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及特点,探讨HR-HPV DNA检测用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HR-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行活检的官颈病变患者1130例临床资料.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宫颈炎症448例,官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和(或)湿疣(CIN Ⅰ/HPV Ⅰ)212例,高级别官颈上皮内瘤变或官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1NⅡ/Ⅲ)442例,宫颈浸润癌(均为鳞癌)28例.结果 1130例官颈病变患者中HR-HPV阳性率为65.84%(744/1130).细胞学异常者为862例,其中ASCUS356例、ASCH 84例、LSIL 216例、HSIL 184例、癌22例.病理学≥CINI/HPVI者682例,HR-HPV阳性率为78.59%(536/682).筛查≥CINⅡ病变TCT的灵敏度为88.94%,特异度为32.73%,阳性预测值为48.49%,阴性预测值为80.60%;HC-Ⅱ的灵敏度为90.21%,特异度为51.82%,阳性预测值为57.14%,阴性预测值为88.14%;两者联合的灵敏度为97.45%,特异度为22.42%,阳性预测值为47.22%,阴性预测值为92.50%.结论 HR-HPV在各年龄组宫颈病变患者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R-HPV的感染率逐步升高.HC-Ⅱ检测HR-HPV DNA是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可选用的方法.HR-HPV DNA检测是一种有效的ASCUS和LSIL的管理手段,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2.
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和HPV相关的宫颈肿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巧玉  常青  史常旭 《免疫学杂志》2002,18(Z1):212-213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在女性癌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关注HPV疫苗的预防和治疗.在女性生殖道HPV传播及继发性感染是局部性的,因此,针对这种局部性传播疫苗的有效性最好能用局部免疫的参数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研究表明女性在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后引起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进而发展为宫颈癌时其宫颈黏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量发生变化,探其对筛查和早期诊治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HPV检测阴性的正常对照组26例、HPV阳性组28例、HPV阳性宫颈炎组27例、HPV阳性CIN组26例、宫颈癌组24例、HPV阴性宫颈炎组26例、HPV阴性CIN组23例共七个检测组,采集宫颈黏膜脱落细胞标本以293细胞为阳性标准进行端粒酶TRAP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端粒酶活性定量值:正常对照组,范围0~3.15、平均0.36;HPV阳性组,范围0~21.6、平均1.98,>10的3例;HPV阳性宫颈炎组,范围0~71.5、平均4.88,>10的4例;HPV阳性CIN组,范围0~ 407、平均20.8,>10的5例;宫颈癌组,范围1.2 ~5.5×106、中位数346,其中<10的4例;HPV阴性宫颈炎组,范围0~66.6、平均4.19,>10的3例;HPV阴性CIN组,范围0 ~158、平均14.2.统计学分析宫颈癌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CI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在感染HPV并引起宫颈炎、CIN阶段,其宫颈黏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步增高,在宫颈癌阶段增高最为显著,因此对采取宫颈黏膜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可作为对女性宫颈癌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就诊且有病理确诊的332例女性患者(实验组)及1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与HPV多重感染的关系。结果 332例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为78.61%(261/332),多重感染率为58.13%(168/289),其中以二重感染为主,最常见的二重感染类型为HPV16、58及HPV52、58,以HPV16型感染多见;多重HPV感染比例随病变级别增加逐渐上升,由对照组的17.86%升高到宫颈鳞癌组的100%,各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可作为宫颈病变早诊早治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女性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各年龄段的关系及常见亚型的分布情况,探讨女性HPVDNA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1448例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1448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531例,总阳性率为36.7%,其中高危型HPV468例,占感染率88%,低危型HPV63例,占感染率12%,混合感染HPV122例,占感染率23%,HPV基因型单一感染为77.2%,二重感染为17.9%,三重感染为3.6%,四重感染为1.5%。高危型中未检出HPV35、73、83、MM4型,低危型中未检出HPV43、44型。患者其亚型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58、16、52、33、18、31、53、68、66、51、39、56和59型,低危型依次为HPV11、6、42型。不同年龄组中HPV感染高峰在50~59岁和60~69岁这两个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78.9%和73.7%。结论HPV感染型别普遍化,各年龄段感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前后及〉50岁的妇女更应予以重视,对阳性患者要加强定期随访,HPV基因分型及多种亚型的检测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预警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凌亚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12):1296-1301
宫颈癌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的病理过程。目前认为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与HPV感染有关。HPVs是一种双链小DNA病毒,由病毒蛋白外壳和核心DNA物质构成。病毒基因组分为早期基因区、晚期基因区及长调控区;其中早期区编码的E6、E7蛋白对于病毒的复制起关键作用。生殖道HPVs在有性活动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至少有75%将在人生中的某个时间感染HPV。感染HPV后绝大多数人可以自然消退。只有感染了高危亚型、同时又具备其他高危因素的妇女才可能进展为HSIL或宫颈癌。因此对于HPV的感染既要重视,又不必恐惧。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由HPV引起的宫颈或外生殖器的局部病变。  相似文献   

7.
人乳腺癌HPV感染的超微结构和DNA分子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乳腺癌的HPV感染进行形态学定位研究。方法:对46例乳腺癌切除标本及7例良性病变标本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HPV DNA分子原位杂交检测。结果:透射电镜下,14例(30.40%)乳腺癌细胞核内有HPV样病毒颗粒,颗粒直径30-50nm,或弥漫散布,或聚集成团呈假结晶状排列。颗粒圆形或略不规则,含有HPV样颗粒的癌细胞核异型性较明显。7例良性病变细胞核内未见到HPV样颗粒。HPV DNA分子原位杂交显示,21例(45.65%)乳腺癌细胞核内HPV31/33 DNA阳性,1例软肉瘤样化生性癌细胞核同时有HPV31/33及HPV16/18阳性;1例纤维腺癌(14.29%)也显示HPV31/33 DNA阳性(X^2=2.7431,P<0.05)。电镜下85%病毒样颗粒阳性病例中可检测到HPV DNA存在,两种检测结果符合率达73.91%。结论:乳腺肿瘤内存在未组装的、裸型病毒样颗粒。该研究对阐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以及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与HBV混合感染的情况及其对肝脏病变程度和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152例HBV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和ELISA进行乙型肝炎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 152例HBV患者中TTV-DNA阳性23例(15.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TTV-DNA检出率分别为2/18(11.1%)、8/54(14.8%)、6/40(15.0%)、7/38(18.4%),各组间无差异.在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TTV-DNA阳性组与TTV-DNA阴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相似.HBV和TTV混合感染组中HBeAg和抗-HBcIgM阳性率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5),而血清抗-HBe阳性率则高于单纯HBV感染组.结论 TTV的混合感染似乎并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程度,对HBV的复制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输血传播病毒 (TTV)与HBV混合感染的情况及其对肝脏病变程度和对HBV复制的影响 .方法 应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 152例HBV患者血清中的TTVDNA和ELISA进行乙型肝炎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 .结果  152例HBV患者中TTV -DNA阳性 2 3例 (15.1% ) ,其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TTV -DNA检出率分别为 2 / 18(11.1% )、8/ 54(14 .8% )、6/ 4 0 (15.0 % )、7/ 3 8(18.4% ) ,各组间无差异 .在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TTV -DNA阳性组与TTV -DNA阴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相似 .HBV和TTV混合感染组中HBeAg和抗 -HBcIgM阳性率低于单纯HBV感染组 (p <0 .0 5) ,而血清抗 -HBe阳性率则高于单纯HBV感染组 .结论 TTV的混合感染似乎并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程度 ,对HBV的复制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杭州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性病(STD)门诊男性就诊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HPV黏膜型通用引物MY09/11。PCR方法检测STD门诊年龄在18—70岁男性就诊者阴茎拭子中的HPV DNA,并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方法和直接测序法确定病毒基因型。结果 在采集的375例阴茎拭子中,81.3%(305例)产生足够的DNA可用于PCR扩增。HPVDNA的阳性率为13.8%(42/305),其中低危型HPV的阳性率为8.5%(26/305),高危型HPV的阳性率为4.3%(13/305),混合型感染的阳性率为1.0%(3/305)。居住地在城市、受教育程度越低、性伴侣的人数越多HPV DNA的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 HPV在男性高危人群的感染并不少见,HPV DNA的检出与就诊者的居住地、教育程度及性伴侣人数有相关性。对男性高危人群HPV的感染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uo J  Li T  Yuan L  Wang T  Bian M  Zhang M  He X  Zhang 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8(4):248-25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毒(HPV)感染与宫颈湿疣、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79例宫颈细胞涂片异常患者行宫颈多点活检,病理形这观察,其中128例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HPV-DNA,10例行原位杂交分析。结果(1)形态学观察:宫颈湿疣多为扁平型(97.3%);除表现经典的诊断性控空细胞(39.7%)外,国可见异型性明显的非典型性控空细胞(60.3%);宫颈湿疣常伴宫颈上皮内肿瘤(CIN,4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提高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将254例不孕患者宫颈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分为四组,A组:宫颈细胞学阳性、高危型HPV阳性:B组:宫颈细胞学阳性、高危型HPV阴性;C组:宫颈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阳性;D组:宫颈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阴性,回顾分析此四组检测数据与宫颈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回顾分析宫颈细胞学阳性及高危型HPV阳性与宫颈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组宫颈CINⅡ级及以上的发现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B组和C组的CIN Ⅰ级发现率无差异(P>0.05);单一宫颈细胞学检测CINⅡ级及以上阳性的敏感度100.0%、特异度46.74%,串行高危型HPV检测后其敏感度97.22%、特异度87.16%.结论 不孕症患者乃至日常体检宫颈筛查仍首选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串行高危型HPV检查明显降低了宫颈病变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s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并以宫颈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R-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宫颈病变有不同价值.HR-HPV检测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3%、31.06%、55.22%、87.02%,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0%、31.06%、54.50%、81.43%,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65%、18.55%、61.46%、97.62%.结论 采用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并可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并对E7E6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去除了转化活性的HPV18E6、E7基因融合,插入痘苗病毒重组质粒,通过同源重组构建表达HPV18E7E6的重组痘苗病毒,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构建了表达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PCR鉴定及测序表明融合基因序列与设计相符,正确插入到痘苗病毒TK区域;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能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免疫后的小鼠可产生E6、E7特异性抗体,但ELISPOT没检测到E7肽库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分泌IFN-丫的阳性反应.结论 构建了一株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可以有效诱发小鼠产生针对E6、E7的体液免疫,但不能诱发产生相应的细胞免疫,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动物模型中HPV18E6E7的细胞免疫特点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 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和健康.虽然引起宫颈癌的原因很多,但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HPV通常在感染后能自行消失,只有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是导致宫颈癌的根本原因.本文就HPV持续性感染与子宫颈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Bcl-2、Survivin和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以探讨宫颈癌的发生机制,指导其诊断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对宫颈组织石蜡标本进行Bcl-2、Survivin、CD44v6的检测,同时采用TUNEL和PCR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和HPVl6/18感染情况。结果 Bcl-2、Survivin、CD44v6的阳性率和AI在宫颈癌组织中与CIN、正常宫颈组织有差异,且随着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阳性率有差异,其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l-2、Survivin和AI均与HPV16/18感染有相关性。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Bcl-2、Survivin、CD44v6的异常表达和HPV16/18感染有关,与宫颈癌的恶变程度有关,可作为宫颈癌筛查预后判断的有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PV16、18、31、33亚型感染在≥30岁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同时行宫颈TCT及HPV-DNA分型检测的≥30岁妇女,对其中HPV16、18、31、33亚型检测阳性的妇女进一步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分析HPV16、18、31、33亚型感染与宫颈浸润癌及CINⅡ、Ⅲ的相关性.结果 275例HPV16、18、31、33亚型检测阳性妇女,年龄30~72(41.76±8.88)岁;16亚型感染占64.0%,单一亚型感染占64.7%;210例细胞学异常的妇女中有127例(60.5%)诊断为CINⅡ+.在宫颈细胞学结果为ASC-US、ASC-H、LSIL、HSIL、SCC及AGC患者中分别检出CINⅡ+的为32.6%、67.8%、42.3%、81.8%、100.0%、50.0%(P=0.000);在65例细胞学正常的妇女中,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出CINⅡ、Ⅲ患者10例(15.4%),占所有被检出CINⅡ+的7.3%,其中9例发现在HPV16亚型感染者中.结论 HPV16、18、31、33亚型感染在≥30岁妇女宫颈癌筛查中具有作用,可在细胞学正常的妇女中额外检出7.3%的CINⅡ、Ⅲ,尤其是在HPV16亚型感染的妇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