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技术广泛用于雷达、通讯、广播、电视、医疗等领域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将某厂接触微波作业工人健康检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现场卫生学调查 采用国产DCHY 80 1型近区场强测量仪 ,RJ 2型微波漏能仪 (用前经校正 ) ,在不同工作区域作头、胸、腹部位电磁场强度测定 ,按GB10 4 36 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标准》进行评价。1 2 调查对象 调查组 接触微波作业 1年以上 ,一直没有脱离微波作业的工作人员 6 0名 ,其中男 37名 ,女 2 3名 ,年龄最大 5 4岁 ,最小 2 2岁 ,平…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强度微波电磁辐射对人体机体的健康危害有多大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电磁辐射对大脑、肿瘤、神经、遗传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_z—300GH_z,的电磁波,微波辐射通常是指这种能在空间传播,能量不足以引起受照物体发生电离作用的电磁波而言。随着微波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方面,其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1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主要影响 1.1 神经功能失调神经衰弱症候群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机体对微波辐射最敏感的反应,受照人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易激动、多汗、心悸,心律不齐,血压波动等症状。实验证明,微波辐射可降低机体对箭毒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手持式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波(1~0.001 m, 300~300 000 MHz)是一种非电离辐射,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广播电视、通讯、日常生活中,尤其近20年在通讯应用方面的发展非常迅猛,从1978年我国拥有手持式移动电话(Handportable mobiletelephone, HM)开始,到2001年3月移动电话用户已突破1亿,平均每10人就拥有一部.移动电话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研究工作的一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发达,微波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领域。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加工,塑料制品的热合、橡胶硫化、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电脑终端、医学上的理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度微波电磁辐射 (30 0MHz~ 30 0GHz)通过“致热效应”引起机体的健康危害已经得到有关研究的证实 ,而低强度微波电磁辐射长期暴露是否能引起机体的健康危害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电磁辐射对血脑屏障、肿瘤、遗传、神经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078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微波电磁辐射(300MHz~300GHz)通过"致热效应"引起机体的健康危害已经得到有关研究的证实,而低强度微波电磁辐射长期暴露是否能引起机体的健康危害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电磁辐射对血脑屏障、肿瘤、遗传、神经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手机微波辐射强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加强对微波辐射的检测与管理,提高人们对微波辐射的认识,保护手机使用者的健康.方法对成都地区出售的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三星、TCL、科健、波导、厦新、松下9种品牌,52种机型移动电话,测定其在发射和对讲状态下距天线(或内置)、号码键盘、接话器、受话器1 cm处的微波辐射强度,参照我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Z 1-2002)进行评价.同时对18~50岁的手机使用者和未使用的人群进行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睡眠情况、烟酒嗜好等)和类神经症调查.结果各型号手机在发射和对讲状态下均有微波漏能,其在发射和对讲状态下微波辐射强度均未超过日平均功率密度(50 μw/cm2)及日接触4 h的容许辐射平均功率密度(100μw/cm2).但手机使用者长期低强度接触微波可引起疲乏、情绪激动、恶心、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入睡困难、多汗、胸闷等症状,且随着手机使用日平均时间的增加,恶心、听力减弱、入睡困难等症状的出现率显著提高;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记忆力下降、情绪激动、食欲减退等症状的出现率显著提高.结论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低强度微波与小剂量X射线联合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低强度微波与X线联合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微波与X线同时接触的72名工作人员、单纯接触微波的46名和不接触任何有害职业因素的53名作业人员作了健康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辐射对人精子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对人精子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对雷达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精子全自动分析。结果 雷达作业人员的精子畸形率随接触雷达电磁波频率、距离、强度、时间和防护措施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并显示一定的剂量 -反应关系 ,其中以大头畸形精子率、颈部和尾部缺陷精子率增高为主 ,与非雷达作业人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长期受微波辐射、屏蔽防护作用较差的雷达作业人员 ,精子畸形率增高 ,但并不影响男性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某所微波器件与部件调试、组装现场存在的微波辐射和敞开式近距离操作对测试人员头部(特别是眼睛)的影响。同时也扼要地阐述了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从某所微波作业人员职业体检回顾,提出了微波辐射综合治理和防护措施,进行了微波辐射防护用品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观察了 2 45 0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p2 7蛋白表达的影响 ,。将转染p2 7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按微波辐照强度不同分为 (未照射组 )作为对照组和照射组 (3个剂量组10、2 0和 30mW cm2 组 )于微波屏蔽室内照射 1h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微波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同时用Weaternblo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中p2 7蛋白的表达。发现微波辐照 1h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可以上调肝癌细胞中p2 7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微波可能通过上调p2 7蛋白的表达 ,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期接触放射线人群的健康状况,为放射性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以辽宁省内594名接触放射工作人员(接触组)和297名半年内未接触放射线人员(对照组)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采集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放射性职业接触状况、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进行健康体检,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探讨长期接触低剂量放射线对人群的健康损害及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与眼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15%、0.030%,放射线接触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与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42%、0.150%;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线接触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及眼晶状体浑浊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群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糖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0~9、10~19、≥20年放射线接触者眼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39%、0.063%和0.133%;不同工龄放射线接触者眼晶状体浑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放射诊断、投照、工业探伤等放射工种之间各项健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射线暴露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应加强放射线接触人群放射线防护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对大鼠造血系统影响的程度和时相性。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和瑞姬氏染色的方法对不同微波辐射剂量照射组的Wistar大鼠在不同时间段(1天、7天、14天)的外周血细胞及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微波照射组大鼠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参数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有不同的改变,骨髓象破坏现象明显;以辐射剂量为200 mW/cm2照射后的第7d改变更为显著。而第14d时除WBC、LY#、MID#、N#升高,PLT和PCT仍然减低外其他参数均恢复至空白对照组。结论微波辐射对大鼠的血液系统有影响,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高频辐射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无线电广播发射台108名机务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机务人员接触的高频电场强度为6~415V/m,绝大部分时间接触的电场强度≤15V/m,日平均加权强度为14V/m,但巡机时短时间接触大强度高频80~415V/m,平均215V/m。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结果提示短时间反复接触大强度高频辐射对心电图有明显影响,建议在高频辐射卫生标准中应制定短时最高允许接触强度  相似文献   

17.
The rec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is resulting in a marked increase in exposure of humans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s). This has raised public concerns about the health hazards of long-term environmental EMF exposure for fetuses and children. Som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EMF exposure in children could induce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However, gender-dependent effects of microwave radiation exposure 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Her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in utero exposure to 9.417-GHz microwave throughout gestation (Days 3.5–18) affected behavior, using the open field test (OFT), elevated-plus maze (EPM), tail suspension test (TST), forced swimming test (FST) and Morris water maze (MWM). We found that mice showed less movement in the center of an open field (using the OFT) and in an open arm (using the EPM) after in utero exposure to 9.417-GHz radiation,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mice had increased anxiety-related behavior. Mice demonstrated reduced immobility in TST and FST after in utero exposure to 9.417-GHz radiation,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mice had decreased depression-related behavior. From the MWM test, we observed that male offspring demonstrated decreased learning and memory, while females were not affected in learning and memory, which suggested that microwaves had gender-dependent effects. In summary, we have provided the first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microwaves inducing gender-dependent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心电图和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心电活动和外周血细胞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心电图仪和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106例青少年心电图和血常规进行检查。结果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心率、PR间期、QRS波时间、QT间期、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从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来看,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和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结论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18岁)心电活动无明显影响,对外周血白细胞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芩丹颗粒对微波辐射损伤大鼠的防护作用。方法制作微波辐射大鼠模型,检测微波辐射前后体温变化,用芩丹颗粒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环化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A(PKA)、促肾上腺激素(ACTH)、β-内啡肽(β-EP)、热休克蛋白70(Hsp 70)。结果微波辐射后体温明显高于辐射前(P<0.05);微波辐射后1 d,辐射模型组血清中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照射后2周,辐射模型组cAMP、β-EP、ACTH、PKA、Hsp 70分别为(23.49±8.96)nmol/L、(12.68±2.21),(86.39±28.88)pg/mL、(4.94±1.21)、(1.73±0.27)ng/m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芩丹颗粒组cAMP(10.09±1.03)nmol/L、PKA(2.62±0.55)ng/mL、β-EP(4.61±0.69)pg/mL、Hsp 70(1.63±0.20 ng/mL)明显低于辐射模型组(P<0.05)。结论芩丹颗粒可通过调节cAMP、PKA、β-EP、ACTH含量对微波辐射的损伤起到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东莞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及职业放射暴露水平对健康的影响,探讨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在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63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对象的健康体检根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包括眼部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本研究对个人累积放射剂量的评估,采用个体剂量计的连续监测。最后,整合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0.0(26.0,35.0)岁。其中,男性占74.1%;年均照射剂量为(1.19±0.90)mSv;视力异常发生率为38.5%、晶状体浑浊发生率为3.5%、高尿酸发生率为27.5%,甲状腺功能异常、脂肪肝以及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8%、17.2%和13.9%;在≥1 mSv组中,晶状体浑浊的发生率为(4.7%)明显高于<1 mSv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3),其它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均照射剂量≥1 mSv(OR=3.13,95%CI:1.03~9.51)、工业辐照(OR=3.13,95%CI:1.10~8.90)能显著增加放射工作人员发生晶状体浑浊的风险。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是放射工作人员发生晶状体浑浊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放射工作过程的眼部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