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前,硬膜外阻滞仍是我国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麻醉方法,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腰背痛。为探讨硬膜外阻滞后腰背痛发生的相关因素,今将我院近一年来634例硬膜外阻滞患者进行统计,术后腰背痛发生38例,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硬膜外麻醉手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临床上多在术中及手术后采用去枕平卧的体位。这一特殊体位给许多患者造成不适,甚至加重患者的痛苦。目前,临床上这一体位的采用也存在争议。作者观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及手术后去枕及置枕对头痛、头晕等不适或受发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穿刺后的腰背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硬膜外阻滞是我国临床麻醉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方法 ,几乎占所有麻醉病例的 5 0 %~ 70 % [1] 。但硬膜外阻滞后腰背痛 (postpuncturallumbago)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我院在开展疼痛治疗工作中接触了 3例硬膜外阻滞后腰背痛需治疗的患者 ,相应穿刺点压痛最重。后经调查 ,自 1998年 10月 1日至 12月 31日共计 36 5例硬膜外阻滞患者 ,术后腰背痛 6 1例 (16 7% )。现将穿刺相关的腰背痛情况的临床调查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6 5例病人 ,男 16 9例 ,女 196例 ,年龄 2 0~71岁。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硬膜外阻滞 4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的腰椎术后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1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依据FBSS发生情况,设为FBSS组与非FBSS组。收集两组患者病历资料,组间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发生FB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76例患者发生FBSS 40例,发生率为22.73%;两组瘢痕体质、术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大、合并骨质疏松、手术术式、首次锻炼时间、合并糖尿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病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瘢痕体质(OR=3.213)、术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大(OR=3.032)、合并骨质疏松(OR=2.764)、开放性手术(OR=2.486)、首次锻炼时间3 d(OR=3.331)、合并糖尿病(OR=2.343),均是术后并发FB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FBSS的发生率较高,瘢痕体质、术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大、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手术、首次锻炼时间3 d、合并糖尿病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23年4月公开发表的有关颈椎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2名评价者分别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进行文献筛选,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纳取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及与颈椎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相关研究因素(如手术节段、是否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时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等),通过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纳入文献的NOS质量评分均在6~8分,其中11篇为高质量研究,1篇为中质量研究。Meta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dds ratio,OR)=2.8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73,4.67),P<0.0001]、BMI>24kg/m2[OR=8.50,95%CI(2.56,25.24),P=0.0005]、多手术节段(手术节段≥2)[OR=2.26,95%CI(1.42,3.59),P=0.0005]、手术时长>2h[OR=1.46,95%CI(1.08,1.97),P=0.01]、术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OR=3.60,95%CI(1.00,12.99),P=0.05]是颈椎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采用漏斗图对纳入文献最多的影响因素手术节段及术中出血量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手术节段不存在发表偏倚,而术后出血量存在部分发表偏倚。结论:男性、BMI过大、多节段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类药物等是颈椎术后SEH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硬膜外镇痛因其镇痛效果好、促进术后恢复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我院SICU科于1998年1月~2002年4月对920例术后患者实施硬膜外镇痛,现将有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18例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7)和对照组(n=91)。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情况及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合并症情况、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血小板(PLT)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前CRP水平升高、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恶性肿瘤切除术均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术前CRP水平、术前D-二聚体水平、手术类型均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炮部队腰背痛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驻西南高炮部队战士1000名.应用自制调查表和SCL-90量表对胺背痛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新兵组腰背痛患病率为17.2%,老兵组患病率为37.7%;(2)老兵组腰背痛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未,腰背痛的可能相天危险因素是年龄、体重指数、军龄、抽烟数量,烟龄、外伤史、军衔、炮位、腰背痛史、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神经病性、其他、阳性项目数和总均分;(3)老兵组腰背痛的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兵组周腰背痛患病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外伤史、腰背痛史、e炮位和躯体化因子.结论 高炮部队战士腰背痛周患病率高,相关危险因素众多,其中年龄,外伤史、腰背痛史、e炮佗和躯体化因子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随访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北京医院骨科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共1225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致马尾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共8例,收集和整理血肿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血肿清除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每1例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选取3例诊断、手术方式及手术医师均相同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是否为翻修手术,及手术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是否输注了冰冻血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每个因素是否为硬膜外血肿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计算其OR(Odd′s Ratio)值。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和翻修手术,手术中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120min、失血量600ml、手术中输注了冰冻血浆。血肿清除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者2例,部分恢复者4例,无恢复者2例。结论:患者年龄65岁、翻修手术、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出血量600ml、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是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血肿清除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3岁,ASAⅡ级。因右上腹部胀痛1月入院,诊断为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右肾积水,拟急诊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术前检查:血小板204×109/L,血钾、凝血功能均正常。硬膜外麻醉,取L1~2椎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3cm,操作顺利,无异感发生,麻醉效果好。术中见右输尿管下段管腔狭窄,未见结石,手术历时40min。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麻醉消退,双下肢活动自如,无感觉异常。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输尿管下段中低分化癌。术后诉右上腹部仍有隐痛。术后第5天,自诉双下肢无力,站立不稳,不能行走。追问病史有右腰腿痛2月余,在外院多次行镇痛治疗。查体:T12平面以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4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酸痛 ,伴左下肢放射痛 ,左下肢麻木 1年 ,夜间尤甚。X光片示L4~ 5根管狭窄。CT检查示L3~ 4 、L4~ 5椎间盘突出 ;左侧神经根受压。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L4~ 5棘突偏左压痛 ( ) ;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 )。即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白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曾对210例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术后病人施行硬膜外腔吗啡PCEA和间断给药术后镇痛治疗,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例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回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患者,按有无寒战发生分为寒战组(115例)和非寒战组(1896例),记录中心体温(鼻咽温度)、拔管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中心体温、拔管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寒战发生相关。结论年轻患者、中心体温下降、术后疼痛、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出血均可增加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期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1年内发生慢性疼痛的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疼痛组和未发生疼痛组,筛选出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27例患者发生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2.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体质指数(BMI)、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1.82,OR=6.17,95% CI:1.34~28.46,P=0.020)、BMI≥24 kg/m2(β=1.04,OR=2.82,95% CI:1.09~7.32,P=0.034)、复发疝(β=1.73,OR=5.65,95% CI:1.88~17.02,P=0.002)、术后切口并发症(β=1.43,OR=4.16,95% CI:1.53~11.33,P=0.005)是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女性、BMI≥24 kg/m2、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是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行切口疝修补术时要充分评估,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术后双管硬膜外自控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一般仅通过单根硬膜外导管给药。鉴于某些手术范围很广,或需在两个不同部位施术,笔者采用双管硬膜外麻醉,术后经双管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twin-pipe PCEA,t-PCEA),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汪波  刘勇  蔡逊 《腹部外科》2016,(2):127-12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尿潴留(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POU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34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OUR将病人分为POUR和非POUR两组,比较组间病人年龄分布(50岁,≥50岁)、性别构成(男/女)、是否合并良性前列腺肥大、术前膀胱是否排空、是否术中留置导尿、术中补液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等指标的差异,ROC及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相关指标与POUR发生的关系。结果组间病人性别构成、腹股沟疝情况、补片类型、术前是否排空膀胱、是否术中留置导尿、手术时间及术中补液量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OUR组病人5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比例相对较大(P=0.016)、合并良性前列腺肥大病人比例相对较多(P0.001)、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病人比例相对较大(P=0.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3.0,95%CI 1.3~6.9,P=0.01)、术后使用麻醉性镇痛药(OR=2.7,95%CI 1.2~6.1,P=0.01)是POU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均1,P值均0.05)。结论年龄50岁的高龄病人及术后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可能是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病人发生POU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术后房颤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虽有一定自限性,但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术后房颤可能使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急性肾损伤、脑卒中,甚至死亡,增加患者医疗负担。术后房颤的早期预防在疾病发展环节中十分重要。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关于术后房颤的研究文献,以详细阐述术后房颤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早期识别术后房颤高危患者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分析围术期药物对术后房颤的影响,为围术期早期预防术后房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病人卧位是否去枕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庆芳 《护理学杂志》1999,14(4):214-214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后糖尿病是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某一患者是否出现移植后糖尿病由可调节性和不可调节性危险因素决定,可调节性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药物的选择与所用剂量大小,不可调节性危险因素包括人种、年龄及家族史等。因此对那些存在移植后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免疫抑制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55岁,因腰腹部肥胖畸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侧腰腹部吸脂术。受术者术前身体健康,体温36.7℃,呼吸20次/分钟,脉搏7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身高161cm,体重78kg,心电图和胸透示心肺无异常,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