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效果。方法:对角膜浅层病变52眼行PTK治疗,近、远视者作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胬肉术后均经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再行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者共聚焦显微镜确诊后行PTK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翼状胬肉29例PT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PT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且未见复发。角膜瘢痕患者PTK术后角膜中央6mm区域基本透明,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3行。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3眼,角膜带状变性3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眼,PTK后角膜中央6mm区域基本透明,原发病未再复发。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近视伴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先用PTK模式削除患者浅层病变角膜组织后,再用PRK模式对近视进行治疗。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角膜透明性和视力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角膜混浊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视力恢复至1.0。结论PRK联合PTK治疗近视伴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还需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已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402例(713眼)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干眼症状及各项干眼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术后1周至3月与术前比较干眼症状加重、角膜荧光着色眼数明显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泪液分泌量减少、泪液乳铁蛋白的含量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出现干眼症状例数较少,各项泪液学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眼症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与手术损失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相关,通常在半年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TK治疗反复性角膜上皮糜烂(persistent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s,PCED)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反复性角膜上皮糜烂20例.结果 疗效满意,术后随访3~12个月,治愈率100%.结论 PTK治疗反复性角膜上皮糜烂成功率高、安全、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中出现双层角膜瓣的病例。患者男,22岁。因双眼近视要求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8,左眼0.06,双眼结膜正常,角膜清,前房清,瞳孔圆正常,晶体清,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泪液分泌试验正常。眼压右眼14mmHg,左眼19mmHg。双眼验光:右眼:-700DS/-05DC*9’=1.2,左眼:-625Ds/-1.5DC*175’=1.2。角膜厚度右眼542mm,左眼557mm。角膜曲率右眼43.34,左眼4276。手术方式为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手术,角膜瓣为Moria2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制作(厚度110μm)。术中双眼角膜瓣均出现双层情况(双层角膜瓣均完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功能和形态远期预后。设计:回顾性临床单中心研究。方法:1990年10月至2004年2月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3±8岁,极差15~37)的10只眼(5只右眼,5只左眼)纳入本研究,10只眼均为斑状角膜营养不良所致的表浅斑片状混浊。角膜上皮清创及去除血管翳后,采用193nm M EL-60准分子激光行PTK。预计激光切削深度为20~100μm,重复率为20次/s或25次/s,脉冲数为1774±502(极差976~2422),平均随访时间为4.5±3.1年(最长时间为8.7年)。主要观察指标:未矫正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量球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联合丝裂霉素c在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PTK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10例(13只眼)角膜浅层病变,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3、6个月最佳矫正对数视力与术前比较,提高均数分别为0.16、0.27、0.33。13只眼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均值与术前视力均值作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远视漂移度数平均为+1.6 D±0.21D(+0.50D-+3.0D);4只眼在术后3个月,形成轻度角膜haze;所有病例未见原有角膜病变复发者。结论: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存在远视化和原有疾病可能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联合个性化光学角膜切削术(PRK)治疗炎性角膜翳的适应证、检查方法、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6例角膜翳患者,术前行眼前节、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压等详细检查;2例既往正视者行PTK+个性化PRK治疗,4例合并屈光不正者行PTK+个性化PRK+普通PRK治疗。结果:视力≥1.0者2例,0.9者1例,0.8者2例,0.7者1例。屈光状态:等值球镜±0.5D者3例;+0.75D者1例;-0.75D者2例。角膜透明度:4例完全透明,2例残留角膜云翳。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复查时眼压升高7.2mmHg,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术后未见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PTK联合个性化PRK是治疗角膜翳安全实用、经济便捷、疗效肯定的治疗方式,只要对象合适,术式合理,操作得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9.
毛伟  周雨声  陆斌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0):632-632
20 0 3年 2月我院收住 1例双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后 2周 ,出现左眼前固定性黑影 ,诊断为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现报告如下。1 病例患者 ,男 ,34岁 ,因双眼高度近视来我院行LASIK术。术前检查 :右眼0 .0 5 - 10 .5 0 / - 0 .2 5× 4 0°→ 0 .5 ,左眼0 .0 4 - 11.0 0 / - 1.5 0× 130°→ 0 .5。三面镜检查 :双眼呈高度近视改变 ,周边少许色素沉着 ,未见裂孔。其余检查无殊。B超示双眼近视 ,玻璃体混浊。于表面麻醉下行两眼LASIK术 ,术中顺利。术后第 10天视力右 0 .3,左 0 .4 ,角膜透明 ,角膜瓣复位可。术后第 14…  相似文献   

10.
LASIK术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37例(73眼)行LASIK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7 d、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I).结果: LASIK术后与术前比较,病人出现干眼症状,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时仍未恢复(P<0.01).术后BUT缩短(P<0.01),角膜知觉下降(P<0.01),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结论:LASIK术后早期病人干眼症状加重,泪液分泌量减少,角膜知觉下降,术后应定期复查,早期适当补充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不同时间泪膜及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82例(164眼)轻中度近视患者,54例(108眼)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1周、1、3、6月作BUT及SchirmerⅠ泪液分泌检查.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6个月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均较轻中度近视患者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的发生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功能降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最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和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泪液总蛋白和各主要蛋白成分的变化.方法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23例,正常眼压患者术前、术后1周地塞米松组、术后1周氟米龙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各10例,分别取基础泪液5 μl,采用BCA法测泪液总蛋白浓度,SDS-PAGE 法鉴定泪液中各主要蛋白成分的变化,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泪液总蛋白的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周地塞米松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1个月降至术前水平,术后1周氟米龙组明显低于术后1周地塞米松组;高眼压组变化同正常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对应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DS-PAGE结果显示:高眼压组泪液乳铁蛋白、溶菌酶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它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1周泪液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高眼压者泪液总蛋白变化趋势同正常眼压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泪液溶菌酶及乳铁蛋白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量准分子激光术后兔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后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愈合和术后并发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影响。方法:将16只兔随机分为两组。制作PRK和LASIK手术动物模型,采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5天、术后第30天的泪液,以放免法测量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同时观察PRK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及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情况。结果:PRK和LASIK手术都会对角膜造成损伤,引起泪液中EGF含量增高,角膜损伤修复。结论:PRK手术对角膜损伤明显大于LASIK手术。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与泪液中EGF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泪液中EGF含量的检测是一种方便、快捷,对眼部无损伤,且能较好的反映眼部机能状态的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联合人工刮除治疗LA SIK瓣下上皮增殖的效果。材料与方法:由于LASIK术后多次接受手术去除上皮增殖而严重影响视力的3例患者,接受角膜瓣掀开、人工刮除及PTK术。为消除增殖并提高视力,分别于角膜基质层及角膜瓣缘行PTK。另2例患者初次接受人工刮除联合PTK手术以去除角膜上皮增殖。评估患者的视力、角膜地形图和细胞再生情况。结果:4例患者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BSCV A)均有提高,1例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屈光状态无显著变化。角膜地形图提示不规则散光的改变,可以解释BSCV A的提高。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兔眼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早期泪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雾状混浊)的关系.方法 24只(48眼)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切削深度100μm Epi-LASIK和切削深度150μm Epi-LASIK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术前、术后3、7、14、30 d泪液中HGF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雾状混浊的情况.结果 不同切削深度两组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均于3~5 d愈合.两组均于术后3 d开始形成雾状混浊,伴随泪液中HGF含量的升高.150μm切削深度组术后3、7、14、30 d雾状混浊程度较100μm组明显(P<0.05),且泪液中HGF的水平明显高于100μm组(P<0.05).结论 两组Epi-LASIK术后早期泪液中HGF与雾状混浊的程度表现为正相关,且与切削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自动板层治疗性角膜成形术ALTK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引起的角膜瘢痕、角膜变薄及显著近视回退干预性病例报道一近视度数为-12D的高度近视患者,曾行PRK治疗,术后角膜瘢痕形成、近视回退、最佳矫正视力中度减退,残余屈光不正度数为:-6.50/-1.00×175°,残留角膜厚度为300μm首先行ALTK术以祛除瘢痕和增加角膜厚度,之后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矫正残余近视术后角膜瘢痕被祛除,角膜厚度增至639μmLASIK有效地矫正了残余近视,裸眼视力20/25,稳定屈光度数为平光-0.50×40°在随访26个月期间ALTK界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可行性,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只实验兔(均右眼)采用联合经植片内皮面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的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观察12周,实验眼的屈光状态改变值在预定的范围内;植片透明,病理组织学证明,植片,植床的交界面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炎症反应及排斥反应轻。结论:可以联合屈光手术及板层角膜移植术,有些问题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与术后干眼症发生和角膜感觉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患者57例(114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1月、3月收集患者泪液,并用ELISA法检测泪液中TNF-α、IL-2和NG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术前至术后3月间,泪液中TNF-α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1周、1月泪液中的IL-2表达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1周、1月、3月泪液中的NGF表达量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IL-2和NGF参与了LASIK术后角膜炎性反应和感觉神经修复,而TNF-α则未参与反应。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军  高丰 《医学综述》2013,19(10):1808-1810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与术后干眼症发生和角膜感觉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 接受LASIK治疗的患者57例(114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1月、3月收集患者泪液,并用ELISA法检测泪液中TNF-α、IL-2和NG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术前至术后3月间,泪液中TNF-α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1周、1月泪液中的IL-2表达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1周、1月、3月泪液中的NGF表达量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IL-2和NGF参与了LASIK术后角膜炎性反应和感觉神经修复,而TNF-α则未参与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