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四肢骨折内固定物钢板螺丝钉断裂的原因,提高四肢骨折内固定质量,回顾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四肢骨折钢板螺丝钉断裂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钢板断裂的原因是钢板略短、再次外伤、早期完全负重、劳动。因此,术后合理使用内固定物,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是防止内固定断裂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23例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发生于四肢长骨包括股骨、胫腓骨、肱骨,其中1例合并腰椎骨折,骨折内固定手术使用髓内钉或钢板螺丝系统固定材料.采用原固定物取出,重新复位固定处理,并对骨折内固定物的断裂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3例平均随访14个月,均骨性愈合,未再发生内固定物材料松动断裂.结论 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及加压固定,内固定物应用不当,未及时治疗骨不连,术后不适当的功能锻炼,过早负重等,是造成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在四肢部分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肢骨折多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骨折愈合后需将内固定钢板螺钉取出,特别是可在皮下扪及的内固定钢板螺钉。传统内固定物取出方法是在硬脊膜外麻醉下或臂丛麻醉下,取原手术切口,逐层进入钢板部位取出内固定钢板及螺钉。2000-2004年,我院对55例四肢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病人,采用小切口取出钢板及螺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3-1997年,治疗45例四肢长骨干粉碎骨折,均采用髓内钢针内固定+钢丝环扎 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分析,发现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的,骨不连和延迟愈合发生率高达82.2%,为此,四肢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时,内固定物选择要适合,上下骨折段必须要牢靠固定,环扎碎骨折片最好采用可吸收线,骨折断端处软组织必须 严密包扎缝合,以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的作用因素.方法 对1999年9月-2010年12月15例发生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钢板断裂7例,螺钉松动钢板翘起3例,髓内针断裂2例,弯曲1例,横锁钉断裂2例,下肢腓骨关节螺钉断裂1例.发生内固定物断裂与内固定物本身局限性、内固定物选择、操作技术、手术后过早负重、患者自身原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结论 内固定物的选择及操作技术可直接影响四肢骨折的愈合,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3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共收住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42例,通过总结发现虽然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技术在不断改进发展,内固定治疗骨折的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固定过程中对骨质血运破坏、内固定物使用失误、术后管理不善、对中西医结合技术缺乏了解等因素的存在,致使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四肢长骨骨折术后出现延迟愈合或骨不连,适时进行干预,可有效防止骨折固定物变形、断裂,骨折畸形愈合或假关节形成。我科自2002年2月-2009年12月采用保留原骨折固定方式、小切口处理骨折处游离间隙、个体化植骨等有限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体外定位器,精确定位四肢骨折内固定物的位置,联合套筒式组织导向分离器微创小切口取出内固定钢板和螺钉。方法2005年~2007年,对46例行四肢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物取出手术的病人,应用体外定位器定位,应用套筒式组织导向分离器微创小切口取出内固定物。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12个月,平均6个月。46例病人切口I期愈合,无1例发生骨感染、周围神经及大血管损伤、再骨折,邻近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体外定位器联合套筒式组织导向分离器在四肢内固定物取出手术中均可应用,可数字化确定内固定物位置井进行微创手术,该方法简单易行,定位准确、快捷,对医护人员无放射线辐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常见X线伴随征象,提高骨折不愈合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23例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的X线资料,分析骨折断端以外部位的x线表现及与骨折不愈合的关系.结果 23例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中,9例钢板、10例髓内钉内固定,4例其它固定方式,其中,12例内固定钢板、髓内钉或螺丝断裂,5例内固定物变形,14例内固定物松动,6例内固定物无异常x线表现.结论 内固定物断裂、变形、松动是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常见的x线伴随征象.  相似文献   

10.
崔海东  吕书军 《吉林医学》2008,29(23):2176-2177
目的:对骨折内固定物断裂原因分析。方法:对2002年9月-2007年8月23例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物选择及安放位置不当,未及时治疗骨不连,内固定物放置时间过长及术后不适当的功能锻炼、过早负重,是造成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结论: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时治疗骨不连、及时取出内固定物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是预防内固定物断裂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普通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1980~1992年收治四肢长骨干骨折行内固定治疗275例,其中普通钢板治疗113例,并发症81例,发生率为72.3%,关节僵硬功能废用41例(占36.3%)占第一位;其次是创口感染26例(23%),延迟愈合20例17.7%,畸形愈合17例占15%。认为固定不良.骨折部感染及骨折端接触不紧密是影响愈合的主要原因,而固定物选择不当,长期外固定是造成畸形愈合,邻近关节目硬功能废用的直接因素。创口感染与清创不彻底,股胖骨骨折在置入固定物选择不当有关。认为并发症绝大多数是医源性的,真正由于病人本身条件造成的较少。  相似文献   

12.
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是骨外科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内固定物断裂主要原因是手术技术问题,包括复位、固定、植骨等技术,内固定物选择及安放位置,钢板长度、厚度等.其次功能锻炼要适当,不能早期完全负重.总之,合理使用内固定物,术后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是预防内固定物断裂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内固定物失效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固定物失效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30例内固定物失效病例。结果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发生内固定物失效机率不同。负重较多的股骨、胫骨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率较高,约占56.3%,合并开放性及粉碎型骨折约占53.3%,钢板固定方式约占53.3%。结论内固定物失效原因众多,与骨折发生部位、骨折类型、内固定物选择方式、术中的具体操作及术后功能锻炼、外固定物的辅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7例四肢关节部位骨折,切开复位.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结果 77例病人经过6~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作用坚强,能达到安全、稳固、牢靠的要求,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术后关节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避免二次手术,减轻病人负担,效果良好,是四肢关节部位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加深对锁定钢板的认识,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0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锁定接骨板(LCP)术后内固定失效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2例内固定物失效的病例中,由于手术操作失误2例,螺钉固定位置失误4例,内固定物选择失误4例,由于术后负重过早2例,由于术后康复锻炼不当导致内固定物失效1例。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需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接骨板类型及长度的选择,螺钉数量及位置的摆置是减低手术失败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冉琼群 《重庆医学》2005,34(1):155-156
骨折治疗的目的是达到牢固愈合和恢复损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骨折后行内固定术具有无痛康复、减少畸形愈合、达到解剖复位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若内固定物植人后管理不善,缺乏科学指导,造成内固定物断裂,则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科2000年5月~2003年11月共治疗186例四肢骨折取除内固定装置患者,其中14例内固定物断裂,均为下肢骨折.据报道[1]: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较上肢多见,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失败率较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失败率大.14例病人2次手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和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指导,6个月后X线摄片示骨折线完全消失,骨折愈合.现将内固定物的断裂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患者71例,患者具体分型及损伤部位情况均按照AO/ASIF分型。本组选用的内固定物均应用解剖钢板,根据患者股骨、胫骨以及肱骨干骺端骨折处于肢体的左、右侧,远、近端,骨折的类型,选取不同长度以及不同类型的解剖钢板。结果:手术后复查X线结果表明,解剖复位患者66例(92.96%),功能复位患者5例(7.04%),随访出院后患者60例,随访半年~2年。随访的患者中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均愈合(100%)。结论:解剖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益于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手术简便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良MIPO技术下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绍林  王辉  路友群  吴健  陈洁 《安徽医学》2011,32(3):312-314
目的 探讨运用手法复位,健侧对比经皮锁定钢版(LCP)内固定(改良MIP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可行件.方法 回顾分析运用改良MI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的12例四肢复杂骨折,对其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平均为8.5周,骨性愈合平均为16.1周,无切口感染、骨不连接、骨髓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各种类型的四肢骨折共86例,随访6-18个月,均获得满意疗效。该支架体积小,结构简便,调整度大,可提供良好固定而无需手术,对粉碎型及合并感染者尤为适应。后期可改为弹性固定。允许早期活动,无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20.
祖德玉  张立岩  聂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4):2228-2228,2230
目的 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特点及体会。方法 对20例骨折应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手术内固定,术后采用外固定物进行患肢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年,20例关节内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均无移位,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是关节内骨折较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