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颜楠  韩峰  刁艳君  陈启颖  刘家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8-3590,3594
目的 探讨稀释法在评价狼疮抗凝物(LAC)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干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作为对照组,将这30例受试者的混合血浆标本分别按1:1、1:21、1:22、1:23、1:24、1:256种不同稀释比例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血浆,检测标本中的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FⅡ、FⅤ、FⅦ、FⅩ活性,将其与所对应稀释度的理论值作线性相关分析.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LAC阳性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LAC阳性组.将6例LAC阳性组患者的血浆标本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梯度稀释并对上述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8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值与理论值均呈直线相关(R2≥0.90,P<0.05).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随之升高,能恢复到大致正常水平,且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结论 病理性抗凝物质如LAC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造成干扰,稀释法可通过降低干扰物质的滴度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凝血因子检测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与探讨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门诊与住院病例并分为2组,FⅧ抑制物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6例;狼疮抗凝物(LAC)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15例,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分别将2组稀释3个梯度(1∶2、1∶4、1∶8)后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对比分析稀释前后数据。结果 FⅧ抑制物组:6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显著且纠正试验均不纠正;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均减低,其中FⅧ活性减低最显著,经3个梯度稀释后FⅧ活性变化均较小,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LAC组:稀释前后FⅧ、FⅨ、FⅪ、FⅫ活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FⅧ抑制物阳性与LAC阳性均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并导致其出现假阳性,但FⅧ抑制物阳性组稀释3个梯度后FⅧ检测结果变化较小,未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而LAC阳性组FⅧ、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患者多项凝血因子活性假性降低的原因。方法 4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对其进行纠正试验、狼疮抗凝物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检测,并对活性降低的凝血因子稀释不同倍数后复检,对稀释后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的凝血因子进行相应的抑制物筛查。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多项凝血因子降低,纠正试验提示不纠正,狼疮抗凝物检测提示超出检测限,经不同稀释倍数稀释后,除凝血因子Ⅴ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大幅升高,凝血因子Ⅴ抑制物检测阳性。结论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患者常伴有多种凝血因子活性假性降低,凝血因子Ⅴ抑制物的存在会干扰狼疮抗凝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多态性对其机体内抗凝状态及狼疮样抗凝物质(L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75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FⅫ基因启动区第46位碱基多态性,并采用一期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及血浆蝰蛇毒时间法分别测定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及血浆LA比值(LAC)等各项指标.结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基因多态性46TT型较正常对照组比例增高,通过基因型单因素分析,TT基因型危险性约为46CC+CT基因型的2.2倍(P<0.05).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6TT型的FⅫ:C、AT:A明显低于其他基因型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46CT、46CC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各基因型LA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基因型之间LA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 46TT基因型增多,且46TT基因型是患者抗凝血酶活性明显消耗性下降的潜在因素,对FⅫ46TT基因型患者及时监测抗凝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的多点稀释(Multi dilution analysis,MDA)分析方法在筛查病理性抗凝物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例正常体检者、132名住院的血友病A患者,10名抗磷脂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凝血因子的多点稀释方法测定FⅧ因子活性,通过样本曲线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判断标本中是否存在抗因子抗体或者是狼疮抗凝物质,以Bestheda检测抗FⅧ抗体和改良的稀释蝰蛇毒时间法(Dilute Russell′s viper venom time,dRVVT)检测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为"金标准",用四格表统计凝血因子多点稀释(MDA)方法作为筛查病理性抗凝物质试验的效能。结果 MDA作为筛查抗FⅧ因子抗体实验的敏感度80%,特异性68.3%,阳性预示率40%,阴性预示率93%,准确率70%,当联合纠正实验,MDA诊断的敏感度80.1%,特异性性87.5%,阳性预示率62.3%,阴性预示率94.7%,准确率88.1%;MDA作为筛查狼疮抗凝物实验的敏感度71%,特异性性63.6%,阳性预示率23.9%,阴性预示率93.0%,准确率64.7%,当联合纠正实验,MDA诊断的敏感度71%,特异性性81%,阳性预示率38.2%,阴性预示率94.7%,准确率77.8%;结论凝血因子多点稀释(MDA)测定方法可以简便及准确地筛查出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Warfarin)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目前推荐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来监测药物剂量。我们对33例口服华法林患者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它们的变化以及与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 1. 口服华法林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1周以上的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22~55岁,平均40.2岁。2. 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合格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38.9岁。 二、标本采集空腹抽取静脉血2.7 ml,用109 mmol/L柠檬酸钠9∶1抗凝,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后置于-80℃冰箱内保存,在1个月内检测完毕。 三、检测方法采用美国Coulter-IL公司生产的ACL-2000型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以一期法检测各凝血因子活性(F Ⅱ∶C、F Ⅴ∶C、F Ⅶ∶C、 F Ⅷ∶C、F Ⅸ∶C、F Ⅹ∶C、F Ⅺ∶C、F ⅩⅡ∶C)和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以正常、异常质控血浆作质量控制,各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标准曲线r值在0.990~1.000之间。  相似文献   

7.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缺陷 ,常会引起出血 ;凝血因子合成增加或异常激活 ,则会导致血栓[1] 。所以 ,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可受多种因素干扰 ,加强试验的规范化尤为重要 ,我们对试验的规范化作一简述。一、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凝血因子活性是通过纠正其乏因子血浆所致凝固时间延长的能力而测得。稀释的受检者血浆与乏因子血浆的混合物所测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 APTT)或凝血酶原时间 ( PT)值与受检者血浆的凝血因子浓度成反比。稀释的已知凝血因子活性血浆与乏因子血浆的混合物用来建立参…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活性的变化 ,以探寻检测FⅦ活性的最适条件。方法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采用一步法检测血浆FⅦ :C活性水平及相应的凝血酶元时间 (PT)。将标本分别置于 0℃、2 2℃环境中 ,1、2、4小时上机检测。结果  0℃ 4小时与 0℃ 1小时、2小时 ,检测FⅦ :C活性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2℃ 1、2、4小时检测FⅦ :C活性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2℃ 1小时与 0℃ 2小时检测FⅦ :C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0℃条件下血浆FⅦ可被激活 ,但在 2小时内对凝血时间测定影响不大 ,故不能及时检测的患者血样应在 2小时内用冰水保存。  相似文献   

9.
<正>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Lupus anticoagulant 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LAHS)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表现为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C)阳性同时伴有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FⅡ)降低,该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出血[1-4],实验室诊断基于3个基本指标,即LAC阳性、FⅡ活性降低,FⅧ抑制物阴性[5]。近年来国内报道仅十余例LAHS[6-9],该病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经验,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因需行肾脏穿刺活检来我院诊治,经分析该患者合并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凝血状态与患者体内活化的蛋白C抵抗、狼疮样抗凝物质及凝血因子Ⅴ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1例冠心病、5 7例高血压患者和 6 0例正常对照的凝血酶原片段F1+ 2 、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D 二聚体含量、活化的蛋白C抵抗 (APC R)、狼疮样抗凝物质 (LA)、vW因子 (vWF)、抗凝血酶活性 (AT)、蛋白C活性以及凝血因子Ⅶ、Ⅷ、Ⅹ活性等 ,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方法检测凝血因子ⅤG16 91→A、G10 91→C、A10 90→G 3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凝血活性指标明显升高 ,而其抗凝系统活化不明显 ;两组患者的LA阳性率分别为 4 2 .6 %和 38.6 % ;高血压组APC R的阳性率为 7% ,冠心病组未有APC R阳性 ;两组患者的 3种FⅤ基因多态性测定未见阳性 ,但均有vWF活性的明显升高。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处于一定的血栓前状态 ,与LA阳性有密切关系 ,而与APC R无明显关联 ,同时 ,其抗凝系统的活化不足、内皮细胞损伤 ,可能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 ;高血压组有 7%的APC R没有FⅤ基因突变 ,是否与LA阳性而导致获得性APC R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