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D-二聚体质控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无传染标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等均为阴性]混合血浆制备质控品,并对其精密度、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自制的质控品批内及批间不精密度结果分别为1.83%、3.02%,均符合1/4CLIA′88及1/3CLIA′88可接受性能指标规定。于-20℃条件下保存12个月,偏移结果和瓶间均一性(变异系数)均符合1/2CLIA′88可接受性能指标规定。结论自制质控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D-二聚体检测室内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冷冻分离技术进行肿瘤标志物室内质控品的制备,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收集常规检测标本中无传染性的剩余血清,采用冷冻分离技术制备不同水平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质控品,并根据CNAS-GL03标准对自制质控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行分析。结果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自制质控品的稳定时间可达12个月,各样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自制质控品的样品间和样品内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冷冻分离技术所研制的肿瘤标志物质控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在临床实验室可用于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室内质控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检验科日常工作中PCT检测水平正常和较高患者的血清标本,根据0.5 ng/L和2.0 ng/L两个医学决定水平,自制PCT高、低两水平室内质控品,每天与罗氏质控品共同进行检测,以评价自制PCT室内质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自制PCT室内质控品的瓶间不精密度分别为1.04%和0.96%,满足≤1/3室内不精密度要求。自制PCT室内质控品复融后稳定性评价结果均在控制范围内。长期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自制PCT室内质控品12个月的室内不精密度分别为4.36%和3.89%,均≤1/3允许总误差(TEa)(TEa=25%);根据12个月的质控图和Westgard规则判断,自制PCT室内质控品与罗氏质控品的相关性良好,无偏离现象,与罗氏质控品同步出现7次质控失控现象,均与试剂有关,校准后重新检测即在控。结论自制PCT室内质控品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在-20℃条件下保存时,稳定时间可达12个月,适用于实验室PCT检测系统的室内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种液体非定值同型半胱氨酸(Hcy)室内质控品,并初步评价其性能。方法采用混合人血清为基质制备Hcy质控品,依据CNAS-GL03的要求对其均匀性、稳定性进行评价。将自制质控品应用于室内质量控制,并与朗道质控品进行比较。结果自制质控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与朗道质控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质控品具备较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β_2-微球蛋白(β_2-MG)质控血清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收集病人混合血清样本制备β_2-MG质控物,并依据《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和ISO Guide 35标准对其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2个浓度水平质控物样品内和样品间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9,2.091,均P0.05)。在室温条件下保存至少稳定5天(t=-1.76,-2.64,均P0.05);4℃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28天(t=-1.86,-2.44,均P0.05);-20℃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4个月(t=0.26,-2.68,均P0.05);-80℃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1年(t=-0.96,0.01,均P0.05)。结论自制的β_2-微球蛋白质控血清制备方便,其均匀性、稳定性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质控品,并评价其在各检测系统中的性能指标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抗SARS-CoV-2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NP)单克隆抗体和抗SARS-CoV-2刺突单克隆抗体的IgG或(和)IgM阳性质控物制备SARS-CoV-2抗体检测质控品,并对其适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稀释SARS-CoV-2抗体检测质控品制备SARS-CoV-2抗体检测调查品,并下发至各参评实验室,依据回报结果,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SARS-CoV-2抗体检测质控品适用于17种国家药监局批准的SARS-CoV-2抗体检测系统,适用性良好。SARS-CoV-2抗体检测质控品在胶体金检测系统D的均匀性符合要求,在化学发光检测系统K,J和I检测系统中的检测结果(S/Co)分别为397.67±23.83(F=0.77,P=0.74),2.80±0.23(F=0.38,P=0.76)和36.09±0.50(F=0.55,P=0.91),均匀性符合要求。SARS-CoV-2抗体检测质控品开瓶14天内的t值范围在0.182~1.98...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配制精浆生化质控品选择最佳稳定剂并对配制的质控品进行多项性能评价,以期获得结果稳定的精浆生化质控品。方法用三种不同稳定剂配制方案(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氯霉素)进行质控品配制,通过精浆生化检测项目(包括中性α-葡萄糖苷酶、柠檬酸、果糖、锌)进行质控品的性能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稳定剂方案。结果均匀性试验中显示,F2.39(临界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0.3δ准则分析显示,以乙二醇为稳定剂制备的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质控品SS0.3δ,存在瓶间差异;其余质控品SS0.3δ,无瓶间差异。稳定性试验显示,配制质控品t2.57(临界值),稳定性较好。常规质控监测显示,3种方案的月质控数据均匀分布在±3s范围内,CV值的变化也均在15%以内,其中丙二醇组CV值最小,均小于10%。结论加入乙二醇的质控品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的水平存在瓶间差异,可能是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加入丙二醇的质控品各项目检测的稳定性最佳,三种质控品性能评价结果均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较理想的粪便隐血质控品,以保证粪便隐血检验质量。方法将红细胞溶血后配制成1 000 mg/L Hb溶液并梯度稀释,用化学法和胶体金法进行隐血试验,选择粪便隐血质控品的最佳Hb浓度;用不同防腐剂防腐,观察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最终选择Hb 100 mg/L为粪便隐血质控品配制浓度,同时可作为化学法质控品浓度、胶体金法质控品高值浓度。选取Hb 1 mg/L为胶体金法粪便隐血质控品低值浓度。甲苯防腐的Hb溶液在5个月内结果最稳定,可用于粪便隐血试验室内质控。结论初步制备了较理想的粪便隐血质控品,可用于粪便隐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和胶体金法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64例疑似MP感染的住院患儿,同时用CLIA法和胶体金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和一致性。结果CLIA法和胶体金法分别检测出阳性155例和147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71%和5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0.598,说明两种方法一致性一般。当病程≤7 d时,CLIA法检测阳性率高于胶体金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病程>7 d时,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高于CLIA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法和胶体金法各有优点,均适用于临床常规筛查MP感染,是辅助诊断小儿MP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自制同型半胱氨酸(Hcy)室内质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混合人血清为基质,分别加入叠氮钠、乙二醇、丙三醇作为添加剂制备Hcy质控品,评价不同质控品的不精密度、开瓶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 3种质控品的不精密度和开瓶稳定性均符合要求,以添加乙二醇的质控品不精密度和开瓶稳定性最佳;在储存稳定性方面,添加叠氮钠的质控品稳定期只有4个月,添加乙二醇、丙三醇的质控品稳定期均大于12个月。结论以乙二醇作为添加剂制备Hcy质控品,综合性能优于丙三醇和叠氮钠。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