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院内医源性并发症是卒中早期大部分病例死亡的原因。然而,关于其对卒中患者远期死亡率的影响只有相对较少的研究。方法:1998年11月到2001年2月,前瞻性和连续性地收集57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根据1999—2003年的全国死亡证明数据确认死亡率。结果:在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2.
住院期卒中是指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因非脑部疾病在神经科以外的科室住院治疗期间,突发肢体偏瘫或意识障碍,后发现为脑梗死或出血。患者和患者家属常缺乏心理准备并难以理解,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及科室的正常工作。力口强对住院期卒中的了解,警惕及及时发现住院期卒中,对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现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住院期卒中患者25例,将其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医院内脑卒中发病原因,加强防范意识。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院内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共12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例,出血性脑卒中4例,就其可能的原因、诱因进行分析。结果院内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有: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外科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肠炎脱水、肺癌;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降纤酶的使用、血液病等。结论其病因是复杂多样的,缺血性卒中多于出血性卒中,在入院早期及手术前,及时全面了解患者机体状况,尽快消除潜在的卒中风险,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袁鹏  毕齐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699-240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出院诊断中包括"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并实施RFCA的住院患者4 573例,根据RFCA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卒中组及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和合并症、心房颤动类型、手术次数、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入院及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4 573例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卒中组),发病率为0.48%,其中脑梗死19例(0.4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0.07%);其余4 551例未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与卒中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卒中组患者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发病率、心房颤动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OR=21.342,95%CI(6.549,69.546)〕、心功能不全〔OR=8.782,95%CI(3.173,24.308)〕、持续性心房颤动〔OR=2.990,95%CI(1.137,7.860)〕是心房颤动患者RFCA后住院期间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卒中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13(24)d与5(2)d〕,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9.09%(2/22)与0.13%(6/4 551)〕,出院时ADL评分低于对照组〔(89.8±14.6)分与(99.1±4.1)分〕(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RFCA后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院内病死率,影响患者生活能力;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心功能不全、持续性心房颤动是RFCA后住院期间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筛选和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助于减少RFCA后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关临床试验外的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优点的资料有限。目的:在德国大样本的卒中患者中采用静脉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缺血性卒中,对其数据库进行汇总分析,评估其院内死亡的预测因素。设计和机构:对德国卒中登记研究组织内的225家社区医院和大学医院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的队列研究。将2000~2002年间1658例给予tPA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院内死亡率。结果:166例(10%)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其中67.5%的患者在7d内死亡。tPA治疗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年龄每增加10岁,校正…  相似文献   

6.
汪健  彭勃  席刚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496-1498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诊治的非卒中住院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提高院内卒中的防范意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后发生的或转入我科诊治的23例急性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1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院内卒中发生的可能原因、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院内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心脏疾病、过度降血压、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妊娠、骨科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等;引起出血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有:溶栓/抗凝/降纤、脑血管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创伤等.结论 院内卒中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在入院早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机体状况,及时消除潜在的卒中危险,对预防院内卒中及减少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瘸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与卒中后癫痫的关系。方法:对1000例卒中患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8.9%,与皮质损害关系密切,且男性较女性高,常见于缺血性卒中。发作类型大多数部分性发作(PS),且以简单部分性发作(SPS)为主,发作起始时间多在卒中后1年以后,EEG多为局灶性慢波,单药治疗大多可控制发作。结论:卒中是老年癫痫的常见病因,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癫痫的发生与卒中引起的皮质损害关系密切,有男性发生率高的倾向。发作起始时间多在卒中后1年以上,且药物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专业护理对院内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发现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2016年发生缺血性卒中并实施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住院患者19例.将其中8例由急诊科和神经科经过溶栓专业培训护士实施静脉溶栓的患者归为专业组,将其余11例在其他科室住院期间发生缺血性卒中,由未经过溶栓培训护士实施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从发现至溶栓治疗时间(find to needle time,FNT)、下达医嘱到溶栓开始时间(preparation to needle time,PNT)以及患者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别评估经过溶栓专业培训护士和未经过溶栓培训护士对院内卒中的认知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专业组FN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组PN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溶栓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溶栓专业培训的护士对院内卒中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未经过溶栓培训的护士.结论 急诊和神经科病区院内卒中的FNT明显短于其他科室;经过正规溶栓培训的护士可以缩短院内卒中FNT.  相似文献   

10.
<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是指卒中发生后,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导致卒中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继续严重恶化的缺血性卒中。其发病率占卒中患者30%左右,致残  相似文献   

11.
青年卒中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占全部卒中的5%-15%。近年来,卒中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青年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本文以青年和老年缺血性卒中为对照研究ACA的血浆变化及临床意义,指导临床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64-664,667
近年来国内外对卒中与心脏的卯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PFO)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心脏疾病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来源,在对隐源性卒中寻找病因的过程中,发现这类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比例较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卵圆孔未闭(PFO)与缺血性卒中,尤其是较年轻的无法解释的缺血性卒中有着明显的关系,从而提出了PFO是一个新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本文就PFO与脑栓塞的关系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董海燕 《海南医学》2013,24(16):2428-2430
目的探讨院内脑卒中的发病诱因,提高对院内卒中风险的认识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发生的68例院内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院内卒中的可能发病诱因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并就如何防治院内卒中进行分析。结果院内卒中以缺血性卒中多见,占70.59%(48/68),可能诱因主要有血压波动、心脏疾病、血管栓塞、灌注不足、血液黏稠、降压过度、卒中史等;出血性脑卒中占29.41%(20/68),其可能诱因有血压波动、应激、抗纤溶药物的应用、血管炎、创伤等。院内卒中主要好发于神经内科、心内科、骨科、内分泌科与普外科的相关患者。结论院内卒中的发病诱因多种多样,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加强监护与防治,最大程度降低院内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2年内,25%的患者可再发卒中或其他血管性事件。卒中后5年,则有65%患者再发缺血性卒中。进行有效的危险因素干预及药物治疗,能减少卒中再发。笔者观察中药制剂血脂康胶囊防治缺血性卒中再发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秀清  杜传庆 《中外医疗》2009,28(24):25-26
目的分析院内卒中的发病因素,提高院内卒中的防治意识。方法回顾分析入院后发生的23例急性脑梗死和1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院内卒中发生的可能诱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础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院内卒中率明显高于其他基础疾病,院内缺血性卒中的诱因主要为降压过度、外科手术、心脑血管介入检查、肺部疾病、血液病及心脏疾病等;而出血性卒中的主要诱因为溶栓、降纤酶治疗以及血液病等。结论院内卒中发病因素多种多样,提高对其发病因素的认识有利于防止院内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洪柳 《广西医学》2003,25(8):1378-1380
目的:探讨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综合分析82例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变部位、CT、MRI结果、治疗转归、复发率及复发危险因素。结果:396例缺血性卒中,其中82例复发,总复发率20.7%,大部分(70.7%)复发发生在原患侧,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结论:加强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对降低卒中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周公布的一项研究称,每8位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大约有1位在年中前7天的某个时刻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提示应该将TIL作为一种急症来治疗,以便更好地预防随后发生的卒中。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它不仅致残率高而且复发率也较高。复发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症状重于初发缺血性卒中,效果差,预后不良,成为脑血管病防治的又一重大问题。本研究过对332例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根据前瞻性的急性卒中登记资料对纯感觉性卒中的临床表现进行报道。方法:对某医院进行的12年以上的卒中登记的2500例急性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其中99例被确诊为纯感觉性卒中。结果:4.7%的急性卒中患者、5.4%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17.4%的腔隙综合征患者都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80例患者表现为完全性单侧感觉障碍综合征,19例患者表现为不完全性单侧感觉障碍综合征(手口综合征12例、手口足综合征6例、完全性口部综合征1例)。88%的患者都可由腔隙假说解释。8例患者发生动脉阻塞性梗死,3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1例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卒中。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卒中大国,卒中患病率居全球第二,卒中患者的复发率位居全球第一。在我国,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50/10万,病死率为120/10万。以此计算,我国每年有195万新发生的卒中病例,每年有156万人死于卒中,生存的卒中病人达500—700万。每年新发生卒中病人的住院药费为97.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