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患者的心理挫折原因制订的心理治疗措施,配合适量的药物和其他方法对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作用。方法:按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多中心选取符合要求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77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39例)和心理联合治疗组(38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口服通天口服液1个月,心理联合治疗组在口服通天口服液1个月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2次/周,共3个月。试验后2个月内动态观察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单纯药物治疗组和心理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35/39)和85%(33/38),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P>0.05)。随访2个月2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99,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起效时间为6~30犤中位数(M)=13犦d,心理联合治疗组起效时间为5~30(M=12)d。2组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39,P=0.741)。停药后2个月内,单纯药物治疗组疗效维持时间为38~86(M=76)d,心理联合治疗组为73~88(M=81)d,2组疗效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9,P=0.045)。结论:药物联合心理综合治疗模式可以增加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延长疗效维持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音乐电疗及心理疗法治疗肠激惹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音乐电疗和心理疗法治疗老年肠激惹综合征(IBS)的疗效,选择130例IBS患者,单纯随机分为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4),治疗组应用音乐电疗结合心理治疗1个月,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10mg,3次/d)、谷维素(30mg,3次/d)。分别于治疗1个月、治疗后2个月(随访)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后两组显效率(76%和59%;X^2=1.99,P&;gt;0.05)和总有效率(91%和91%;X^2=0.002,P&;gt;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2%和38%;X^2=13.38,P&;lt;0.01),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和44%;X^2=11.01,P&;lt;0.01)。提示治疗IBS的药物很多,近期疗效显著,但停药后易复发,而音乐电疗及心理疗法的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显著且巩固。  相似文献   

3.
抑郁性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在开放式心理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重辨证施治对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及其在开放式心理病房的适应情况。方法:将66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在开放式心理病房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用二重辨证施治,对照组用认知疗法结合氟西汀、阿普唑仑等。研究时间共5个月,前2个月为积极治疗期,后3个月为自由治疗期。进行临床疗效及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定。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积极治疗期末分别痊愈33例(100%)和25例(76%),两组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97,P&;lt;O.01);在自由治疗期末分别痊愈33例(100%)和20例(61%),两组痊愈率差异有极的显著性意义(X^2=13.79,P&;lt;O.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自评抑郁量表(SDS)总分,在治疗前分别为(59.39&;#177;4.23)和(59.12&;#177;3.8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O.272,P&;gt;O.05);在积极治疗期末分别为(30.58&;#177;2.07)和(39.06&;#177;4.1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596,P&;lt;O.001);在自由治疗期末分别为(28.76&;#177;2.40)和(42.24&;#177;6.54),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1.116,P&;lt;0.001)。结论:二重辨证施治对抑郁性神经症有普遍卓越的痊愈功效和痊愈巩固功效,应积极推广。开放式心理病房可作为抑郁性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的医疗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序贯与无序组合康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序贯康复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在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二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22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康复四位一体综合疗法,即颈部药物热疗、颈椎渐进间歇牵引、家庭康复巩固及药物辅助增效,10d为1个疗程。间隔3d进行下一疗程,共1~3疗程。对照组按上述方法无序或选择性组合进行。完全或部分缓解为有效,未获缓解或加重者为无效。治疗后每疗程末进行组间疗效比较,6个月后进行组内疗效及复发率评价。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每疗程结束后无效者进行下一疗程,有效者自愿继续或退出。①治疗组第1,2疗程的有效率(77.3%,90.0%)均高于对照组(44.5%,60.3%)(X^2=23.39,15.86,P&;lt;0.01),但第3疗程的有效率(58.2%)低于第1疗程(X^2=6.86,P&;lt;0.01)。②6个月后治疗组第2,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疗程[9.7%,1.6%。23.5%(X^2=4.05,P&;lt;0.05;X^2=18.33,P&;lt;0.01)];对照组第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2疗程[11.1%,71.4%,34.2%(X^2=9.06,P&;lt;0.01;X^2=3.96,P&;lt;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2%,90.9%,(X^2=4.32,P&;lt;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5.9%,51.0%,(X^25.60,P&;lt;0.05)]。结论:与无序组合法相比,序贯康复法能显著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控制复发,且合适的疗程更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纯骨科牵引和手术治疗与在其基础上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9/2004-0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新鲜(2周内)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06例,男84例,女122例;年龄60~89岁。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单纯骨科治疗组(单纯骨科牵引治疗28例:采取传统的牵引治疗;单纯手术治疗41例:采用一般骨科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组(牵引+抗骨质疏松治疗49例,手术+抗骨质疏松治疗88例:单纯牵引和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包括饮食调整、抗骨质疏松西药应用、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运动治疗等)。观察各组方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干预效果,≥10个月随访结果评估。结果:206例髋部骨折患者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160例(77.7%).145例获得≥10个月随访,随访率90%(145/160)。综合治疗组疗效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骨科治疗组(74.0%,65.5%,X^2=1.327,P&;lt;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单纯骨科治疗组[(28.1&;#177;5.6),(42.4&;#177;4.4)d,t=9.86.P&;lt;0.01];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单纯骨科治疗组[9%(9/96),16%(8/49),X^2=1.515,P&;lt;0.05];其他部位再次发生骨折率明显低于单纯骨科治疗组(6%,14%,X^2=2.567,P&;lt;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近期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远期可防止再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6.
乙哌立松缓解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对脑血管疾病后肌张力增高的作用及其对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后早期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乙哌立松50mg,3次/d,总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在第2,4周时的Ashworth评分和Brunstrum分级。结果:Ashworth评分显示两组在服药前上下肢肌张力高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42,P&;gt;0.05),治疗后2周,两组上下肢肌张力改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0.42,P&;lt;0.01),4周后差异仍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X^2=22.49,P&;lt;0.01)。Brunstrum分级显示两组治疗前运动障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24,P&;gt;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运动障碍明显好转(X^2=21.87,P&;lt;0.01),治疗后4周,治疗组1级1例,2级3例,3级9例,4级10例,5级5例,6级2例;对照组1级1例,2级5例,3级13例。4级7例,5级4例,两组差异仍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X^2=22.50,P&;lt;0.01)。结论:乙哌立松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痉挛有改善作用,明显促进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被动牵张运动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门诊收治的60例患儿分为针刺配合手法组和针刺组,针刺配合手法组采用针刺“颞三针”、“智三针”、“脑三针”、“四神针”配合被动肢体活动,同单纯针刺相比较,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针刺配合手法组的显效率为27%,显著高于针刺组13%,总有效率73%明显优于针刺组47%(P&;lt;0.05);治疗效果与患儿的年龄明显相关,其中&;lt;3岁组与&;gt;6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56,P&;lt;0.01);3~6岁组与&;gt;6岁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X^2=3.99,P&;lt;0.05),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性别无显著关系(P&;gt;0.05),各中医证型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康复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腹肌肌力训练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86例经治疗并取得治愈和显效的腰椎盘间突出症患者按治疗结束的时间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对照组只给予腰部防护知识教育。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并分别于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腰椎功能评定。结果:训练组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7.76,P&;lt;0.0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即时的腰椎功能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t=0.69,P&;gt;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较治疗后即时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1.92,1.95,P&;lt;0.05),6和12个月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65,P&;gt;0.05);对照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的腰椎评分与治疗后即时相比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13,1.87。P&;lt;0.05)。6和12个月的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t=0.57,P&;gt;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83,2.79,P&;lt;0.01)。结论:腰腹肌肌力训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改善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伸筋活血消肿合剂治疗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伸筋活血消肿I、Ⅱ合剂”治疗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预防关节僵硬、粘连、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 将148例骨折患者按l:l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74例用“伸筋活血消肿I、Ⅱ合剂”内服及外薰洗,用法:内服剂150mL/次,2次/d口服,一般一两个月;外薰洗剂30min/次,2次/d薰洗,10d为1个疗程,一般一两个疗程。对照组74例用中成药伸筋丹6粒3次/d口服,两组同时服用维生素类及钙片等西药。疗效评估:予手法肌力检查(MMT)、关节活动度评定(ROM)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d)指数评定治疗前后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下肢MM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t=1.9,P&;lt;0.05,对照组t=1.8,P&;lt;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肢髋、膝、踝ROM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X^2=4.3,P&;lt;0.05;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36,P&;lt;0.01。结论 中药“伸筋活血消肿合剂”治疗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非常有效,对于治疗和预防晚期关节僵硬,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及促进骨折愈合具有十分的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出院前进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运动功能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训练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优于对照组(X^2=23.49,P&;lt;0.05;X^2=56.87,P&;lt;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康复计划.有利于其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为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24-5225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001-01/2004-05住院的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50例。Ashworth肌张力评定在Ⅰ~Ⅲ级。排除有意识/精神/智能障碍、患肢失认失用、帕金森综合征、癫痫;水电解质紊乱、戴心脏起搏器、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心肺系统疾病、不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治疗组行神经促通术康复治疗4周,同时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10d或20d,以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和Ashworthr分级分别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和Ashworthr评级差异无显著意义(t=0.536,P&;gt;0.05和X^2=0.75,P&;gt;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340,P&;lt;0.05和X^2=7.92P&;lt;0.05),即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有效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运动疗法与中频电透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迟丹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083-4083
将6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用中频电透入200g/L陈醋威灵仙。观察组32例在中频电透药后加用运动疗法。观察时限30次。结果表明两组全部有效。治愈显效率:观察组81.25%,对照组58.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93,P&;lt;0.05)。治疗起效次数观察组(2.34&;#177;1.03)次,对照组(3.03&;#177;1.03)次,(t=2.88,P&;lt;0.01),治愈次数观察组(17.03&;#177;3.41)次,对照组(24.45&;#177;4.71)次,(t=3.31,P&;lt;0.01)。两组起效、治愈次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运动疗法与中频电透药综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头痛的心理康复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头痛的心理康复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0例头痛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治疗61例(心理组)和药物治疗59例(药物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心理组治愈率86.3%,SCL-90自评量表中抑郁、焦虑、敌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药物组治愈率5.1%.SCL-90中的9个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理康复治疗头痛其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紧张型头痛住院军人心身症状及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0-07/2003-07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诊断为紧张性头痛的109例住院军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予同样药物治疗外,还宵针对性地进行认知、行为等心理干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情绪变化程度.并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出院1年后随访,比较出院后的就医行为及疾病归因方式。结果:109例均参加了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定,1年后随访.研究组脱失12例,对照组脱失9例。①治疗后研究组在躯体化(1.39&;#177;0.56)、人际敏感(1.37&;#177;0.39)、抑郁(1.36&;#177;0.42),焦虑(1.23&;#177;0.36)、恐怖(1.43&;#177;0.29)、偏执(1.31&;#177;0.65)、精神病性(1.14&;#177;0.54)及其他因子分(1.21&;#177;0.30)均低于对照组(P&;lt;0.05),只有强迫及敌对两项因子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lt;0.05)。②研究组4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1.54&;#177;4.31)d,对照组为(32.67&;#177;5.72)d,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lt;0.01)、③1年后随访发现,研究组42例因头痛而经常服药的5人、因头痛而门诊就诊的5人次、因头痛而再次住院的3人次、对头痛进行躯体归因的9人,而对照组46例上述指标分别为14人、14人次、11人次、21人(P&;lt;0.05);在对头痛的心理归因人数上.研究组为23人,对照组为11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及心身症状,减少住院天数。1年后随访,研究组复诊、复治人数下降.对头痛症状的心理归因人数增加,躯体归因人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安神解郁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安神解郁汤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并与氟西汀比较。方法将1998-08/2004-05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5例按自愿接受治疗而分为安神解郁汤治疗45例(治疗组),氟西汀治疗30例(对照组)。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按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愈显率(47%,50%)与总有效率(82%,8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服药后不良反应比较,恶心呕吐两组分别有1例和5例(X^2=5.103,P&;lt;0.05),肝功异常两组分别有0,4例(X^2=6.338,P&;lt;0.05)。结论安神解郁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与氟西汀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氟西汀为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副作用,并与无水乙醇治疗的效果相比较。方法:选择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药物控制无效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在三叉神经的神经干走行处注射无水乙醇0.3mL。B组,在三叉神经的神经干走行处用RCG-3F(美国产)进行射频热凝治疗70,75,80,85℃各1次,908/次。术后1周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VAS法),随访其疼痛缓解时间、面部麻木感恢复时间。结果:术后1周B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0.24&;#177;0.1)分,A组(1.54&;#177;0.6)分,与A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056,P&;lt;0.01),B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7.84&;#177;0.5)个月,A组(5.34&;#177;0.8)个月,与A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28,P&;lt;0.05),B组患者面部麻木感恢复时间(2.54&;#177;0.3)个月,明显快于A组(5.84&;#177;0.9)个月,与A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P&;lt;0.01)。结论: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明显优于无水乙醇注射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探讨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HIE患儿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24例),单纯高压氧(24例)及高压氧联合活脑灵(24例)治疗,比较治疗后各组脑电图好转率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v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结果①脑电图:常规组、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组治疗后各组脑电图好转率分别为42%,44%和82%,各组好转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45,P=0.027);其中高压氧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组与常规组、高压氧治疗组比较,好转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②NBNA评分:各组治疗后NBNA评分分别为36.92&;#177;1.21,37.05&;#177;1.33,38.50&;#177;1.35,各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10.99,P&;lt;0.001),其中高压氧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NBN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组与常规组、高压氧治疗组比较,NBN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新生儿HIE较常规及单纯高压氧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并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3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18)氯丙咪嗪并用心理治疗,1次/周;对照组(n=18)单用氯丙咪嗪治疗.两组均系统治疗8周,以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显效率(72%)优于对照组(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1,P&;lt;0.05);研究组治疗后Y-BOCS总分减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P&;lt;0.05)。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强迫症的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性别、体脂含量和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295例和MS患者219例,并以172例非肥胖者作为对照,进行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及检测。并进一步比较基因突变的性别差异和对肥胖者按体质量指数及腰围分组后的基因突变率。结果:MS组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男性尤为明显(分别为32.25%,21.01%和19.91%,X^2=4.36,P&;lt;0.05和X^2=4.69,P&;lt;0.05),MS组男性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高于本组女性(X^2=40.05,P&;lt;0.01)。在轻度肥胖者中,MS组男性的基因突变频率高于本组女性及单纯肥胖组男性(X^2=4.82,P&;lt;0.05和r=3.58,P&;lt;0.05)。男性腹部脂肪重度堆积者基因突变频率也以MS组高于单纯肥胖组(X^2=3.91,P&;lt;0.05)。结论:B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在体脂向心性分布明显的MS组男性明显升高,可能是男性MS患者的重要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20.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米氮平(商品名:瑞美隆)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分别对服用瑞美隆和氟西汀的9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估和比较这两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6周治疗,瑞美隆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和63%,与氟西汀组(90%,5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8~0.39,P&;gt;0.05)。而两组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0.52~3.94,P&;lt;0.01)。治疗1周后,瑞美隆组的有效率(63%)高于氟西汀组(31%),差异有显著性(χ^2=9.41,P&;lt;0.05)。与氟西汀组相比,瑞美隆组嗜睡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χ^2=5.55,P&;lt;0.05)。氟西汀组失眠、兴奋或激越等副反应发生率高于瑞美隆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44,P&;lt;0.05)。不同起始剂量瑞美隆和氟西汀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无显著差异(t=1.57~2.09,P&;gt;0.05),但起始量15mg/d的瑞美隆的嗜睡和眩晕或头昏副反应发生率低于30mg/d者(χ^2=5.35~9.52,P&;lt;0.05)。结论:瑞美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治疗宜从低剂量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