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中药对慢性盆腔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以利湿化瘀药组成的利湿化瘀方治疗30例,并以中药妇乐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的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0.00%、3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使异常升高的血液流变学、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谷风  宋卓敏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01-1602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利湿化瘀药组成的利湿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并以中药妇乐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的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0.00%、36.67%;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使异常升高的血流变学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对照组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河北中医》2012,34(7)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清热祛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中药组(50例)以及针药组(10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口服,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针药组针药并行,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进行实验室阴道或宫颈黏液分泌物检查。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0%,针刺组为64%,针药组为91%;针药组效果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后均明显改善,针药组作用更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有改善,针药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自拟中药清热祛湿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热敏灸联合自拟红藤汤灌肠治疗10 d,对照组35例予甲硝唑、青霉素静脉点滴治疗10 d。结果:两组治疗10 d后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盆腔B超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清热利湿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清热利湿化瘀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拟定中药外治法治疗本病的规范治疗方案.方法 将入组的120名患者随机分为保留灌肠组(治疗组)及口服组(对照组)2组,治疗组以清热利湿化瘀中药煎剂灌肠,对照组以清热利湿化瘀汤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与妇科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下腹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以及宫颈举痛、子宫活动度差、附件增厚或包块等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外治法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进一步规范操作方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滴,疗程1周;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之7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变化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免疫功能是丹参注射液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外敷在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外敷的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红藤化瘀方灌肠结合频谱仪理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60例,使用中药红藤化瘀汤浓煎灌肠,每晚1次,同时结合频谱仪理疗;治疗Ⅱ组50例,使用中药红藤化瘀汤浓煎灌肠,每晚1次,同时口服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并结合频谱仪理疗;同期对照组46例,口服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同时结合频谱仪理疗。疗程均为半个月。比较各组疗效。结果治疗Ⅰ组和治愈Ⅱ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 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红藤化瘀汤灌肠结合频谱仪理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行中药灌肠结合频谱仪理疗时,同时口服抗生素疗效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18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眼药水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的自觉症状变化、SIT值和BUT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4%,对照组为12.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IT分级和干眼症状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是一种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方案对偏头痛患者5-HT、头痛发作频率、VAS评分及有效率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八大数据库,收集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干预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2021年12月,评价文献质量,运用Stata和Gemtc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42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对5-HT影响上,与西药相比,单纯中药或针刺、针刺+中药方案疗效均显著,其中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升高偏头痛患者5-HT效果最优[SMD=2.02%,95% CI(0.86,3.18),P<0.01],其次为针刺[SMD=1.99%,95% CI(0.81,3.16),P<0.01],再次为中药[SMD=1.60%,95% CI(0.82,2.39),P<0.001],疗效排序依次为推拿+中药>针刺+中药>针刺>中药>推拿>灸法>西药。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上,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效果最优[MD=-11.55,95% CI(-15.36,-7.74),P<0.001],其次为推拿+中药[MD=-9.05,95% CI(-14.37,-3.73),P<0.01],排序评价依次为针刺+中药>推拿+中药>针刺+推拿>推拿>中药>针刺>灸法>西药。在降低VAS评分上,单纯中药或针刺、灸法、针刺+中药以及针刺+推拿方案疗效均显著,针刺+推拿治疗方案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最优[MD=-1.74,95% CI(-3.12,-0.37),P<0.01],其次为针刺+中药[MD=-1.72,95% CI(-2.52,-0.92),P<0.01],再次为单纯中药[MD=-1.53,95% CI(-2.11,-0.94),P<0.05],灸法[MD=-1.27,95% CI(-2.27,-0.27),P<0.05],单纯针刺[MD=-1.03,95% CI(-1.72,-0.34),P<0.05],疗效排序依次为针刺+推拿>针刺+中药>中药>灸法>针刺>推拿+中药>推拿>西药。有效率上,单纯中药、灸法、针刺+中药、针刺+推拿以及推拿+中药方案疗效均显著,推拿+中药方案有效率最高[MD=6.48,95% CI(2.66,15.81),P<0.001],其次为针刺+中药[MD=5.32,95% CI(2.62,10.83),P<0.01],再次为单纯中药[MD=4.74,95% CI(3.14,7.15),P<0.001],灸法[MD=3.71,95% CI(1.76,7.84),P=0.012],针刺+推拿[MD=3.49,95% CI(1.47,8.28),P<0.01],排序评价依次为推拿+中药>针刺+中药>中药>灸法>针刺+推拿>推拿>针刺>西药。结论 推拿+中药的结合方案在对偏头痛患者5-HT影响和临床有效率上具有优势,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上,针刺+中药在所有方案中可优先考虑,针刺和推拿联合减少发作次数显著,针对偏头痛发作频繁者可优先考虑采用该方案。考虑纳入文献偏倚缺陷,需谨慎使用研究结论,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王丽杰  董宇翔 《中医杂志》2012,53(2):139-141
目的 观察止遗安泉饮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针刺组34例、针药组41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止遗安泉饮水煎剂,早晚各100ml;针刺组取穴(前组):关元、中极、横骨、归来、三阴交(双侧),取穴(后组):双侧肾俞、腰眼、八髂、委中,前组与后组隔日交替针刺,每次留针20min;针药组口服止遗安泉饮配合针刺治疗.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的每周遗尿次数及总体疗效,3个月后随访统计有效病例的巩固率、渐愈率及复发率. 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19例(57.6%),针刺组总有效20例(58.8%),针药组总有效40例(97.6%),针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遗尿次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遗尿次数针药组亦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3个月后随访针药组巩固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 止遗安泉饮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肯定,并优于单纯口服中药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透刺加脉冲与中药并用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施行透刺加脉冲与中药并用治疗:对照组67例,施行西药安慰解痉法治疗,均治疗5次,进行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且半个月后随访,了解患者有无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疗程结束后之间比较,治疗组在临床治愈和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5)。结论透刺加脉冲与中药并用是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并发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经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包括西医及康复训练等)上加用针刺及中药脐疗法,每日1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口服巴氯芬片。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5、7d后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d至治疗7d呃逆症状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并发呃逆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子芳 《山西中医》2006,22(4):41-42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05例,采针灸方法治疗,对照1组63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2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77例,显效12例,有效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1组治愈32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95%;对照2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对照1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均<0.005结论:针灸对于慢性盆腔炎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观察中药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以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5例仅中药内服,疗程3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3%,对照组为62.8(%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秦亮甫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成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6个月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6个月后临床疗效,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组在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面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  相似文献   

19.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膀胱残存尿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残存尿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中西药治疗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升白汤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中药升白汤治疗,治疗组在升白汤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同时,采取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升白汤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明显,且白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波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