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MRI对ChiariI畸形患者的幕上下结构进行测量,探讨ChiariI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小脑扁桃体下疝者114例,不伴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在颅脑正中矢状面T1WI上对幕上下结构进行测量。结果[(后脑宽×后脑长)/(后颅宽×后颅深)]值和(后颅宽×后颅深)值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前者比值在畸形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2±0.60和0.95±0.20,畸形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后者在畸形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27.96±584.84mm2和2740.00±565.54mm2,畸形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ChiariI畸形患者存在枕骨发育不良,即胚胎中胚层枕骨部体节发育不良导致枕骨发育滞后,而小脑脑干发育正常,出现了后颅窝过度拥挤现象,因此ChiariI畸形的病变是在后颅的骨性结构,而非神经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MRI对ChiariⅠ畸形病人进行颅腔 (脑 )形态学测量 ,探讨ChiariⅠ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MRI资料完整 ,不伴脑积水、肿瘤或外伤所致小脑扁桃体下疝者共 114例 ,选择经MRI检查不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10 0例作为对照组在颅脑或颈椎 (旁 )正中矢状面SETlWI上对ChiariⅠ畸形病人和对照组的颅腔(脑 )形态结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用t检验 (双侧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枕大孔径、第四脑室顶水平距、后颅宽、后枕角、(全颅宽×全颅深 )、(后脑宽×后脑长 )、(大脑宽×大脑深 )、{(大脑宽×大脑深 ) /[(全颅宽×全颅深 ) -(后颅宽×后颅深 ) ] }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扁桃体垂直径、天幕角、后颅角、颅底角、[(后脑宽×后脑长 ) /(后颅宽×后颅深 ) ]在ChiariⅠ畸形组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第四脑室顶高距、斜坡长、后枕长、后颅长、后颅深、斜坡角、(后颅宽×后颅深 )在ChiariⅠ畸形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ChiariⅠ畸形病人颅后窝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而后组脑神经结构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说明ChiariⅠ畸形的病变是在后颅的骨性结构 ,而非神经结构 ,ChiariⅠ畸形的发病原因是发育正常的后脑位于发育狭小的后颅颅腔内 ,颅后窝过度拥挤 ,导致小脑扁桃体下疝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MRI片上测量国人及Chiari Ⅰ型畸形的颈髓角,并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诊断Chiari Ⅰ型畸形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标准。方法选择126例国人成人(18~74岁)正常头颅的MRI片,测量其上颈髓与延髓中心轴线两直线间的夹角,即颈髓角。结果 126例颈髓角最小值156°,最大173.9°,平均166.2°,95%可信区间为159.77°~171.14°;20例Chiari Ⅰ型畸形患者,最大角度为173.2°,最小角度为159.9°,其样本均数95%可信区间为160.25°~172.02°。正常组与病例组该角度大小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对于Chiari Ⅰ型畸形的诊断,MR能够直接显示脑桥延髓受压及小脑下疝的情况,在MRI成像中可以参考以上参考值对于该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后颅窝长,宽、深及小脑扁桃体垂直径,枕骨大孔前后径同该病的关系。方法:对57例ChiariⅠ畸形病例及58例正常对照MRI进行后颅窝大小及小脑扁桃体垂直径,枕骨大孔前后径测量,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组后颅窝长,宽,深明显小于对照组,小脑扁桃体垂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枕骨大孔前后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脑扁桃体街径增大对Chiari I畸形诊断有重要价值。轴旁中胚屈枕节发育不良致骨性后颅窝狭小是Chiari I畸形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Chiari畸形的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Chiari畸形的MRI表现特点。结果 Chiari畸形的MRI表现特点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下移,其中47例(71.2%)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空洞症;16例(24.2%)合并颅颈结合部结构异常;2例(3.0%)合并第四脑室下移。结论 Ch8ari畸形各型MRI表现典型,且MRI具有无创性,故MRI是诊断Chiari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Chiari 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的MR形态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MRI对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的病人进行后颅腔形态学测量.探讨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MRI资料完整,不伴脑积水、肿瘤或外伤所致小脑扁桃体下疝者共114例,年龄3.78岁,平均38.6岁,其中男62例,女52例;其中合并脊髓空洞者共计60例。分别测量枕大孔前后径A.此线上疝出的小脑扁桃体前后径B,小脑扁桃体垂直径C,脊髓空洞长度D及空洞前后径E。测量结果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A、B、B/A及C在无空洞组和有空洞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B、B/A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无相关性,D及E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小脑扁桃体疝入枕大孔平面以下,脑脊液(CSF)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产生“水锤效应(water hammer effect)”,使中央管不断扩张,甚至浸入周围脊髓实质.形成脊髓空洞。CSF压力的增加和搏动的增强可能导致空洞长度和前后径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Chiari畸形包括一组后颅窝解剖缺损性疾病,从小脑组织的轻微移位到严重的骨质缺损或小脑发育不良。Chiari畸形分为四种类型[1]:Ⅰ型:小脑扁桃体突入到颈段椎管内,无明显脑干移位。小脑中线结构无延长,上颈支在出椎管前向尾侧走行。Ⅱ型:小脑蚓部延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例Chiari I型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IRI)表现.其主要改变为小脑扁桃体变尖、拉长,向下疝出,超过枕大孔矢状径线下5~18mm.其中5例(5/6)有不同程度的颈髓空洞积水,2例(2/6)有延髓屈曲、拉长,并轻度下移.分析显示,采用常规SE序列T_1WI矢状面扫描,均能全面、清晰显示本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解剖改变.认为,MRI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胎儿Chiari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2月至2022年2月经随访证实的27例Chiari畸形的产前MRI表现,并与超声结果对比。结果 共纳入27例孕妇,年龄16~36岁,平均28.0岁,孕龄15.3~38.4周,平均24.3周;27例胎儿,包括ChiariⅡ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Ⅱ,CMⅡ型)18例、ChiariⅢ型(CMⅢ型)3例和ChiariⅣ型(CMⅣ型)6例;CMⅡ型及CMⅢ型MRI表现均有小脑扁桃体疝、桥脑下移,后颅窝池、第四脑室变窄或消失,蛛网膜下腔间隙消失,其中合并脑积水17例,脑脊液消失2例,柠檬头征及香蕉小脑征17例,脑膨出4例,开放性脊柱裂15例,脊髓低位3例,脊髓空洞2例,脊柱成角畸形4例,伴发其他畸形6例;CMⅣ型小脑未发育2例,小脑及脑干发育不全4例,脑积水5例,后颅窝池增宽4例,伴发其他畸形4例。MRI对后颅窝结构及脊髓的显示较超声更清晰,可发现超声未能发现的病变。结论 产前MRI可作为超声的补充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例ChiariⅠ型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其主要改变为小脑扁桃体变尖、拉长,向下疝出,超过枕大孔矢状径线下5-18mm。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颈髓空洞积水,2例有延髓屈曲、拉长,并轻度下移,分析显示,采用常规SE序列T1WI矢面扫描,均能全面、清晰显示本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解剖改变。认为,MRI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阿-希二氏Ⅰ型畸形(Arnold-Chiari Ⅰ malformation,ACM-Ⅰ)是最常见的后脑畸形,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对ACM-Ⅰ的诊断明显优于其它传统方法,为其正确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分析我院1996年开始MRI检出的ACM-Ⅰ 13例,旨在评价MRI对ACM-Ⅰ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和形态计量学分析Chiari畸形Ⅰ型合并夏科关节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53例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夏科关节病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合并夏科关节病,24例)和对照组(未合并夏科关节病,2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形态计量学指标。分析Chiari畸形Ⅰ型合并夏科关节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好转率、后颅窝容积、斜坡长度、天幕坡度、斜坡角、斜坡与天幕的角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大孔长度、斜坡与上枕骨的角度均显著长于或大于对照组(P<0.05),枕骨下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孔长度、斜坡与上枕骨的角度为Chiari畸形Ⅰ型合并夏科关节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枕骨下长度为Chiari畸形Ⅰ型合并夏科关节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后颅窝的骨性结构异常,如大孔长度过长、枕骨下长度过短和斜坡与上枕骨的角度过大是引起Chiari畸形Ⅰ型... 相似文献
13.
14.
Arnold-Chiari Ⅰ 型畸形的MRI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RI检查42例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和41例正常人的颅颈结合部。结果表明:Arnold-ChiariⅠ型畸形患者除小脑扁桃体下移外,第四脑室、延髓及窦汇均下移,且与小脑扁桃体下移高度呈一定程度正相关;枕大孔水平脊髓前后径及斜径角较正常对照组为小,但枕大孔前后径无明显差别。后颅窝浅小致使后颅窝内结构一致性下移可能是Arnold-ChiariⅠ型畸形的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iari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ChiariⅠ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颅后窝减压术,在显微镜辅助下切除下疝小脑扁桃体,并松解脑室系统内外粘连,取枕筋膜或人工硬脑膜行硬脑膜修补。术前术后分别作MRI和脑室系统径线的测量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7年,26例症状明显改善,33例MRI显示颈延髓压迫解除,枕大池形态恢复,27例空洞缩小,其中5例空洞消失。结论:Chiari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术中作好骨性结构的充分减压,还应松解粘连、解除梗阻,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我科自1997年7月-2006年7月对收治的15例经MRI证实的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实施了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术后均得到随访,其中12例复查头颈部MRI。结果按Tator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5例,差1例,有效率为93.3%,无手术死亡者。结论MRI是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最理想、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是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成年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患者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并不少见,临床上罕有关于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技术对CMⅠ患者吞咽功能的精确评价的报道。本研究拟通过HRM量化评价CMⅠ患者吞咽功能,初步探讨影响吞咽功能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其机制。方法: 共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2例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CMⅠ患者,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20例和不合并吞咽障碍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HRM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 和HRM评价参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合并吞咽障碍的女性CMⅠ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不合并吞咽障碍组(14/20 vs. 8/22, P = 0.029),吞咽障碍组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其他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咽部感觉减退、患侧面部感觉减退及汗液分泌减少等)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吞咽障碍对照组(15/20 vs. 5/22, P=0.01)。(2)HRM显示吞咽障碍组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松弛比高于对照组(75.3%vs.63.1%,P=0.023),UES上缘亦高于对照组(17.2 cm vs.15.7 cm,P=0.005)。(3)吞咽障碍组MRI影像上延髓或上颈部的脊髓空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7/20 vs. 7/22, P=0.001)。结论: CMⅠ患者的吞咽障碍经常与后组颅神经损伤、共济失调和阳性锥体束征相关,HRM显示平均UES松弛比例的差异亦有可能与延髓或上颈髓的脊髓空洞症有关,CMⅠ中的吞咽障碍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源性咽肌运动障碍所导致,吞咽障碍病因学检查应包括CMⅠ畸形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Chiari畸形Ⅰ型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伴有脊髓空洞症,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从细胞学、分子学和胚胎学等不同方面对Chiari畸形Ⅰ型的发病机制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并发脊髓空洞症的机制进行概述,为Chiari畸形Ⅰ型及其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Chiari畸形临床较为少见,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2例该病患者,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基本恢复正常,文章在介绍护理要点基础上,进行了简要讨论,并小结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