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7—2014-03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60 min,平均95 min;其中建立通道时间35~70 min,平均50 min;镜下操作时间30~65 min,平均45 min。本组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无复发患者。术后1例(L3神经根损伤)出现股四头肌无力,术后6周完全恢复。术后3个月(t=39.574,P0.001)、6个月(t=53.358,P0.001)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40.998,P0.001)、6个月(t=54.578,P0.001)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效果:优109例,良11例,可8例,优良率93.8%。结论 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微创、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可靠、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95例采用小切口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组随访时间为6~ 13个月,平均8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优良率(76.3%)明显高于对照组(61.1%)(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腰痛程度轻,腰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应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93.75%(45/4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2年,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缓解疼痛,增强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LDH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实施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IIF)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03—2020-05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TED组(36例)和SIIF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88-2191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院期间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其一般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3.4±36.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7±7.2)ml,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明显下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9个月时,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3.3%(53/6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对组织损伤小,符合现代骨科微创的操作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及康复训练指导等综合护理。比较2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心理、康复训练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PTED)在不同年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人群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LDH患者65例,按不同年龄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量2090 min,术中出血量2035 ml。术后即刻腰腿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中发生硬膜损伤、导针断裂各1例,术后发生神经根损伤、下肢感觉障碍1例,水肿反应1例。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根据改良Macan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高。仅1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下肢轻度感觉障碍,经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行椎板开窗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3.3%,与对照组(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5.21±0.21)min vs.(71.24±0.15)min]、术中出血量[(14.23±0.12)mL vs.(41.23±2.51)mL]、切口长度[(0.71±0.15)cm vs.(5.72±0.12)cm]、住院时间[(4.78±0.35)d vs.(8.11±0.16)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SF-36、ODI分值依次为(7.11±0.21)分、(51.22±0.24)分、(32.02±0.25)分,与对照组[(7.15±0.15)分、(51.02±0.92)分、(33.10±0.2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分值依次为(0.24±0.11)分、(1.54±0.21)分,低于参照组[(0.38±0.10)分、(2.12±0.25)分];观察组SF-36为(82.31±0.22)分,高于参照组[(77.13±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疗效与椎板开窗术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靶点射频热凝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对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为临床制定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PETD和CN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ETD治疗107例,CN治疗112例,依据年龄将两种不同手段治疗的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和老年组(≥60岁)。于治疗前,治疗后3 d及1、6个月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红外热成像温差值(△T)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结果:VAS和JOA评分观察:(1)同年龄段组内比较。①同年龄段、同一治疗方法、不同时刻的VAS和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②同年龄段、不同治疗方法,老年组PETD治疗后VAS较CN治疗后低、JOA评分较CN后高(P<0.05),青年组及中年组患者中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①PETD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N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治疗后1、6个月老年组VAS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JOA评分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低(P<0.05)。红外热成像温差和腰椎活动度观察:(1)同年龄段组内比较。①同年龄段、同一治疗方法△T和ROM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②同年龄段、不同治疗方法,PETD和CN治疗后△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内PETD治疗后的ROM较CN治疗后高(P<0.05)。(2)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①PETD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T和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N治疗、不同年龄段、同一时刻比较,治疗后△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组ROM小于青年和中年组(P<0.05)。结论:PETD和CN治疗包容型LDH均有较好的疗效,术后6个月内老年患者接受PETD治疗的疗效收益大于CN,CN更适用于青、中年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在局部麻醉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2019年5月在局部麻醉下采用PETD治疗的120例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临床资料,按镇痛方式分组,对照组(60例)术中采用穿刺部位常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比较2组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椎间孔成形期(T2)、纤维环操作期(T3)、手术结束时(T4)及术后2 h(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检测术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T1、T2、T3、T4时间点,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T1、T2、T3、T4、T5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4、T5时间点IL-6、TNF-α水平均高于T0时间点,观察组T4、T5时间点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中不良反应观察组8例(13.33%),对照组19例(31.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 d、3 d VAS评分及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观察组优33例,良2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67%;对照组优32例,良21例,可7例,优良率为88.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在局部麻醉下采用PETD治疗的LDH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可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获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术中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吴钊钿  张劲新  鲁尧  张博 《脊柱外科杂志》2020,18(4):265-268,277
正腰椎椎管狭窄症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与骨质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缩短,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有关[1]。通过手术对责任节段进行减压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进步,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微创术式[2]。如何规范手术适应证,保障手术预后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3]。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经椎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5.3岁(61~75岁);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6.9±5.3岁(62~77岁),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术后收集两组数据,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检测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包括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及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以投影栅轮廓法检测脊柱对称性,包括旋转角(RA)、侧弯角(M)及侧屈角比(LR);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F/E[(72.16±20.17)%]、PT(86.54±15.39Nm)和AP (43.27±15.68W)较术前[(86.59±23.46)%、72.10±16.39Nm和28.41±16.34W]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79.64±21.40)%、80.14±15.64Nm和37.69±14.38W)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A、M及LR观察组术后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分别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ODI值均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67.69%和72.31%,观察组分别为87.69%和9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对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在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脊柱对称性恢复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分析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P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MPTLIF治疗的2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44~77岁(58.3±8.4岁);腰椎滑脱症16例,腰椎不稳伴神经根管狭窄症10例;L3/4 3例,L4/5 23例。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和CT片上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8.9±6.6min,术中出血量41.0±12.6mL,术后引流量38.1±9.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0.9d,无硬膜外血肿、感染或肌肉麻痹瘫痪等并发症。随访17.7±4.2个月,术前和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5.85±0.67分、2.15±0.54分、1.12±0.33分、0.54±0.51分,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 (47.38±6.66)%、(11.73±6.73)%、(6.58±6.51)%,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且随着术后时间推移有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2例。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前缘10.95±1.24mm、后缘9.45±1.13mm)、腰椎前凸角(47.38°±4.56°)和手术节段前凸角(8.62°±1.92°)均较术前(前缘8.85±1.00mm、后缘6.78±1.07mm、43.81°±4.85°、6.62°±2.02°)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对严格适应证选择的病例,MP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视镜外环锯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共58例患者接受经椎间孔镜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9例采用可视环锯技术,29例采用常规TESSYS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与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内脏损伤.术中二次椎间孔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安全性。[方法]85例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42例,全麻组43例,两组均通过术前影像设计精确穿刺路径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swetry评分及椎体高度、Cobb角。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率以及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满意度和耐受度。[结果]共有71例患者完成12~15个月随访。影像评估、VAS评分及ODI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满意率100%,全麻组与局麻组麻醉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共2例患者改为全麻。全麻组满意度和耐受度高,不良反应低,与局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肺栓塞、感染、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结论]经过术前个体化设计手术路径、术中仔细分析透视影像,在全麻下行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