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小儿肺炎患儿血清中G-CSF水平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G-CSF水平与患儿体温、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试验(CRP)及治疗后G-CSF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61例肺炎患儿G-CSF阳性率为62.29%;(2)发烧组G-CSF水平较不发烧组为高;(3)G-CSF阳性者中其白细胞总数89.41%为正常,73.68%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94.44%CRP试验为阴性;(4)感染控制后G-CSF迅速转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测定G-CSF水平对小儿肺炎病因的诊断、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快速、灵敏、可靠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吸附法对14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清中G-CSF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41例正常小儿及50例成人血清相比较,同时观察了G-CSF水平与其性别、出生体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结果显示11例(7.4%)脐血清G-CSF水平低于0.5ng/ml,137例(89%)G-CSF均高于0.5ng/ml,其平均值为3.4ng±0.0  相似文献   

3.
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规律,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患者共70例,入院当天均作血清G-CSF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G-CSF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急性感染患者,G-CSF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62.85%,细菌培养34例阳性,阳性率为48.57%。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G-CSF的阳性率分别为30%、69%、83%。7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者18例(25.7%)。与G-CSF阳性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44例G-CSF阳性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分别为(8.38±3.39)×109/L和(4.12±1.47)×109/L(t=7.61,P<0.001)。结论急性感染患者血清中G-CSF水平显著升高。测定血清G-CSF可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与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查相比,其敏感度、阳性率高,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陈静  李莉 《中国小儿血液》1997,2(5):232-234
20例小儿白血病、肿瘤患儿在强烈化疗后致粒细胞减少时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当其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予皮下注射rhG-CSF2-5μg/kg·日,5-10天,并与12例同期住院病情、病种相似、年龄相当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儿不予rhG-CSF仅给抗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rhG-CSF组白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96例新生儿感染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并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感染急性期IL-8与G-CSF均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对照组与恢复期间无显著差异。此外,中性粒细胞计数与G-CSF存在正相关,而与IL-8无相关性。本文结合提示:IL-8和G-CSF作为炎症介质参与了新生儿感染疾病过程,是反映新生儿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7例(2例非何杰金i淋巴瘤Ⅲ期、3例急淋、1例急粒及1例神经母细胞瘤Ⅳ期)儿童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强烈化疗联用rhG-CSF后,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上升情况。PBSC上升的最明显特点是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上升的幡度平行;WBC的上升幅度与患儿骨髓是否受肿瘤细胞侵犯有关。本文显示CD34^+细胞与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0.87,P〈0.001),提示CD3  相似文献   

7.
基因重组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近年来在临床推广使用的一种造血因子,具有白细胞动员和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及增强其抗菌机能的作用。但rhG-CSF可否促使白血病的复发是患者、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rhG-CSF用后引起外周血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类似于白血病改变。此现象文献报告少,我们使用瑞血新(国产rhG-CSF)后10例儿童呈现此现象,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0例均为我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IN)在婴儿的发病率为1/100 000,高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病由循环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致网状内皮系统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多所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调节造血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分化,提高先天性、周期性及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性粒细胞数。该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增殖试验检测G-CSF水平,以评价其在婴儿AIN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AIN患儿采集血样.AIN的诊断经免疫荧光法和/或凝集试验检测粒细胞特异…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7例(2例非何杰金i淋巴瘤Ⅲ期、3例急淋、1例急粒及1例神经母细胞瘤Ⅳ期)儿童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强烈化疗联用rhG-CSF后,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动员上升情况。PBSC上升的最明显特点是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上升的幡度平行;WBC的上升幅度与患儿骨髓是否受肿瘤细胞侵犯有关。本文显示CD34+细胞与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0.87,P<0.001),提示CD34+细胞可以预测PBSC开始单采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G—CSF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G-CSF在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临床应用,共23例(43例次),并设对照组比较。在2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20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为髓系白血病。结果:骨髓抑制期应用G-CSF组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绝对性(ANC)恢复到ANC〉1×10^9/L及血小板(PLT)恢复到PLT〉100×10^9/L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及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且副反应轻。此结果提示,G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IgG型抗体及其亚群在HC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6例输血后HCV感染患儿的92份急、慢性期血清和32份α干扰素(αIFN)治疗后血清进行抗C22、抗C33C和抗NS5及其亚群的检测。结果表明,急性期抗C22和抗C33C检出率高,分别为98.43%和100.00%;而抗NS5在急性期检出率仅为53.12%,明显低于慢性期(91.67%)和同期抗C22和抗C33C检出率(分别为96.88%和100.00%)。三种抗体IgG亚群在急性期的检出率和抗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慢性期。抗C22IgG1为该抗体的优势亚群;而抗C33C无明显优势亚群;抗NS5IgG1及IgG3至慢性期才显示其优势。66例患儿中,13例接受αIFN治疗,其中5例复发患儿在HCVRNA再次出现时,抗C22IgG1呈现有意义的下降,而抗C22总水平并无明显变化,而接受αIFN治疗4例有效和另4例无效患儿无类似变化。提示抗C22和抗C33C是诊断急性HCV感染的敏感指标;抗C22IgG1可能有助于评价αIFN治疗HCV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转和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了30例VMC、14例DCM患儿血浆中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运载蛋白(ANT)抗体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结果VMC和DCM患儿抗ANT抗体和GM-CSF的阳性率分别为73%和57%,而25例正常健康儿分别为0和12%(P均<0.01),且抗ANT抗体与GM-CSF的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4091,P<0.05)。结论小儿VMC和DCM的发病与心肌的自身免疫损伤有关,抗ANT抗体和GM-CSF均参与了这一过程。抗ANT抗体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一种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找到脐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产生的部位,为脐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G-CSFELISA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分别测定了48例妊娠37~38周健康孕妇静脉血清和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清和49例脐动脉血清G-CSF阳性率和含量。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33%、74%和816%,并测定了37例阳性脐静脉血中G-CSF的含量,结果S/N最高1994,最低21,x±s为59±395。经统计学处理,脐静脉血和孕妇静脉血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RID)法测得51例正常足月儿脐静脉血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结论:测得结果显示,脐血中G-CSF主要来源于脐静脉的胎盘中。推测胎盘的某些细胞具有产生G-CSF的功能。脐血中含有高水平的IgG。  相似文献   

14.
快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快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比较不同病毒学试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77例急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CSF)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CSF和血清标本中HS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结果CSF中HSV特异性DNA、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3/177)、10%(1/100)和470%(47/100),血清HSVIgM、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6/48)、72.9%(51/70)(因为标本量不足或缺如,未能对全部病例进行抗体检测);3例患儿确诊为HSE。结论用套式PCR检测CSF诊断HSE较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短程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 佐治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期的疗效。方法 将45 例急性白血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rhG- CSF,短程应用,共计3 d。结果 治疗组骨髓抑制期恢复时间(7.7 ±1 .22 d) ,较对照组(10 .7 ±4 .56 d) 显著缩短( P< 0.05),继发感染发生率(60 .8 %)与对照组(66 .7 %) 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但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4.37 ±5 .61 d) 较对照组(7 .08 ±3.61 d) 明显缩短(P<0 .05),成分输血量( 均值340 ml) 较对照组(均值540 ml)显著减少( P<0 .01),缓解率及缓解后无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rhG- CSF短程应用佐治急性白血病对强化疗后缓解骨髓抑制,顺利完成强化疗方案,疗效肯定,费用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与血脂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风湿热(RF)和风湿性心脏病(RHD)患儿53例,正常对照81例,均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RF/RHD组的TC、TG、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相对危险度为对照组的3.15~5.78倍;TC、TG、HDL-C血清值与相对危险度呈反比。提示血中保持一定的TC、TG和HDL-C浓度水平,对于预防RF/RHD的发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首次检测并发现30例GBS患儿血清GS-Ab阳性率为26.7%,其他神经疾病(ODN)组阳性率为2.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9.687,P<0.001);GBS患血清E-Ab阳性率36.7%,OND组阳性率9.3%,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11例GBS患儿血清E-Ab阳性者中,有GS-Ab阳性8例(72.7%),E-Ab平均滴度为1:21.9,GS-Ab平均滴度为1:17.5。11例G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CSF)中内皮素-1(ET-1)水平与脑实质CT值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对32例HIE患儿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SF中ET-1水平;采用GE-2000型CT扫描机单纯头颅平扫,在CT诊断分度的同时测定脑实质CT值。结果CSF中ET-1水平HIE中、重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组又显著高于轻度组,轻度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脑实质CT值HIE患儿轻、中、重度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CSF中ET-1水平与脑实质CT值之间呈负相关,其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结论CSF中ET-1水平与脑实质CT值的测定对HIE病情分度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ET-1检测更加简便、快速,既有利于研究HIE的发病机制,又可为评价HIE脑损伤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再障发病机制中各种造血生长因子(HGFs)对其造血干细胞的影响,了解各种HGFs对造血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具体作用相互间的协同作用,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短期培养及长期液体培养的方法,观察HGFs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3(IL-3)、IL-6、干扰细胞因子(SC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HGFs不同组合方式对再障碍患  相似文献   

20.
母乳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感染,但机制不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使粒细胞发挥有益作用,增进机体抗菌防御功能的细胞活素。该研究目的是验证健康母乳中G-CSF的存在,并在胎儿及新生儿肠绒毛中验证其受体的存在。 方法 对126例哺乳妇女的乳样以酶联免疫法测定G-CSF,根据生产时孕龄、取样时产后天数(产后2天内比2天后)、羊膜腔内有无感染分析其浓度。用逆转录(RT)-PCR技术在胎儿及新生儿肠绒毛中检测G-CSF mRAN,并用原位RT-PCR技术予以定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CSF蛋白和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