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雄 《中国热带医学》2003,3(5):656-656,654
目的:探讨肝经循行部位治肝胆实火,下焦湿热不同疾病的疗法。方法:3例不同疾病的患者均服龙胆泻肝汤中药。结果:均痊愈。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经所过之处属肝胆实火,下焦湿热的疾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源于《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肝胆湿热为主要病因的阳痿,郁证,眩晕,疗效确切,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三焦湿热的方剂。凡属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病候而津液未伤者,均可用本方治疗,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王先强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210009龙胆泻肝汤用以清泻肝胆实火湿热,凡因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头痛、耳聋耳肿及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浊、阴痛阴痒、囊肿、妇人带下等症,用之每每获效。方由龙胆草、木通、泽泻、车前...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功用为清肝胆实火,泻湿热,主治肝胆实火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而喉痹症状主要为咽喉疼痛,咽部红肿,辨证多为肺经有热或肺胃热盛,亦或为风寒侵扰。两者看似无关,但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肝胆之经循喉,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胆经实火循经上炎,灼伤咽喉,阻滞脉络则咽喉红肿疼痛,同时可伴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且有力之肝胆实火上炎证的症状。此时治法应清泻肝胆实火,方用龙胆泻肝汤。[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的证候。龙胆泻肝汤来源于元代李呆的《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木通、当归共7味药组成。临床上凡属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可用本方加减应用。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应用本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其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治疗肝胆湿热阻滞气机之病症具有满意的疗效。导师吴秋玲教授临床根据"异病同治"原则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筋瘤、斑秃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提示临床应重视病机,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重视类方主治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能。临床上急、慢性肝炎之胁痛、黄疸等由肝火或肝胆湿热所致者用之,每获效验。该方立法严谨,用药全面,分析其组方原则对肝病的治疗颇有指导意义。1 泻肝清肝 不忘疏肝《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说,龙胆泻肝汤“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胁者,肝胆之部也,火盛故作痛。……或汗或肿或痛,白浊溲血,皆肝火也。”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本草思辨录》谓其“…  相似文献   

9.
新龙胆泻肝浓缩丸是由我院方剂教研室主任阮时宝教授在《医方集解》所载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创立的新龙胆泻肝汤改变剂型而来。新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等10味中药配伍而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泄肝胆湿热的作用。根据中药有效成分及临床实践经验,处方中全部中药采用水煎煮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笔者采用正交实验法,以  相似文献   

10.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功用为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及湿热下注诸症,如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下等。而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不仅限于此,只要具有肝胆实火或下焦湿热之症者,皆可用此方。临床“带环后流血”较多见,有因流血不止取环者,虽非大疾,亦属棘手。笔者10年来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该病近百例,皆获佳效。这类患者多见素日带下质稠或黄臭,阴部痒痛,心烦易怒,经来量多色深,舌淡红,苔微黄,脉弦。带环后流血如“崩漏”,此乃肝胆湿热下注于子宫。根据经络走向,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  相似文献   

11.
龙胆泻肝丸同名方约有26首,现选<医方集解>.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各科疾病,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为临床常用的著名有效方剂。近年来,笔者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某些湿热型皮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就本方剂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一、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方中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黄芩、栀子泻火解毒,燥湿清热;车前子、木通、泽泻导湿热下行;生地黄养阴;当归补血。全方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效。笔者应用此方辨证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龙胆泻肝汤为<医学金鉴>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效,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诸证,临床应用广泛,若加减得当,辨证准确,疗效显著,现举验案数例.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方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酒炒)、黄芩、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当归(酒炒)、生地(酒炒)、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等病症。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主要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等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治验眼病举隅(067000)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姚立新龙胆泻肝汤首载李东垣《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组成。《医方集解》收藏此方并增黄芩、栀子、甘革三味药。本方有泻利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最早源于中医"扁方"之中,在<证治准绳>、<医方集解>、<医宗金鉴>等书中均有记载.本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之功.主治因肝胆实火或肝胆湿热所致之病证.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是一首广泛用于各科的名方,系宋代医家李东垣所创制,载于《中国医学大辞典》,其主要功效为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适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各种病症。 肝与胆经脉互相络属,脏腑表里相连,生理上功能相佐,发病时互为因果。胆附肝叶之间,内藏胆汁,胆汁泄于小肠以助消化;肝体阴用阳,主疏泄,对胆汁的排泄功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10味中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作用。陈民藩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肛肠科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陈民藩主任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肛肠疾病,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