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终质量浓度20、100、500μg/L),于8、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EGF 3组HSC-T6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 h(1.46±0.16、2.12±0.20、2.78±0.32)、24 h(1.32±0.13、1.87±0.17、2.43±0.26)、48 h(1.03±0.10、1.51±0.13、2.03±0.20)、72 h(0.77±0.09、1.17±0.10、1.66±0.12)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200、20、2 μg/L三种浓度的hALR,于8、24、48、72 h四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肝星状细胞有c-jun的明显表达;不同浓度的hALR 3组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 h四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μg/L组为对照组的60%-64%,20μg/L组为对照组的41%-43%,200 μg/L组为对照组的29%-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ALR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LIF)对人早孕滋养层细胞着床相关分子原癌基因c-jun、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环节。方法将人早孕滋养层细胞培养于DMEM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LIF(1、10和100 ng)作用1 h后,分别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结果正常培养的人早孕滋养层细胞有一定水平的c-jun、c-fos基因表达;LIF对人早孕滋养层细胞c-jun、c-fos的表达均有上调作用,c-jun、c-fos mRNA水平增加1.5~3倍,并且调节呈剂量依赖性。结论LIF可能通过调节滋养层细胞原癌基因c-jun和c-fos表达而影响胚胎的植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氧时血管内皮细胞Rho激酶信号通路活化与通透性的关系. 方法 (1)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VE细胞接种于6孔板Transwell小室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未行缺氧处理)及缺氧1、2、3、6、12h组(分别缺氧处理相应时间),每组5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Rho激酶Ⅰ、Ⅱ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靶亚单位1(MYPT1)、磷酸化MYPT1( p-MYPT1)、肌球蛋白轻链(MLC)、p-MLC的蛋白表达,计算p-MYPT1/MYPT1、p-MLC/MLC比值.(2)将VE细胞接种于24孔板Transwell小室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未行缺氧处理)与缺氧6h组(缺氧处理6h),每组5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单层细胞通透性.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wman-Keuls法. 结果 (1)对照组及缺氧1、2、3、6、12h组细胞Rho激酶Ⅰ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3±0.14及0.36±0.08、1.25 ±0.21、1.98±0.16、1.49 ±0.38、0.79±0.24(F=36.52.P <0.01),其中缺氧2、3、6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各组细胞Rho激酶Ⅱ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7.84,P<0.01),其中缺氧2h组为1.33±0.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0.04(P<0.01).对照组及缺氧1、2、3、6、12h组细胞p-MYPT1/MYPT1比值分别为0.62±0.13及0.62±0.11、0.65 ±0.10、1.06±0.23、1.37 ±0.16、1.91±0.32(F=37.41,P<0.01),其中缺氧3、6、12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对照组及缺氧1、2、3、6、12h组细胞p-MLC/MLC比值分别为0.72 ±0.19及0.83 ±0.17、0.91±0.15、1.39 ±0.16、2.02±0.15、0.90±0.25(F=36.92,P<0.01),其中缺氧3、6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2)缺氧6h组单层细胞通透性为36.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1(t=7.30,P<0.01). 结论 Rho激酶信号通路活化可能参与了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CD40和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及调节机制。 方法 分离及培养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5 mg/L)组、BAY11-7085(NF-κB抑制剂)组(5 μmol/L预刺激3 h后加入LPS作用3 h)、不同浓度罗格列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蛋白激活性受体γ配体)组(10、20 μmol/L分别预处理3 h再加入LPS 5 mg/L)、GW966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蛋白激活性受体γ拮抗剂)预处理组(预处理3 h后加入罗格列酮10 μmol/L,3 h后再加入LPS 5 mg/L)和溶媒对照组。加入LPS后 1 h收集细胞检测核因子κB(NF-κB) p65水平;3 h收集细胞分别检测CD40和ICAM-1基因表达;24 h收集细胞分别检测CD40和ICAM-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基因表达;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蛋白表达及核因子磷酸化。 结果 (1)常规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表达基础量CD40和ICAM-1,LPS显著上调其表达(P < 0.05);LPS作用1 h时腹膜间皮细胞磷酸化NF-κB p65活化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0±0.17比0.55±0.06,P < 0.05)。(2)NF-κB抑制剂BAY11-7085预处理后LPS诱导的磷酸化NF-κB p65水平、CD40 和ICAM-1表达显著低于LPS组(0.22±0.11比1.10±0.17,P < 0.01;0.34±0.02 比 0.50±0.06,P < 0.05;0.35±0.16 比0.74±0.03,P < 0.05)。(3)罗格列酮预处理后,LPS诱导的磷酸化NF-κB p65水平、CD40以及ICAM-1蛋白表达亦显著低于LPS组(0.77±0.08比0.90±0.10,P < 0.01;0.79±0.16 比0.99±0.06,P < 0.05;0.83±0.20比1.22±0.13,P < 0.05)。GW9662和罗格列酮联合预处理后,LPS诱导的磷酸化NF-κB p65水平与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40和ICAM-1表达显著高于罗格列酮预处理组(0.95±0.19比0.79±0.16;1.04±0.24比0.83±0.20,均P < 0.05)。 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节LP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表达CD40和ICAM-1。罗格列酮通过 NF-κB途径下调CD40和ICAM-1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将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分为4组,分别采用0、10、50、100μmol/L黄芩素处理0、24、36和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黏着斑激酶(FAK)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标记蛋白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0、10、50和100μmol/L黄芩素组细胞采用黄芩素处理48 h后吸光度(A)值分别为2.47±0.21、2.07±0.17、1.71±0.20和1.30±0.12。4组细胞处理48 h后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9,P<0.05)。0、10、50和100μmol/L黄芩素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85.21±7.09)%、(72.19±6.25)%、(43.19±5.10)%和(25.10±3.81)%。4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9,P<0.05)。0、10、50和100μmol/L黄芩素组细胞Ki-67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4±0.14、0.71±0.10、0.53±0.10和0.30±0.09。0、10、50和100μmol/L黄芩素组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1、0.82±0.12、0.64±0.09和0.29±0.09。4组细胞Ki-67和FA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10,P<0.05;F=4.928,P<0.05)。0、10、50和100μmol/L黄芩素组细胞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分别为1.28±0.15、0.97±0.13、0.64±0.12和0.33±0.10。0、10、50和100μmol/L黄芩素组细胞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09、1.32±0.14、1.89±0.23和2.17±0.16。4组细胞Vimentin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1,P<0.05;F=3.951,P<0.05)。结论黄芩素可显著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bax基因表达变化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0/μmol/L Gen作用肝癌HepG2细胞72 h为对照组,以不同浓度(20、40、60及80μmol/L)Gen为浓度依赖性实验;以60μmol/L Ge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0 h为对照组,60μmol/L Gen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相(6、12、24、48及72 h)为时间依赖性实验;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含量;RT-PCR分析bax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20、40、60及80 μmol/L)的Ge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72 h后,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7.7±1.3)、(11.2±0.9)、(4.9±0.5)、(4.8±0.3)pmol/106 cells vs (29.4±0.5)pmol/106 cells],P<0.01;bax mRNA表达(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26±0.02、0.33±0.05、0.35±0.06、0.38±0.05 vs 0.09±0.01),P<0.01;细胞凋亡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0.1±0.9)%、(18.7±1.6)%、(28.7±2.5)%、(27.9±2.0)% vs(2.6±0.1)%],P<0.01.60μmol/L Ga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相(6、12、24、48及72 h)后,各时相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2.6±0.9)、(12.0±1.4)、(7.5±0.8)、(5.6±0.5)、(4.3±0.6)pmol/106 cells vs(29.2±0.6)pmol/106 cells],P<0.01;12 h后bax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0.25±0.06、0.29±0.02、0.30±0.02、0.35±0.04 vs 0.09±0.01),P<0.01;24 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0.5)%、(20.5±2.0)%、(30.7±1.6)% vs(2.6±0.1)%],P<0.01.结论 Gen能减少 IP3生成,上调bax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2.80±0.36、2.52±0.32,而空白对照组为2.13 ±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1.66±0.23、2.04±0.30,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红花可增强HSC-T6细胞MMP3的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VEGF ASODN,按不同浓度转染骨肉瘤OS-732细胞,设正义(SODN)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细胞生长状态,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I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SODN、对照组比较,ASODN组细胞中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5),IR(分别为10μmol/L组34.21%,20μmol/L组39.50%)显著增高(P< 0.05),上述效应呈浓度依赖性;镜下观察ASODN转染细胞代谢衰退,当转染浓度至20μmol/L时,其凋亡率AI值(18.25±0.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0.28)%和SODN组[(6.41±0.10)%, P<0.01]。结论ASODN能够特异性封闭骨肉瘤细胞VEGF基因表达;并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FRH-0201的作用.方法 脂质体介导survivin ASODN转染肝门部胆管癌细胞FRH-0201;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survivin反义寡核昔酸作用后肝门部胆管癌细胞FRH-0201 surviv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组显著下降(mRNA:0.51±0.03 vs 0.82±0.02,P<0.05;蛋白:1.82±0.16 vs 3.08±0.27,P<0.05),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增高(11.50±1.49%vs 0.39±0.08%,P<0.05).结论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