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改进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以求减少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局限或阻塞。方法对21例(2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下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术,并进行1~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近期限压控制率为100%,术后未见前房不形成或迟缓形成,26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能有效地减少传统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阻塞等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经典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已30余年,使常规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达到70%~90%,眼压降到正常之内,但其术后滤过道阻塞的发生率仍可高达15%~30%,主要原因为滤过道瘢痕形成引起。我院采取小梁切除加羊膜移植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改进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以求减少传统小染切除术的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局限或阻塞。方法 对21例(2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下纵形小梁巩膜形切除术,并进行1 ̄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近期眼压控制率为100%,术后未见前房不形成或迟缓形成,26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能有效地减少传统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阻塞等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规术后因滤过道粘连、瘢痕形成而发生阻塞致房水排出障碍、术后浅前房、滤过不足或过强导致手术失败。为了提高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改良术式治疗青光眼,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eng J  Jiang K  Liu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115-117
目的 改进常规小梁切除术,减少术后滤过道阻塞。方法 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4.0mm×1.5mm)不完全切除,而是保留一端,将其垂直扭转反折缝于其后方的深层巩膜组织之上,利用其隆起特点防止术后滤过道阻塞。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治疗组33例(38只眼),眼压从术前(25.41±2.41)mmHg(1mmHg=0.133kPa)降至术后(14.74±0.90)mmHg。对照组33例(40只眼),眼压从术前(24.96±1.35)mmHg降至术后(19.40±1.43)mmHg,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4.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77.5%。结论 采用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减轻术后滤过道阻塞,从而有效控制眼压,减少复发,该术式易操作,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改良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0引言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式,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滤过手术后眼压失控病例不断增加,手术后2a内的失败率高达15%~30%。其主要原因是手术滤过道瘢痕形成,而再次行滤过手术失败率会更高。因此如何防止巩膜瘘道阻塞保持长时间的功能性滤过作用,已成为小梁切除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我院自2001-10开展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了几种类型的青光眼15例(17眼),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在15例青光眼患者中,男5例(5眼),女10例(12眼),年龄41~7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3眼,术前眼压3.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3例(23眼)病例的原因及处理。结果23例(23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56.5%)、结膜切口渗漏(26.1%)、脉胳膜脱离(8.7%)、恶性青光眼(8.7%),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8.
俞秋丽  刘文斌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62-2163
目的:探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12/2010-06于我院治疗的各型青光眼45例5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29眼采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GV),对照组21例28眼并与同期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0mo,观察组眼压控制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 GV)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阻塞等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我科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28例(33)眼术后1个月内发生滤过道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参照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阻塞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在术后1个月内切口粘连不紧密时,内部阻塞者通过缩瞳、经角膜侧切口将前粘连的周边虹膜切除口分离,必要时扩大虹膜切口,恢复周边前后房的交通;中部阻塞者重建小梁切口,确保其通畅;外部阻塞者术后1个月内进行结膜瓣、巩膜瓣剥离。结果33眼术后视力情况:5眼视力≤0.1,18眼0.2~0.5,10眼≥0.6。术后眼压12~21mmHg,平均(16.3±3.9)mmHg(1mmHg=0.133kPa)。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眼压稳定在15~22mmHg,平均(17.3±3.9)mmHg。3例再次手术后需用0.25%噻吗洛尔控制眼压在20mmHg以下。有3例外部滤过道阻塞者行巩膜瓣剥离后出现浅前房。结论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内发生滤过道阻塞者,由于切口愈合并不十分牢固,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恢复滤过功能的。  相似文献   

10.
抗青光眼手术方法多种,各有其优缺点。自一九六八年Cairns介绍小梁切除术以来,国内不少学者报道以此手术疗效较高,也有不少报道在此基础上的改良术式,如活辨式小梁切除术等。小梁切除术具有内外引流的特点,控制眼压近期疗效是肯定的,国外报道为70.23%—100%,国内报道也在90%以上,是近代抗青光眼手术中较为理想手术,但远期疗效仍不很满意。小梁切除术后,如果不用降压药物而眼压稳定在2.50kpa以下,则视野可不致继续受损,否则有些病例需辅助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术后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滤泡的瘢痕化和手术滤过口闭塞。为使小粱切除术后形成良好的滤过泡和滤过口开放,Alpar在一九八六年报道在手术滤过道区充填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患者50例(53只眼)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首次手术方式、术后眼压升高时间、再次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等。结果50例(53只眼)患者中,男性25例(27只眼),女性25例(26只眼);年龄17~77岁,平均48岁;其中年龄≤20岁者4例,年龄21—40岁者18例,≥40岁者28例。首次手术方式中,单纯小梁切除术50只眼,非穿透小梁切除术2只眼,前房引流物植入术1只眼。手术失败原因中,滤过道外阻塞25只眼,滤过道内阻塞20只眼,非穿透小梁手术后滤过量不足2只眼,恶性青光眼1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量不足4只眼,玻璃体阻塞引流导管1只眼。其中,有40只眼行再次手术,主要术式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前房引流物植入术和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等,术后随访6个月,有35只眼的眼压控制在6~21mmHg,手术成功率为87.5%。结论对滤过手术失败的病例,术前准确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再次手术仍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进三角形小梁翻转移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56眼)青光眼患均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三角形深层巩膜组织(4mm*2.5mm*2.5mm)不完全切除,顶部有1mm巩膜未切,将其向后翻转,内侧1/2部固定缝合于后方的深层巩膜组织上,外侧1/2部切除,术后随访6-48个月,结果;56眼中50只眼眼压<21mmHg,成功率89.3%,4只眼眼压在22-25mmHg之间,总有效率98.2%,结论:采用改良三角形小梁翻转移位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减轻术后滤过道阻塞,从而有效控制眼压,减少复发,该术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3例(23只眼)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23例(23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56.5%)、结膜切口渗漏(26.1%)、脉络膜脱离(8.7%)、恶性青光眼(8.7%),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作出相应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用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54例(54眼),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形成情况,随访3~24个月。结果54眼分别于术后3~15d拆除可调整缝线,术后发生浅前房3眼,发生率5.56%,眼压在18mmHg以下者52眼,控制率96.30%。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眼压过低引起的并发症,又可安全的改善滤过,减少滤过区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顽固性青光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种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手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1例(22只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及结膜瓣下置丝裂霉素C浸泡棉片后,将羊膜植入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22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9只眼,无功能滤过泡3只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用于治疗顽固性青光眼切实用效。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巩膜嵌顿联合5—FU治疗青光眼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保持滤过泡功能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8例青光眼在常规小梁切除术基础上,于巩膜瓣下应用5-FU,然后将小梁巩膜条作为引流物垫,使房水滤过通畅,术后观察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一周眼压,术后滤过泡I型20例,Ⅱ型8例。结论 小梁切除术巩膜嵌顿联合5-FU能有效保持小梁切除术后的滤过功能,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玻璃酸酶试用在抗青光眼术后,外引流滤过道粘连阻塞,眼压再升高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对18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粘连阻塞患者,结膜下注射玻璃酸酶,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术后6—12月,眼压均在2.79kPa(1kPa=7.5mmHg)以下。结论 玻璃酸酶能明显抑制滤过区组织粘连瘢痕形成,弥补了部分小梁切除术后外引流滤过道粘连阻塞,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升高的不足。另外玻璃酸酶结膜下注射并发症少,无痛苦。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术是当今手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一定比例失败于滤过道阻塞,发生率可达15~30%,究其原因,主要是滤过道疤痕形成导致阻塞,滤过泡无功能,眼压再升高。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国内、外眼科学者进行了诸多尝试,如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手术方式的改进等,取得一定的疗效。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经典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进,称之帐篷式小梁切除术,经6~24月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术中小巩膜瓣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林  向其嘉 《眼科》1998,7(2):91-9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做小巩膜瓣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对38例(38只眼)青光眼作2mm×3mm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并与38例(38只眼)做4mm×4mm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两组条件基本相同,随访6~19个月。结果:小巩膜瓣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11%,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3.68%(P<0.05)。成功率在小巩膜瓣组为93.37%,对照组为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果显示小梁切除术中做小巩膜瓣有助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兼用具有开放房水生理通道作用的小梁切开术,及具有外滤过作用的小梁切除术,治疗了16例,24只眼晚期先天性青光眼,获得近期95.83%;远期90%的良好疗效。与先天性青光眼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疗效明显提高(66.67%)。其主要手术合并症为前房出血,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手术在眼科操作,安全、不受角膜混浊影响;且可反复手术;故晚期先天性青光眼,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