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皮内埋针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穴位皮内埋针治疗偏头痛山东省临沂农校医务室(276003)刘兰瑛崔振远关键词偏头痛太阳头维皮内埋针偏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皮内埋针治疗偏头痛37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  相似文献   

2.
皮内揿针治疗肋骨软骨炎:压痛点(或局部肿大处)明显的地方先用Iw碘酒消毒,然后用75op酒精消毒。取图钉型皮内撤针,用镊子夹住5!一圈,将针尖对准压痛点刺入,使环状针柄平稳地留置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一星湖。三天后随访。观察12例,浙针固定3天者痊愈4...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皮内针刺激穴位解除肛肠科腰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肛肠疾病手术后出现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埋置皮内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心理放松、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等诱导排尿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皮内针刺激穴位解除腰麻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图钉型和麦粒型的两种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它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临床上对需作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可采用本法。皮内针使用时,皮肤平坦、屈伸度不大的部位,如背部,可用麦粒型皮内针,进针的方向与经脉形成十字交叉,在特殊情况下,可向心性或离心性进针:皮肤屈伸度较大的部位可用图钉型皮内针。  相似文献   

5.
皮内针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内针治疗过敏性鼻炎:主穴取肺俞(双)、风门(双);配穴取孔最(双)。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以左手拇、食二指将准备埋针之穴处的皮肤绷紧,右手持皮内针,针尖对准穴位,向下(孔最穴向上)平行刺入皮内,以不痛舒适为宜,然后以3x3cm胶布固定。3~7...  相似文献   

6.
皮内针疗法是将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皮内针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临证隅得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探讨如何以最小的痛苦以获取最大的疗效,本文论述了皮内针疗法的特点,各种操作方法,应用范围,机理探讨及皮内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从而进一步推广皮内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耳垂前皮内针埋藏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耳垂前皮内针埋藏治疗面肌痉挛341000江西省赣州地区人民医院郭昌仁一般资料:15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11例;不明原因者6例,继发于面神经麻痹后遗症者9例。治疗方法:选择耳垂前,取图针式皮内针1~9颗,分2类形状进行埋藏。1类按1~9颗数字排列,即...  相似文献   

9.
正皮内针是将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皮内针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笔者将皮内针治疗头面部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皮内针的规格及特点临床常用皮内针类型有:(1)麦粒型皮内针,一般为(0.18~0.22)mm×(5~7)mm,针柄形似麦粒,针身与针柄呈一直线,多适用于皮肉较为丰富的腧穴,如背部、四肢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内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皮内针12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治疗,留针12h;皮内针24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治疗,留针24h。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统计改良吞咽能力评价量表(MMASA)评分,检测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低于皮内针12h组(P0.05)。治疗后,3组MMAS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高于皮内针12h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均高于皮内针12h组(P0.05)。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90.0%(27/30)、93.3%(28/30),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在临床诊疗时,以留针24h效果较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电针配合皮内针治疗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32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皮内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电针配合皮内针组(治疗组)及单纯电针组(对照组),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RI)进行量化计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RI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配合皮内针治疗本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讨从中医心胆论治应用皮内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效果。 方法:选取高州市中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68 例 TMD 患者,随机分成 3 组,即皮内针治疗组(23 例)、假针刺对照组(23 例)与药 物对照组(22 例),比较各组经 10 d 治疗的效果及复发、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皮内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62 %) 高于假针刺对照组(43.48 %)和药物对照组(7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的紊乱指数、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皮内针治疗组的紊乱指数、VAS 评分均低于假针刺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 1 个月、2 个月,各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 访 3 个月,皮内针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假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患者治疗期 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从心胆论治的皮内针治疗 TMD 的效果满意,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并且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皮内针治疗不寐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3年10月~2006年6月,运用皮内针疗法治疗失眠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运用针刺治疗皮肤病,《灵枢》中早有论述:“痒者,阳也,浅刺之”。本人运用皮内针浅刺的方法,治疗多种局限性皮肤病,取得一定疗效。一、治疗方法:在皮损边缘四周各刺入皮内针一枚,针尖方向指向皮损中心。如皮损范围较大,可在皮损正中再加刺皮内针一枚。外用胶布覆盖固定。皮内针留置时向的  相似文献   

15.
向开维  崔瑾  彭科志 《四川中医》2008,26(2):107-109
目的:观察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例LDH患者分为皮内针组、推拿组、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每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检测皮内针组、推拿组、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亮脑腓肽(LEK)、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推拿组较皮内针组临床疗效显著(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较推拿组临床疗效显著(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较皮内针组临床疗效显著(P<0.01).推拿组治疗后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皮内针组(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后患者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推拿组(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后患者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皮内针组(P<0.01).结论:单纯推拿或单纯皮内针对LDH有一定疗效,单纯推拿治疗LDH的疗效优于单纯皮内针,但两者综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或单纯皮内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其机制可能与皮内针配合推拿能升高患者血清LEK的含量,降低患者血清中PGE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图钉型和麦粒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1])。具体来说,其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皮内针法由《灵枢·官针》篇中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  相似文献   

17.
皮内埋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红玲 《新中医》1997,29(5):26-26,23
皮内埋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潘红玲*主题词肌痉挛/穴位疗法面神经疾病埋针阿是穴笔者近年来采用皮内埋针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病...  相似文献   

18.
皮内针疗法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临床上对于须作浅层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多采用此法,皮内针可分为锨钉与颗粒式两种。耳针治疗常用前者,笔者使用的是颗粒状皮内针。由于皮内针疗法的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同时治疗范围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本次研究分六组进行实验:一组,对各种疾病的皮内针治疗。二组:皮内针治疗以失眠为主诉的胰腺炎。三组:施行樱桃状血管瘤皮内针治疗前后检测17-OHCS,17-KS.四组:对樱桃状血管瘤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五组:组织儿茶酚胺定量。六组:施行樱桃状血管瘤皮内针治疗前后检测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TXB_216-Keto,  相似文献   

20.
皮内针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红玲  许天兵 《河北中医》2002,24(6):452-453
皮内针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 ,又称埋针法。《灵枢·官针》载 :“浮刺者 ,傍入而浮之 ,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此是斜针浅刺的一种方法。近代皮内针疗法就是该刺法的演变。这种方法能给皮部以弱而持久的刺激 ,从而调整脏腑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