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7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7例(肝炎后肝硬化组)及同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2例(酒精性肝硬化组),对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男性均占多数,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91.46%)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64.23%),女性比例(8.54%)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3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8.9±6.4)岁]较酒精性肝硬化组[(51.7±4.3)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6.8±2.5)年比(5.9±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掌(24.09%)、蜘蛛痣(28.47%)、男性乳房发育(1.46%)及肝大(6.57%)的发生率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70.73%、80.49%、9.76%、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脾大(59.85%比62.20%)、黄疸(13.87%比13.41%)和腹水(80.29%比76.83%)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G及TBIL比较[(0.81±0.10)比(0.86±0.22)、(47.3±25.6)μmol/L比(49.4±27.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8.03%、29.20%)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37.23%比43.90%)及肝性脑病(20.44%比26.83%)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炎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33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与同期35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GGT、AST与ALT的比值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出现右上腹痛、黄疸的比例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而肝炎后肝硬化组脾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概率更高,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GGT含量显著升高是酒精性肝硬化的特征性指标,酒精性肝硬化预后略好于肝炎后肝硬化,但晚期二者预后的差别不大,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1 资料与方法15 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男 113例 ,女 3 9例 ,年龄18~ 79岁 ,病程 2~ 12年。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且排除了在诊断肝硬化前就已患有胆系疾患的患者。多数病人有乏力、腹胀、不规则的低热 ,部分有右上腹不适或肝区痛。代偿期肝硬化 3 0例 ,失代偿期肝硬化 12 2例 ,黄疸 78例 ,腹水 5 8例 ,伴有呕血或黑便 3 3例 ,全部患者均有ALT升高。都进行了空腹肝胆脾B超检查。表 1 胆囊壁改变在Child分级中的发生率 (n )胆囊壁改变A级 (32例 )B级 (74例 )C级 (46例 )胆囊壁粗糙 3 1 6 1 1胆…  相似文献   

4.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9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测评 ,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SCL- 90各症状因子除偏执外 ,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P<0 .0 1) ,排在前三位的是躯体化、抑郁和焦虑 ;SAS和 SDS得分亦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有 47%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 ,有 6 8%的患者存在轻至重度抑郁 .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NO和NOS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所为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方法 实验组:肝硬化患者58例;对照组:正常健康者40例。血清学检测指标:NO、NOS含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SB)、清蛋白(ALB)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NO明显增高,与Child-Pugh A级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汪有NOS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Child-Pugh A、B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血清NO水平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增高,而血清NOS却呈负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一试剂、比色法检测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O)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1) ,且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腹水组 >慢性乙型肝炎组 ,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及无腹水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TBIL、GLO呈正相关 ,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NO在HBV致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NO水平升高贯穿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全过程 ,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炎后肝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家奇 《医学综述》2001,7(5):311-312
肝炎后肝硬化常常是由病毒性肝炎慢性化发展而来 ,其中较常见的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来研究表明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率为 5 0 % ,在肝炎后肝硬化上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 ,慢性丁型病毒性肝炎更易导致肝硬化 ;而慢性HBV/HDV重叠感染者 ,不仅肝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重叠感染者 ,而且病变发展快 ,常在 2年内就已形成肝硬化。然而 ,迄今为止 ,HBV、HCV和HBV/HDV感染人体后导致肝硬化的机制还远没有阐明 ,根据目前的研究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 病毒持续性感染与自身免疫反应临床观察表明 ,急性肝炎 ,甚…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脂普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下降程度随肝功能损害而加重。结论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对评价肝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慢性迁延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稍低,差异无显著性。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随着肝脏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甘油三酯水平在肝脏功能损害时降低更明显。血清总胆固醇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能较准确地提示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判断肝硬化病情,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eng QH  Yu HW  Feng YM  Li XM  Yu SQ  Li YX  Ni MM  Wang JH  Wang H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2982-2985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慢重肝)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以指导慢重肝的临床早期、积极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存活率。方法采用间接测热法测试55例慢重肝早中期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REE)水平,并与Harris-Benedict公式(HB公式)计算的预计值进行比较;通过膳食营养专家软件系统分析患者饮食结构,并对能量消耗与肝脏主要功能指标(ALT、AST、TBiL、PT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SPSS11、5软件统计处理。结果慢重肝早中期患者(慢性肝炎为基础)REE实测值(20、7±6、0)kcal·kg^-1·d^-1低于HB公式计算的预计值(22.1±2、2)kcal·kg^-1·d^-1(P〈0.01);慢重肝早中期患者(肝硬化为基础)REE实测值(19、24-6、1)kcal·kg^-1·d^-1,低于HB公式计算的预计值(23.1±2、3)kcal·kg^-1·d^-1(P〈0.01);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21、6±7、4)kcal·kg^-1·d^-1明显大于其消耗量(7、9±7、3kcal·kg^-1·d^-1。(P〈0、01),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3、4±1、6)kcal·kg^-1·d^-1,(4.14_2、5)kcal·kg^-1·d^-1。]低于消耗量[(5、34-3、7)kcal·kg^-1·d^-1,(6、54-10.0)kcal·kg^-1·d^-1。];静息能量消耗值与AlJT、TBil、PTA无明显相关性;血糖与脂肪氧化呈正相关(r=0、310,P〈0、05);血清总蛋白水平与蛋白质的氧化呈负相关(r=-0、284,P〈0.05),与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及呼吸商呈正相关(r=0、362,P〈0、01;r=0、348,P〈0、01);血清胆固醇与脂肪氧化呈负相关(r=-0、328,P〈0.05),与碳水化合物氧化及呼吸商呈正相关(r=0、338,P〈0.05;r=0、354,P〈0、01);血清甘油三酯与蛋白质的氧化呈负相关(r=-0.387,P〈0.05)。结论慢重肝患者静息能量呈低代谢状态;三大营养物的消耗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但比例分配蛋白质的消耗明显增加,机体呈负氮平衡;ALT、TBil、PTA与静息能量的消耗无明显相关性,与血糖、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存在相关性。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有效利用,有可能降低机体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寡核苷酸芯片测定乙型肝炎肝硬化基因表达谱,筛选肝硬化差异基因。方法应用含有18 993个已知基因的A ffym etrix U133p lus2.0芯片,对从肝硬化抽提及纯化标记的mRNA进行芯片杂交,用GeneP ix 4 000A荧光激光扫描系统对芯片进行扫描,GeneP ix 3.0分析软件处理杂交信号获取结果。以Northern印迹技术检验芯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芯片分析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肝硬化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18个,上调基因63个,下调基因55个。结论寡核苷酸芯片是筛选肝硬化差异表达基因的有力工具,多基因差异表达参与肝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癌的经验体会。方法: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对4例(本院1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例)乙肝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行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随访1—12月,4例全部存活。2例曾出现轻度急性排异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治愈。结论:肝移植治疗肝硬化伴肝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5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同时根据调查时2周内的AIT和胆红素结果,分成肝功能正常及轻、中、重度损伤4组。肝功能异常者,在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后复测1次。肝功能异常者做自身前后比较,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Jonckheere—Terpstra方法进行肝功能变化的趋势检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健康所致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社交功能、情感问题所致角色受限、精神健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以总体健康感、躯体健康所致角色限制、情感问题所致角色限制、生命活力得分相对最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远低于正常者,肝功能损伤严重者的生存质量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肝肝硬化(LC-B)构成比变迁及基因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1996、2001和2006年1~6月住院的全部CHB和LC-B患者共2?561例。采用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了220例山东籍CHB和LC-B患者的基因型。结果HBeAg阴性LC-B比例(50.0%)高于CHB(23.8%),P=0.000。HBeAg阴性LC-B构成比由1996年的46.1%上升至2006年的54.4%,P=0.047。山东地区HBeAg阴性CHB和LC-B的C、B/C基因型分别为94.7%、5.3%和90.0%、10.0%,与HBeAg阳性患者无差异;未见B和其他基因型。结论山东地区住院患者中,CHB仍以HBeAg阳性为主;近年来,LC-B中HBeAg阴性患者超过50%。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均以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在HBeAg阴性患者中,未见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病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对400例肝硬化患者和416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和数字符号试验(SDT)。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NCT异常率为38.0%,SDT异常率为41.8%,二项均异常为29.3%,至少有一项异常(即MHE发病率)为51.0%。MHE发病率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无关,但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A级肝硬化患者MHE发病率为39.8%,B级发病率为54.4%,C级发病率为72.4%。三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患者的MHE发病率为7.2%,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1)。结论 肝硬化MHE发病率为51.0%,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的7.2%。MHE发病率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相关,与性别、年龄、病因、吸烟无关。  相似文献   

17.
Ma H  Guo F  Wei L  Sun Y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32-1835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方法观察2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个月(3~47个月),对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所观察人群中,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多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BeAg阴性患者的中位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位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及HBVDNA〉10^5拷贝/ml患者比例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HBeAg阴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出血及肝癌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而出现1~2个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在HBeAg阳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结论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其生化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HBVDNA载量等均低于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三组:其中A级36例,B级34例,C级24例)和30例健康成年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检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不断加重,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逐步增宽,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步下降,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逐渐增加.结论 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血流速度是临床检测肝功能损害程度和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1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前瞻性的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检查,得卅间接反映肝组织硬度的剪切波速度,以病理组织学的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为金标准,评估剪切波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的关系。结果剪切波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r=0.812,P〈0.001)。除纤维化S0与S1、S1与S2组间剪切波速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外,余不同纤维化分期各组间的剪切波速度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波速度预测肝纤维化1期及以上、2期及以上、3期及以上、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1、0.961、0.969和0.908。剪切波速度与炎症分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476,P〈0.001)。当剪切波速度取1.35m/s时,预测1级及以上炎症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P〈0.001),敏感性77.7%,特异性80.0%。结论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可以用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分期,并可初步用于炎症程度的分级,为临床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以及疗效预后的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重组干扰素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评估干扰素 (IFN) 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临床研究共入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例 2 89例 ,其中试验组 1 53例 ,对照组 1 36例。分为肝活检组和非肝活检组 2部分。所有患者均接受慢性肝炎常规治疗 ,试验组同时接受rhIFN γ注射 ,对照组不使用IFN γ。IFN γ治疗方案 :1 0 0万IU/支 ,肌注 ,9个月为一疗程。前 3个月每日一次 ,每次 1支 ,后 6个月隔日 1次 ,每次 1支 ,停药后观察 3个月。观察指标包括组织学、血清学、影像学及症状体征等。疗效判定标准 :肝活检组以治疗前后组织学改变为主要依据 ,采用半定量计分标准评价 ;非肝活检组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为主要依据。结果 肝活检组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63 %(其中显效率为 2 7 8%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2 4 1 % (显效率为 1 3 8% )。非肝活检组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67 7% (其中显效率为 2 2 2 %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1 4 0 % (显效率为 5 6 % )。综合比较IFN 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66 % (其中显效率为 2 4 2 %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1 6 2 % (显效率为 7 4% ) ,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 )。临床研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IFN 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