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超声心动图检查了16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LVH组)、18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NLVH组)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NLVH组及LVH组的血清PCⅢ、Ang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用药前后比较,NLVH组及LVH组血清PCⅢ水平明显下降,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高血压患者血清PcⅢ水平与SBP、DBP、LVMI呈明显正相关(r=0.587、0.514、0.825,P均<0.05);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呈明显负相关(r=-0.762,P<0.05).结论 血清PCⅢ水平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与心肌纤维化的敏感、早期指标.缬沙坦有助于减轻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H患者血清的中Ⅲ型前胶原(PCⅢ)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用超声心动图测量EH患者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各主要指标的变化并与2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EH患者血清PCⅢ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①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E/A上升(P< 0.05),A下降(P<0.05);②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心肌重量指数明显下降(P<0.05),血清PCⅢ水平也有显著下降(P<0.05),但未降至正常。③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血清PCⅢ水平降至正常(P<0.05)。结论:血清PCⅢ水平是反映EH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与心肌纤维化的早期、敏感指标。缬沙坦有助于减轻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部分血管活性肽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在不同程度血压增高情况下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及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组对84例EH患者和36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和上述血管活性肽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浆ET、AngⅡ和ANP与血压及LVH有关,血压越高,左室重量指数(LVMI)越高,ET、AngⅡ和ANP浓度亦越高;相反,血压越高,CGRP浓度越低.EH并左房增大(LAE)和(或)LVH时,血浆ET、AngⅡ和ANP浓度更增高,CGRP下降更明显.EH早期就有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出现LVH时,舒张功能损害加重,表现为A峰升高,E峰及E/A比值下降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AngⅡ、ANP与平均动脉压(MAP)、左房内径(LAD)及LVMI均呈正相关(P<0.05~0.001),CGRP与MAP无明显相关性,与LAD、LVMI呈弱负相关.提示EH的发生、发展及LVH的形成均与血浆ET、AngⅡ、ANP及CGRP有一定关系;测定血浆ANP水平可作为诊断LVH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高血压病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伴或不伴左心室肥厚(LVH)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前后BNP、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变化情况,探讨BNP变化与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筛选非高血压病者(正常对照组)33例,ISH患者38例,ISH+LVH患者42例,予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缬沙坦片80~120 mg/d,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高血病各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与ISH组相比,ISH+LVH组LVMI增高(P0.05),而E/A值降低(P0.01);经ARB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在高血压病各组中均表现降低(P0.05或P0.01),LVMI值在ISH+LVH组表现为下降(P0.01),而E/A值表现为增高(P0.01);治疗前,血浆BNP水平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2=0.61,P0.01),与E/A值呈显著负相关(r2=0.26,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断ISH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改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 LVH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 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 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 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逆转左心室(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合并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率及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璧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随访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缬沙坦组房颤复发率较氨氯地平组明显降低(P<0.01).LVH组94例与非LVH组47例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6.67%和33.34%(P<0.01).治疗后缬沙坦组IVST、LVP-WT、LVEDd、LADd、LV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氨氯地平组只有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缬沙坦组明显优于氨氯地平组(P<0.01).治疗期间缬沙坦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 (1)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能减少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2)缬沙坦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LVH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血浆内皮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含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和63例老年健康对照组ET浓度、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浓度。心脏超声测定两组患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舒张功能。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ET、血清PCⅢ浓度显高于对照组(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ET水平与血清PCⅢ含量、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相关显(P<0.005)。结论:结果提示ET是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免方法检测42例Ⅰ、Ⅱ期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并以20例同年龄血压正常的健康人做对照。同时还检测EH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用M型超声测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用多普勒超声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VE,VA).应用卡托普利治疗6个月,复查上述指标。结果发现Ⅰ、Ⅱ期EH患者血清PC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升高程度与AngⅡ呈正相关(P<0.01),与VE/VA呈负相关(P<0.01)。有左心室肥厚和元左心室肥厚的EH患者血清PC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卡托普利治疗6个月后,AugⅡ降至正常,血清PCⅢ接近正常(P<0.01),VE/VA升高(P<0.05)。提示:PCⅢ是反映EH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检测其含量可了解E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可评估抗心肌间质纤维化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选择32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其中单纯高血压187例,男性86例,女性101例,年龄(61.0±11.3)岁;高血压合并MS(参照美国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Ⅲ 2001提出的MS的诊断标准)134例,男性55例,女性79例,年龄(61.0±9.7)岁.测定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入选患者排除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缺血型心肌病、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NYHAⅡ、Ⅲ).结果 1)高血压合并MS组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LVMI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均<0.01.2)高血压合并MS组左室结构正常(NG)的比例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11.9% vs 26.7%,P<0.05),而向心性肥厚(CCH)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0.2% vs 8.6%,P<0.05).两组向心性重构(CCR)和离心性肥厚(ECH)的比例无差异(P>0.05).3)高血压合并MS组病人LVH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6.1% vs11.2%,P<0.01).4)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SBP和腹围与LVMI相关,腹围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1).结论 MS对高血压LVH有显著的影响.除血压外,腹围是LVH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对LVH的干预,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拮抗神经体液的激活,还应对MS各因素积极干预,控制体质量,以有效的逆转LVH.  相似文献   

11.
DTI技术评价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分析正常人和轻中度高血压左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室肥厚组(非LVH组)患者的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晚期运动速率(Ea,Aa),并与血流多普勒法检测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最大速度(E,A)比较,对E/A和Ea/As均<1者给予卡维地洛(10-20mg/日)治疗12周,观察降压疗效及LVDF的变化。结果 1.高血压组Ea,Ea/As,E,E/A较正常组明显降低,A值明显升高(P<0.01),而Aa值二组间无差异。EA,Ea/As在LVH组比非LVH组进一步降低(P<0.05),而E,E/A二组间无差异(P>0.05)。2 卡维地洛作用 用药12周后,SBP,DBP明显降低(P<0.01),心率无明显变化。Ea,Ea/As及E,E/A升高,非LVH组A值降低(P<0.05),LVH组A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DTI技术可较血流多普勒法更敏感准确地反映严重LVDF受损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卡维地洛对轻中工高血压病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并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分析正常人和轻中度高血压左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室肥厚组(非LVH组)患者的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晚期运动速度(Ea、Aa),并与血流多普勒法检测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最大速度(E、A)比较,对 E/A和 Ea/Aa均<1者给予卡维地洛(10~20 mg/日)治疗12周,观察降压疗效及LVDF的变化.结果 1.高血压组Ea、Ea/Aa,E、E/A较正常组明显降低,A值明显升高(P<0.01),而Aa值二组间无差异.Ea、Ea/Aa在LVH组比非LVH组进一步降低(P<0.05),而E、E/A二组间无差异(P>0.05).2 卡维地洛作用用药12周后,SBP、DBP明显降低(P<0.01),心率无明显变化.Ea,Ea/Aa及E, E/A升高,非LVH组A值降低(P<0.05), LVH组A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DTI技术可较血流多普勒法更敏感准确地反映严重LVDF受损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卡维地洛对轻中度高血压病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并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64例Ⅰ、Ⅱ期临床无心功能不全表现的高血压患者,32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其右室舒张功能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其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并作比较,高血压组按超声心动图标准分为左室肥厚组(LVH)34例,无左室肥厚组(NLVH)30例。测定结果表明,NLVH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通过三尖瓣的E峰较低(P<0.05),A峰较高(P<0.05),E/A比值较小(P<O.01),快速充盈分数(PFF),l/3充盈数(1/3EF)和校正的充盈率峰值(PFR)也降低(P<0.05),下降时间(DT)延长(P<0.01)。LVH组中上述各参数与正常组比较也均有降低,与NLVH组比较A峰、E/A比值和PFR有进一步损害。相关分析发现,右室充盈参数与左室充盈参数密切相关(r从0.45到0.8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入选患者67例,其中对照组22例,单纯高血压组22例,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组23例.入院时测量血压,同时应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E峰、A峰、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二尖瓣瓣环E '(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N水平.比较三组间血清OPN浓度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组血清OPN浓度[(143.82±43.67) μg/L]高于对照组[(117.10 ±34.64)μg/L]及单纯高血压组[(114.53±26.55)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单纯高血压组血清OP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OPN浓度与E/E’值呈正相关.血清OPN浓度均值心功能Ⅱ级组[(107.76±36.51) μg/L]<心功能Ⅲ级组[(143.67±16.76)μg/L]<心功能Ⅳ级组[(180.02±37.90)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OPN浓度增高,与E/E’值呈正相关,并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80例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伊贝沙坦组(口服伊贝沙坦150~300 mg/d,24周);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10~40 mg/d,24周).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的变化.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C Ⅲ)、透明质酸(H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变化.结果 伊贝沙坦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①血压明显降低[(128.3±8.6)mm Hg比(158.9±11.2)mm Hg,P<0.01],与依那普利组相似(P>0.05).②心脏彩超指标LVDd有所降低(46.6±3.9比48.9±4.1,P<0.05),LVST、LVPWT、LVMI明显降低(分别为10.8±1.1比13.2±1.3,P<0.01,10.2±0.8比11.9±0.9,P<0.01,118.5±20.1比144.8±16.2,P<0.01),与依那普利组相似(P>0.05).③血清学指标PC Ⅲ、HA明显降低(分别为103.2±14.6比135.1±17.3,P<0.01,46.7±6.9比77.6±9.4,P<<0.01).伊贝沙坦组治疗后Ang Ⅱ无明显变化(114.5±20.2比109.8±19.6,P>0.05),依那普利组Ang Ⅱ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6.4±13.5比111.5±20.4,P<0.01).④用药过程中,伊贝沙坦组1例出现面部丘疹退出试验,其余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依那普利组7例出现干咳,其中4例较剧烈不能耐受退出试验.结论 ①伊贝沙坦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其疗效与依那普利相似.②伊贝沙坦因无明显干咳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比依那普利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EH)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血压及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120例轻、中度未接受过降压治疗的EH患者,按有无微量白蛋白尿(MAU)和/或左室肥厚(LVH)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心肾靶器官损害组(B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心肾靶器官损害组(A组),30例血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的血清TGFβ1.结果血清TGFβ1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1),后二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EH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血压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EH伴心肾靶器官损害组患者血清TGFβ1明显增高,TGFβ1可能独立于血压水平参与了靶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脏左室功能的改变. 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显像(DTI)检测7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结果高血压病组左室质量指数、跨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A及E/A比值和DTI频谱速度s、a及e/a比值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跨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E和DTI频谱速度e在高血压病组及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TI的收缩期峰速度与LVEF和舒张期峰速度比值e/a与E/A在两组间均呈显著相关(P<0.05). 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收缩期峰速度s及舒张晚期峰速度a增加,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增强,左室僵硬度增加,左房辅助泵功能增强;DTI能早期、敏感地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缬沙坦对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是否优于卡托普利,两联用是否更为有益,并对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79例伴有左室肥厚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缬沙坦80-160mg qd;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25-50mg bid;卡托普利+缬沙坦组,卡托普利12.5-25mg bid 缬沙坦40-80mg qd。治疗期为8个月。另设正常对照组。观测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左室相关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速度比(VE/V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 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 NP)等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另对各治疗组每组6例患,观察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反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以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显改善(P<0.05,P<0.01),但未达正常。组间比较差异不显。动态观察卡托普利组Ang Ⅱ及Ald先下降,后出现“逃逸”现象,但此后血清PI CP、PⅢ NP及超声心动图改变仍继续好转。结论:(1)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单用或联用均能抑制和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与纤维化,改善舒张功能;(2)缬沙坦组短期治疗的益处未见明显优于卡托普利,两联用未见明显优势;(3)卡托普利持续治疗后出现Ang Ⅱ及Ald“逃逸”现象,但心肌重塑却继续好转。其作用机制与降低Ang Ⅱ的确切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右室结构和功能,并将其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结果两组病人右室收缩功能和室腔大小均正常.NLVH组与正常组比较通过三尖瓣的E峰较低,A峰较高,E/A比值较小,快速充盈分数(RFF)、1/3充盈分数(1/3FF)和每搏量校正的最大充盈率(PFR)降低,下降时间延长;LVH组A峰、E/A比值、PFR进一步损害,右室壁厚度较正常组和NLVH组明显增加.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右室舒张功能已受损害,但收缩功能正常,左室肥厚的同时存在右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作为高血压病(EH)心肌纤维化(MF)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41例EH左室肥厚(EH-LVH组)和53例EH非左室肥厚(EH-NLVH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PICP、PCⅢ水平;用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重量指数及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E波与A波峰值速度(VE、V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①EH-LVH组和EH-NLVH组PICP、PCⅢ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H-LVH组均显著高于EH-NLVH组;EH-LVH组及EH—NLVH组VE/V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EH—LVH组IVRT较对照组及EH-NLVH组显著延长,EH—NLVH组较对照组显著延长。(2)PICP与VA正相关,r=0.301,P〈0.01;PCⅢ与VE负相关,r=-0.329,P〈0.01;PICP、PCⅢ均与IVRT呈正相关,分别为r=0.324,P〈0.01;r=0.513,P〈0.001。结论血清PICP、PCⅢ可作为评价MF及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