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 1:治手指溃疡久不收口。患者 ,女 ,50岁 ,因左中指中节被刺伤后感染化脓 ,曾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中药汤剂 (清热解毒之品 )数十剂 ,2个月余效差。局部时有脓血流出 ,久不收口 ,西医外科建议截指 ,病人拒绝 ,求治于笔者 ,查血常规、血沉均无异常 ,左中指皮肤及指甲稍紫黯 ,其指尖有凉感扪之其指亦发凉 ,平时常畏寒 ,据其脉沉紧而迟 ,舌质淡、薄白苔。辨证为阳虚寒凝。拟阳和汤方加减 :黄芪 60 g,当归 12 g,川芎 10 g,白芷 10 g,白芥子 10 g,鹿角霜12 g,熟地 12 g,制南星 6g,细辛 3g,桂枝 12 g,清半夏10 g,降香 10 g,皂角刺 6g,细辛 6g,…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当以"阳虚寒滞"见畏寒形冷、舌淡或胖、苔白润、脉迟缓为辨证要点。针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少阴太阳两感的处方,其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笔者根据本方所主乃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致病的特点,移治杂症,常常取得显著疗效。现举几则以就正于同道。1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女,42岁。2003年6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1周前因受凉突发头部左侧疼痛伴面部肌肉抽搐,经市人民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西药治疗后面肌抽搐稍止,但头痛仍存,且剧烈时有如烧灼感,晨起恶心,面浮口淡,胃纳欠佳,舌淡苔少,脉沉细。此乃肾阳亏耗,浊邪上逆,与风寒之邪相搏,蒙络蔽窍所致,治以温阳散寒,降逆通络。处方:生麻黄、吴茱萸、川芎、细辛… 相似文献
4.
张树田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5(1):21-22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由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组成,原方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温经散寒,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之表。该方配伍严谨,组方巧妙,麻黄配附子,助阳解表,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 ,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 ,不但温阳散寒 ,而且温经除痹止痛 ,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 ,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 ,机体失于温煦 ,寒邪束于肌表 ,卫阳不得布达 ,气血运行不畅 ,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 ,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导师陈明教授临床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动过缓、过敏性鼻炎、脱发、肾炎水肿等验案四则,提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广泛运用于各类阳虚性疾病,并且其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王国华老中医临证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强调使用时应把握"表里同病而里虚未甚、阳虚外寒"的病机关键。本文从其方证特点、辨证要点、用法用量、随症配伍及现代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典型病案,介绍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痿证、痹证等疾病的临床经验,拓展了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赵光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95-96
通过对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结合<内经>及中医中药现代研究成果,揭示此方确凿之疗效.太阳少阴一水一火之表里关系;两感于寒,施治常表里兼顾;兼顾者,温经解表也.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上工治其萌芽,防微杜渐为医工之本;了彻方意,临证自可活泼圆通;学古而不忘今,握新信息而充视野. 相似文献
12.
麻黄细辛附子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但究其病机总属阳气虚损,寒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不通则痛。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风湿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创制少阴病表证证治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全方三味中药,味少而效专,各药气味相似,相互配伍,体制严谨,主从有序。笔者对其方中三药逐一分析,其后列出各药现代药理研究进展,以体会经方的奥妙之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治疗病窦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病窦综合征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2例患者显效17例(40.48%),有效21例(50.00%),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治疗病窦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供血情况,消除临床症状,起到温补心肾、提升心率的作用,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水肿
例1:男,50岁,2002年11月11日以全身浮肿半个月来院就诊,在当地医院曾静滴抗生素,口服利尿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为求进一步根治而来我院。现症见:全身浮肿,头痛,腹胀,乏力,时有咳嗽,吐白色痰,舌质淡体胖大,苔白滑润,脉弦缓。予麻黄、附子、细辛各10g,桑白皮、苏叶、泽泻、茯苓、苍白术各15g,白茅根50g。日1剂,水煎服,服3剂,浮肿大?肖,再诊原方加减继服5剂,诸症痊愈。 相似文献
17.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之证。是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笔取其方旨,宗其方义辨证用于治疗各科临床杂证,每获良效。兹撮取数案,以示同道。 相似文献
19.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开维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2):46-4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用以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的感寒证。笔者在临床上将其广泛应用于阳虚感冒、慢性鼻窦炎、痛痹、脱疽等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虚中挟实为多见,临床症状中风、湿、热三者交杂并存。治疗中宜补虚泻实,泻实即疏风、除湿、清热。姜春华老中医临床经验:“温阳益气药有兴奋中枢神经和调整内分泌的功能,保护和促进免疫机能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清热解毒药能抑菌、抗病毒,并有抑制变态反应作用。温阳益气药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对于慢性炎症等往往取得显著疗效。”临床上用本方麻黄、细辛疏风通窍,附片温阳补虚,配银花、菊花清热解毒之品,加白芷、皂刺除湿开窍,治之往往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