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胸腺瘤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SLE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和预后,并与同期国内外报道的SLE合并胸腺瘤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SLE合并胸腺瘤住院患者共11例,占SLE患者的1.55‰,占胸腺瘤患者的1.07%。女性10例,男性1例。SLE平均起病年龄25.5岁,平均确诊年龄26.4岁,胸腺瘤的平均确诊年龄28.5岁。SLE进展至胸腺瘤的平均病程为2.1年。确诊胸腺瘤时SLEDAI均值为3.6。5例患者行胸腺切除术,1例患者放疗。4例胸腺瘤标本可用于WHO分型,A型2例,AB型1例,C型1例。8例患者随访3~92月,6例SLE稳定,1例SLE活动,1例死于肿瘤转移。与国内外文献报道资料相比,本研究中的SLE合并胸腺瘤患者年龄偏小,发现胸腺瘤后的手术切除率偏低。结论 SLE合并胸腺瘤并非偶然现象,胸腺瘤症状隐匿,可能参与SLE发病。胸腺切除可能有助于SLE的临床缓解,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组织中microRNA-29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MG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22例经手术治疗的MG患者胸腺组织作为实验组,22例经手术治疗的非MG伴胸腺异常患者胸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的方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胸腺组织中microRNA-29表达水平,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microRNA-29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实验组胸腺中microRNA-29表达水平与定量重症肌无力(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 score,QM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G患者胸腺组织中microRNA-2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32);依据MG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特点、胸腺病理结果将实验组分成不同临床亚组,microRNA-29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14、0.471、0.267、0.329);microRNA-29表达水平与QMG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9,P=0.000a).结论 microRNA-29在MG患者胸腺组织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肌无力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类型、胸腺病理结果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3.
观察122例尸检胸腺组织的角蛋白免疫组化反应(PAP法),呈阳性反应的网状上皮细胞,其数量和分布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表现不同,且与年龄有关,在20岁以下的胸腺呈重度病理性萎缩的35例中,有29例(82.9%)其网状上皮细胞的数量增多,在麻疹后肺炎、间质性肺炎和恶性肿瘤的患者特别明显,其严重变化者,与文献中报道艾滋病(AIDS)的胸腺变化相近似。在20岁以上的7例中,有6例胸腺仅有微量网状上皮细胞,且在不同疾病和死因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6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对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胸腺病理类型、胸腺瘤病理分期、胸腺瘤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型患者术后近期症状稳定的比例较高[62.63%(186/297)],而ⅡA型以上患者术后近期改善及恶化的比例均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胸腺瘤分期、胸腺瘤病理类型亚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胸腺瘤(回归系数0.251)及肌无力分型(回归系数1.300)两个因素与术后危象发生有关(均为P<0.05);伴有胸腺瘤的患者、ⅡA型以上患者术后发生危象概率明显偏高.结论 临床分型在ⅡA型以上MG患者术后近期症状易出现波动;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胸腺瘤分期、胸腺瘤病理类型与近期疗效无关;伴有胸腺瘤的MG患者、ⅡA型以上患者是术后危象发生的高危人群,术前要充分估计风险,围术期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影响远期生态的因素。方法:采用胸腺切除手术治疗17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对其中124例进行了超过40个月的远期随访,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远期预后的有关因素(包括胸腺的各病理类型、性别、年龄、病程、术前临床Osserman分型和治疗)。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6例胞腺石腊标本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并与远期预后做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不同的胸腺病理类型远期生态率有明显差异,表现为胸腺增生>良性胸腺瘤>胸腺萎缩>恶性胸腺瘤(P<0.050,胸腺中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与术后的远期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胞腺不同的病理类型是影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而且胸腺中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也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30具6~9月龄胎尸上,观测了胸腺的动脉来源、静脉回流和胸腺的体积。动脉为多源性,但以胸廓内动脉的胸腺支最为恒定。静脉多不与动脉相伴行。本文依据胸腺形态、体积和动脉来源,提出以胎儿作供体,设计单侧叶、双侧叶或单侧叶部分吻合血管移植,并就取材方法、供吻合的血管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L1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胸科医院2012~2017年手术切除的胸腺瘤上皮性肿瘤标本124例,根据WHO(2015)将TETs分成A、AB、B1、B2、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PD-L1蛋白表达。结果 124例TETs中,39例PD-L1阳性: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2例,B1型胸腺瘤7例,B2型胸腺瘤9例,B3型胸腺瘤10例,胸腺癌10例。PD-L1蛋白在B2、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中的表达高于A、AB、B1型胸腺瘤(P 0. 001),在Masaoka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P 0. 05),与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D-L1表达与TETs组织学类型有关,随着胸腺肿瘤上皮细胞增多,病理分级的增高,表达也增高,因此抗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在有些胸腺瘤及胸腺癌中可能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低重胸腺是指胸腺重量明显低于正常平均值,并且与体重的关系不相称的减少而言。它可影响人体的免疫机能,引起免疫缺陷病。本文就我院病理科婴儿尸检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童尸胸腺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胸腺手术和经皮胸腺穿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例福尔马林固定童尸标本,解剖观测胸腺的形态、大小、位置与毗邻以及血液供应.结果:30例胸腺均为2叶型,左叶长、宽、厚度为59.41、23.74、8.02 mm,右叶长、宽、厚度为60.20、22.49、8.39 mm;左叶上极80.0%高出颈静脉切迹,最高1例高出至甲状腺下缘,而右叶上极63.3%高于颈静脉切迹而无高出至甲状腺下缘者;两侧叶下极48.3%平对第3肋软骨或其上、下缘处;两侧缘76.7%超出胸骨两侧缘;胸腺两侧叶动脉的来源72.0%来自于同侧的胸廓内动脉或甲状腺下动脉,静脉93.2%汇入头臂静脉或甲状腺下静脉.结论:幼儿胸腺的形态、位置变异较大,血供呈多源性.掌握其形态学特点对于胸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胸腺小体在胸腺发育中的形态发生及其功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例人胎的胸腺进行研究,观察在其发育过程中胸腺小体的形态变化有增殖细胞核抗原,花生凝集素和细胞角蛋白等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胸腺小体是在胸腺发育阶段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且胎儿胸中单个和融合状的胸腺小体部较成体胸明显增多。围成胸腺小体的上皮细胞从周边中央,角蛋白明显减少,增殖能力逐渐减弱,表现为逐渐退化的过程。证实胸腺小体是处理退变的上皮细胞的场所。另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房性胸腺囊肿(multilocular thymic cyst, MTC)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TC合并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4例胸腺瘤中伴MTC者6例,发病率为8.1%。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9~66岁,平均57.5岁。病变组织呈囊实性结构,囊性区域为多房性囊腔,衬覆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或鳞状上皮,或无上皮衬覆,囊壁内可见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实性成分为胸腺瘤,组织学亚型为AB型2例,B2型3例,B3型1例。免疫表型:囊性区域上皮CK和EMA均阳性,p40弱阳性。结论 MTC相对少见,合并胸腺瘤则更为罕见,需充分取材,并对囊壁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免漏诊。MTC合并胸腺瘤患者的预后,有可能比单纯性胸腺瘤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胸腺小体在胸腺发育中的形态发生及其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例人胎(胎龄16~32周)的胸腺进行研究,观察在其发育过程中胸腺小体的形态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ulutinin,PNA)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等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胸腺小体是在胸腺发育阶段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且胎儿胸腺中单个和融合状的胸腺小体都较成体胸腺中明显增多.围成胸腺小体的上皮细胞从周边向中央,角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增殖能力逐渐减弱,表现为逐渐退化的过程.证实胸腺小体是处理退变的上皮细胞的场所.另外,在胸腺小体的上皮细胞膜有PNA受体的表达,这提示在胸腺的发育成熟过程中,胸腺小体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识别相互诱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型胸腺瘤(AB+B)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根据WHO"胸腺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对141例胸腺上皮肿瘤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的AB+B型胸腺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胸腺瘤A型7例(5.0%),AB型48例(34.0%),AB+B型胸腺瘤14例(9.9%),B1型9例(6.4%),B2型22例(15.6%),B3型21例(14.9%),C型20例(14.2%),组织学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复合型(AB+B)胸腺瘤具有较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预后特性介于A、AB型与B1~B3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log rankχ2=48.18,P<0.001).临床Ⅰ期73例(51.8%),Ⅱ期16例(11.3%),Ⅲ期44例(31.2%),Ⅳ期8例(5.7%).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71.30,P<0.001).AB+B型胸腺瘤归入胸腺瘤Ⅱ级;胸腺瘤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log rankχ2=57.49,P<0.001).结论复合型胸腺瘤(AB+B)具有较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与良、恶性胸腺瘤有显著性差异,介于良恶性之间,建议称之为交界性胸腺瘤.  相似文献   

14.
作为T 细胞发育的主要器官,胸腺在产生强大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应对来自病原体和肿瘤的威胁时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对胸腺作用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意识到胸腺对急性和慢性损伤均很敏感。胸腺在许多有害因素的作用下会迅速衰退,同时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胸腺恢复和重建能使其功能恢复至一定水平。胸腺上皮祖细胞过继免疫、输注IL-2 及血管生长因子、调整c鄄Met 信号通路等均可促进胸腺恢复及T 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形态与胸腺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 ̄2003年胸腺手术切除123例。将病例分为胸腺增生组和胸腺瘤组,观测胸腺形态、胸腺静脉的数目、走行、长度和直径。结果:术中见胸腺形态分5种形态:H型占65.9%,蝶型占14.6%,三角型占10.7%,条型占6.5%,多叶型占3.3%。胸腺静脉汇入部位变异较大,多汇入左无名静脉(占67.2%)。胸腺静脉长:胸腺增生组为(18.4±2.2)mm,外径(5.4±0.1)mm,胸腺瘤组为(18.8±2.4)mm,外径(5.5±0.1)mm,两组胸腺静脉长度与外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胸腺形态、胸腺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对胸腺手术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评价2004年WHO胸腺肿瘤分类的可重复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间52例胸腺七皮性肿瘤的资料,对其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复习,按照2004年WHO胸腺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并对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 胸腺瘤45例,胸腺癌7例.胸腺瘤中以AB型最多见,占33.3%(15/45),其次为B2型和B3型,均为20.0%(9/45).A型和B1型相对少见,分别占13.4%(6/45)和8.9%(4/45).另有2例化生性胸腺瘤(4.4%).7例胸腺癌中6例为鳞状细胞癌分化,1例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上,多数患者因咳嗽或胸痛就诊,部分病例为体检中偶然发现.胸腺瘤中13例伴有重症肌无力(25.0%).影像学上,49例(94.2%)位于前纵隔,其中A、AB、B1和多数B2型胸腺瘤表现为边缘光整、密度均匀的肿块,少数B2型、多数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表现为边界欠清、外形不规则和密度不均的肿块.48例手术Masaoka分期为:Ⅰ期20例(41.7%),Ⅱ期15例(31.3%),Ⅲ期11例(22.9%),Ⅳ期2例(4.1%).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χ~2=32.5,P<0.01).结论 基于细胞形态、功能和遗传学的2004年WHO胸腺肿瘤分类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各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使用17种抗体对20例胸腺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6例上皮型胸腺瘤中,3例为癌胚抗原(CEA)、Keratin、EMA阳性;2例为FN、Vimentin和A_1-AT阳性;1例为NSE和S-100蛋白质阳性。11例淋巴细胞型胸腺瘤中,8例为MB_2和免疫球蛋白轻、重链阳性。3例混合型胸腺瘤中,2例为NSE和S-100蛋白质阳性;1例Vimentin和FN阳性;淋巴细胞均为多克隆性。因此,本文提出对胸腺瘤免疫标记的研究及其重新分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胸腺瘤手术治疗体会(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在纵隔肿瘤中最为常见,均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在各种治疗方案中,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自1992年5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共收治胸腺瘤病人23例,其中手术治疗21例,另2例自动离院。合并重症肌无力5例,占21.7%与文献报告10~30%相符。现结合文献学习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19~64岁。其中合并重症肌无力者:男2例,女3例。手术前病程3个月至4年。所有病人均经胸部拍片或CT检查发现前上纵隔内肿瘤影,2例  相似文献   

19.
胸腺肿瘤108例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与预后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08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2004年WHO胸腺肿瘤分型标准重新对肿瘤分型,根据临床和随访结果,对其预后与Masaoka临床分期、胸腺肿瘤的组织学分型、肿瘤完整切除与否、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多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组织学分型:A型7例(6.5%),AB型19例(17.6%),B1型23例(21.3%),B2型19例(17.6%),B3型27例(25.0%),C型13例(12.0%).临床分期:Ⅰ期36例(33.3%),Ⅱ期34例(31.5%),Ⅲ期27例(25.0%),Ⅳa期11例(10.2%).临床分期与组织学分型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0).A型、AB型、B1型、B2型、B3型胸腺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93%、83%、43%;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1%、70%、33%.C型胸腺瘤中位生存时间62.5个月.B2、B3型胸腺瘤患者的预后介于C型胸腺瘤和A、AB、B1型胸腺瘤之间(P=0.000).临床Ⅰ、Ⅱ、Ⅲ期胸腺肿瘤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54%;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0%、27%.Ⅳa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在多因素统计分析中,Masaoka临床分期足胸腺瘤患者最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P=0.000).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和肿瘤完整切除与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 Masaoka临床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生存的最重要的预后参数,WHO组织学分型和肿瘤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的决定因素.WHO组织学分型能反映胸腺瘤各亚型的临床生物学行为,A、AB和B1型胸腺瘤为潜在恶性的肿瘤,而B2和B3型胸腺瘤为中度恶性肿瘤,C型胸腺瘤预后差,属于高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11例人新生儿胸腺的超微结构,其中基本正常胸腺5例,萎缩胸腺6例.结果显示正常新生儿胸腺小叶已基本完好形成,皮、髓质分界清楚,胸腺外皮质区胸腺细胞分裂增殖旺盛;胸腺实质上皮细胞至少可分为四种类型,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紧密直接接触,两者共生发育.萎缩胸腺见巨噬细胞吞噬大量坏死的胸腺细胞,重度萎缩胸腺基本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变性、崩解,上皮网架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