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计数联合HBV -DNA定量检测在预示重症肝炎趋势、诊断早期重症肝炎及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 65例 ,根据病情最终演变情况分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重度 )组和重症肝炎组 ,观察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和HBV -DNA负荷量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重度 )组患者中仅有 4例患者血淋巴细胞计数在病情演变中出现低于正常值情况 ,但患者血HBV -DNA负荷量较高。重症肝炎组中 17例患者在病情演变为重症肝炎前血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低于正常值情况 ,仅 1例患者始终正常 ,但患者HBV -DNA负荷量均为阴性。重症肝炎组和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 )组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分别为 0 .8± 0 .12× 10 9/L和 1.3± 0 .34× 10 9/L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18例重症肝炎患者在淋巴细胞减少平均 7.7± 2 .1天后出现明显重症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联合HBV -DNA定量检测有助于预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度 )的发展趋势、在早期诊断重症肝炎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在病毒复制状态下免疫功能的紊乱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8+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与不复制组CD4+/CD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免疫损伤所致,在慢性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下存在严重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以163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Hp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复制指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慢性HBV感染者Hp感染率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HBV复制指标阳性率在Hp感染组明显高于Hp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HBV感染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增高;Hp根治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变,但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明显下降。提示慢性HBV感染者Hp感染率明显增高,在慢性肝病患者中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为Hp感染的危险因子,Hp感染的慢性HBV感染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根治Hp感染有助于防治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3例,其中男46例,女47例,年龄23-46岁.采用电化学发光发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标志物,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分别对3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HBe Ag阳性率、肝功能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感染时间、HBV复制水平的两两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维生素低水平组、中等水平组及高水平组的HBe Ag阳性率逐渐降低,低水平组与中等水平组、中等水平组与高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的CD3+、CD4+、CD56+、CD4+C D8+显著性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8+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维生素D可能参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的调节并与免疫耐受的形成有关,这可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我国是HBV高流行区,HBV感染是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问题。本综述简要描述了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五个分期,并详细地归纳总结了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减缓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及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诊断中作用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23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山东汉族人乙肝患者与HLA-B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sIL-2R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谷丙转氨酶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50例经病原学检测确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测定了血清 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慢性中、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 TNF-α明显高于慢性轻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 阳性的患者,血清 TNF-α的含量也明显高于阴性者。结果提示,测定血清 TNF-α有助于估计肝病的严重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慢性HBV感染者不同阶段外周血sOX40L的水平及与转氨酶、肝脏炎症、纤维化关系,从而深入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机制,为有效防控HBV相关疾病的进展奠定理论基础。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HBV病毒携带者达1.2亿[1],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是HBV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前S1抗原(PreS1)、HBV-DNA定量也是近年推广较快的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的标志物,本文旨在研究HBV感染患者血清PreS1、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乙肝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采用斑点杂交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慢性乙肝患者明显升高,而在重型肝炎则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急性肝炎则无。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丙氨酸转氨酶(ALT)下降期明显高于上升期,但与肝内炎症分级并无明显相关性。乙肝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比例与血清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1)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乙肝的慢性化;(2)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与血清HBV 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清高甲胎蛋白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AFP水平。其中47例同时用PCR法测定HBV DNA浓度。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AFP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AFP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另外10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变化。结果 AFP的升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和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呈高度正相关,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同时亦有AFP恢复。结论观察AFP变化有利于慢性乙肝思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AIM: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levels and liver histolog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and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negativ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13 patients with CHB were studied, and serum HBV DNA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the COBAS Amplicor HBV Monitor test.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HBeAg statu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BV DNA levels and liver damage (liver histology and biochemistry) was explored.
RESULTS: Of the 213 patients with serum HBV DNA levels higher than 10^5 copies/mL, 178 (83.6%) were HBeAg positive, 35 (16.4%) were HBeAg negative. The serum HBV DNA levels were not correlated to the age,history of CHB, histological grade a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 in either HBeAg negative or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HBV DNA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nse (AL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in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In HBeAg negative patient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HBV DNA and AST,while serum DNA levels correlated with ALT (r = 0.351, P = 0.042). The grade (G) of liver disease correlated with ALT and AST (P 〈 0.05, r = 0.205, 0.327 respectively)in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In HBeAg negative patients,correlations were shown between ALT, AST and the G (P 〈 0.01, and r = 0.862, 0.802 respectively). HBeAg negative patients were older (35 ± 9 years vs 30 ±9 years, P 〈 0.05 ) and had a longer history of HBV infection (8 ± 4 years vs 6 ± 4 years, P 〈 0.05) and a lower HBV DNA level than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8.4± 1.7 Log HBV DNA vs 9.8 ± 1.3 Log HBV DNA, P 〈0.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 ratio,ALT and AST levels and liver histolo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Serum HBV DNA level is not correlated to histological grade or stage of liver disease in CHB patients with HBV DNA mor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与病毒载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HBVDNA、肝功能,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按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以HBVDNA阳性者占绝大多数(91.0%),其中HBeAg阴性者占81.0%;分组比较提示HBVDNA阳性组ALT、AST显著高于阴性组,ALT异常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1);不同Child—Push分级之间HBVDNA载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以HBVDNA阳性及HBeAg阴性者居多,HBVDNA呈较高水平复制者,肝脏炎症损害亦较重,故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eAg(+)和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sAg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HBeAg(+)55例和HBeAg(-)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的水平。结果 HBeAg(+)患者血清HBV DNA、ALT和AST水平较HBeAg(-)患者高(P〈0.05);HBeAg(+)患者血清HBsAg水平较HBeAg(-)患者低(P〈0.05);高水平血清HbsAg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F=10.096,P〈0.01);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存在负相关(r=-0.796,P〈0.01),而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无相关性(r=0.289,P〉0.05)。结论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71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检测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71例患者分为4组,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5 ×ULN(正常值上限),B组0.5 ×ULN<ALT≤1×ULN,C组1×ULN< ALT≤2×ULN,D组2×ULN< ALT≤5 × ULN,观察各组患者肝脏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其他肝脏生化学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及肝纤维化模型(APRI,以AST/PLT比值的统计量作为数字化模型)的关系.结果:A组25%患者肝组织炎症为G2,B组和C组分别有16.4%、49.2%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2~G3,不同ALT组间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ALT水平升高,肝组织G2~G3检出比例增加;171例患者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组,球蛋白(Glo)、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PLT、APR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组,年龄、HBeAg状态、白蛋白(Alb)、AST、GGT、PLT、HBV DNA、APR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随着纤维化程度进展,AST、APRI值逐渐升高,Alb、PLT逐渐下降.结论: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即使ALT正常,仍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改变,需综合观察年龄、AST、GGT、APRI、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必要时建议患者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以准确了解肝脏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在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的慢性HBV感染人群中,一般临床指标对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判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期化验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该类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对其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结果 122名患者中有明显炎症或纤维化(G≥2或S≥2)者共94例(77.0%),早期肝硬化者5例(4.1%)。G2组与G≥2组相比,除HBV DNA外,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2组与S≥2组相比,年龄、HBeAg、HBV DNA、AST、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BeAg和AST是肝脏明显纤维化(S≥2)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血清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40岁、HBeAg阴性、AST40U/L者应积极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必要时尽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低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HBV感染者临床特征,以利于寻找肝功能可能已经异常的线索。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HBV感染者226例,均接受肝活检,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和组织学活动指数评价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G2S2定义为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结果 在本组226例HBV感染者中,临床诊断HBV携带者12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1例;CHB患者男性占比、显著肝组织病变、血清AST水平>40 U/L、肝纤维化分期≥F2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分别为77.2%、61.4%、49.5%、36.7%和52.5%,显著高于HBV携带者的54.4%、33.6%、5.6%、18.4%和25.6%(P<0.05);在226例HBV感染者中,经肝组织学检查,发现显著肝组织病变104例,非显著肝组织病变122例;显著肝组织病变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4.6±1.2)lg copies/ml,显著低于非显著组【(5.2±1.4)lg copies/ml,P<0.05】,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63.6±49.2)×109/L,显著低于非显著组【(192.2±54.5)×109/L,P<0.05】,血清ALT水平>40 U/L、AST水平>40 U/L、肝纤维化分期≥F2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2占比分别为60.6%、39.4%、57.7%和81.7%,显著高于非显著组(分别为31.1%、13.1%、0.0%和0.0%,P<0.05)。结论 对于血清ALT低水平的HBV感染者应进行临床资料的筛查和甄别,其中一些已经存在肝组织学病变,适时进行肝活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CHB患者而给予必要的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LT、HBV DNA以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及CⅣ)的水平,并行肝活检检测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较低、纤维化程度较高。HBeAg阳性患者纤维化程度与HBV DNA呈负相关(r=-0.251,P<0.001),S≥3组水平最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与PⅢP水平呈正相关,其水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结论 PⅢP水平可能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血清HBV DNA与肝脏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IL)-17水平和IL-17-197A/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慢性乙型肝炎120例,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60例和自限性HBV感染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探针DNA扩增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使用单核苷酸检测试剂盒检测IL-17-197A/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组和自限性HBV感染组(F3,296=102.8,P均<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组和自限性HBV感染组(P均<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高HBV DNA载量组(>1×105 copies/mL)血清IL-7水平更高(t=5.1,P<0.05),血清ALT>40 U/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10.7,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AST>40 U/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24.5,P<0.05;t=22.4,P<0.05),血清TBIL>20 μmol/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7.3,P<0.05;t=12.8,P<0.05);肝硬化患者IL-17-197 AA、AG和GG基因型分别为75.0%、10.0%和15.0%,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为57.5%,G分布频率为42.5%,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分别为25.8%、16.7%、57.5%和34.2%、65.8%,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以IL-17-197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主,慢性乙型肝炎组以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主,HBV携带者组以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为主,自限性HBV感染者以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为主。结论 宿主免疫水平和遗传背景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临床转归,IL-17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17-197A/G位点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易感的宿主基因,增加了HBV感染的不良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