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院骨科Ⅰ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从2011年7月—2011年9月骨科所有出院患者中选出Ⅰ类手术患者病历200份,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例Ⅰ类手术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1天,术前30min至2h用药163例,占81.5%;术前未用药10.5%,术后用药时间均超过24h,二联用药6%,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占6.5%。结论:某院骨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时机不规范、疗程长、选用的抗菌药物新、价格贵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高秋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8):204-205
目的 :分析评价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方法 :抽取2008年11月~2009年04月出院的骨科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汇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术前用药率21.7%,术后用药率100%。使用频度依次为第3,4代头孢菌素、2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术前平均用药时间3.2 d,最少1 d,最多10 d;术后平均用药时间8.8 d,最少3 d,最多17 d。 结论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存在一些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用药过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指标。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针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运用精益管理工具[如流程图、柏拉图、鱼骨图、标准操作规程(SOP)等]找出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流程的四大关键环节,针对关键环节,分析根本原因,医师药师合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改善措施。预防使用率从2021年10月的52.35%降到了2022年9月的36.73%,构建了重点专科的SOP,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时机、品种选择及疗程的合理性也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运用精益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可持续性地提高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8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选用情况、术前预防用药方法、术后用药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O%。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的64例,占53.3%,不合理选用药物以氨曲南、头孢米诺、头孢派酮舒巴坦为主。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舍理的41例,占34.2%,表现为手术结束时给予抗菌药物。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的109例,占89%,最长达10天。结论: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混乱、高档,术前用药时间不规范,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医院应加大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茵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确保卫生部文件的落实执行,确保抗茵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评价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调查2010年3-6月本院的303例Ⅰ,Ⅱ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3例手术病人中,抗菌药预防用药率达96.69%,无指征使用抗菌素占39.80%;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后1-2h;术后平均用药6.3d。结论:本院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加强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我院120例此类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20例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100%,术前0.5-2小时用药者0例,术前≥24用药者19例(占18%),手术后用药者101例(占84%),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1-20天,其中用药时间≤3天者11例(占9%),用药时间≥4天者109例(占91%),手术后单一和二联用抗菌药物率分别为65%和35%,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宝鸡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骨科2011年9月-12月(干预前组)和2013年9月-12月(干预后组)出院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用药时机和疗程合理性显著提高,规范了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同时使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降低。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可显著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出院的病历130例(干预后)作为试验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出院病历130例(干预前)作为对照组,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预防性用药疗程、种类及切口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者仅占7.69%,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且均选择Ⅰ代头孢菌素,对照组Ⅰ、Ⅱ代头孢菌素分别占65.38%和21.54%。2组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或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并不增加切口感染率,且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马丽娟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1,(16):173-174
目的 研究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收治的523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收治年限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43例2018年收治的患者)和观察组(280例2019年收治的患者),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学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监测方法下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某院2010年7月~2010年9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前,对照组)及2011年7月~2011年9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后,监测组)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感染率0.78%,平均住院日7.77 d,抗菌药物使用率65.7%,不合理使用率86.7%,监测组感染率0.53%,平均住院日7.61 d,抗菌药物使用率29.5%,不合理使用率13.5%。结论 实施目标性监测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用药使用率,而且使用抗菌药物预防Ⅰ类切口手术感染与不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永强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14,(7):808-812
目的评价和分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参考。方法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HIS系统中调取2011-2013年的抗菌药物销售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以及使用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DDDs逐年下降,使用频率高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总体上比较规范和合理,基本符合抗菌药物的用药规律,特别是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应用总量呈下降趋势,品种的选择日趋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南京扬子医院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南京扬子医院2009-2012年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南京扬子医院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4年间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用量逐年增幅较大;干扰素销售金额有明显变化,2011、2012年DDDs数据表明其用量下降。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临床医生倾向于选择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用于抗乙肝病毒的起始治疗;对于联合治疗,需关注药物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戴助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13,(6):960-965
目的探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统计与分析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门诊降糖药的销售数量、销售总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药物日均费用(DDDc),并根据各药的DDDs排序(A)和用药金额排序(B),算出比值(B/A)。结果总体上看,2012年门诊降糖药的销售数量及销售总额超过2011年;2012年多数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增加;两年中,参芪降糖颗粒DUI值稍大于1;西格列汀与沙格列汀在2012年加入门诊口服降糖药的行列;两年间所有口服降糖药的DDDc值没有发生变化;参芪降糖颗粒在2011年与2012年的B/A值最大。结论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阿卡波糖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为主要使用的口服降糖西药,降糖中成药的使用需要进一步合理化;新型降糖药(DPP-IV抑制剂)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干预前后我院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查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2月(干预前)及2011年9月-2012年2月(干预后)3种清洁手术的出院病历,对比干预前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的合理性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使用率较高、用药疗程过长的问题。结论:采取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仍有待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证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差异,为临床调整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初治肺结核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分为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四型.各型患者分别服用抗结核药,用药7d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者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血药浓度,不同证型间进行对比.结果 异烟肼血药浓度在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出院主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有急性加重的老年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共涉及8类34种,合计使用335例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有β-内酰胺类191例次(57.01%),喹诺酮类78例次(23.28%),抗真菌药4l例次(12.24%)。221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为18l例(81.90%),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34例(15.38%),三联使用的7例(3.17%)。药敏结果显示多数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老年AE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能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1—2013年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药物的应用信息,计算得出购药金额、限定日费用(DDDc)、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排序比(B/A)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药物的购药金额2012年比2011年有了大幅的增加,增长率为53.32%,而2013年的购药金额比2012年减少了6.62%。2011—2013年肠外营养药物的构成比分别为91.64%、92.26%、91.02%,肠内营养药物的构成比分别为8.36%、7.74%、8.98%,肠外营养药物所占比例远远大于肠内营养药物。所有营养药物的DDDs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肠内营养药物的增长幅度要远远大于肠外营养药物;所有营养药物的DDDc在2011和2012年基本保持不变,但在2013年都有所增加。有5种营养药物的B/A接近1.00,说明本院购药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比较好。结论随着营养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推广,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药物的应用日趋合理,但因为肿瘤专科医院的特殊性,肠外营养应用还远远大于肠内营养,因此应进一步规范营养药物使用,提高肠内营养药物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Six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ree different essential oil mixtures were studied for their possible synergistic activity against 13 food bacteria in vitro. The individual composition of each essential oil as well as that of the mixture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apparent synergistic activity exhibited by any of the mixtures used. The use of a highly active essential oil with less effective ones simply diluted out the activity of the strongest component. Although there was lack of synergism, there was usually no great loss of activity when the mixture was used compared with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most potent essential oil in the mix (except where clove and cassia was used); this suggests that mixtures of essential oils could be used in processed foods in order to diminish the odour of each individual component which would have been more apparent a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if the oils were used singly. Copyright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