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也逐渐递增。近年来,胺碘酮在房颤中的应用亦较多。下面对我院内科系统近3年来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率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发生350~600次/分钟的不规则颤动,这是由于失去了正常节律所致。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脑卒中,增加死亡风险。心电图是医生判断房颤的硬性指标,能够明确心率情况,证实是否存在房颤。但由于房颤患者心电图主要特点就是“乱”,波形之间也没有规律,期间也完全不规整。基于此,本文将具体探究房颤的发生机制及心电图波形在房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房颤联盟,并宣布每年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率仅为10%.这是2010年全球性房颤注册的调查数据,也就意味着.有9成房颤患者没把房颤当回事,超过50%的患者设备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房颤是否增加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率尚无定论。我们回顾分析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房颤发生率,并对其临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观察本中心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患者,记录他们的年龄,透析方式,房颤发生情况及血红蛋白维持水平。结果:168例患者中,12例新发房颤,发生率为7.14%,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共90例,房颤发生率为11.45%,显著高于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透析龄大于4年的房颤的发生率为11.11%,房颤患者和非房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非房颤患者中有25例发生心梗或脑梗,发生率为15.15%,而房颤患者中发生两例脑梗,发生率为16.67%。结论:1.透析患者的房颤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2.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增加,55岁以上的房颤发病率明显升高;3.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也增加,血液透析4年以上房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房颤存在明显的心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并且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我院从2007年1月以来,应用胺碘酮与坎地沙坦酯合用治疗持续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患病率也增加,在年龄低于50岁人群中患病率低于2%,而7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则增加到13%。房颤主要并发症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栓塞并发症的年发生率从0.55%~20%不等,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生率增高,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可达20%,Framingham研究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栓塞危险是对照非房颤者的5.6倍,而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则高达17.6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时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共90例,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90例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35例室性早搏患者、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提示胺碘酮的疗效显著。结论: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胺碘酮的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室性早搏和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言,经胺碘酮干预后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6例老年人心房颤动患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SV),射血分数(EF),探讨老年人房颤复律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患房颤发作期间与复律后一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的超声指数,以评价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复律前,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左房内径复律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改善显(P<0.05),结论:治疗老年房颤患,早期复律并维持窦性节律,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有效地减少血液动力学障碍,预防血栓性栓塞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房颤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均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慢性房颤复律后患,排除甲亢所致房颤病例。服用胺碘酮组42例,普罗帕酮组31例。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0.6g/d。逐渐减量,维持量0.1g/d至每周1.0g/周;普罗帕酮组口服普罗帕酮450-600mg/d,维持治疗量为150-300mg/d。两组病例均长期随访,比较两种药物预防房颤发作的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服药顺从性。结果 疗效:胺碘酮组患在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例数分别为37,35及32例,分别占该组例数的88.1%,83.3%及76.2%。普罗帕酮组患在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失患例数分别为28,22及17例,分别占该组例数的90.3%,77.1%及54.8%。副作用;两组均见部分病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普罗帕酮组2例因心衰而停药,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作为药物治疗手段。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对于预防房颤复发均有良好的作用。但长期疗效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并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据报告,约20%的缺血型脑中风患者是由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引起的,75%的周边动脉血栓栓塞(如肾或肢体等)也与房颤有关。因此,有关房颤的研究已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热点,也是本世纪的重大医学课题。但在非专科医师和大多数患者那里,对房颤的危害性认识还是不足,许多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已出现血栓栓塞症和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据报告,约20%的缺血型脑中风患者是由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引起的,75%的周边动脉血栓栓塞(如肾或肢体等)也与房颤有关。因此,有关房颤的研究已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热点,也是本世纪的重大医学课题。但在非专科医师和大多数患者那里,对房颤的危害性认识还是不足,许多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已出现血栓栓塞症和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的状况。方法选择1998年至今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龄〉65岁,有心房颤动史159例,观察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检查等,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心房颤动病因复杂,多数伴有基础疾病或全身其他疾病。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71例(44.65%),高血压病37例(23.27%),老年性瓣膜病13例(8.18%)。病因不明38例(23.89%)。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率高(73.58%)。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1.06%。结论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六灶社区老年居民心房颤动(AF)的患病率、病因及年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六灶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心血管流行病,并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六灶社区老年居民房颤患病率为5.5%,患者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结论六灶社区老年居民房颤患病率,年龄、性别,病因分组等均和国外报告的相关资料接近。房颤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冠心病房颤率较高,肺心病.高血压等也是诱发房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老年人脑卒中、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飞速发展,房颤患者将与日俱增。据预测,今后10~20年内,中国房颤患者将增长1倍,达到2000万人,将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很多患者最先出现早搏,继而出现阵发性房颤,此时房颤可自行或者经过药物治疗而转复为正常的心律。但此病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将持续进展,发作频率将越来越高,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逐渐失去作用,最后甚至变成永久性房颤,终身不能摆脱。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阶段常合并阵发性房颤。目前,药物治疗是控制房颤的主要手段。但疗效欠佳,既使是临床上疗效较确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其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也不到60%。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本研究应用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姜红 《健康促进》2007,(3):10-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指能自行转复,持续时间小于7天的房颤,一般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为持续时间大于7天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需要进行药物或电复律。永久性房颤是指转复失败或转复24小时内又复发的房颤或不适合进行转复的房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18例与非老年组2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SSS病因演变主要是非特异性退行性病变,而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晕厥要高度譬惕SSS可能;窦缓是SSS最早表现,慢性房颤或房颤或房宜交界区逸搏心律是SSS的晚期表现,而慢—快综合征是严重SSS的常见表现;老年SSS以双结病变及全传导系统障碍为多见,病情重,预后差。这种分型可帮助了解病变情况,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胡大一 《健康世界》2010,(12):18-19
房颤让您的心跳一天到晚参差不齐,它本身不那么可怕,但它大大提高了中风的可能性,这才是威胁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得了房颤,可以不追求心律恢复正常,但一定不能忽略了中风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长寿》2008,(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不协调的乱颤,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病人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