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9例中青年院前猝死及复苏状况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中青年院外猝死度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本院急诊科外出急救的209例猝死病历,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首位,为93例,占44.49%;猝死高发年龄40~49岁,占37.32%,男性多于女性;家中猝死者约占50%;先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18例中5例复苏有效,有效率27.78%,呼叫至到迭现场平均间期分别为16.4分钟;总复苏成功率为3.82%(8例)。结论南宁市中青年猝死者以心源性为主,现场复苏成功率低,亟待强化院外猝死发生率的急救干预,特别是在人群中普度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和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1.
56例中青年猝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楷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8(1):40-41
目的:通过分析56例中青年猝死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措施。探讨普及急救社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56例研究对象均符合WHO标准。年龄为15~45岁。分别在1997年至2000年死亡。占4年来总猝死人数的25%。结果:56例猝死病人全部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例复苏成功,余均失败。结论:猝死是威胁中青年生命的急症,因病前无预兆。发病时大多在院外,抢救成功率低。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工作社会化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对院前猝死病例的分析,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术(CPR)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提高院前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09年9月诊治的院前猝死2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肺复苏有效7例,占2.75%,康复出院5例,占1.96%.结论:尽早发现猝死病人和尽快进行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医务人员尽快达到现场和有效干预是重要因素;对人民群众普及CPR技术对复苏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院前猝死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院前猝死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猝死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是66-75岁(36%)和45—55岁(19%);既往有明确心血管病史者41例(66%);有前驱症状者22例(36%),院前抢救仅1例获得Ⅰ期复苏成功。结论:院前猝死以心源性猝死为主,应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注意识别高危患者及前驱危险信号.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合理调配院前急救资源,缩短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中青年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天津市中青年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探讨中青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天津市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青年共9 086例,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UA、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研究对象分别记录其年龄、性别,用相同仪器测量其身高、腰围(WC)、体质量、血压.结果 ①天津市中青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23%,其中男性17.27%,女性5.89%.②SUA水平相关因素男性和女性均与体质量指数(BMI)、WC、舒张压(DBP)、TG及TC水平呈正相关(P<0.05);女性SUA水平还与年龄、收缩压(SBP)及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③高尿酸组在男性BMI 27.27±3.31 vs 25.70±3.14、WC(92.66±8.69)cm vs(88.19±8.94)cm、SBP(124.61±15.14)mmHg vs(120.84±14.95)mmHg、DBP(82.01±10.80)mmHg vs(79.04±10.67)mmHg、TC(5.31±0.94)mmol/L vs(5.08±0.88)mmol/L、TG(2.51±1.91)mmol/L vs(1.84±1.59)mmol/L、LDL-C(3.08±0.83)mmol/L vs(3.01±0.78)mmol/L;女性BMI 26.57±4.58 vs 23.74±3.28、WC(83.41±10.01)cm vs(76.85±8.79)cm、SBP(122.21±18.27)mmHg vs(113.95±16.01)mmHg、DBP(77.36±10.29)mmHg vs(73.21±9.90)mmHg、TC(5.57±0.99)mmol/L vs(5.11±0.95)mmol/L、TG(1.75±1.07)mmol/L vs(1.17±0.81)mmol/L、LDL-C(3.36±0.88)mmol/L vs(3.01±0.8)mmol/L水平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或<0.01);而男性平均年龄、FBG低于正常尿酸组,女性则高于正常尿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D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HDL-C水平低于后者(P<0.05).结论 天津市中青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23%,中青年SUA水平不但与体质量超重、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相关,且上述危险因素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有聚集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五步蛇伤患者形成溃疡的相关因素,试图为五步蛇伤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2011年间296例五步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程≤8h者的溃疡率(10.7%,19/178)明显低于病程>8h者(27.1%,32/118,P=0.00);伤后未予以局部封闭治疗者的溃疡率(31.4%,32/102)明显高于予以局部封闭者(9.8%,19/194,P=0.00);患肢未予以外敷金黄散者的溃疡率(20.9%,38/182)明显高于金黄散外敷者(11.4%,13/114,P=0.04);抗蛇毒血清使用完毕后≤15 h切开患肢引流者的溃疡率(10.8%,17/157)明显低于>15 h切开引流者(24.5%,34/139,P=0.0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不予以患处封闭、不外敷金黄散及晚期切开是五步蛇伤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五步蛇咬伤后局部封闭、患肢外敷金黄散并早期切开引流,有助于降低溃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镇区医院院外猝死发生的临床特点,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救治的院外猝死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24例,有前驱症状者14例,猝死高发年龄为40~60岁,家中猝死者占71.4%;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3例中复苏有效1例;呼叫至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11.4分钟.结论:对已有心血管病基础病史的患者应关注其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和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可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急诊死亡的脑血管病296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急诊室死亡的296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脑出血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集中在12~3月;脑梗死以夏季发生率最高,主要集中在5~7月;存在季节性差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脑出血中以高血压、吸烟为重要危险因素(P<0.01);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为主(P<0.01);蛛网膜下腔出血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 (1)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季节与其临床类型及危险因素密切相关;(2)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是造成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96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博罗县人民医院 1992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2 96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患者 ,符合入选标准 ,按时期分为前 6年和后 6年分别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出血的原因为急性胃粘膜病变 (10 2 /2 96 ,34.4 6 % ) ,胃溃疡 (78/2 96 ,2 6 .35 % ) ,十二指肠溃疡 (49/2 96 ,16 .5 5 % ) ,复合性溃疡(11/2 96 ,3.72 %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6 /2 96 ,5 .4 1% ) ,胃恶性肿瘤 (12 /2 96 ,4 .0 5 % ) ,胃息肉 (4/2 96 ,1.35 % )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 (6 /2 96 ,2 .0 3% ) ,不明原因 (18/2 96 ,6 .0 8% ) ;引起出血的病因中 ,后 6年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溃疡均高于前 6年 ,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溃疡的出血与长期小剂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或短期大剂量服用NSAID有关。结论 :急性胃粘膜病变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对患有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需要服用NSAID的患者 ,应重视对胃粘膜的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骨科病人入院前褥疮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切实可行预防褥疮的措施.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本科172例褥疮病人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带入褥疮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骶尾部多见,大面积、深度褥疮者多发生于脊椎骨折并瘫痪的病人.结论褥疮预防重于治疗,对感觉运动障碍的病人预防骶尾部褥疮尤为重要,应进行广泛的社区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预防褥疮的基本方法,降低带入褥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