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同时行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伴脑积水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早期同时行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的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伴脑积水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总结.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在伤后38~ 80 d,术后并发分流管腹腔端阻塞2例,颅内感染1例;术后1个月症状明显改善36例(80%);脑室不同程度缩小34例(76%).出院时GOS评定:良好8例,中残19例,重残13例,长期昏迷5例,其中恢复较好(良好/中残)27例(60%),较术前有明显提高(x2 =23.47,P<0.01). 结论 早期、同时行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伴脑积水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探讨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在救治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 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脑梗死面积变化;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d内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33%(P<0.05);治疗组的中残/良好率为42%,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5).结论 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效果显著,对降低伤残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75例重型颅脑损伤( SCCI)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术(改良组,37例)及标准切口大骨瓣减压术(标准组,38例)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改良组良好,轻残率较标准组提高,重残率下降,治疗更个体化,而且同样能达到充分显露病灶和有效减压的目的,建议基层医院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21~42岁;平均(32.15±7.2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n=37)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n=3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2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植物生存、重中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GO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OS为(12.16±2.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彭军  杨柏林  余超  王欢  徐其明 《武警医学》2016,27(7):658-660
 目的 探讨对冲性硬膜下血肿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5至2015-05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大骨瓣开颅减压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大骨瓣开颅减压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率39.53%、术后切口疝发生率11.63%均显著地低于常规组的67.44%、34.88%(P<0.05),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脑中线恢复率72.09%显著地高于常规组的46.51%(P<0.05);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发生率、术中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7天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显著地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冲性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于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具有显著地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救治516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516例,其中单纯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56例,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138例,硬膜外血肿122例,硬膜下血肿126例,弥漫性脑肿胀4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其他8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常规骨窗骨瓣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预后判断。结果 本组行单纯性挫裂伤和(或)血肿清除术170例,同时行常规颞肌下减压79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194例,其他术式73例,伤后3~6个月恢复良好304例(58.9%),中残66例(12.8%),重残72例(13.9%),植物生存12例(2.3%),死亡62例(12.0%)。结论 颅脑损伤的手术是急性颅脑损伤救治工作的重点,在颅脑损伤手术救治原治的前提下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并比较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患者随机分为2组,52例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为改良组;63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标准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  相似文献   

8.
王永刚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32-1233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配合中医药的疗效。方法: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治疗62例;B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常规治疗34例。术后均配合中医药治疗。根据预后评分(GOS)评价病人预后。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各月。A组恢复率为60%,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重残率7%,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1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恢复良好率;术后中医参与治疗,使意识恢复加快,并发症减少。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中医药参与的联合治疗,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重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占位性损伤术后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4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历,筛查第一次手术清除脑挫裂伤或硬膜下血肿等占位性损伤术后保留骨瓣但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析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原因。结果 41例术后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其中术后局部脑水肿和进展性出血34例,术区新发血肿6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结论有占位效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有14.4%的患者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对大多数没有术中脑膨出的患者保留骨瓣是安全的,但对于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伤后早期低血压和初始颅内压35mm Hg的患者可能需要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10.
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额颞部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认为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有效方法,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具有皮瓣设计更合理,减少了外减压的盲目性,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43.3%,病死率为2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休克、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损伤程度、入院时间与术后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相关因素,其中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保护性因素,其余7项为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受伤程度、GCS评分等与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的手术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67例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患者按原发损伤类型分组并接受手术治疗,于术后半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全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35例。其中,硬膜外血肿组预后最好,弥漫性脑肿胀组最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与脑原发损伤类型密切相关,硬膜外血肿所致的晚期脑疝应积极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较佳;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所致晚期脑疝手术意义不大;部分脑挫伤和(或)硬膜下血肿导致的晚期脑疝患者经手术治疗仍能够挽救生命。另外,快速准确的术前诊断、恰当的术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防治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54例行急性硬膜下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的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瞳孔变化、环池状态、中线移位、合并伤、围术期血压、大脑浅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含量、脱水剂使用情况及围术期出入量13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等7个指标与动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合并伤等三个指标与静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可能为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可能为静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是颅脑创伤继发动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是独立危险因素;大脑浅静脉损伤、D-二聚体含量及合并伤是颅脑创伤继发静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大脑浅静脉损伤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改良氧利用率(BMO_2UC)、动静脉血乳差值(VALa)检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4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重型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59例(轻中型组)。重型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9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坠落伤13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5例,多发血肿9例,脑实质内血肿10例,脑疝7例,颅底骨折4例。轻中型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9.0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坠落伤28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10例,多发血肿12例,脑实质内血肿21例,脑疝9例,颅底骨折7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BMO_2UC和VALa水平,并分析BMO_2UC和VALa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21±0.07)%和(-0.18±0.08)mmol/L,明显低于轻中型组患者(P0.05);94例入院时GCS评分为(8.10±2.6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与BMO_2UC和VALa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511,P0.05);94例患者死亡26例,病死率为27.66%。死亡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15±0.06)%和(-0.11±0.07)mmol/L,明显低于未死亡患者(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MO_2UC和VALa明显降低,BMO_2UC和VALa在一定程度可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并在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同侧脑室颞角开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85例(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90例(B组),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70例(C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瞳孔大小、CT表现、血压、动脉血氧分压、血糖等临床资料和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分级,比较A、B、C三组之间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存活者6个月后GOS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分别是23.5%、20.0%、20.0%,GOS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的比率分别是50.6%、47.8%、40.0%,A、B、C三组的死亡率分别是25.9%、32.2%、40.0%。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经Ridit分析显示:F=3.37,P=0.03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优于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和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但没有明显提高6个月后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80例成人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发生脑梗死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580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脑梗死者32例,发生率5.5%;高龄、GCS〈8分、脑疝、低血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及活血药物的使用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成人颅脑损伤后脑梗死发生率高,高龄、GCS〈8分、脑疝、低血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及活血药物的使用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创伤性脑内血肿的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13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全组均行CT扫描。GCS3-14,平均9.5,其中对89例(64.49%)行开颅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并给予亚低温及对症治疗。结果 按GOS评价,恢复良好80例(57.97%),中残27例(19.56%),重残12例(8.7%),死亡19例(13.77%)。结论 对合并创伤发性脑内血肿颅脑伤伤员的治疗应根据血肿大小、部位和伤情选择治疗方法,其中血肿部位对伤员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