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尼泊尔儿童弱视类型以及影响治疗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该研究为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对 2009-06 /2011-06 注册登记的 257 名弱视儿童的诊断记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弱视的类型分为屈光参差性、双眼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和混合性弱视。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单独给予戴镜治疗,斜视性弱视每天给予 6h 修补治疗,屈光参差性和混合性弱视根据需要给予修补和光学矫正。主要检测为术后视力,并分析就诊时的年龄、弱视类型、初始视力以及屈光不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最终视力的影响。结果:儿童年龄范围为 3 ~ 15( 平均 7. 96±3. 09) 岁。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为最常见类型( 35. 8%) ,其余依次为斜视性弱视( 31.9%) ,屈光参差性为 23. 0%,混合性弱视为9. 3% 。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平均最终视力 ( 0. 295 ±0. 25) 比其他类型的要好( logMAR 视力检测,P = 0. 001) 。最终视力与就诊年龄、屈光不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P 值分别为 0. 98,P = 0. 12) ,但是最终视力与就诊时初始视力有显著相关性( P=0.00) 。结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为最常见的,术后视力也是最好的、最初的视力是成功治疗弱视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屈光参差是形成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中光学矫正比较困难 ,尤其是屈光参差过大的儿童 ,一般镜片矫正不满意 ,戴角膜接触镜又有诸多不便。我们自 1 998年 5月~2 0 0 2年 5月试用准分子激光术配合综合疗法治疗有屈光参差的儿童弱视 1 6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于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病人 ,按全国儿童弱视防治组标准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 1 1例 1 1眼 ,伴屈光参差的斜视性弱视 5例 5眼。其中男 9例 ,女 7例。年龄 6~ 1 4岁 ,平均 9 5岁。屈光参差度数最大 7D ,最小 3 5D ;近视性屈光参差性…  相似文献   

3.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之一 ,常导致患者严重的视功能障碍 ,其患病率高达 2 %~ 4 % ,而屈光参差是导致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认识和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实为必要。本文将我科随访 2~ 6年、记录完整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 2 17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与分组本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共 2 17例 ,均为1992年元月以来我院弱视门诊初诊患儿 ,其中男 10 9例 ,女 10 8例 ;初诊年龄 3~ 6岁 ,平均 4岁。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弱视。屈光参差按屈光性质分类 ,将单纯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及复性远视散光划分为远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诊断的正确性。方法:(1)对36例45眼屈光不正性弱视重新散瞳检影验光,分别记录球镜度、柱镜度、轴向和矫正视力,并与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按屈光性质分远视性散光、近视性散光及混合性散光三组,分别对三组被误诊患者的年龄、误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柱镜度及轴向与原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混合性散光占41.66%,三组中误诊年龄、时间以近视性散光为最高,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误诊的方面主要是柱镜度及轴向,以混合性散光为多。误诊年龄、时间以近视性散光为高,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进行正确诊断,过硬的检影技术是关键,基层视光人才素质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弱视发病情况。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中,包括1岁以上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00例(114眼)。最佳矫正视力小于10/10或两眼之间至少相差2/10者定义为弱视。年幼患者不能进行斯内伦视力表检测者,观察其注视情况。不同弱视患者的类型:1)屈光参差性弱视:散光性屈光参差≥1.00D;远视性球镜屈光参差≥1.00D,近视性球镜屈光参差≥-3.00D(睫状肌麻痹);2)斜视性弱视,3)形觉剥夺性弱视(SDA)。观察弱视的总发病率及类型,并对单侧和双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弱视的发生率在上睑下垂患者为39/114(34.2%),其具体原因:屈光参差性弱视占29.8%,SDA占10.5%,斜视性弱视4.3%,严重的上睑下垂患者弱视发病率更高,视轴遮盖者(OA)占76%,而视轴未遮盖者只占22%。在视轴遮盖的单侧眼睑下垂患者,散光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生率更高,在双侧眼睑下垂至少1眼视轴遮盖者,球镜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生率更高。无论单侧和双侧上睑下垂,如果有视轴遮盖,则SDA比较多见。结论:由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比SDA发生率更高,关注导致的弱视所有原因对于预防儿童上睑下垂所致的弱视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杨少梅  林健民 《眼科学报》1992,8(4):173-178
本文名分析了3099例2.5~14岁儿童的屈光状态.资料表明:非斜视者的屈光不正随着年龄增长,远视的发生和程度逐渐减少而近视的发生和程度逐渐增加。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者,中、量度弱视的高、中度远视和近视比轻度弱视者多.单跟屈光不正性弱视者,高、中度远视和高度近视比非弱视眼的多.双眼内斜视性弱视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程度弱视的屈光分布无显著差异.单眼斜视性弱视的屈光分布与非弱视眼比,无显著差异.本文结果揭示屈光不正性弱视与高度屈光不正有关;眼位偏斜可能为斜视性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综合法治疗儿童弱视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弱视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眼病 ,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引起儿童弱视的主要的原因。采用遮盖法为主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 ,样本量较大并随诊观察 1 0年以上者报道较少 ,作者将 1 987年 7月~ 2 0 0 0年 4月之间在我院门诊治疗基本治愈后并坚持随诊 2~ 1 4年 344例 573眼儿童弱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1 一般资料儿童弱视 344例 573眼 ,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 1 1 4例 ,屈光参差性弱视 76例 ,斜视性弱视 1 54例。男 1 6 9例 ,女 1 75例。初诊年龄3~ 1 1岁 ,平均 6 5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市区及镇区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7291名14582眼进行屈光筛查,对于屈光异常者采用浓度为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测定儿童的矫正视力,确定弱视.采用检影验光测定屈光性弱视,采用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等完成斜视的筛查,分析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弱视情况.结果:入选的7291名学龄前儿童中有687名屈光异常,异常率为9.42%,236名弱视,检出率为3.24%,13名斜视,检出率为0.18%.3~<5岁及5~7岁年龄段屈光异常、弱视及斜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弱视中215名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弱视的91.10%;13名儿童斜视性弱视,其中8名共同性内斜视,5名共同性外斜视;8名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名中3~<5岁轻度弱视儿童构成比高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中度和重度弱视儿童构成比低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应该早期筛查,对于异常儿童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儿童视力.  相似文献   

9.
对弱视基本概念及诊断标准的修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弱视多采用Bangerter定义,即眼本身无器质性改变,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但其视力减退与病变不相适应,屈光异常并不能矫正,远方视力在0.8(0.9)以下者,统称为弱视。 Bangerter于1955年提出了弱视的定义。四十多年来,学术界对弱视的认识有了显著的发展。 首先,并非弱视者“眼部”、“眼本身”完全“无器质性改变”。例如,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屈光不正本身就有“器质性改变”。眼轴过长(近视),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癔病性弱视误诊原因。方法 23例儿童癔病性弱视患者进行必要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病史、体征以及治疗情况,做出正确诊治。结果掌握诊断要点后纠正被误诊的23例儿童癔病性弱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均以暗示疗法治愈。结论儿童癔病性弱视容易误诊为急性球后视神经炎、中枢盲、伪盲等,诊断要点:病史、眼部体征(相应辅助检查)、暗示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屈光性弱视的敏感期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由于无法建立弱视模型只有一个模糊的界限。为探讨屈光性弱视即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视觉发育规律与敏感期,本文观察了318例545眼屈光性弱视病人治疗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密切相关,4岁组疗效最好,治愈率为92%,有效率达99%。随着年龄增长,疗效逐渐降低,10岁仍能治愈。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亦与年龄有关,但10岁年龄组90%治疗有效,1例15岁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后视力进步5行。提出屈光性弱视病人的视觉发育敏感期可延到10岁以后。文中就弱视发生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往弱视患者的视力,总是不能提高或达到正常,除非导致弱视的因素全部排除。正因为这样,对弱视患者进行持续的治疗,以维持理想视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介绍的交替压抑疗法,在预防弱视的复发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选择16例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14例,屈光参差性弱视2例),年龄为2.5~8岁(平均5.1岁)。试验前先用传统的遮盖疗法治疗,然后交替戴两幅眼镜:一副眼镜右眼镜片为+3.00D,过矫右眼;另一副眼镜左眼镜片为同样度数,过矫左眼(如存在屈光不正,除了过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弱视的综合治疗效果以了解不同年龄儿童弱视治疗后治愈、好转、无效的分布情况。方法把206眼经过1-2年弱视综合治疗儿童分成3—6岁组、6—9岁组、9—12岁组及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3种类型进行疗效分析并了解各组治愈、好转、无效分布情况。结果3—6岁组、6—9岁组好转明显(好转率87%、68%),但基本治愈率不高(25%、13%),9—12岁组欠佳(好转率18%、治愈率3%);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3种类型均有不错的好转率(65%、86%、59%)而治愈率亦不高(15%、26%、15%)。结论各种弱视只要及时治疗都能获得良好效果,治疗的最佳年龄为2—5岁,已被大家所公认,年龄偏大亦不可放弃。目前弱视治疗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组织、指导患儿进行治疗,加强患儿及家长同医院的配合以提高治愈率,使更多的患儿恢复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14.
用左旋多巴治疗弱视,是近年来眼科技术的新进展。为了寻找治疗弱视的新药物新方法,我们自1997年6月起采用口服美多巴“250”(MaDoPar“250”)治疗弱视3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按照公认的弱视定义和分类标准,选定屈光不正性弱视18例,斜视性弱视1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7例,共计38例作为治疗对象,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5~14岁。屈光不正性弱视组:远视16例,近视2例;原始视力0.1~0.3的11例,0.4~0.5的7例,中心注视16例,旁中心注视2例;屈光状态 2.00~ 8.00的16例,-3.00~-8.00的2例;VEP正常者2例,延长者16例。斜视…  相似文献   

15.
江门市17201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普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病率以及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等.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10所幼儿园1720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普查、医学验光及屈光状态的调查等,分析视力异常儿童的屈光状态.结果 在17201名学龄前儿童中,视力低常率15.44%.弱视患病率为2.96%,以3~4岁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为最高,分别为19.28%和4.16%.6岁以上组视力低常率最低,为13.35%,5~6岁组弱视患病率最低,为2.45%.远视患病率为79.59%,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发病率渐趋降低.近视患病率为2.0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3岁儿童近视患病率为1.83%,6岁为4.35%.散光患病率为58.00%,各年龄组散光患病率较为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轻中度居多,引起弱视的最小远视度为+1.75 D,近视为-3.25 D,散光为1.0D.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球镜最小差值为1.25 D,柱镜最小差值为0.75 D.但也有个例近视性届光参差达6.75 D,远视性屈光参差达3.00 D也未形成弱视.结论 视力低常率15.44%.弱视患病率为2.96%,随着年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散光则较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轻中度居多,多为远视和散光引起.导致弱视的最小远视度为+1.75 D,近视为-3.25 D,散光为1.0 D.屈光参差球镜最小差值为1.25 D,柱镜最小差值为0.75 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对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招募3~9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48例(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18例36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30眼),所有患者排除其他眼病,在屈光矫正、合理遮盖的基础上接受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的训练。初期训练以提高视力为主,视力达0.6以上者加上脱抑制训练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视力及双眼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共18例36眼,其中轻度弱视组13眼,中度弱视组19眼,重度弱视组4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共30例30眼,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弱视组5眼,中度弱视组13眼,重度弱视组12眼。治疗60次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60次后立体视有明显提高,且与屈光度无关(P>0.05),与初始视力及治疗后视力均呈正相关(P<0.05),与屈光参差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联合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3~9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力并改善其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青海藏族儿童弱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青海4-12岁藏族儿童5648人,弱视患病率为126%;弱视以轻、中度为多见,占84.7%;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为主,占76.l%,4-5岁儿童弱视患病率高,达2.31%-2.5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轻度弱视屈光不正度数低,中高度弱视屈光不正度数高,弱视患病率与性别无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8.
弱视儿童患者的轮廓察觉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轮廓察觉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10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60例(120眼)患者,分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40眼)。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7.3±2.2)岁;屈光不正性弱视组男15例,女5例,年龄(6.7±1.6)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7.0±1.5)岁。检测3组受试者的轮廓察觉阈值。使用SPSS13.0软件对3组受试者的年龄、最佳矫正视力、轮廓察觉阈值、平均双眼轮廓察觉阈值差异以及轮廓察觉缺陷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受试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0,P=0.621)。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为(0.275±0.237)LogMAR,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为(0.323±0.148)LogMAR,对照组为(0.003±0.042)LogMAR,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465,P=0.000);LSD法显示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之间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轮廓察觉阈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为0.9±0.2,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为1.1±0.1,对照组为0.7±0.1,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81.344,P=0.000),3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平均双眼轮廓察觉阈值差异: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为0.10±0.10,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为0.04±0.08,对照组为0.04±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7,P=0.022);LSD法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与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分别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轮廓察觉缺陷率: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为50%(10/20)、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为20%(4/20)、对照组为35%(7/20),卡方检验显示:3组间的轮廓察觉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6,P=0.138)。结论未经治疗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较普遍存在着轮廓察觉功能发育异常和轮廓察觉缺陷。  相似文献   

19.
全矫配镜加遮盖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占很大比例。De Buffon174 6提倡遮闭健眼治疗弱视以来 ,一直为眼科所用。目前虽已有几种治疗弱视的方法 ,但遮闭法仍是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1〕。我科近年来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采用全矫配镜联合传统遮盖进行治疗 ,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选 (非近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91例 161眼 ,男 35例 63眼 ,女 56例 98眼。年龄在3~ 11岁 ,平均 5.9岁 ,治疗时间 6月~ 2 .5年 ,平均1.4年。其中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19例 ,屈光…  相似文献   

20.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眼球生物学指标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量 58例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角膜曲率半径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及眼轴长度 ,了解弱视眼与健眼屈光结构的自身差异 ,从形态学角度探索各屈光要素在屈光参差形成中的作用及对弱视的影响。对象与方法检查对象为 1995年 5月~ 1998年 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 ,年龄在 6~ 15岁的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测定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 ,眼科常规检查 ,确定无器质性眼病 ,用 1%阿托品溶液滴眼一日三次 ,连续点三天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 ,弱视儿童共计 58例 ,其中男性 39例 ,女性 19例 ,被检儿童均为单眼弱视 ,其最佳矫正视力≤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