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气营两燔证主要表现为气分热盛证、心营热扰证及血分瘀热证,西医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新冠肺炎的气营两燔证与脓毒症在临床表现、发生进展及治疗等方面有一致性,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气营两燔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病机是风疫侵袭,引动内在郁热,而致外风内热交炽盘踞气分,气机失调,肺气郁闭,宣肃失司引起肺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笔者运用卫气营血辨证和六经辨证思想探究新冠肺炎的病机要素,提出截断气分传变是新冠肺炎治疗的枢机,以抗感合剂外散风热、内清郁热、和解气机、扶正祛邪治疗新冠肺炎普通型和重型。抗感合剂配合西药治疗,病例全部症状改善、体温正常、胸部CT炎症吸收、核酸转阴痊愈出院。笔者认为,截断气分传变是控制新冠肺炎病情进展、促进痊愈的重要枢机。  相似文献   

3.
倪萍  战丽彬 《河南中医》2020,40(6):824-82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理因素为"湿,热,毒,瘀"。十神汤由葛根,升麻,川芎,麻黄,紫苏叶,白芷,赤芍,香附,陈皮,炙甘草,生姜,葱白组成,具有散寒除湿,肺脾同治,祛邪外出,调畅气机的功效,可用于新冠肺炎早期治疗。新冠肺炎病位以肺为主,其次是脾,十神汤中药物多归肺经,亦有多味药物归脾、胃经,药证契合。十神汤与清肺排毒汤用药特点颇为相似,但十神汤扶助正气的力度稍显不足,临床化裁加减用药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新冠肺炎指南(二版)方剂,从寒湿郁肺治疗庚子年初之气新冠肺炎疑似患者35例,观察到对恢复体温正常,改善咳嗽、胸闷、口苦、纳呆等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可促进肺部片状磨玻璃样模糊影的吸收与消散,符合安阳地区目前时段新冠肺炎病机。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与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对"内伤病"的描述具有很多共通点。有"内伤"基础的患者易感染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与"内伤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似;"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新冠肺炎虽发为肺,实损在脾胃,该疫或为"土疫"。临证治疗可辨病气有余不足,补其中缓泻其邪。李东垣的医学观点和经验对当前新冠肺炎中医临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为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以热毒为基本属性的疫疠之气所致,从发病季节及病邪性质看,可归属于温邪为主的疫疠范畴,可称之为"风温""温热疫".基于对广东地区新冠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肺炎1号方的组方思路与在清热解毒、透邪清宣及止咳化痰的同时使用益气养阴的理论创新点,为积极开展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固本培元”为法,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后期的良好恢复提出具有现实性的建议.方法:从饮食、调神、起居三个方面探讨恢复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康复思路.结果:恢复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外损内虚为基本病机,通过顾护脾胃,调节饮食;畅达情志,清心调神;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三个方面指导新冠肺炎患者后期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为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从"新冠肺炎"临床表现看,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多为感受疫戾之气所致。经过积极治疗,病情进入恢复期。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CT检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属中医"寒湿疫"范畴,《伤寒杂病论》主要针对寒湿立法,在新冠肺炎的诊治中可以合理使用经方.本文通过介绍3则经方治疗新冠肺炎病案,以期厘清新冠肺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为经方用于新冠肺炎的辨证论治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析讨论从风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发热不退验案的治疗过程。杜少辉教授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分析,认为新冠肺炎虽以病太阳寒水为主,但兼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气为患。验案患者持续发热,杜教授从风火角度论治,治以疏达木气,入血透热,分阶段予小柴胡汤法、麻黄升麻汤法化裁。经治疗,患者热退,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常有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升高等心肌损伤及心律失常表现。基于心肺相关理论,结合临床研究,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有疫毒之气壅塞于肺、气机逆乱致瘀、疫毒损伤肺气、气虚致瘀、瘀久化热等病机表现,须注重宣肺化瘀、益气化瘀、凉血化瘀等化瘀法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该思路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基于肺脾相关理论治疗新冠肺炎恢复期,疗效明显。中医肺脾相关理论源于《内经》,肺脾相关理论主要研究两脏间的母子生克关系、生理、病理及治法。探讨肺脾相关理论内涵,并运用此理论对新冠肺炎恢复期病机进行探讨。新冠肺炎恢复期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正气亏虚与邪气留伏并见,主要病机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湿邪留滞,病机与肺脾相关,治疗上扶正驱邪,肺脾同治。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列举三则新冠肺炎恢复期的验案,阐述扶正祛邪,肺脾同治对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大范围流行,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冠病毒在中医学中当属“疫毒”,宜以温病论治,通阳法作为被历代医家重用发展的重要治则,不仅仅是温通阳气,亦包含汗、下、和、温、清、消、补七法之义,在新冠肺炎的诊疗中得到一定应用。围绕通阳法,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切入点,以发汗祛邪、清解郁热、分消湿热、透热转气、豁痰开闭、清热养阴、扶养正气法来诠释拓展新冠肺炎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雯 《中国中医急症》2023,(1):79-81+9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学温病、疫病范畴,其病变严重时易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温病气分证、血分证均可以引起血运失常,引发瘀血、出血以及一系列相关病变。因此,从温病气血分辨证论治新冠肺炎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能有效阻止新冠肺炎向危急重症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及临床实践思考,立足于"湿疫"理论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治疗方药。认为新冠肺炎乃湿毒疫邪所致,其病机特点为内外病邪相引,合而致病;本病除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外,同时也表现出三焦传变的过程。同时,通过归纳梳理相关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湿疫的证治方药,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寒湿疫"范畴,王檀教授及其团队根据《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结合吉林省地域特点,以解肌清热、宣肺化痰之法,从"内外通达"角度治疗新冠肺炎,疗效显著.通过介绍2则该法治疗新冠肺炎病案,以期理清新冠肺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为新冠肺炎的临床论治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收集整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感染的中药处方,分析其组方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6月全国各地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处方88首,构建新冠肺炎预防方中药的复杂网络,应用复杂网络算法进行聚类,计算每味药物的中心性数值,综合评定其在预防方中的地位.结果:88首新冠肺炎预防方共涉及109种药材,按照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其中黄芪出现次数最多,为45次.根据节点的关系特征,新冠肺炎预防方中与黄芪配伍最多的药物为金银花、防风、甘草、贯众;根据中心性数据,黄芪、金银花、防风、甘草、贯众5味药材中心性最高.结论: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中药处方核心药物为黄芪、金银花、防风、甘草、贯众.  相似文献   

18.
基于深圳市25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温疫论》等中医文献对瘟疫的认识,从疫病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及临床特征等角度,提出新冠肺炎属"瘟疫",并认为"寒疫""寒湿疫"难以解释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非其时而有其气"、温疫多夹湿、温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湿热疫的特点与演变及患者临床特征均可为新冠肺炎为"湿热疫"提供证据。同时辨析新冠肺炎为"湿热疫"还需要注意湿热疫是寒温之辨的结合,恶寒、身痛可为湿热疫初起症状,白苔或白滑腻苔是湿热疫初起舌苔特征,使用西药后出现的变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患者核酸转阴后恢复期患者仍可见到咳嗽、咳痰、肺纤维化等后遗症,中医证型主要分为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兼有痰瘀阻肺证。总结在多地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疫临床经验,认为治疗新冠肺炎恢复期普通型患者应益气养阴以润肺,培土生金以补肺,化痰通络以宣肺,从而扶助正气,保护肺功能,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并缩短病程。红景天单味应用可在疾病全程起到延缓肺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特点、分期分型及治疗.认为潜伏期邪伏膜原,当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或小柴胡汤;初期轻型新冠肺炎,邪在上焦肺卫,当宣畅气机、透达外邪,以通为用,方选麻黄加术汤合用九味羌活汤,或银翘散、藿朴夏苓汤;中期普通型新冠肺炎,邪在中焦气分,或以白虎汤清阳明经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