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20周左右的SD大白鼠尾静脉血与股动脉血进行血液细胞分析,比较两种取血途径血液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数量。方法利用西施美康(Sysmexkx-21N)血细胞分析仪对大白鼠尾静脉血和股动脉血进行血液细胞分析。结果SD大白鼠尾静脉血和股动脉血相比较,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P>0.05。白细胞P<0.01。结论20周左右SD大白鼠尾静脉血和股动脉血进行血液细胞分析,RBC,Hb,Hct,Plt,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因素对采集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小板捐献者血液因素对终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测血小板采集前捐献者的各血液因素状况,跟踪检测连续过滤白细胞去除单采血小板产量,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将献血者采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容量(BV)7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单采血小板产品计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引入回归方程法.结果 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Plt,没有显著意义的MPV、Hct、RBC、Hb、MCV、BV从回归方程中剔除.回归方程:Y-2.285+0.003775Plt.结论 在排除机器本身因素对采集的影响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捐献者单采前Plt计数是影响少白细胞血小板采集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静脉血血细胞参考值范围.方法 随机抽取本地区在读幼儿园儿童1 713例,男童1 091例,女童622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标本经全自动雅培CD18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别记录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比积(Hct)结果.结果 检测结果各项按x±1.96s确定参考范围,参考范围男童略高于女童,同时对男、女学龄前儿童之间WBC、Hb、Plt、Hct各项进行比较,男童与女童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者RBC结果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地区血细胞参考范围不尽相同,建立本地区的参考范围有利于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垂血、指尖血RBC、Hb、血细胞比容(Hct)及其相关数值的准确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同时采集耳垂血、指尖血和静脉血,并分析其RBC、Hb、Hct及其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指尖血RBC、Hb和Hct与静脉血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垂血RBC、Hb和Hct均明显较静脉血偏高(P<0.01),定量分析耳垂血RBC高于静脉血6.1%,Hb高于静脉血6.1%。除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外,静脉血、指尖血、耳垂血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血RBC、Hb和Hct与静脉血相似,而耳垂血RBC、Hb和Hct高于静脉血,如临床用耳垂血测定时需作相应校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方法 分别检测该院近期健康体检者末梢血和静脉血,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共采集100例末梢血液标本(末梢血组)和100例静脉血液标本(静脉血组),末梢血组标本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大于静脉血组中,末梢血组标本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小于静脉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显著,静脉血各计数值能准确反映血常规变化,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自体输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腔血自体回输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和肝肾功能的变化,以及预存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液学参数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选择内出血病例3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n=15)回输自体血600ml~2600ml,另加库存血300ml~1000ml;组2(n=15)输库存血600ml~1600ml。在术前、术后即刻(组2术终)和术后48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bg)、红细胞球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FH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lt-MAR);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和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等各项指标,同时观察体腔血及其过滤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术后48h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血钾含量。(2)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38例,在采血前、后,回输后3d、7d采集血标本,测定RBC、Plt、白细胞(WBC)计数、Hct和Hb。结果 体腔血不凝固,RBC、Fbg和Plt显著下降(P<0.01),Hct显著降低(P<0.05),FHb显著升高(P<0.01),Plt-MAR不聚集;PT、TT超过200s,KPTT超过300s;ELT无反应,3P阴性。体腔血回输后RBC、Hct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FHb升高,KPTT显著延长(P<0.01),Plt、Fbg显著下降(P<0.05),PT、TT显著延长(P<0.05),Plt-MAR、ELT、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Rh(D)阴性孕妇在预计预产期前1~3周贮存自体血液,待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结果:40例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9例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回输后血常规与回输前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对母婴安全不会造成危险,认为贮存式自体输血对妊娠晚期孕妇是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有利于将Rh(D)阴性血液科学、安全用于临床,是可行且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提高机采血小板合格率。方法对2016-2018年,温州地区30 7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做转氨酶(ALT),脂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乙肝梅毒(HBsAg-TP)等8项血液初筛项目调查,同时分析上述检测项目在性别,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和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差异。结果近3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27.67%,20.66%和16.89%,原因依次为ALT(5.71%),WBC(4.04%),脂血(3.13%),HB(2.57%),Plt(2.51%),Hct(1.58%),RBC(1.15%),HBsAg-TP(1.03%),除HB,Hct和RBC外,其它检测项目在男性中的不合格率均高于女性,初次机采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33.77%和18.65%,两者的ALT,WBC,脂血,Plt,HBsAg-TP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WBC,脂血是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主要原因,在今后的招募动员工作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男女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科学献血的指导和宣教,做好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招募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机采血小板者初筛检测的合格率,稳定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E-5000血液分析仪全血自动模式与末梢血模式两种模式之间的结果差异.方法 对我院2010年4~5月份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PLT)进行检测.结果 WBC、RBC、Hb、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CT差异显著(P〈0.01).结论 除HCT差异明显外,XE-5000血液分析仪全血自动模式与末梢血模式基本无差异,故可用末梢血代替全血模式进行常规血细胞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本院门诊与住院儿科80例患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用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比较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比较得到静脉血和末梢血8种指标的变异系数(CV值)。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梢血各参数的变异系数(CV)值大于静脉血。结论学龄前儿童测定血常规时选用乙二胺四乙酸盐加以抗凝的静脉血为佳。  相似文献   

11.
全血低温保存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样品低温(2~8℃)保存1 w对血细胞8个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1例健康人静脉血在7d内每日测定一次血细胞的参数。结果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在1 w内结果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全血样品低温放置1 w仍然可为临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血细胞参数。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施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临床实践中作者观察到此类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容易出现过度低血压,对此作者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进行预扩容,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变化,以评价麻醉前预扩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宋颖  王青  李泳  许蕾  李栋成 《检验医学》2012,(10):840-843
目的通过统一组织的调查,了解和评价上海地区二级乙等以下医疗机构血常规检验质量。方法用2个批号的经固定新鲜血对257家医疗机构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项目考核;用2份来自临床病例的血涂片对上述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WBC分类和异常细胞形态检查的考核。结果血液分析仪不合格率为4.7%,尚未配套血液分析仪的医院占1.9%;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合格率为25%。结论上海市二级乙等以下医疗机构血常规检验质量仍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血常规检查质量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东莞市清溪镇3~7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各项参数参考区间。方法使用迈瑞BC-2800血细胞分析仪对参加体检的5 778例健康儿童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8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性别将各项参数分为男、女2组,根据年龄将各项参数分为5组:3岁、4岁、5岁、6岁、7岁。结果经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5 778例健康儿童8项参数均呈非正态性分布;经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性别儿童各参数差异比较,除Hct、PLT外,其他6项参数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各年龄组WBC、Hb、MCH、Hct、MCV、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应建立独立的血常规参考区间,为儿童体检提供可靠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末梢全血模式下血常规检测对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体检的1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血、末梢血,并用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末梢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三者的精密度变异系数。结果静脉血检测下的白细胞水平低于末梢预稀释血和末梢全血,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末梢预稀释血和末梢全血,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预稀释血与末梢全血的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预稀释血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全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全血检测与静脉血检测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明显低于末梢预稀释血,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全血检测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要稍低于静脉血,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末梢全血模式下血常规检测的PLT、WBC、Hb及RBC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应合理选择血常规检测模式,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流变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下肢DVT(Deep venousthrombosis)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31例患者于术前、术后1、3、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能力(TK值)等指标,动态观察圆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术后RBC、Hb、Hc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Bv、Pv于术后第1天均有所下降(P<0.05),在术后3、7天时逐渐上升,超过术前水平(P<0.05).EAI在术后逐渐增高,于第3、7天时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TK值于术后第7天时明显升高,表明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下降,说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粘度增高,DVT形成危险性增高.结论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血流变改变,血液粘滞度增强,有发生血栓和形成DVT的倾向,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75例贫血及非贫血病人,进行了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和血液学参数的测定,并作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红细胞G-6-PD活性与几个血液学参数具相关性。与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呈负相关(P<0.0001),即G-6-PD活性随Hb、RBC、Hct的增加而降低。与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数(RC)呈正相关(P<0.0001),与HBA_2、HbF、MCH、MCHC无相关性。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作者认为贫血患者如存在红细胞G-6-PD活性缺乏,受到Hb、RBC、PCV减少、网织红细胞和WBC增高尤其在感染时所掩蔽。红细胞G-6-PD活性增高的可能原因包括贫血病人网织红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长期高频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安全与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分别选择捐献20~29次与30~44次者为2组对象,收集2组献血者最近连续捐献的20、30次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大血小板比率(P-LCR),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共14项检测指标,按5次/组做分组统计分析。另外选择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100次献血者,分析其RBC、Hb、Hct、PLT、WBC 5项参数的变化及与献血小板总次数的相关性,选取前100次数据,按10次/组做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2年捐献单采血小板20~29次组有30人、30~44次组有11人,2组各血液学参数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捐献血小板总次数≥100次献血者RBC、Hb、Hct、WBC与献血次数呈负相关,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佛山地区3~6岁健康儿童的RBC、Hb、HCT、WBC和PLT的参考值.方法 应用希森美康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4 388例健康儿童(男2 792例、女1 596例)的血细胞进行检查,对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项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参考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Hb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血常规参考范围应参考本地区不同年龄段而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