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南昌市青山湖区(主要为南钢街道11个社区)4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方式,共筛选出500例,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中的相关性与规律性。结果: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61~65岁年龄层人数最多,占比36.8%。对5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肾虚血瘀证人数最多(34.20%),其次为肝肾不足证(22.00%),其后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血瘀证、痰湿证、湿热证。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其中医辨证分型中占比较高的为肾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说明肾虚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对中医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及体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被调查的对照组(287例)和病例组(273例)进行调查,收集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继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来探索体质类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体质类型单因素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平和体质分别对应的P值均低于0.05,阳虚体质的OR值为2.223,阴虚体质的OR值为1.968,血瘀体质的OR值为2.568,平和体质的OR值为0.326。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易患病体质有阴虚体质、阳虚体质、血瘀体质,保护性体质是平和体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人体成分分析指标的关系,从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福清地区绝经后女性受试者144例,分为骨质疏松症组78例、非骨质疏松症组66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骨密度,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并通过调查问卷登记受试者基本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体脂肪率、肌肉量、骨骼肌量及肌肉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根据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统计骨质疏松症组肌肉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32),骨骼肌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11)。骨质疏松症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体脂肪率和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组的骨骼肌/身高平方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33),骨骼肌/肌肉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06)。在门诊为主体的受试者中,骨质疏松症组下肢肌肉评价低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26)。骨质疏松症组体脂肪率、肌肉量/身高平方、上肢肌肉评价、躯干肌肉评价与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年龄、绝经年龄、肌肉量、骨骼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绝经后妇女124例,并根据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组,没有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记为对照组,患上骨质疏松症的记为实验组,每组各62例患者。按照问卷调查的形式去统计分析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作的原因,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雌二醇、BMD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绝经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结果经过回归性分析得出,患有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雌二醇和体积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妇女,她们的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等疾病发生率也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导致绝经妇女出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是高血糖和高血脂,而且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渐渐降低,雌激素水平越低表明骨密度越低。结论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疾病,与患者体内的高血脂和高血糖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更要注意,需提前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从而为她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0~65岁女性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登记式注册研究的方法,课题组于2009年3—8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及上海市徐汇区收集的1 823例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信息,进行连续3年的登记观察。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结果截止到2011年12月共跟踪收集共有1 498条骨折信息,总应答率为82.17%,其中有52例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时间为结局变量,Cox单因素分析中,平均年龄(RR=1.083,P=0.003)、是否绝经(RR=5.462,P=0.004)、平均绝经年限(RR=1.060,P=0.010)、绝经年限≤10年(RR=4.890,P=0.008)、绝经年限10年(RR=7.720,P=0.001)、生产次数≥3次(RR=5.870,P=0.003)、目眩(RR=3.037,P=0.001)、下肢拘挛(RR=2.315,P=0.003)及骨密度诊断为骨量减少(RR=2.376,P=0.008)、骨密度诊断为骨质疏松(RR=2.801,P=0.013)的回归参数β大于0,且RR值大于1,提示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致病的危险因素。将骨密度测定诊断、年龄、绝经年限、生产次数、目眩、下肢拘挛6个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绝经年限10年(RR=3.257,P=0.032)及有目眩(RR=2.655,P=0.005)为其相关变量。结论 "目眩"及"绝经年限"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目眩"可能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肾主骨生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理基础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极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是妇女退行性病变之一,多发生绝经后5~15年,即年龄在51~7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不利;身高缩短,驼背;易发生骨折(常见脊椎压  相似文献   

7.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8.
绝经早晚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防治,本研究用γ线吸收法测量了189例绝经后肾虚证妇女的骨密度。结果表明:患有肾虚证妇女的骨密度明显低于无肾虚证同龄健康妇女(P<0.001);45岁以前绝经妇女的骨密度低于45岁以后绝经妇女(P<0.05)。这可能与卵巢功能早衰,雌激素提前降低有关。推测月经停止越早,其骨密度可能越低,肾虚证越明显;绝经越晚,其骨密度下降的幅度少,肾虚证候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例,1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组,所有患者采取密固达治疗,常规组辅以常规护理,全面组辅以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原因、密固达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全面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全面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全面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原因、密固达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对用药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仙灵骨松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仙灵骨松胶囊和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阐述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方法:选择43例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仙灵骨松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经骨密度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和非优势侧股骨近端(L2~4、To-tal)骨密度(BMD)的变化,并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MD都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以Total为显著(增幅分别为2.95%、4.40%,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疼痛症状的改善治疗组85.71%、对照组54.5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仙灵骨松胶囊治疗PMOP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并可维持骨质、补肾益髓,兼清相火,更适合绝经后妇女肾虚不足、虚中有热的生理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因热性中医护理操作导致意外烫伤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接受热性中医护理操作患者712例,运用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意外烫伤的影响因素。结果:712例接受热性中医护理操作的患者中,意外烫伤的发生率为5.06%(36/71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585)、BMI(OR=3.171)、在冬季接受治疗(OR=4.623)、治疗时间(OR=2.754)是患者发生意外烫伤的危险因素;接受中药熏洗治疗(OR=0.136)、有陪护人员(OR=0.305)、护士工作年限长(OR=0.682)、护士接受过规范化系统培训(OR=0.429)是避免患者发生意外烫伤的保护因素。结论:热性中医护理操作导致意外烫伤事件在临床工作中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管理与培训,以降低意外烫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AF)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48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4例)和验证组(104例)。依据术后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分为深静脉血栓组和非深静脉血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绘制预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列线图模型,并进一步对模型验证。结果:348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69%。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年龄、D-二聚体(D-D)、高能量损伤与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OR=1.106,95%CI=1.045~1.171)、受伤机制(OR=10.212,95%CI=3.290~31.700)、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OR=4.805,95%CI=1.649~14.002)、D-二聚体(OR=13.007,95%CI=5.574~30.353)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侯分布规律,以对今后中医诊治绝经后女性PMO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通过本研究设计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和脱落标准后,运用QCT骨密度测量仪[QCT3000 Bone Densitoming(Version2.0R)]进行T12-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再由两位中医教授对每一位受试对象进行双盲对比症候观察,所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证候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统计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全部数据由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的大致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91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肝肾阴虚型最多44例占48.35%,肾阴虚型19例占20.88%,肾阳虚型12例占13.19%.脾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胃虚弱型6例占6.59%.但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证候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初步认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不应简单的以骨量降低的多少进行临床分型.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以"肾主骨"理论为主,注重与肝、脾的密切联系.着眼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世界公认的六大疾病之一。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难治的中老年疾病[1]。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15~20a,早期无特殊表现,常常在发生骨折后方得以发现[2]。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均超过同龄男性,男性患病率为24.3%,女性为63.2%(P<0.001)[3]。其主要原因是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4],直接影响成骨细胞活性,骨基质分泌减少,另外间接影响钙调激素,如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等,使骨组织对PTH敏感性增高,骨吸收加快,而升高血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6510例进行手术的综合外科患者,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感染部位分布,比较不同特征的感染率,筛选影响综合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510例综合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4.47%,多发生于呼吸系统、手术切口、泌尿系统;影响综合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2.930)、合并基础疾病(OR=2.609)、术前侵入性操作(OR=4.618)、切口等级(OR=5.714)、使用呼吸机(OR=5.387)、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3.550)及住院时间(OR=3.089)等。结论:综合外科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且影响其发生的高危因素较多,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其住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行放射治疗的40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5.00%(260/4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临床TNM分期、放射剂量、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皮炎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有关(P<0.05);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放疗前BMI、放疗时间、性别、吸烟、合并基础疾病、同期化疗、饮酒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无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0.934,OR=2.545,95%CI=1.652-3.922)、肿瘤临床TNM分期Ⅲ~Ⅳ期(B=1.142,OR=3.132,95%CI=2.006-4.888)、放射剂量>72Gy(B=0.703,OR=2.020,95%CI=1.312-3.111)、放射性口腔炎(B=1.593,OR=4.920,95%CI=3.049-7.939)、放射性皮炎(B=1.529,OR=4.612,95%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情况及症状与绝经时段的相关性。方法:在中国8个城市41~60岁更年期妇女中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社会人口学资料及更年期症状(采用kupperman index量表)。结果:共完成3343例有效人群的调查,平均年龄为(49.64±4.75)岁,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在35.1%~89.2%之间。症状骨关节肌肉痛、失眠、潮热出汗、易激动、心悸、眩晕、抑郁、泌尿系症状、性交痛、皮肤蚁走感在不同绝经时段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潮热出汗在绝经后1~2年发生率较其他绝经时段高,为83.2%;"性交痛、泌尿系症状"在绝经2~5年发生率最高,发生率分别为63%、64.6%。骨关节肌肉痛、心悸、眩晕、易激动、抑郁在绝经5年以上发生率最高,分别为92.8%、73.5%、73.5%、78.1%、64.7%。结论:我国更年期女性症状发生率高,且更年期症状发生情况在不同绝经时段存在差异。绝经早期(绝经1~2年)以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症状为主,绝经中期(绝经2~5年)以泌尿生殖器官萎缩症状为主,而绝经后期(绝经5年以上)以骨质疏松症状为主,兼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及精神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高血脂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本市老年干部76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与高血脂发生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可引起血脂增高的影响因素有:年龄(OR=1.4731)、肥胖(OR=2.1882)、高血压(OR=1.5471)、吸烟史(OR=1.8973)及糖尿病史(OR=1.6296).结论:年龄、肥胖、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等因素为老年人群高血脂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在老年人高血脂防治工作中,应着重注意加强对具有此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控,通过健康教育来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例,制定中医医院心肌梗死患者队列研究调查表,分别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药使用情况、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事件种类、发生时间、次数及依据,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年龄、性别、合并症、药物治疗情况等指标与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38例心肌梗死患者,完成随访152例。住院期间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是急性心力衰竭(18.49%)、心源性死亡(16.81%)、心源性休克(14.45%);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是心血管再入院(30.19%)、心源性死亡(25.16%)、急性心力衰竭(13.84%)。住院期间中医药治疗(OR=7.753)、年龄(OR=1.230)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年龄(OR=1.055)是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年龄(OR=1.072)是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因素;随访期间抗栓治疗药物(OR=2.831)、降脂药物(OR=2.696)、血糖异常(OR=2.734)、中医药治疗(OR=1.528)、年龄(OR=1.053)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血糖异常(OR=2.793)、中医药治疗(OR=1.587)、年龄(OR=1.054)是发作性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年龄(OR=1.074)是严重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结论 中医药干预、年龄、合并症等是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中中医药干预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出院随访期间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雪琳 《双足与保健》2017,(10):128-129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绝经在1年以上的50~80岁的155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应用骨质疏松性骨质相关危险因素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所得资料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155例女性中有66例骨质疏松患者;体重指数、青少年时爱好活动、规律运动与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风险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限、生育个数与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是否有规律性运动、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青少年时期是否爱好运动、生育个数等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的因素,绝经后女性避免低体重指数、规律运动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