情呈缓慢进展 ,近 5年来 ,症状明显加重 ,行走困难 ,双上肢抬举力弱 ,渐出现脊柱侧弯 ,四肢肌肉明显萎缩 ,以近端为重 ,并出现双下肢假性肥大。曾就诊于某医院 ,肌电图示肌源性受损 ,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近 4个月来 ,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力弱 ,有痰咳不出 ,四肢无力更加明显 ,大便无力 ,饮食量减少。查体 :神情 ,面部消瘦 ,语音低微 ;双眼睑下垂 ,眼球活动受限 ;呼吸力弱 ,口唇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个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对该家系中的一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分子诊断。方法采集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查找先证者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Sanger测序进行突变验证。确定先证者及其父母基因型后采集羊水标本,采用PCR扩增及直接测序方法进行产前分子诊断。结果该家系先证者为G6PC基因c.648GT纯合突变。双亲均为G6PC基因c.648GT杂合突变。胎儿携带与父母相同的c.648GT杂合突变。结论建立了对GSD进行分子诊断和产前分子诊断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1个GSD家系。  相似文献   

5.
<正>患儿男,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发热1 d,加重伴呼吸困难半天。超声检查:肝、脾、双肾体积均明显增大。肝内见细小密集的点状回声,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图1);双肾实质密集点状稍增强回声,集合系统回声明显增强(图2)。超声诊断:肝脏、脾脏、双肾肿大,肝、肾脂肪变。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失代偿);尿遗传代谢病检查:乳酸血症伴酮症酸中毒。最终依据分子遗传学检测到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的一个纯合突变:c.248GA(p.Arg83His),诊断为:Ⅰ型糖原累积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例糖原累积症I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a, GSD I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机制。  方法  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 进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lucose-6-phosphatase catalytic subunit, G6PC)基因5个外显子测序, 对新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  结果  患者为27岁男性, 有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肝穿刺活检支持GSD Ia。患者G6PC基因第2个外显子检测到c.248G > A(p.R83H)错义突变, 第5个外显子检测到c.674T > C(p.L225P)错义突变, 患者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携带c.674T > C(p.L225P)及c.248G > A(p.R83H)突变的杂合子。采用Polyphen 2和SIFT软件对新发现的c.674T > C(p.L225P)突变蛋白功能进行预测, 提示为致病突变, 可能损害葡萄糖-6-磷酸酶蛋白功能。  结论  G6PC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GSD Ia患者的致病基础, 发现G6PC基因新的致病突变, 拓宽了华人GSD Ia的致病基因谱。  相似文献   

7.
雷清锋  李中  刘红英 《新医学》2009,40(12):786-788,F0003
目的: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Ⅱ,GSD-Ⅱ)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收治的1例GSD-Ⅱ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与结论:该例患者为年青女性,以四肢进行性乏力为主要表现。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骨骼肌光镜下特征性病理改变:大量肌纤维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空泡,内有糖原堆积。电镜下见肌纤维结构紊乱,肌膜下、肌纤维间见大量糖原聚集。GSD-Ⅱ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缺乏特异性体征,最后诊断依靠酶的测定及基因诊断,但目前国内尚未普及,故肌肉活检结果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加强护肝、控制感染、辅助呼吸等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Ⅱ型糖原累积病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Ⅱ型糖原累积病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4岁。因双下肢乏力4a,加重20d余伴呼吸困难10d余,神志不清5h入住危重病科。患者于入院前4a出现双下肢乏力,以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示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增高,肝炎指标检查未见异常,按肝炎在家间断口服降酶中药治疗,治疗无效;4a来患者双下肢乏力无加重及减轻。入院前20d,患者感双下肢乏力加重,伴呼吸困难、心悸,入ICU前5h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刺激反应差,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对于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饮食管理能够最优化地维持机体葡萄糖内环境的稳定,纠正或改善代谢紊乱,并保持最佳营养状态,促进患儿自身生长和发育。本文对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探讨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饮食管理现状和现存问题,以期为我国开展和实践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饮食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Ⅰa型的肝脏受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基因确诊为GSD Ⅰ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肝脏影像学结果,并总结其肝脏受累特点。结果 82例GSDⅠa型患儿中,男55例,女27例;出现症状平均年龄为(1.2±0.9)岁,其中42例(54.9%)以发现肝脏肿大为首要原因就诊。13.4%(11/82)患儿出现肝脏腺瘤,腺瘤出现年龄平均(15.7±3.0)岁(1223岁);63.6%(7/11)为多发腺瘤,36.4%(4/11)为单发腺瘤。单发肝脏腺瘤均位于肝脏右叶,多发腺瘤均表现为左叶及右叶均有分布。1例患儿行肝动脉栓塞治疗,1例合并腺瘤癌变。结论 GSD Ⅰa型是小儿较常见的导致肝脏肿大的遗传代谢病之一,至青春期左右易发生肝脏腺瘤,部分癌变。定期随诊腹部超声意义重大。对年长儿不明原因的多发肝脏腺瘤要注意鉴别GSD Ⅰa型。  相似文献   

12.
糖原累积症Ⅸa型(GSD Ⅸa)是由PHKA2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该文报道1例GSD Ⅸ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该例患儿男,9月龄,因"运动发育落后、发现肝酶升高3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翻身不灵活,不能独坐,ALT 84.0 U/L,AST 120.2 U/L,AST同工酶33.6 U/L,总蛋白57.9 g/L,白蛋白42.1 g/L,球蛋白15.8 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示肝脏增大。基因检测显示患儿PHKA2基因c.3143C>T(p.T1048M)半合子突变,突变来自于杂合子母亲,为错义突变。结合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测序结果,确诊为GSD Ⅸa型。遂予患儿口服生玉米淀粉每日4次、餐间服用,予口服葡醛内酯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5个月后随访,患儿肝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复查ALT 40.0 U/L,未复查肝脏彩超,运动发育基本与同龄正常儿童相同。  相似文献   

13.
杨芙蓉  陈建红 《全科护理》2021,19(11):1580-1582
总结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合并Ⅰ型糖原累积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密切关注胎心变化、预防低血糖,术后预防产后出血、指导合理的饮食、预防相关并发症等。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于剖宫产术后14 d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4.
《护理学报》2021,28(16)
目的构建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饮食管理方案。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制定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饮食管理方案。结果经过文献分析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得到的饮食管理方案包括7个一级条目,19个二级条目,72个三级条目。该方案分为就诊期间和居家期间两个部分。就诊期间饮食管理内容包括建立多学科团队协作、完善饮食管理评估、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和强化饮食健康教育;居家期间饮食管理内容包括提高患儿及家长饮食治疗的依从性,重视血糖监测和适时饮食调整。结论本研究制定的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饮食管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检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1个线粒体复合体Ⅰ缺乏症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分析,探讨FOXRED1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采集表型正常、有3次不良生育史夫妻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出致病性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对未报道的可疑致病突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致病突变后,于孕18周采集胎儿羊水进行产前诊断并随访。结果 患者存在FOXRED1基因c.811-1G>C(splicing)杂合突变,患者丈夫存在FOXRED1基因c.1052G>A(p.R351H)杂合突变。FOXRED1基因c.811-1G>C(splicing)杂合突变为未报道的致病性突变,c.1052G>A(p.R351H)杂合突变为未报道的疑似致病性突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胎儿FOXRED1基因c.811-1G>C、c.1052G>A位点均为野生型。出生后随访6个月,婴儿发育正常,未见相关异常表型。结论 FOXRED1基因c.811-1G>C(splicing)和c.1052G>A(p.R351H)复合杂合突变为患者多次不良生...  相似文献   

16.
刘硕 《协和医学杂志》2010,1(2):131-131
<正>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酶学诊断法确诊Ⅲa型糖原累积症,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为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先天性酶缺乏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该疾病至少可分为13种类型,其中Ⅲ型为发病率较高的类型。根据受累组织及酶  相似文献   

17.
田莹 《护理研究》2008,22(1):90-91
糖原累积病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由于与糖原分解与合成有关的某些酶系统缺乏,糖原分解困难,糖原异常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尤其是肝脏、心脏及肌肉.1961年Hers证明糖原累积病Ⅱ型,又称蓬普氏病,病因为溶酶体中α-1,4-葡萄糖苷酶(酸性麦芽糖酶)缺乏[1].糖原大量累积于心肌、骨骼肌等全身组织,引起心脏增大,故又称心型糖原累积病.目前,根据所缺酶的不同将糖原累积病分为13型[2].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分析一家系中2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患儿α-L-艾杜糖醛酸酶(IDUA)基因突变。 方法:用PCR结合直接测序技术分析患儿IDUA基因1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的突变,对107例健康人行限制性酶切分析以排除新发现的突变为多态变异。 结果:2例患儿均携带IDU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p.M1T/p.T179R,其父母分别为p.M1T突变和p.T179R突变的携带者。107例健康人未见p.T179R突变。 结论:p.M1T/p.T179R突变可能是该家系2例患儿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琦 《护理研究》2012,26(5):477-478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GSD)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发病率较低,为 1/2.0万~1/2.5万.根据酶的缺陷可分为13型,其中以糖原累积病I型(GSD1)最为多见[1].GSD1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糖原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转运体的缺乏引起,临床表现为肝脾大、空腹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骨质破坏、生长发育障碍、出血倾向、免疫力低下等.2010年12月我院普内科收治1例GSD1病人,采用饮食治疗、护理为主的综合手段,病情平稳出院.  相似文献   

20.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Ⅳ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报告了1例先天性GSDⅣ神经肌肉型患儿,伴有张力减退,出生时即有关节症状,5个月时发现肝酶升高,心脏和呼吸系统无异常;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的可能性大。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广泛肝细胞变性伴包涵体以及桥状纤维化,符合GSDⅣ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GBE1基因存在2处错义突变:c.475C>T,p.Pro159Leu和c.1229T>G,p.Ile410Arg,为复合杂合突变,父母为携带者。截至2018年12月,共检索到相关外文文献16篇,中文文献6篇。迄今全球已报道的GSDⅣ型共61例,其中肝型22例,神经肌肉型39例,国内报道了13例,全部为肝型。神经肌肉型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明显。本例是中国首次报道的GSDⅣ型神经肌肉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