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长度约3~19cm下颌骨缺损采用非血管化自体肋骨移植修复,并于术后4周、8周、1年采用X线片观察、了解移植骨骨痂生长情况.结果:25例中23例4周时有少量骨痂形成,8周时骨痂形成明显,1年后骨性愈合;1例因感染,愈合延迟,但1年后仍骨性愈合;1例因感染,移植骨坏死取出.结论:非血管化自体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鲜异体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前交叉韧带 (ACL) 骨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 6 0只新西兰兔和 6 0只日本大耳兔分别随机分成自体骨 ACL 骨移植组、新鲜异体骨 ACL 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ACL 骨移植组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周、2周、3周、4周各采血 2ml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 ,术后 4周、12周切取移植关节 ,作苏木精 -伊红染色。结果 :光镜下检查显示 ,自体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移植组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胶原排列规则 ,分化成熟。新鲜异体移植组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其IL 2水平明显高于自体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移植组且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结论 :二步冷冻减轻了同种异体骨 ACL 骨移植后排斥反应 ,移植后其组织学改变同自体移植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对面型及下颌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下颌骨缺损患者28例,常规术式取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使保持下颌骨的连续性.结果:27例Ⅰ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6个月后复诊,所有患者双侧面型基本一致,开口度正常率92.3%,咬合关系良好率84.6%;X线显示骨端骨痂形成,骨皮质密度增高.结论:髂骨是良好的供骨源,常规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创伤小,预防和消除感染是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自体髂骨、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经随访6个月~5a,观察移植骨存活、咬合关系与咀嚼功能及颌面部外形恢复情况。结果42例中,39例植骨区伤口Ⅰ期愈合,占92%;41例移植骨完全成活,占97%;35例咬合关系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占83%;36例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占85%。颜面外形及咀嚼功能恢复较差者多为大范围缺损行游离肋骨移植病例。结论 单纯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相对术式简单,操作简便,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修复效果满意,在下颌骨缺修复中仍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初步分析植骨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血管的髂骨瓣4例,游离髂骨1例,游离肋骨10例。结果 13例成功,2例失败。结论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较高。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也较适用,手术操作简单,但术中注意严密关闭口腔,植骨床应有一定的组织厚度包埋,并不留死腔是植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体骨粉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寻求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的下颌骨部分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建立动物下颌骨缺损模型,将自体骨粉回填缺损处,分别于术后2,4,8及12周各处死5只动物,获取整块下颌骨标本作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组织学评价。结果:自体骨粉再植后经历了骨粉吸收、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长入、新生骨从缺损断端逐渐向内生长替代移植骨粉的过程,属于典型的“爬行替代”;此过程的发生机制是骨传导,发生基础是血管长入。结论:自体骨粉修复下颌骨愈合可靠,下颌骨缺损应用自体骨粉移植是可行的,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骨肋骨同期移植整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5例颌肿患者,行肿瘤切除后缺损下颌骨用自体肋骨进行整复。结果:5例术后3月经X摄片显示骨性愈合、咬合关系良好。结论:自体肋骨移植骨期整复良性下颌骨缺损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评价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和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手段进行探索。方法收集我科1992—2007年分别采用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血管化髂骨肌皮瓣移植、病变下颌骨煮沸再植、重建钛板植入等4种方法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例行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者中23例外形恢复较满意,4例术后感染,2例经处理植骨块成活,2例植骨块坏死取出;5例行血管化髂骨皮瓣者移植全部成活,修复效果较理想;6例行病变骨煮沸再植者,有1例感染,经处理感染消失;8例行重建钛板植入者中,有2例术后钛板外露取出。结论应根据病变性质、范围、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来选择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和消除感染是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下颌骨肿瘤术后所致缺损通过游离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的连续性,恢复下颌骨功能。方法: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切除术后,用自体游离髂骨、肋骨及病变下颌骨切除后煮沸再植于下颌骨缺损。结果:51例植骨病人疗效满意49,植骨失败2例,髂骨供骨区出现并发症积液3例。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效果满意,仍需要注意控制感染及预防并发症发生,自体瘤骨立即再植可避免排异现象,并且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
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式选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益可  沈国芳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07-1209,1220
目的探讨兔下颌骨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截骨术式。方法取术前1个月已完成一侧下颌骨50Gy放射的雄性成年新西兰兔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只,双侧下颌骨截断,放射侧牵引,对侧不固定;对照组4只,放射侧下颌骨截骨、牵引,对侧不截断。两组在术后8 d后开始牵引,骨段牵引距离0.4mm/次,2次/d,连续牵引10 d,固定6周。通过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离体标本等评价结果。结果 8只兔均存活。对照组4只兔下颌没有明显的偏斜和伸长;X线检查和离体下颌骨显示下颌骨未能牵开。实验组4只兔下颌明显偏向对侧;X线检查显示牵引侧成功牵开,对侧截骨间隙没有明显变化;离体下颌骨实验侧延长(7.1±1.2)mm,对侧截骨线临床愈合。讨论单侧下颌骨截断不能确保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成功,双侧下颌骨截断、单侧牵引的截骨方式可作为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截骨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中骨细胞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ang XT  Yan JL  Ma S  Lü SC  Yang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386-2390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供体骨内细胞转归的情况。方法近交系DA大鼠174只,其中雄性大鼠5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116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颗粒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mm的骨块和直径为0.3~0.5mm的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分别于术后1、4d和1、2、4、6、10周取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受体骨组织中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y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颗粒骨组Sty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但各时间段均有St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颗粒骨较块状骨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其成骨效果优于块状骨。结论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这些骨细胞参与骨缺损修复的各个阶段,并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和脊柱融合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能,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与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复合培养,测定细胞黏附率及细胞毒性,应用电镜观察细胞在骨材料表面生长情况.并饲养3月龄新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位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BMP-2基因修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液;对照组注射等量自体BMSCs液;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等手段检测BMP-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牵张间隙新生骨组织均可见BMP-2基因mRNA和其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BMP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I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8、12、16w,进行放射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骨生成、新骨面积和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异体DBM复合BMP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6.
新生骨移植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组织学变化。方法 :12只大耳白兔行单侧胫骨牵引 ,延长 14mm后 ,截取 1.2cm× 0 .5cm× 0 .5cm大小的新生骨修复左侧下颌骨缺损为实验组 ,对侧为自体髂骨移植作对照。结果 :组织学研究表明 ,实验组移植后早期成骨现象更加明显 ,但 12周后两者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已无明显差别。结论 :本实验表明 ,新生骨可以作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采用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方法观察比较冷冻和煮沸自体下颌骨再植术后的骨愈合过程。结果提示冷冻植入骨的修复过程除“爬行替换”外,骨诱导可能也起一定作用;煮沸骨可能只作为新生骨爬行的“支架”,起被动骨传导作用,其吸收修复过程较为缓慢。从骨修复的速度和程度方面考虑,冷冻骨要比煮沸骨好。报道初步临床应用情况,手术共8例,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RBM)复合自体松质骨(ACB)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重建兔颈椎的作用,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RBM与ACB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并采用兔第4颈椎椎体切除的颈椎骨缺损模型。通过观察大体形态及进行X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等,比较联合RBM+ACB+HCA移植(A组)、自体骨移植(B组)及HCA移植(C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观察示A、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ALP开始均升高,4周时A、B组血清中ALP浓度都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血清中AL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周时3组AL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A、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B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RBM+ACB+HCA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RBM与ACB复合填充的HCA可明显促进HCA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珊瑚/骨髓复合人工骨修复颌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珊瑚/骨髓复合人工骨用于充填9例颌骨囊肿和3例造釉细胞术后贵留的骨腔,术后1周、1、6和12个月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以评价其骨修复效果。结果:10例伤口Ⅰ期愈合,术后1个月缺损区有新骨形成;6个月缺损区可见大量成熟的骨组织,部分珊瑚被降解吸收;12个月珊瑚完全被宿主骨取代,缺损区得到完全修复。另有2例因伤口袭开需去除珊瑚骨。结论:珊瑚/骨髓复合人工骨可促进颌骨缺损的修复,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减少缝合时伤口的张力是植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刘军平  侯旭  吴玲艳 《海南医学》2014,(8):1204-1205
目的探讨拔牙同期自体阻生第三磨牙即刻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至2013年8年间来我院进行拔牙的262例(262牙)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愿望进行自体牙即刻移植并具备条件。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05例,该组患者被移植牙均进行根管治疗,保存组157例,该组患者均保存牙髓;按照是否植骨分为植骨组73例,该组患者被移植牙周缺损人工骨移植,非植骨组189例,该组患者未植骨。结果保存组的移植牙松动度、牙根吸收、牙周愈合及牙槽骨降低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骨性愈合高于非植骨组,移植牙松动度及牙槽骨降低程度均低于非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牙列缺损的方法中拔牙后自体牙即刻移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