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探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患者行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组织内VEGF及EGF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各时间点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3天:t=2.716、2.187,P=0.008、0.031;治疗第7天:t=2.138、2.624,P=0.035、0.010);治疗第5周时,研究组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痊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Z=-3.068,P=0.002);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1.34±14.67)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38.89±15.44)d(t=2.481,P=0.015)。结论 与rh-bFGF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治疗相比,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创面组织内VEGF、EGF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湿润烧伤膏(MEBO)、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对自体微粒皮种植修复肉芽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老年糖尿病、瘫痪、严重全身营养不良的38例患者,其肉芽创面面积大于5 cm2,按取皮面积:创面面积=1:20-30的比例种植自体微粒皮,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MEBO组),对照组23例(EGF组),分别用MEBO和EGF换药治疗至创面愈合,观察创面皮岛修复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 肉芽创面经自体微粒皮种植术治疗后,应用MEBO和EGF治疗都能使其愈合,但治疗组(MEBO组)的创面愈台率高于对照组(EGF组);MEBO组创面生长出皮岛以及愈合所需时间较EGF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肉芽创面经自体微粒皮种植术治疗后,应用MEBO治疗较EGF更能有效地促进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探讨MEBO联合微粒皮种植术治疗糖尿病足截肢后残端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例糖尿病足截肢后的残端创面用湿润烧伤膏(MEBO)培养肉芽组织后,微粒皮种植术来修复创面。 结果 经过40余天的治疗,患者截肢后的残端创面完全愈合。结论MEBO联合微粒皮种植术修复糖尿病足创面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难愈合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大连市友谊医院收治的 150 例慢性难愈合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75 例) 与对照组 (75 例), 研究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单纯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皮生长因子 (EGF) 表达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第 3、7、14 天, 研究组患者创面组织内 VEGF? EGF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 t = 3.544、2.664、3.556, P < 0.001、P = 0.009、P < 0.001; EGF: t = 2.138、3.157、2.330, P =0.034、0.002、0.021);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 (45.4 ± 10.9) d, 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54.8 ± 12.6) d (t = 4.886, P < 0.001)。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难愈合烧伤创面, 有利于提高创面组织内 VEGF、EGF 的表达水平,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截肢后的残端创面用湿润烧伤膏(MEBO)换药治疗30 d后,在肉芽组织中种植微粒皮修复创面。结果微粒皮种植术后65 d,患者截肢后残端创面完全愈合。结论 MEBO联合微粒皮种植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要求简单、手术限制条件少,并且能降低截肢平面的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MEBT/ MEBO) 联合脂肪干细胞 (ADSC) 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61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 31 例) 与对照组 ( 30 例), 研究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MEBT/ MEBO联合 ADSC 治疗, 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 MEBT/ MEBO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组织 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表达水平, 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愈后皮肤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治疗 4 周后,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 17 例、有效 11 例、无效 3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 10 例、有效 11 例、无效 9 例 ( 2.740,P = 0.008)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中 VEGF、bFGF 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t = 3.431、 2.138,P = 0.001、 0.036)。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t = 3.405,P = 0.001),愈后皮肤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 = 2.740,P = 0.008)。结论 MEBT/ MEBO 联合 ADSC 可显著提高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 VEGF、bFGF 表达水平,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减轻愈后皮肤瘢痕增生,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粒皮种植治疗糖尿病足过程中创面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的变化规律,进而探讨微粒皮种植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AGEs及RAGE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收治的21例Wagner3~4级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微粒皮种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测量创面面积并取创面组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对比观察各时间点创面组织中AGEs及RAGE的含量。结果 (1)治疗60 d后,18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3例患者创面明显缩小。(2)治疗过程中,21例患者创面组织中AGEs及RAGE的含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各时间点创面组织中AGEs的含量对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GE的含量对比,除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对比,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间点对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粒皮种植治疗可能能够降低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中AGEs、RAGE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汤剂熏洗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涂对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Wagner3~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局部创面,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药汤剂熏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组织中VEGF、bFGF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48.9±22.4)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67.4±18.2) d (t=5.551,P=0.000);治疗第7、14天,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中VEGF、bFGF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VEGF:F=54.160、22.660,P均=0.000;bFGF:F=58.180、40.570,P均=0.000),但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t=5.003、2.957,P均=0.000、0.004;bFGF:t=4.718、2.455,P=0.000、0.01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熏洗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涂可促进Wagner 3~4级糖尿病足创面愈合,除中医药的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等辨证论治作用外,上调创面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也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皮生长因子 (EGF) 表 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 年 3月至 2019 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Wagner 1 ~ 2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清创换药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组织形态学及 VEGF、EGF表达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第 3、7、12 天,对照组患者创面组织水肿逐渐消退、炎症细胞逐渐减少、新生血管逐渐增多但排列紊乱,研究组患者创面组织水肿消退及炎症细胞减少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第3天即可见排列整齐的新生血管及层状分布的肉芽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VEGF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胞浆内,EGF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胞浆内;治疗第 3、7、12天,两组患者创面组织内 VEGF? EGF 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除治疗第3天两组患者创面组织内 VEGF 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 (t = 1.49, P = 0.33) 外,治疗第 7、12天研究组患者创面组织内VEGF表达水平及各时间点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VEGF: t = 4.10、4.36,P均< 0.001;EGF: t = 2.63,3.21,4.509, P= 0.048、P = 0.001、P < 0.001)? 结论 高压氧可通过上调创面组织内 VEGF、EGF 的表达水平,促进糖尿病足面组织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技术联合治疗Wagner 3~5 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给予2018年7月至 2021年7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72 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MEBT/ MEBO)、负压封闭引流、微粒皮种植等技术治疗局部创面,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2 例患者中除7例(9.72%)患者保足治疗失败行踝关节以上截肢手术外, 其余 65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足治疗, 创面完全愈合。结论 MEBT/MEBO、负压封闭引流、微粒皮种植等多技术联合能够有效促进 Wagner 3~5 级糖尿病足创面愈合, 提高治愈率, 降低截肢率, 最大限度保留患足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其阳性表达率的关系。结果 在异位内膜中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63.89%,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42.86%和39.29%(P<0.01,P<0.05)。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组织、子宫肌腺症组织中无差异(P>0.05)。微血管密度在VEGF、bFGF的阳性组表达明显高于VEGF、bFGF的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bF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密度相关,VEGF、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杜滂  魏经国 《放射学实践》2002,17(6):542-545
目的:通过检测裸鼠肝癌模型中肝癌不同生长时期的病理改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KDR及Flt-1的异常表达,探讨肝癌复发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间的关系。方法:将裸鼠25只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对照组,其余20只原位种植人肝癌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作血管造影,取标本切片行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nti-VEGF,anti-KDR及anti-Flt-1的表达。结果:血管造影显示种植后2周组肝脏血管开始有增生及扭曲,3周及4周组血管改变更加明显,各组成瘤率均为100%,光镜下1周组可见瘤细胞散在肝血窦周围,2周组瘤组织聚集成团,3周组,4周组瘤细胞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向瘤周浸润,瘤细胞团内可见坏死,1周组瘤细胞VEGF表达成弱阳性,2周组VEGF表达成阳性,3周组及4周组VEGF表达强阳性;正常对照组于种植后1周组肿瘤细胞与周围肝细胞VEGFR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种植后2周、3周、4周肿瘤新生儿血管VEGFR表达逐渐增强,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着色明显强于瘤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亦可见VEGFR染以。结论:多血供的肝癌结节VEGF及其受体表达较强,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远处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密切相关,VEGF首先来源于旁分泌,在后期肿瘤自分泌是VEGF高表达的重要来源,这可能是肝癌阻断血供后,癌灶能存活,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在+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明显升高,24h降至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的表达增加,这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损伤修复作用,是脑的自身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浅Ⅱ度烧伤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皮供皮区创面共 90例患者 2 70个创面为研究对象 ,所有创面分别为rhEGF治疗组、rhFGF治疗组和自身对照组 ,选择自体相应部位、相似深度创面进行对照。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在不同时间内创面的愈合率。结果 rhEGF的促再上皮化作用明显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rhF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缩短 (P <0 .0 1) ,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与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rhFGF对肉芽组织生长有特殊的作用 ,rb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比rhE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动态愈合率在不同的烧伤创面也明显加快 ,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hEGF和rhFGF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取决于它们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机制 ,组织缺损较大 ,组织损伤层次深 ,早期需要内芽组织填充的创面使用rhFGF为宜 ,而浅度创面需要以再上皮化修复为主的则选择rhEGF为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及其受体(KGFR)在葡萄胎组织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收集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分别从蛋白质、mRNA水平检测KGF和KGFR在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葡萄胎组织滋养细胞中KGF和KGFRmRNA、蛋白均有一定程度表达,定位于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胞质。恶性葡萄胎组织KGF表达与良性葡萄胎无差异,但KGFR在合体滋养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葡萄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2·775,P<0·01)。KGFR在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良性葡萄胎(χ2=19·542,χ2=24·723,P<0·001)。结论KGF及KGFR的表达与滋养细胞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葡萄胎恶性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碱性细胞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人乳腺癌组织为恶性肿瘤标本模型,乳腺纤维腺瘤为良性肿瘤标本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FGF与TGF β1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FGF、TGF β1平均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P<0.05)。结论bFGF与TGF β1在乳腺癌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bFGF与TGF β1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转化生长因子 β的三种异构体 (TGF β1,β2 和β3 )及它们的受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病理学技术确定这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 30例不同胎龄(13~ 31周 )的胎儿皮肤和 5例成人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bFGF、EGF、TGF β异构体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质和胞外基质中 ,而其受体则主要分布于这些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内。随着胎儿不断生长发育 ,这些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升高 ,在晚期妊娠胎儿(胎龄 2 9~ 31周 )和成人皮肤中 ,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 ,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妊娠胎儿皮肤。结论 bFGF、EGF、TGF β的异构体及其受体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损伤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在妊娠早期胎儿皮肤中 ,这些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模拟失重大鼠骨质内细胞因子变化与骨代偿性调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悬吊大鼠椎骨骨质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表皮生长因子变化与骨代谢的关系。选用S.D.雄性大鼠20只,按体重对分为由组和自由活动组,每组10只,实验期28d。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正常组、TGF-β1组、HGF组、TGF-β1 HGF组、延迟加入HGF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HKC中α-SMA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技术显示,TGF-β1能诱导HKC表达α-SMA蛋白,减少E-cadhefin表达;同时加入HGF能减少α-SMA蛋白表达,而延迟加入HGF能使部分转分化的HKC细胞恢复E-cadherin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正常组无α-SMA mRNA表达,TGF-β1可诱导HKC表达α-SMA mRNA;同时加入HGF后α-SMA mRNA基本无表达,而延迟加入HGF后α-SMA 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TGF-β1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而HGF能抑制TGF-β1诱导的转分化,延迟加入HGF能使部分发生转分化的肾小管细胞恢复上皮表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PDGF水平.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清PDGF水平,初诊未治和未缓解组(中位数14540 pg/ml,范围9080~29253pg/ml)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中位数9564pg/ml,范围7065~19598pg/ml)和正常对照组(中位数9917pg/ml,范围3529~27692p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组(Ⅲ期 Ⅳ期)(中位数17591pg/ml,范围9080~29253pg/ml)显著高于早期组(Ⅰ期 Ⅱ期)(中位数12153pg/ml,范围10805~14540p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PDGF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瘤血管新生程度和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