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的现状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治疗多发性硬化(MS)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40例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丙种球蛋白治疗组(n=20)和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组(n=20),观察两组治疗前后EDS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治疗第7天的残疾状态扩展评分(exte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复发率分别为(3.1±1.1)分、(20.1±9.6)d、10.0%,均明显优于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组[分别为(4.4±1.9)分、(31.6±17.2)d、30%](均P<0.05)。结论急性期MS患者静脉点滴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其中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更明显,可作为急性发作期MS患者的首选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孤立病灶的脱髓鞘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发 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relapsing remittingmultiplesclerosis,RRMS)活动期可采用激素治疗 ,缓解期和继发进展期也有干扰素 β(interferon β)、glatirame和米妥蒽醌等免疫抑制疗法 ,但尚无充足证据表明它们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和功能缺损的发生。当患者已经有两次临床发作符合MS诊断标准时 ,就已经存在了部分不可逆性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 ,在第一次脱髓鞘发作时为数相当的患者就存在了MS样改变 ,且随访发现超过半数的患者将在未来 5~ 10年发展成临床确诊的MS(clinicallydefiniteMS ,CDMS)。目前将临床上只有一次发作和一个部位…  相似文献   

4.
复发缓解型是多发性硬化 (MS)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反复发作和疾病进展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我们观察MS发病 5年的情况。资料和方法 :1 988~ 1 997年首次发病 ,在我科就诊的MS患者 47例 ,其中男 1 9例 ,女 2 8例 ,均符合Poser等提出的复发缓解型MS诊断标准。除外标准为 :(1 )诊断为MS临床可能或可疑者 ,(2 )距首次发病时间不足 5年者 ,(3)发病 5年后失随访者。根据病历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残疾的标准 :排除任何与复发有关的神经功能缺损后 ,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受损不可逆持续至少 3个月 ,用Barth…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多发性硬化的长期病程?目前有针对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与进展一复发型多发硬化症的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近年研究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醋酸格拉默(GA)和干扰素β(主要是干扰素β‐1a和干扰素β‐1b)作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 S )的一线药物,二者的药理作用机制,降低RRM S患者的复发率,延缓残疾积累,不良反应及成本效用等均有明显不同。本文将通过对比以上差异,对比性地评价二者治疗RRM S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复发或加重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性硬化 ( MS)有缓解、复发或加重的临床特点 ,但引起的因素及其机制十分复杂。本文总结了我科自 1991年至今收治的 MS5 7例 ,对其复发或加重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1 临床资料1.1  MS复发或加重的诊断标准  MS再次发作 ,按照MS残疾状态量表 DDS评分 [1 ] 相差 2分以上 ,或出现新的病灶 ( CT、MRI证实 )、新的体征 ,即诊断 MS复发或加重。1.2 一般资料 男 2 6例 ,女 3 1例 ,年龄 15~ 5 2岁 ,平均 3 6.8岁 ,均为汉族。经外院诊治后再次住本院 3 7例 ,本院门诊诊治后又再次住院 2 0例。1.3 复发或加重因素分析  MS复发或加…  相似文献   

8.
参照Poser诊断标准.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问经临床、头部和脊髓MRI、脑脊液IgG合成率和VEP检查后,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53例患者.经5年临床和MRI随访.有36例符合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确诊和实验室支持诊断标准,现将病情演变及诊断经过进行分析.以探讨复发-缓解型MS的早期诊断,为预防复发、控制病情进展提供治疗方面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与激素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国内有关包括IVIG与激素治疗GBS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4.2.1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IVIG组共计384例,激素组441例:(1)IVIG与激素治疗GBS的有效率合并检验分析,结果为Z=5.41,P〈0.00001,0R=4.48,95%可信区间(CI)为(2.60,7.72);(2)IVIG与激素治疗GBS的治愈率合并检验分析结果Z=8.40,P〈0.00001,OR=4.56,95%CI(3.20,6.50);(3)IVIG与激素治疗GBS的起效时间比较,评价研究发现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检验,结果为:Z=17.47,P〈0.00001,WMD=-4.0,95%CI(-4.45,-3.55)。结论IVIG治疗GBS总有效率、治愈率明显优于激素,起效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应用IVIG进行治疗。但IVIG价格昂贵,面对那些不能负担昂贵治疗费用或不能耐受IVIG的患者,激素仍是一个有价值的治疗选择;目前国内IVIG与激素治疗GBS这一领域仍缺乏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皮质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和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病灶只存在于脑白质,大多数临床病理研究也一直集中在脑白质的多发炎性病灶,因为它们似乎解释了大多数早期复发缓解型MS的特征性病程[1]。但是,单纯用局灶白质病损不能解释以下现象:复发缓解型M  相似文献   

11.
通过磁共振和形态学研究发现 ,不断积累的轴索损伤是大多数多发性硬化 ( 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进行性功能丧失的病理基础 ,而炎症和慢性脱髓鞘病变可能是轴索横断的原因 ,故将 MS看成一种炎性神经变性疾病的观点对其临床治疗、患者监护以及未来治疗方案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60例复发型多发性硬化住院病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60例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病人,男21例,女39例,年龄7~58岁。复发年龄21~40岁最多(71.66%),复发时间2月份最多(9例)。复发的诱发因素以感冒发热最多(15例)。复发以视神经(22例)和脊髓(36例)病变多见。做头颅或脊髓CT27例,异常13例(其中脑实质多发低密度灶12例),做头颅或脊髓MRI9例,异常8例(其中脑实质内病灶5例,脊髓内病灶3例),脑干诱发电位39例,异常37例。脑脊液中蛋白增高(0.05~0.96g/L)14例。本组病人本次住院的复发次数平均为2.1±1.3次,与上次发病间隔月数平均为3.45±4.51个月。讨论了临床特点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多发性硬化(MS)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5-09我院90例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5例行单纯甲泼尼龙治疗方案,观察组45例行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障碍(EDSS)评分分别为(2.78±0.44)分和(1.97±0.23)分,对照组分别为(4.12±0.70)分和(3.16±0.5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在我国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现就我院首次诊治的42例MS患者资料进行初步临床分析。临床资料搜集2000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MS患者42例,其中女性30人,男性12人,女性与男性比例为5:2;发病年龄17~62岁,平均36.54±10.19岁;发病1周内达高峰的3例,1周~1个月达高峰的8例,超过一个月达高峰者31例。复发-缓解型(Relapsing-Remitting MS,RRMS)11例,原发进展型(Pir-mary-Progressive MS,PPMS)23例,继发进展型(Secondary-Pro-gressive MS,SPMS)1例,进展复发型(Progressive-Relapsing MS,PRMS)2例,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5例。大多数患者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19/42(45.24%),肠道感染13/42(30.95%)。MS诊断采用2005年版Po-rald标准;NMO采用2006版wingerchuck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总结伴显著脑萎缩的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并结合文献初步探讨其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总结两例诊断明确并伴显著脑萎缩的SP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疾病前期复发频繁,分别于患病8年和4年后进展为SPMS,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及认知障碍,患者2伴有癫痫发作。两例患者早期头颅MRI均示侧脑室旁、额顶叶、小脑等处多个斑片状病灶,病灶数目较多,部分位于皮质下,且均在疾病早期即可见脑室扩大、脑沟加深等病理性脑萎缩表现,并随病程进展逐步加重,与临床症候进展趋势一致,后期全脑萎缩尤为显著,其中患者2皮层萎缩更为突出,患者1伴显著脊髓萎缩。结论 MS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脑萎缩,进入SPMS后脑萎缩进展更为显著,且其进行性加重趋势与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进展一致,部分患者进展较快,可伴癫痫发作,临床过程类似神经系统变性病等,应注意甄别。  相似文献   

17.
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 8例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PP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符合Lublin等PPMS诊断标准者纳入此研究。结果 收集了 8例PPMS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 1例 ,女性 7例 ,年龄 32~ 62 ( 39 75± 9 91)岁 ,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中的 8例PPMS患者在不同类型MS构成比例、发病年龄、起病症状、MR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免疫学检查、治疗等方面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是本研究中PPMS女性较多。另外 ,1例在入院前曾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 ,另 1例曾误诊为颅内转移瘤 ,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脱髓鞘病变。结论 PPMS在MS中较为少见 ,应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抑郁症状与疲劳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共80例,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与疾病相关信息;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Ⅱ)评估抑郁症状;采用疲劳影响量表修订版(MFIS)评估疲劳症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BDI-Ⅱ分为(10.43±6.74)分,其中,轻度抑郁11.3%(9/80),中度抑郁11.3%(9/80),重度抑郁1.3%(1/80)。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DI-Ⅱ评分与年龄(β=0.17,95%CI:0.01~0.33)和MFIS分(β=0.14,95%CI:0.06~0.22)正相关,与情感角色(β=-0.05,95%CI:-0.08~-0.01)和精神健康(β=-0.59,95%CI:-0.20~-0.04)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需要重点关注高龄、疲劳程度重及生活质量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影像学等方面对视神经脊髓型(OSMS)和经典MS型(CMS)进行比较。结果117例MS患者中,OSMS型42例(35.9%),CMS型75例(64.1%)。临床表现中,OSMS患者出现肢体无力(88.1%)、感觉缺失(85.7%)、感觉异常(57.1%)、视物模糊(76.2%)、尿便障碍(73.8%)明显多于CMS患者(70.7%、56.0%、20.0%、45.3%及26.7%)(均P<0.05);出现共济失调(7.1%)、复视(0)及构音不清(0)明显少于CMS患者(42.7%、10.7%及16.0%)(P<0.05~0.01)。OSMS患者出现长节段融合性脊髓病变的比例(94.1%)显著多于CMS患者(48.2%)(P<0.01)。脑脊液检查和诱发电位检查结果OSMS组和CM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5年后扩大的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OSMS组(2.42±0.90)显著高于CMS组(1.50±0.88)(P<0.05)。在发病的第1年和第3年,年平均复发次数复发缓解型OSMS[(1.92±1.05)次、(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 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RRMS)患者疲劳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南京梅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RRMS患者共80例,平均年龄(42.5±8.9)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疲劳将患者分为疲劳组(n=39)和非疲劳组(n=41)。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与临床特征资料;采用疲劳影响量表修订版(MFIS)评估患者的疲劳症状,以MFIS分≥38定义为疲劳;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评估抑郁症状;采用临床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估神经系统损伤程度;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健康状况。比较疲劳组和非疲劳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RRMS患者疲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RRMS患者疲劳的发生率为48.8%(39/80),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1,95%CI:0.84~0.99)、躯体健康总评分(OR=0.99,95%CI:0.97~1.00)和精神健康总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