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古典文献及现代文献中补肾活血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取穴规律。方法:选取《针灸大成》和2008—2018年期间现代期刊中补肾活血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处方289例,利用Office 2010处理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所用腧穴应用数据分析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分别对腧穴频数、分部归经、特定穴(以及阿是穴、奇穴)分类、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等进行分析。结果:取穴频数前六位分别是环跳、委中、肾俞、阳陵泉、腰夹脊、昆仑。分部取穴以下肢部和腰骶部腧穴使用频次为最多。选用腧穴归经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奇穴、阿是穴为辅,特定穴中又以五输穴为主,背俞穴、交会穴次之。常用膀胱经与胆经的腧穴配伍,针灸核心处方为环跳、委中、阳陵泉、肾俞、腰夹脊、昆仑、承山、秩边。结论:补肾活血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加重视活血法的应用,首选足太阳膀胱经,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取穴为辅。  相似文献   

2.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为关键词,通过万方、维普、CNKI三大中文数据库对近10年中文文献中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46篇,排除无效文献后,最终有效文献173篇,主要使用穴位49个.采用分层聚类统计方法分析前20个穴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结果足太阳膀胱经穴(膈俞、小肠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关元俞、委中、秩边、承山、昆仑)10个,足少阳胆经穴(环跳、阳陵泉)、督脉穴(腰阳关、水沟)、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巨髎)、足太阴脾经穴(三阴交、血海)各2个,其余为经外奇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故腧穴以膀胱经为主,配合胆经、督脉、胃经、脾经腧穴、经外奇穴及阿是穴;选穴所取的部位以腰骶部、腿部腧穴为主,以背部、面部腧穴及阿是穴为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体表部位的力敏腧穴分布差异,分析CNAG患者力敏腧穴分布规律。方法:对60例CNAG患者和6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力敏腧穴探查,将探查的力敏腧穴标注到人体神经皮节图上,对力敏腧穴进行计数统计,比较力敏腧穴分布与经脉、神经节段的位置关系。结果:(1)CNAG患者力敏腧穴探查出现率为86.7%,健康受试者力敏腧穴探查出现率为15.0%,CNAG患者力敏腧穴出现率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P0.01)。(2)CNAG患者力敏腧穴频次居前3位的经络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力敏腧穴在血海、中脘、中庭穴区出现率较高。(3)CNAG患者力敏腧穴多在胸(T)7—T10、腰(L)3—L5分布。结论:力敏腧穴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疾病状态下力敏腧穴分布与相关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黄河  付勇  熊俊 《江西中医药》2013,(12):44-45
目的:总结国内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腧穴谱。方法:按照检索策略全面广泛搜集相关RCT研究,对1979-201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剌穴位的频次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28篇RCT,频次最高的穴位和经脉分别为委中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等特点,其中以委中穴和华佗夹脊穴为主要穴位,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为治疗主要经脉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万方、维普、CNKI三大数据库中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30年文献进行检索,合并重复文献,再通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每篇文献进行评价。将有效文献中出现的腧穴输入Excel表进行排序,采用聚类统计方法对前20位腧穴进行分析。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潜在选穴规律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足少阳胆经为辅;以特定穴为主,普通经穴为辅;在特定穴中又以五腧穴为主,背俞穴为辅。为临床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BA)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体表部位力敏腧穴的分布特点,分析BA患者力敏腧穴分布规律。方法:对70例BA患者和7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力敏腧穴手指指腹探查,将探查到的力敏腧穴标注到人体神经皮节图上,计数力敏腧穴,观察力敏腧穴分布与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关系。结果:①BA患者组力敏腧穴探查出现率为91.4%(64/70),高于健康受试者组的15.7%(11/70,P<0.01)。②BA患者力敏腧穴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力敏腧穴在肺俞、心俞、尺泽、厥阴俞穴区出现率较高。③BA患者力敏腧穴多在C4、C6以及T1~T6神经节段分布。结论:力敏腧穴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支气管哮喘患者力敏腧穴分布与相关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特定穴、非特定穴、非经非穴皮肤电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表现,探寻哪些穴位可以特异性地反应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本研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进行,招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膀胱经组38例和胆经组40例)、正常受试者36例。选取膀胱经的特定穴包括原穴京骨、郄穴金门、络穴飞扬、下合穴及合穴委中,胆经的特定穴包括原穴丘墟、络穴光明、郄穴外丘、下合穴及合穴阳陵泉,非特定穴包括膀胱经的秩边、胆经的风市,以及非经非穴,连续动态探测3组受试者的皮肤电阻30 min,以同名穴位电阻差值作为结局指标。结果:膀胱经组委中穴的左右两侧同名穴位电阻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 0. 01),其他穴位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初步推测膀胱经的下合穴及合穴委中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个反应点。  相似文献   

8.
张怡洁  赵毅  姚斐 《江苏中医药》2015,47(10):79-82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5年至2014年推拿治疗失眠的期刊论文,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24篇论文中的90个腧穴的应用进行文献研究,总结临床推拿治疗失眠的取穴规律为:(1)腧穴选择:在90个腧穴中,印堂、心俞、风池、脾俞、太阳、肝俞、百会7穴出现15次及以上,定义为高频腧穴;神庭、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神门、胃俞、睛明、关元、内关等9穴出现10次以上,定义为常用腧穴;(2)腧穴归经:90个腧穴分属13条经络,按腧穴频次高低归经顺序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3)腧穴部位:90个腧穴主要分布于人体的头部、背部和下肢。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方教授治疗的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230诊次的针灸处方资料,采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处方中的腧穴进行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分析出有关各个腧穴的使用频次、分布、归经及不同腧穴间的关联情况、聚类情况,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共涉及28个穴位,出现总频次1569次,其中选用频率较高的腧穴依次为腰夹脊、大肠俞、肾俞、昆仑、秩边、环中;主穴主要分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外奇穴和足少阳胆经;相关性最高的为肾俞-昆仑-腰夹脊-大肠俞;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其中以肾俞、昆仑、腰夹脊、大肠俞为重点穴,循经辨证取穴。结论:数据挖据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方教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穴规律——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腧穴和腰背部腧穴;针灸处方以肾俞、昆仑、腰夹脊、大肠俞为主穴。  相似文献   

10.
一、眼眶上的穴位(见图1,左右对称)1、经络穴: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足少阳胆经:瞳子髎、阳白;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2、经外奇穴:鱼腰、球后、上明。3、笔者经验穴:泪点。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65-1968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选穴的一般规律,为今后展开相关的临床、动物研究提供穴位选取的证据支持。方法:使用电子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出近10年针灸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报告,统计分析其选用穴位的归经及使用频次。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体上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使用的频率最高,为14.76%;其次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为13.37%;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次之,为13.09%。具体穴位使用的总频次上,阳陵泉和曲池占75.56%,并列第一;足三里和肩髃位列第二、三,分别占68.89%和55.56%。结语:十四经脉中,各经脉均有穴位涉及,其中阳经连续居前;总体上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使用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则位列第三、四;在纳入统计分析的所有穴位中,阳陵泉和曲池的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足三里、肩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文献中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穴位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文献中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所使用的穴位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取经、选穴和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应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为球后、睛明、太阳、足三里、合谷;奇穴选用频次最高,经脉选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取穴部位以头颈部选取最多;其次为下肢部和上肢部。结论: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核心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核心组穴为球后、睛明及太阳,配以足三里、合谷、光明、三阴交等穴,其取穴规律以局部取穴以及邻近取穴直达病所为主,远端取穴以足三里、合谷等辅以调理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的分析,总结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选穴规律。为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取腧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在1986—2017年收录的相关文献。建立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穴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医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取的腧穴主要为肾俞、环跳、阳陵泉和委中;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为下肢部;选取特定穴主要为背俞穴、五输穴和下合穴。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临床选穴遵循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和循经取穴,重用特定穴,且以所在病变部位为主的选穴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阳陵泉穴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时间节点,通过检索阳陵泉穴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等相关文献,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 1.0”对数据进行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陵泉穴的单穴主治优势病症4种,分别为胆绞痛、胁痛、肩周炎和筋伤;配伍主治优势病症10种,分别为痹证、痿证、中风、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蛇串疮、胁痛、肩周炎、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配伍腧穴归经前3位分别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关联分析得出配伍腧穴以足三里、三阴交和合谷关联程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通过对现代文献的挖掘分析,揭示阳陵泉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可为今后该穴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方法,整理分析腰痹病的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为临床治疗腰痹病提供可靠证据和思路。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腰痹病穴位敏化现象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方法整理腰痹病的穴位敏化现象,分析腰痹病的穴位敏化规律。结果共纳入腰痹病穴位敏化现象文献81篇,其中热敏33篇,痛敏8篇,化学敏23篇,光敏2篇,1篇文献同时涉及力敏和热敏,2篇文献同时涉及形敏和痛敏,12篇文献同时涉及热敏和痛敏。涉及敏化腧穴57个,常见敏化穴位为委中、阳陵泉、环跳、大肠俞;其中,委中与阳陵泉常同时出现敏化;常见敏化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敏化的特定穴涉及五输穴、下合穴、背俞穴等;敏化部位多集中于在腰背及下肢部。结论腰痹病穴位敏化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敏化穴位多出现在腰背及下肢部;经络分布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症范畴,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有:腰痛及坐骨神经分布区痛、下肢麻木、感觉异常、步行困难、脊柱侧弯等,常好发于第3~4、第4~5腰椎间隙。本人认为其所出现的下肢痛与中医经络学说中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有密切关系。运用中药透皮技术开展外治疗法,结合自  相似文献   

17.
盖晓丽 《河南中医》2024,(2):184-188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腰部疼痛伴下肢后、外侧疼痛、麻木、不适为主症,从经络循行上来看,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相关,故常规针灸治疗多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腧穴,或是利用奇穴的特殊作用使用单穴治疗。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涉及腰部及下肢症状,病变范围广泛,除了与以上经脉有关外,还与奇经八脉中的督脉、阳跷脉、阳维脉、带脉相关。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立足经络辨证,依据奇经八脉理论,足太阳经型选取申脉—后溪穴组、足少阳经型选取足临泣—外关穴组配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针刺时,强调要先针下肢穴,后取上肢穴。故笔者在临床针刺申脉—后溪穴组时要先取申脉,后取后溪;针刺足临泣—外关穴组时要先取足临泣,后取外关。针刺时宜先针刺八脉交会穴,后针刺常规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技术探索清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经穴选用规律。方法:利用古代针灸处方管理信息系统,检索清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处方150首,采用频数分析,获取主要腧穴;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 21. 0统计软件,进行主要腧穴的聚类分析。结果:清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主要腧穴包括16个,其中频数最高的5个腧穴是曲池、足三里、合谷、肩髃、阳陵泉,频数最高的5条经脉是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均为阳经,以及4个腧穴聚类结果(即组类)。结论:从古代针灸处方中,发现中风半身不遂治疗选用腧穴的组类,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半身不遂提供了用穴规律参考,为有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归纳和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对照文献中的十四经腧穴的取穴规律。方法:主要搜集近5年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对照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结果:纳入合格文献54篇,纳入腧穴41个,其中使用频率高的腧穴是足三里、中脘;纳入腧穴中特定穴33个,涉及特定穴10种;纳入经脉8条,其中使用频率高的经脉前四条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膀胱经、脾经。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以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现代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取穴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查阅近5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临床文献,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共纳入542篇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文献,涉及119个穴位,合4356频次。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取穴应重视足经和阳经的使用,重视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局部以腰部背俞穴为主,远端以下肢五输穴、下合穴及八会穴为主。从经络角度而言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为主;从腧穴角度而言,以环跳、委中、腰夹脊、阳陵泉、肾俞、昆仑、承山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