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肝衰竭是所有肝病类型中病情最凶险、死亡率最高的病症之一。传统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达50%~70%。血浆滤过透析(PDF)是选择性的血浆置换与连续血液滤过透析结合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的一种方法。ALSS治疗是一项患者在危重状态下的特殊治疗,患者及家属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易产生焦虑。本文通过对80例PDF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肝衰竭患者高危风险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近3年我院ALSS治疗肝衰竭患者323例1 035次的高危风险情况及护理对策.结果:常见的高危风险有皮疹、皮肤瘙痒、畏寒、寒战、血压一过性下降,少见的高危风险有循环管路部分凝血、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偶见的高危风险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堵管、破膜等.结论:提高人工肝治疗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作为常规的质量监控,正确认识并密切观察ALSS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高危风险,及时预防和处理,对减少人工肝治疗相关风险,确保ALSS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为50%~70%。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可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和滤过功能,净化血液,改善机体内环境,从而为肝细胞再生及肝移植赢得宝贵的时间。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ALSS最常见的方法。2008-02—2010-12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人工肝PE治疗肝衰竭患者2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8~64岁。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标准。急性肝衰竭1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0例,对照组29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ALSS。结果 ALSS治疗后,重型肝炎病人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总胆红素由治疗前428.19±134.15μmol/L降至253.94±78.32μmol/L(P<0.01)。用ALSS治疗的重型肝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早、中、晚期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80%及18.2%。结论 ALSS治疗早、中期重症肝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31例,有效率100%,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各种肝脏疾病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满意的特殊治疗方法.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ALS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早期肝衰竭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能明显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全身情况,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血浆置换是血液净化常用的可靠手段之一,用于肝衰竭早期的人工支持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素物质,补充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理活性物质,为其肝细胞再生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具有消除肝衰竭病人体内代谢产物.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过去.我科常采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HP)方法治疗苇型肝炎.但由于呼吸剂直接接触血液,可引起严罩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甚至造成严晕的出血倾向。如果治疗中减少肝素用量.易致灌流血液凝固,而影响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增加安全性,我们采用PE联合血浆分离吸附(CPEAF)进行重型肝炎的治疗,弥补了前术方法不足,自2002年10月~2004年5月共实施PE+CPFA治疗15例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暴发型肝衰竭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综合征。其主要原因为急性暴发型肝炎所致;起病急骤,转化迅速,合并症多,病死率高。我院从1975~1979年共收治急性暴发型肝衰竭40例,现结合病例,对急性暴发型肝衰竭的临床经过特点加以分析,并对治疗加以探讨。一、诱发因素的分析(一)本组40例病人,男16例,女24例,年龄以青壮年为主(14~40岁)者33例,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功能衰竭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support system,ALSS)具有清除体内代谢产物、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肝细胞再生,能够代替肝脏的部分功能,给病变的肝脏提供支持,为病人肝脏再生自然恢复或肝移植争取时间。目前国内外采用ALSS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以血浆置换应用最为广泛。我科对21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ALSS治疗,明显提高了临床救治的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6例的临床资料,以对其临床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痊愈或明显好转,存活率56.98%;37例病情恶化或死亡,未愈率43.02%.结果显示多因素与ALSS的疗效有关,未愈组年龄大于存活组(P<0.01);肝硬化基础上发生重型肝炎患者ALSS的疗效低于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重型肝炎患者(P<0.01);慢性重型肝炎ALSS治疗的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未愈组,而血清总胆红素、内毒素水平低于未愈组(P<0.01);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疗效高于晚期患者疗效(P<0.01),慢性重型肝炎存在的并发症也影响ALSS的疗效,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时血浆置换联合CVVH或CVVHD能提高治疗效果.结论ALSS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治疗前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及白蛋白和内毒素水平,以及治疗后病人的反应有关.血浆置换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反跳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则疗效差.提出血浆置换治疗>5或6次后病情仍未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或反跳幅度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有条件者应尽早施行肝移植术,而无条件施行肝移植术者,可结合患者经济情况考虑停止血浆置换治疗,以避免加重病人更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30例采用抗凝、溶栓等药物+气压梯度治疗,另36例实施手术治疗,并同时采取抗凝、溶栓及气压梯度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有无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及体症,定期透视滤器的形态与位置。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无肺栓塞发生。随访2—24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可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雷跃华  杨玉辉  李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59-3060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DVT患者76例(患肢81条)的临床资料,均为彩超检查明确发现DVT及其部位、范围,治疗采用抗凝、溶栓、祛聚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疗效满意,54例下肢肿胀、疼痛症状缓解,复查彩超提示深静脉再通,18例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彩超提示深静脉部分再通;2例发生股青肿,转入上级医院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并手术取栓;2例因晚期肿瘤和脑出血死亡.均随访6个月~2年;结论:下肢DVT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抗凝、溶栓、祛聚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肺栓塞临床诊断治疗的正确率。方法 对我院1988年~2004年确诊的资料完整的26例肺栓塞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4例存活,2例死亡。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其中6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病情稳定;6例未行滤器置入术者2例死亡,2例口服华法令期间反复出现大咯血,2例抗凝治疗病情稳定。14例未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经溶栓 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或单纯抗凝治疗后病情缓解稳定。结论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的病人,X线胸片、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可作为筛选检查,结合肺通气灌注显像、胸部CT、MR、下肢深静脉及肺动脉造影可确诊。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有下肢深静脉巨大或可漂移血栓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短期内可有效预防新的肺栓塞。  相似文献   

14.
周勤 《中国医药》2012,7(5):593-594
目的 观察并评价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1年2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溶栓、抗凝结合静脉滤器置入治疗,测量、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患侧、健侧小腿中部及大腿中部、大腿根部周径,判断疗效.结果 37例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大部分患肢1周内血液回流均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总有效率为94.6% (35/37);患者治疗前后小腿中部、大腿中部、大腿根部患侧与健侧周径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6±2.4)cm比(1.8±1.4)cm,(5.3±2.5)cm比(1.4±1.0)cm,(5.5±2.3)cm比(1.5±1.6)cm,均P<O.05].术后1~6个月随访,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回流,并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例,单侧21例,双侧3例。术前均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并明确栓塞范围、栓尾位置、解剖条件和腔静脉情况。手术在DSA室局麻下进行,经健侧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植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于下腔静脉,捕捉血栓和预防肺血栓栓塞症。随访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胸片检查。结果永久性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滤器形态及位置佳。随访3~17个月无肺血栓栓塞症相关症状,无后期死亡。结论永久性腔静脉滤器预防肺血栓栓塞症安全有效,为预防肺血栓栓塞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科的6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行介入溶栓,同时予抗凝、活血、祛聚治疗,其中24例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显效58例(86.6%),有效9例(13.4%)。临床治愈时间10~25d,平均(18±8)d,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0个月,随访率为92.0%(61/67)。结论DVT患者应及早诊断,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及时应用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活血等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治疗DVT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4月~2003年7月收治37例DVT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5例周围型DVT非手术治疗治愈,3例混合型DVT非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但遗留DVT后遗症.29例中心型和混合型DVT手术辅助以溶栓,抗凝祛聚治疗,15例治愈.14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有DVT后遗症。结论 周围型DVT不需要手术;以手术为主、辅以抗凝祛聚的综合治疗,可使中心型和混合型DVT达到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1医院2003-09~2006-03实施肝移植40例,其中5例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人工肝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中,4例为术前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的血清胆红素降低,肝性脑病得以纠正,凝血功能有改善,均顺利过渡到肝移植手术,术后已生存17~25个月,目前肝功能正常。1例为肝移植术后2个月,发生顽固性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经4次人工肝治疗,延缓了肝衰竭的进程,接受了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引流,终因移植肝的功能衰竭,未能再次肝移植,术后5个月病死。结论AISS能纠正肝衰竭患者术前代谢紊乱,改善机体的内环境,为患者等待供肝,提高耐受肝移植手术创造条件,可减少手术风险。也能为术后肝功能提供有力支持,争取再次肝移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时机、使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近五年来行非手术治疗的379例单侧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3d)、亚急性期(3~14d)、慢性期(14d)三组,再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抗凝和溶栓+抗凝治疗两亚组,对各组间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9例单侧LDVT患者中,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在各组间采取溶栓抗凝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在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凝溶栓联合用药较单独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对急性期LDVT患者效果最好,但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手术后LDVT患者在严密监控下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肺栓塞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确诊肺栓塞(PE)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类型分别置入下腔静脉滤网、浅静脉切开取栓术,并局部和全身溶栓治疗,分析自觉症状、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等疗效。结果:综合治疗后4小时,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改善;治愈8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0.6%。结论:PE临床症状不典型,综合运用临床诊治手段方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