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崩漏为妇女非行经期间忽然阴道不规则的大量出血或小量持续淋漓不断出血的统称,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崩”是形容出血来势骤急突然暴下如山崩地裂之势,“漏”是指出血来势较慢,血量不多,延绵持续,淋漓不尽如漏卮难塞,漫无关防者.所以中医有大下不止为崩;淋漓不断为  相似文献   

2.
王俊国 《河北中医》1980,(4):59-60,F0003,F0004
子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妇女,国内妇女患癌以宫颈癌为第一位。中医文献无子宫颈癌的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多属于“带下”,“崩漏”,“交接出血”、“月经不调”等范围。本病有早晚轻重之分,早期多无任何痛苦,不被注意,晚期多见臭白带下、阴道不规则出血、腰腹疼甚或伴有尿路、直肠症状等等(2)。  相似文献   

3.
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者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尽者称“漏”。崩漏为妇女常见病之一,包括血崩和经漏2症,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故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前人认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症状虽有轻重缓急之别,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就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瘕瘕”范畴。瘕瘕者谓妇女下腹部包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瘕瘕。癜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中医学对“瘕瘕”的病因病机、治疗均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在病因上强调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议血证     
一、血证的定义关于“血”字,最早记载于甲骨文,其字形有二种。随着历史的变革,“血”字依次演变为小篆、隶书,直至今天所通用的“血”字,即血液之血。关于血证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天津市中医医院编著《中医内科》认为:“血证,是不同部位出血的总称。如鼻出血、牙出血、咳血、吐血、尿血、便血、皮下出血、妇女崩漏等症。”江苏新医学院编《中医内科学》认为:“血证  相似文献   

6.
妇女“功血”食疗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雨 《家庭中医药》2005,12(11):52-52
妇女阴道出血,经检查未发现有明显的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则往往是由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功血”在中医的治疗中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的范畴,崩与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出现不规则的流血,其量多,势如泉涌的谓之“崩”,血少如屋漏水,为之“漏”。崩和漏在发病过程中常常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临床上崩漏常相并称,功能性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各年龄阶段的妇女都可能出现。中医认为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常,冲任不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谓之“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而言,来势急,如山崩之势,出血量多者称为“崩”;持续出血,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其发病机制相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二者常可相互转化。正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相似文献   

9.
妇女在非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止者称”崩漏”.治疗采用“标而本之”治崩,“本而标之”治漏,复旧当脾而胃之的治疗原则,疗效较好,不可轻视怠慢,更不能大意.常言道“没有比血更宝贵的”,“血浓于水”,“人赖血以生”;生命与血攸关.  相似文献   

10.
经间期出血,是指妇女在两次月经期中间有规律性的不正常子宫出血的病变。由于出血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之间,故又称之为“排卵期出血”。本病出血量一般甚少,常持续二三天(极个别也有长达二三周者)。临床上不少患者往往对此不引起注意,因而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加重病情,有的甚至影响生育。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对此病辨治有一些粗浅体会,现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经间出血亦称排卵期出血,多发生于经净后7~10天之间,且以青壮年妇女为多见.本病出血量有多寡,历时有久暂,或伴腰酸腹坠,或有带下兼夹,或兼有腹痛,或见于不孕,种种见端,不一而足.此病在中医典籍中很少论及,唯《竹林女科》有“一月经再行”的记载,庶几近似之.  相似文献   

12.
妇女阴道出血,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则往往是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功血”在中医的术语中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中医治疗“功血”  相似文献   

13.
梁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02-110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失常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大类,临床上以无排卵性功血最多见,约占功血的85%,主晏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和绝经过渡期妇女。无排卵性功血属中医学之“崩漏”范畴。排卵型功血根据其复杂的临床表现隶属于中医妇科学“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等”范畴。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刮宫或激素等方法止血、  相似文献   

14.
王丹 《陕西中医》2000,21(5):239
<正> 1 发病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妇女在脏象上有胞宫,所以生理上就有了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特点。因此,妇女的月经、胎孕、产育都是天癸、脏腑、经络、气血协调作用于胞官上的结果。尤其是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与胞宫的关系尤为密切。它们之间通过经络相连,在妇女的生理和病理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本,为元阴元阳之根,藏先后天之精,为生殖发育之源。肾有阴阳,为水火之脏。肾阴为人体阴气之根,各脏腑之阴均取之于肾阴,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各脏腑之阳均赖肾阳以温养,肾之阴阳平衡,则五脏安和,故人的生理过程是在肾阴肾阳的充盛、协调,彼此相互制约、互相推动下而完成的。再者“胞络者,系于肾”、“冲任之本在肾”,这说明肾与冲任二脉经  相似文献   

15.
妇女阴道出血,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往往是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功血”在中医的术语中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相似文献   

16.
妇女的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特点,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关系最为密切。而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头脑的濡养也要依赖肝肾精血和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故临床上,妇女头痛的病因有其特殊性,因为它常常伴随妇女的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的出现而出现。所以,临证治疗时,也  相似文献   

17.
崩漏的论治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是妇科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及不全流产症等。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 ,如 :“《诸病源候论 .妇人杂病诸论》”说 :“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 ,“忽然崩下、谓之崩中”。《景岳全书 .妇人规》亦云 :“崩漏不止 ,经乱之甚者也”。崩之与漏 ,同中有异。古人认为“崩为漏之甚 ,漏为崩之渐”。崩与漏虽病因相同 ,但临床表现不同 ,在病机发展的过程中 ,常可互相转化。如崩势稍缓可变成漏 ,若久漏不止 ,亦能成崩。如《济生方》云 :“崩漏之疾…  相似文献   

18.
麦熙  钟亮环 《新中医》2012,(12):189-190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崩漏为妇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也是疑难重症,  相似文献   

19.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多见。青春期少女多先天不足,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而更年期妇女因近绝经之时,肾气渐虚,阴阳失衡,封藏失固,故极易造成更年期崩漏。所以从其病因病机看,无论是青春期崩漏还是更年期崩漏,二者均是以肾虚为本,正如《东垣十书·兰室秘藏》所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纯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太平圣惠方·治妇女崩中下血不止诸方》亦云:“夫妇人崩中之病者,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之脉,皆…  相似文献   

20.
进入更年期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尤其是50岁左右绝经后的妇女,因雌激素明显下降,各种慢性疾病会不知不觉先后出现,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出现精神异常。因雌激素下降而致功能性衰退,相应会出现许多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往往缺乏直接的病因诊断依据,甚至分不出是自然衰老的表现,还是独立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往往是“无意识”、 “不典型”的,如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痛性骨折等。从临床上来看,中老年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和功能性衰老引起的常见病有:更年期功能性出血、阴道炎与盆腔炎、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