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 《医学临床研究》2016,(6):1193-1195
【目的】比较2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伊托必利与4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内镜室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检查前一晚20:30口服伊托必利50mg,21:0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000mL,检查当天早晨5:00口服伊托必利50mg,5:3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000mL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在检查前一晚21:0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00mL,检查当天早晨5:3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00mL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BBPS评分、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结果】两组左半结肠、横结肠及右半结肠BBPS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愿意再次接受此肠道准备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更好。【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伊托必利并不会明显增强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但能有效降低腹部不适,从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结肠镜检查前患者单次和分次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服药组(n=80)和分次服药组(n=80)。单次服药组,采用常规肠道准备方法,结肠镜检查前5 h将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30~60 min口服完。分次服药组,结肠镜检查前10 h将1.5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30~60 min口服完;结肠镜检查前5 h再将1.5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30~60 min口服完。观察比较2组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肠道气泡情况及肠道准备不适症状。结果 2组行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分较低,肠道清洁效果均较满意,2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肠道气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道准备不适症状中恶心、腹痛、肛门刺激、失眠及饥饿平均秩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和分次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肠道清洁效果相当,但分次服药肠道准备不适症状较轻,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结肠镜检查前两种清洁剂肠道准备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法与口服硫酸镁法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肠道准备观察组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口服硫酸镁.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及患者的耐受度.结果 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均满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耐受性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法较口服硫酸镁法不良反应轻,准备时间短.结论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法肠道清洁效果好,患者耐受性高,安全有效,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据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患者卯时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10月行结肠镜检查的369例患者,按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将患者分为卯时服药组、上午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肠镜室护士根据肠道准备评估量表评价肠道准备质量,并记录患者服药时间、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最后一次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结果卯时服药组患者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距服药时间(32.08±15.37)min、最后排便时间距服药时间(3.21±1.36)h、排便次数(4.25±1.18)次,肠道准备时间较上午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短(P0.01)。卯时服药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优良率(95.93%)高于晚上服药组(78.86%)和上午服药组(85.37%)。结论以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的卯时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时间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口服在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0例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120例)于首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前半小时口服莫沙必利10mg。B组(122例)于首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同时口服莫沙必利10mg,C组(90例)于首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后1h口服莫沙必利10mg,D组(108例)仅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比较四组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D组比较,服药至首次排便时间和大便清澈时间较短、总排便次数增加和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评分明显少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较早联合莫沙必利口服,可以缩短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清澈时间,增加排便次数,并能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结肠镜检查患者分次与单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耐受性。 方法 将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组(单次口服)和B组(分次口服)。A组于检查前5 h单次口服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B组于检查前夜和检查前4 h分次口服1.5 L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结肠镜检查时分别对结肠的3个解剖分段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进行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并在检查结束后记录120例患者服药期间的耐受性、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肠道准备方案均达到结肠镜检查要求,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相似(P>0.05),但B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较A组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显示B组优于A组(P<0.05)。 结论 分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的肠道清洁准备方案在取得满意的清洁效果同时患者耐受性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前应用西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于该院行结肠镜检查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单纯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组患者则联合使用西甲硅油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肠道准备评分、病变检出情况以及患者各项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病变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甲硅油可以祛除肠道气泡,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术前,可显著提升肠道清洁效果,改善结肠镜图像,提高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刘丹 《全科护理》2020,18(2):181-182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不同服用方法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7年7月9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人分为单次给药组及分次给药组各48例,单次给药组行常规肠道准备后在结肠镜检查前5 h于60 min内口服完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溶液(2盒恒康正清),分次给药组在结肠镜检查前15 h于60 min内口服1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溶液(1盒恒康正清),余下的1 L(1盒恒康正清)在检查前5 h于60 min内口服完。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准备评分、肠道清洁合格率、肠道不良反应分级。[结果]分次给药组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升结肠/盲肠等部位肠道清洁评分及肠道清洁总评分均低于单次给药组(P<0.05);分次给药组肠道清洁合格率及肠道准备依从率高于单次分药组(P<0.05);分次给药组肠道不良反应分级程度低于单次给药组(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溶液分次给药能有效减轻结肠镜检查病人肠道反应,提高病人肠道准备依从性及肠道清洁度,从而提高肠镜检查病人肠道准备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结肠镜检查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番泻叶加甘露醇溶液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服药后排便时间和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乏力、饥饿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有效、快速、安全、副反应小、易被患者接受的肠道准备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病房老年患者进行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最佳方案,形成规范操作,以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耐受性。方法:选择200例需要接受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和(或)治疗而行肠道准备并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导泻剂的病房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口服药液方法(一次服用和分段服用)、口服药液速度(每10~15 min服1次,每次250 ml或150 ml)、护士巡视时间频率(2次巡视时间相隔15~30 min和60~120 min)3因素2水平,利用L(2)正交实验安排试验,把纳入的患者分为4组。通过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法对患者主观耐受度(不良反应)进行效果评分,以找出最优化的肠道准备方案。结果: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病房老年患者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最佳方案:分段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药液速度为150 ml/10~15min,护士巡视时间频率为15~30min/次。结论:在这3个肠道准备影响因素中,护士巡视时间频率为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其余影响因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