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标本类型错误率、危急值通报率等7项质量指标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目标(2015版)》中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合理利用这7项质量指标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检验质量。该研究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对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7项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标本类型监测、统计、分析,以提高科室护理工作,可视为科室护理工作持续性改进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统计2014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检验科标本的相关数据,得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发布的质控指标中关于分析前质量控制的6项指标现状,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检验中心LIS系统收集医院2014年所有检验标本的采集时间、接收时间、不合格标本的退回原因等数据,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2014年医院检验科标本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血培养污染率、抗凝标本凝集率分别是0.038%、0.046%、0.138%、0.493%和0.095%。在不同标本类型中,尿液标本的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最高,达1.108%。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和体液标本的检验前标本周转时间中位数分别是121、58、63、45和31min。在所有检验项目中,血气分析项目的检验前标本周转时间中位数最小,为6min。结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有关检验项目分析前质量控制的6项指标,从国家层面上对检验项目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医院及检验中心应该广泛重视,应该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从医院整体水平配合检验科达到指标要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陕西省临床实验室检验前标本可接受性质量指标,了解全省检验前质量控制的现状,为改进临床实 验室的检验质量、提高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发放调查表,收集2018 年12 月份陕西省临床实验室基本情 况和标本类型错误率、容器错误率、采集量错误率、抗凝标本凝集率、溶血率、丢失率和血培养污染率7 项质量指标信息。 调查数据采用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西格玛(σ)度量值评价实验室质量水平。结果 260 家实验室参与调查,7 项指标的回报率均高于全国总体情况。其中,血培养污染率最高,4.4% 的实验室回报结果< 3σ;其次是抗凝标本凝集率, 1.2% 的实验室回报结果< 3σ;其余指标,所有实验室回报结果均≥ 3σ,其中95% 以上的实验室≥ 4σ。结论 陕西 省临床实验室检验标本的可接受性尚需提高,持续监测标本的质量指标有助于提高标本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2019—2021 年全国 15 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了解我国实验室质量水平,探索影响实 验室误差的因素,并为 15 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建立初步质量规范提供参考。 方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联合 31 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同步开展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并通过已开发的 Clinet?EQA 系 统在线回报结果,收集 2019—2021 年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和临床检验质量指标数据,统计分析全国参加实验室 15 项临床检验 质量指标结果,同时用西格玛度量评价实验室质量水平。 为探讨不同医院等级、信息化建设水平对质量指标结果的影响,按 照分类要素(专业、医院等级、信息化建设水平)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中 9 项指标(4 项标本可接受性指标、3 项检验报告指标 和 2 项周转时间指标)分专业进行统计分析;13 项指标(除外周转时间) 按照不同医院等级分为 5 组,根据医院信息系统 (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衡量参加实验室的信息建设水平,根据 HIS 和 LIS 的存在与否,将参加实验室分为 4 组进行统 计分析。 结果 2019—2021 年,全国共有 7 322 家实验室连续参加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其中 9 项指标(4 项标本可 接受性指标、3 项检验报告指标、血培养污染率和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所有年份的结果均达到 3σ 水平以上;危急值通报率 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所有年份的结果均达到 6σ 水平;室内质量控制项目开展率和实验室间比对率相对较差,所有年份的结 果均低于 3σ 水平;4 项标本可接受性指标中位数近 3 年呈逐年下降,实验室差错率有所降低。 按照分类要素统计分析结果显 示,11 项指标受医院等级和信息化水平的影响。 结论 15 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中大部分指标结果尚可,但有些质量指标结果 令人不满意,实验室应加强重点质量指标的监测,根据质量指标反馈的信息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根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在检验前、中、后环节建立属于微生物专业的质量指标,例如标本不合格率、室内质控执行率、室内质控失控率、危急值漏报率、血培养污染率等,并制订限值及监控周期,以优化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流程、促进质量改进、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对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标本相关的5项质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应用,以期提高检验标本质量。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实时监测并收集该院检验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不合格标本数,回顾性统计分析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血培养污染率、抗凝标本凝集率,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结果标本相关5项质量指标中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抗凝标本凝集率2015年略高于2014年,其余3个指标2015年均明显低于2014年。标本质量相关的不合格标本中,抗凝标本凝集的情况较为多见,占34.48%。在不合格标本的科室分布中,标本类型错误率最高的是耳鼻喉科(0.030%);标本容器错误率最高的是重症医学科(0.086%);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最高的是眼科(0.084%);血培养污染率最高的是血透中心(2.713%);抗凝标本凝集率最高的是神经外科(0.267%)。结论 LIS可以有效地对质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统计分析找出问题突出的临床科室进行沟通或培训,实施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智能统计系统,一键生成各项质量指标统计图,实现质量指标统计的实时性和智能化,实时监控检验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以提高检验报告的及时率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参照我国2015年发布的临床检验质量指标WS/T 496-2017和ISO 15189:2012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要求,以SiemensAptio生化免疫自动化流水线中间体Centralink、Datalink为核心,结合Aptio自动化流水线各功能模块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自主开发实验室质量指标智能统计系统。结果本系统可实现统计的质量指标包括检验前阶段指标:抗凝标本凝集率、检验前周转时间(TAT)中位数等;检验中阶段指标: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实验室内TAT中位数等;检验后阶段指标3项,分别为检验报告不正确率、危急值通报率、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另增加统计的质量指标分别为:检验项目仪器分配统计,标本来源及数量统计,流水线模块故障率,标本流程TAT和仪器TAT的统计。实现了检验全程质量指标的时段性数据自动统计、一键生成,并以柱状图、箱线图和饼状图形式呈现,达到质量指标智能统计、简便直观呈现的目的。传统的上述质量指标统计需专人2个工作日方能完成,现仅需1 s即可完成。结论借助自主开发的质量指标智能统计软件,可对检验分析全过程的各项质量指标统计实现实时性和智能化,有利于检验分析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实时监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TAT,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和应用病人标本数据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方法随机收集60个工作日1517例门诊病人尿液干化学分析九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分别计算出每天每个项目的阴性率(PN),采用百分位数区间计算法,统计出各项目95%置信限区间范围,建立本室质控参数,结果运用该法建立的各项目质控图,连续监测3个月尿分析结果,效果满意.结论该法能有效地监控尿液干化学分析的质量,可作为尿液分析室内质控的一种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结果的偏倚和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室内质量控制在检测和控制实验室常规工作精密度的同时,更好地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评价标准,对2009~2011年共6次54项参加卫生部全国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能力比对验证成绩小于80%)的偏倚和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个不合格项目存在较大偏倚,分析偏倚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室内质控变异较大,存在基质效应及线性问题。改进后再次检测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较为满意。结论当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出现当前性能解释不满意项目时,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分析,特别是室内质控的分析,处理后重新检测室间质控品结果,能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更好地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基本情况和15项质量指标,初步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现状,为进一步改进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质量及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收集临床实验室基本情况和15项质量指标信息。调查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进行整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13项以率表示的质量指标转换为西格玛(σ)度量值进行评价,并与全国质量指标所反映的总体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间比对率总体水平为3σ,其余指标总体水平均达到最低可接受水平(3σ)。13项以率表示的质量指标σ水平均高于全国同期。急诊检验前标本周转时间(TAT)控制在15~50 min,常规检验前标本TAT为70~80 min;实验室内平均标本TAT免疫专业最长,分别为常规检验492 min和急诊检验223 min。结论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实验室间比对率等指标有待改进。临床实验室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性能,保障数据采集的简便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σ质量标准在凝血实验性能评价及质控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统计与检验前、后及全程质量指标相关的"标本合格情况""临床危急值通知情况""报告时间""临床/患者抱怨、投诉情况""标本漏检、误检情况",计算各指标的每百万缺陷率(DPM),并转化成σ值.用"标本合格情况"σ值评价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性能,用"临床危急值通知情况"和"报告时间"σ值评价检验后阶段的质量性能,用"临床/患者抱怨、投诉情况"和"标本漏检、误检情况"σ值评价检验全程的质量性能.根据检验项目的 不准确度(bias)、不精密度(CV)以及临床允许总误差(TEa),利用公式σ值=|TEa-bias|/CV,计算σ值,评价检验过程中性能;根据Westgard等对σ值的说明,制定适合于各项目的 质控方案,对于σ值<6的项目,根据公式QGI=bias/1.5CV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找出性能不佳的原因,并确立性能改进的方向.结果 "标本合格情况""临床危急值通知情况""报告时间""临床/患者抱怨、投诉情况""标本漏检、误检情况"的σ值分别为3.6,5.0,3.8,4.2,5.5;PT,APTT和Fib中APTT检测性能达到6σ,PT和Fib的σ值都在4左右,QGI低于0.8,方法精密度超出允许范围,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结论 6σ质量标准能对实验室检测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性能作出全面评价,并对质控规则的选择和性能改进方向的确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该实验室标本类型错误率和标本容器错误率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该院2016-2017年的检验标本数量及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登记记录,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结果2016-2017年该院检验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分别为0.091%和0.035%,符合实验室检验项目分析前质量控制要求。结论通过对实验室标本类型和标本容器错误率质量指标的分析,查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提出控制措施,建立合理有效的标本质量指标,定期监测并持续改进,可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控制(质控)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1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检验组和护理质控组,每组各156例。常规检验组进行常规临床血液标本检验,护理质控组在检验过程中进行护理质控。比较两组的标本合格率、标本错误率、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质控组标本合格率〔98.7%(154/156)比86.5%(135/156)〕和患者满意程度〔98.7%(154/156)比85.3%(133/156)〕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组;标本错误率〔0.6%(1/156)比7.7%(12/156)〕和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1.9%(31/156)比9.6%(15/156)〕均明显低于常规检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质控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的效果值得肯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以冰冻患者混合血清自制多项目生化质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及自制质控品联合商品化质控品应用于常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收集日常工作中生化检验剩余标本,加万分之二叠氮钠、混匀、离心、分装、低温保存,多次重复检测自制质控品的12个项目,评价自制质控品在低温保存下的稳定性、室内差异、瓶间差异及与商品化质控品联合应用于室内质量控制的性能。结果自制质控品12个项目的批内和天间变异均在5%以内,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置-40℃保存9个月12个检测项目稳定性良好,常规9项生化项目偏移均符合1/2美国CLIA,88可接受性能指标,ASO、RF和CRP三项偏移均<±5%。瓶间分装差异在室内质控品要求的允许范围内;自制质控品与两个批号参考质控品由于质控品原因引起的失控次数占总失控次数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质量控制效果良好。结论自制质控品符合临床使用性能,可替代参考质控品(正常参考值)用于室内质量控制,联合商品化质控品(异常值)可满足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要求,避免和弥补全部使用商品化质控品成本高、质控项目不全面等缺点,实现检验科节约成本和提高检验质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报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以期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华西医院临检急诊标本的危急值结果,统计危急值通知率并分析未通知原因,于下半年开始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和每月通报危急值通知情况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2014年临检急诊标本共有危急值2 648例,电话通知1 950例,上半年总通知率为61.4%,下半年总通知率为81.4%,12月通知率为全年最高,达97.72%。结论 加强危急值通知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服务质量,增强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临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17年度该院检验科急诊检验组6 195例危急值,统计危急值通报及时率。数据显示整改后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从88.6%上升到97.6%,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低的项目也从15项减少到9项。危急值项目准确及时的通报,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室间质评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室内质控和室外质控的经验,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 将重庆市质控标本与常规标本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试.结果 7年来本科室参加市质控项目从11个增加到17个,6个指标100%合格,合格率在90%以上的有4个项目,合格率在80%~90%的有2个项目,合格率在70%~80%的有3个,70%以下的有2个.肌酐从不合格到合格,总胆红素一直不合格,是一个需要改进的项目.总PT得分从不合格到合格率为90%以上.结论 经过改进使过去不太准确的项目得到修正,质量控制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室内和室间质量评价,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临床实验室试剂水的规范管理;设置检验科危急值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寄生虫检查室间质控结果分析;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数据中离群值的研究;高原地区怎样控制血液学检验前的质量;SATGO全自动血凝仪质控测定方法的改进;粪便标本的常规检验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危急值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应用PDCA循环对568 018份送检血标本危急值报告处理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改进,通过比较改进前后的员工危急值知晓率、标本送检质量不符合率、报告与接获规范率等指标,提示改进后的危急值处理更规范、快捷,为临床诊治及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6σ理论评价急诊生化项目性能,查找性能不佳原因,指导质量持续改进。 方法 收集连续6个月室内质控数据及室间质评数据,计算σ值,对于检验性能低于5σ的项目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查找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改进。 结果 在18个检验项目中, 8个项目分析性能大于6σ,2项<6σ但>5σ,8个<5σ的项目中,6个项目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2个项目需改进准确度。 结论 6σ质量管理为临床实验室的检验项目性能评价提供了客观的衡量标准,能有效地指导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